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39)
2023(16533)
2022(14266)
2021(13405)
2020(11024)
2019(25198)
2018(25117)
2017(47914)
2016(26100)
2015(29397)
2014(29660)
2013(29455)
2012(27581)
2011(24931)
2010(25304)
2009(23240)
2008(22614)
2007(19925)
2006(17958)
2005(16391)
作者
(76597)
(63460)
(62967)
(59872)
(40634)
(30520)
(28708)
(24760)
(24233)
(22839)
(21749)
(21598)
(20397)
(20245)
(19535)
(19426)
(18737)
(18536)
(18095)
(18042)
(15966)
(15671)
(15259)
(14726)
(14245)
(14138)
(14114)
(13964)
(12840)
(12485)
学科
(122082)
经济(121961)
管理(70736)
(66345)
(53462)
企业(53462)
方法(44626)
数学(37397)
数学方法(36935)
中国(33641)
地方(32547)
(31007)
业经(26931)
(25790)
(23967)
农业(21213)
(20207)
理论(18782)
(18728)
贸易(18712)
(18511)
环境(18366)
地方经济(18021)
(17936)
(17615)
银行(17574)
(17365)
金融(17359)
(16901)
(16246)
机构
大学(373594)
学院(372880)
(152132)
经济(148633)
管理(142294)
研究(133592)
理学(121094)
理学院(119563)
管理学(117495)
管理学院(116817)
中国(100299)
科学(82468)
(82077)
(68785)
(68263)
研究所(61533)
中心(59789)
(58737)
(57206)
(54010)
财经(53813)
师范(53582)
北京(53028)
业大(52668)
(48595)
(48522)
(46850)
农业(45305)
经济学(45261)
师范大学(43391)
基金
项目(245547)
科学(192561)
研究(182898)
基金(175175)
(152064)
国家(150658)
科学基金(128506)
社会(114408)
社会科(108183)
社会科学(108156)
(96371)
基金项目(93451)
教育(83411)
自然(81862)
(81243)
自然科(79863)
自然科学(79849)
自然科学基金(78373)
编号(75884)
资助(71365)
成果(62976)
(56604)
重点(55260)
(53314)
课题(53180)
(50178)
创新(46726)
国家社会(46186)
科研(45920)
项目编号(45912)
期刊
(183472)
经济(183472)
研究(119421)
中国(77701)
学报(56429)
(54506)
管理(54330)
科学(53798)
(51042)
教育(47573)
大学(42479)
学学(39443)
农业(37701)
(35126)
金融(35126)
技术(33477)
业经(29335)
经济研究(28574)
财经(26462)
问题(23929)
(22773)
图书(22341)
(19296)
技术经济(19039)
资源(18242)
理论(17942)
科技(17512)
现代(17415)
(17067)
商业(16471)
共检索到5794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潘桂媚  周鸿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如何保护好民族文化、为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是当前的重要课题。文章基于空间视角,以文化空间与文化经济的关联性为切入点,对空间视域下依饭节文化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在文化经济发展过程中,文化空间出现转移化、解构化、空洞化等主要问题。为此,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注重保护文化存在的基础、彰显民族文化价值、加强传承人才培养,以促进民族文化空间保护与文化经济的均衡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艳敏  谢唯唯  
仫佬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的一员。依饭节是仫佬族人在传统农耕文明和原始信仰的基础上形成的民间节庆活动,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现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仫佬族依饭节蕴含着感恩、诚信、勤劳、尊老爱贤和劝人从善等道德价值,在今天依旧保留有深刻的社会伦理价值,发挥着道德教化的作用。依饭节是仫佬族传统的仪式型民族节日,节日中蕴含的道德教化价值均通过仪式展现。本文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对仫佬族依饭节的仪式进行了比较深入和系统的研究,考证了仫佬族依饭节在社会道德教化中的价值,也发现了仫佬族依饭节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的危机,提出了仫佬族依托依饭节进行道德教育的实践路径。本研究能够为仫佬族的道德教育提供参考,也为其他少数民族道德教育提供借鉴,进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玉华  
开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把民族文化的资源性转化为财富性,实行文化资本经营战略对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认为,在这一过程中,人们要有先进的产业化理念,要有良好的产业化机制,要处理好经营中的民族文化资源整合、保护与合理开放等关键环节。以广西仫佬族为例,根据其特色文化资源及其开发状况,具体实施资本产业链、资本个性化、资本项目化、资本品牌化、资本节庆式等经营策略,合理开发利用特色文化资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海生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同时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它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能动作用。文化经济区概念提出,有助于揭示区域文化、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朝文化经济一体化方向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苏慧  周鸿  
文化资源如何转为文化资本是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对广西罗城仫佬族文化资源的资本转化现状进行了梳理,从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文化旅游、民间工艺及文学品牌等方面分析了转化中的困境,提出要以建立资源整合机制、引进市场机制、树立人才机制和完善文化创新机制为基础,构建出仫佬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的机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杰远  
文化共生是指不同族群不同文化的异质共存、相互交流、兼容并包的文化形态。文化共生视域下民族教育的发展应强调各民族教育要素之间的异质共存,注重教育过程中各种关系的和谐与相融,其具体体现在从一元到多元的民族教育价值取向,促进人类群体交流合作的民族教育文化使命,传统与现代相融共生的民族教育文化选择,基于公民教育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民族教育体系构建,主流化与在地化整合的课程资源开发,学校教育与学校外教育联动的制度变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施增阳  宁静  
我国古代会计发展水平较高,云南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会计发展史是我国会计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会计发展带有浓厚的多民族文化色彩,发展历程具有显著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对云南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会计发展史研究,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我国会计发展史研究,提供更多新的会计发展史研究视角和方向,另一方面,有利于传承和保护各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发挥其在经济社会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亚娟   王靓   许阳艳   郭之天  
以民族节庆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要话题。文章以侗族喊天节为研究对象,基于权力视角构建了民族旅游节庆空间建构的理论框架,并通过长时序田野调查全面刻画节庆旅游化过程中节庆空间重构的过程及特征。研究发现,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诉求和文旅深度融合的趋势下,侗寨喊天节经历了复杂的人-人互动、人-地互动的动态发展过程。具体而言:(1)节庆空间是节庆权力主体互动关系造就的空间,节庆空间重构的本质是人-人、人-空间在权力场域下对互动秩序不断调适和重构的过程;(2)节庆主体之间通过权力合作→权力支配→权力共有与激励等权力流动方式,形成了传统的单核权力结构→制度与传统互构的双核权力结构→单核多主体权力结构,重构着节庆内容和节庆空间的秩序;(3)以喊天节为代表的民族节庆由此呈现出“封闭神圣的仪式空间→舞台化的展演空间→复合的旅游空间”的空间表征变迁特征,以及由集聚到拓展再到蔓延的空间结构变迁特征。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谭天美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是国家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态学视角而言,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是由教育生态主体、教育生态环境和教育生态关系构成的独特生态系统。通过对广西12个民族自治县的全面调查,发现当前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生态存在教育生态主体单向流动、教育生态环境两极化、教育生态链联结脆弱等生态失衡现象。究其根源在于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内部生态的特殊性偏斜和外部环境的复杂性紊乱,导致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内外发展动力不均而失去平衡。研究认为可积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复位主体生态位,以增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持续动力;走向生态正义实践,优化生态环境,以拓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生存空间;继续稳固生态链条,创建多层级生态关系,以完善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结构体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马东平  
论文首先提出临夏州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其次,根据文化产业范畴,盘点了临夏州拥有的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并指出临夏州发展民族文化产业面临的问题,最后,对临夏州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提出了若干建议对策。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柯平,彭亮  
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欠发达地区民族乡镇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其中的难点。文章调研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情况,总结其成功经验,包括政府的科学规划、明确公共文化的建设主体、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圈、专项资金和人才队伍投入;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管理不完善、创新不够,地方政府投入有限、对口帮扶不够,民族文化普及和宣传不够,特殊困难人群关怀不够。文章提出欠发达地区民族乡镇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路径,主要包括:规范管理体系,推进民族资源数字化;加强财政、项目和人才支援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郑文  
泸沽湖在旅游业发展进程中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传统文化退化的困境。如何促进高原湖泊流域民族文化、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术界必须解决的难题。在分析泸沽湖旅游发展对其流域生态和民族文化影响的基础上,探讨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模式的内涵、原则和实现途径,提出了建立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的构想。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付春敏  沈建峰  巴登尼玛  
准确把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规律,找准新时期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提升发展的时效性,是现阶段为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总目标急需思考的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文化动态发展的角度立论,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动态发展”为出发点,寻求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着力点。从主体、教育、信仰、空间、时间5个维度构建文化动态发展模型,提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动态发展的着力点并剖析现存问题。研究认为,培养民族群体的文化自觉,繁荣文化产业,从民族地区中小学和民间教育发轫,处理好权利主体与文化主体平等问题,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新时期良性发展的可取路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何朝峰  罗之勇  
研究采用民族认同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罗城高中和罗城初中的980名仫佬地区青少年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仫佬族地区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显著高于本民族认同;本民族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和生活满意度均存在显著性别差异;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均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中华民族认同能够显著地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赖斌  杨丽娟  方杰  
本文以四川省为例对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因子分析确定了三个主导因素,并综合模糊二元对比决策方法,提出了建立模糊因子分析模型的思想,丰富了定量研究该问题的可操作性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