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67)
2023(5495)
2022(4632)
2021(4372)
2020(3555)
2019(7906)
2018(8002)
2017(14139)
2016(8221)
2015(9356)
2014(9912)
2013(9081)
2012(8370)
2011(7590)
2010(7799)
2009(6893)
2008(6871)
2007(6365)
2006(5656)
2005(5000)
作者
(24564)
(20335)
(20179)
(19414)
(12875)
(9739)
(9334)
(7958)
(7850)
(7530)
(7062)
(6926)
(6871)
(6484)
(6427)
(6320)
(6185)
(5965)
(5854)
(5839)
(5199)
(5116)
(4932)
(4820)
(4715)
(4640)
(4425)
(4409)
(4254)
(4233)
学科
(24649)
经济(24609)
管理(21424)
(16080)
(13073)
企业(13073)
中国(9059)
(8495)
(8087)
(7855)
(7722)
地方(7286)
理论(7135)
方法(6854)
(6398)
教育(6079)
业经(5993)
教学(5435)
(5294)
银行(5272)
数学(5122)
农业(5111)
(5049)
数学方法(4956)
(4718)
金融(4711)
(4522)
(4510)
财务(4482)
财务管理(4460)
机构
学院(109780)
大学(107070)
研究(39888)
管理(34747)
(33783)
经济(32414)
中国(30303)
理学(28164)
理学院(27659)
科学(27039)
管理学(26876)
管理学院(26677)
(25234)
(21233)
(21208)
(20383)
研究所(18902)
(18786)
中心(18641)
(17669)
业大(17468)
师范(17429)
农业(16642)
技术(16414)
(16217)
北京(15852)
(15778)
(15577)
财经(13708)
师范大学(13691)
基金
项目(69319)
科学(52478)
研究(51635)
基金(46030)
(41404)
国家(41020)
科学基金(33755)
(29385)
社会(28754)
社会科(26985)
社会科学(26981)
(24864)
教育(24860)
基金项目(24439)
编号(23164)
自然(22311)
自然科(21733)
自然科学(21723)
自然科学基金(21269)
成果(19709)
资助(18495)
课题(17785)
重点(15996)
(14923)
(14683)
(13908)
(13742)
项目编号(13387)
计划(13220)
创新(12963)
期刊
(46096)
经济(46096)
研究(34824)
中国(30748)
教育(21371)
学报(20190)
(19462)
科学(17080)
(16556)
大学(14547)
管理(13439)
学学(13331)
农业(12857)
技术(11119)
(9269)
金融(9269)
业经(8410)
图书(8215)
职业(7341)
(6740)
(6472)
经济研究(6458)
(6225)
财经(6210)
书馆(6089)
图书馆(6089)
(5889)
论坛(5889)
问题(5865)
财会(5550)
共检索到1802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徐晶  朱志兵  余亦奇  
长期以来,我国各类空间性规划自成体系,内容相互重叠、掣肘,使空间资源难以得到有效统筹管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编制统一的空间规划,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和基础条件是建立空间规划用地分类体系。现行空间性规划地类体系概况现行各类规划的地类体系,主要分为土地利用地类体系、城乡规划地类体系、其他部门地类体系3种。其中土地利用地类体系强调土地自然、社会经济综合属性,城乡规划地类体系侧重土地社会经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代合治  刘志刚  于伟  
各类规划拥有自身理念和功能,在"多规并存"的现实需求下,"用地"协调成为各类"空间规划"协调的关键。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探索了"用地"类型、"用地"规模、"用地"布局以及规划年期等在"空间规划"协调中的现实途径。结果表明:"用地"类型要做到宏观上有统一、微观上有特色,一、二级地类强调一致,三级地类彰显特色;各类用地规模,尤其是农业用地和未利用地规模,应在区域规划宏观指导下由土地利用规划总体上统筹,用地规模管控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用地布局做到各类规划合理分工,土地利用规划实行"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土地利用分区,城市规划依据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合理确定每个城、镇、村的布局;同时保持各类规划的基期、近期和远期年份应至少有一个保持一致。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代合治  刘志刚  于伟  
各类规划拥有自身理念和功能,在"多规并存"的现实需求下,"用地"协调成为各类"空间规划"协调的关键。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探索了"用地"类型、"用地"规模、"用地"布局以及规划年期等在"空间规划"协调中的现实途径。结果表明:"用地"类型要做到宏观上有统一、微观上有特色,一、二级地类强调一致,三级地类彰显特色;各类用地规模,尤其是农业用地和未利用地规模,应在区域规划宏观指导下由土地利用规划总体上统筹,用地规模管控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用地布局做到各类规划合理分工,土地利用规划实行"刚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于少康  李统华  
长期以来,我国的空间规划总体上种类繁多、体系庞杂,各类空间规划在编制、实施和审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许多相互矛盾、相互交叉的环节,造成了空间资源浪费、管理成本增加以及管理效率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现行空间规划体系重构势在必行。面对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历史机遇,系统分析各类空间规划的优缺点,加快各类空间规划的整合,通过规划体系、规划层级、指标体系、管理体系改革,推进空间规划体系的重构,有利于提升我国空间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祁帆  张晓玲  李志刚  
我国涉及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活动和布局的规划众多,其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引入早,影响大,并形成了相互独立而相互影响的管理体系。然而,我国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国土空间安排上也缺乏顶层设计,不同规划之间缺乏明确的统属关系,交叉重叠甚至相互冲突的问题突出,严重削弱了国家对国土空间的管控能力。因此,有必要对空间规划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反思,探索建立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叶红玲  黄尚宁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明确指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按照意见要求,2019年要完成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2020年要基本完成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同步开展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在此大背景下,广西壮族自治区结合近年来进行区级国土规划编制以及在柳州等部分城市开展"多规合一"试点的经验,加快推进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取得了初步成效。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超  赵竹君  李海梅  
通过论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地下空间规划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地下空间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域全要素管控体系中发挥着与地面规划同样重要的作用。同时提出地下空间规划应重视资源评估和空间预留,在与地面规划协同方面应注重空间整体、专业统筹、平战结合、盘活存量,结合已有实践经验与应用创新,形成新时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的地上地下统筹协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惠敏   常青   胡天汇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核心是不同层级的传导落实。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是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重要实施平台,从发展历程演化看,国家调控、地方发展、市场需求之间的张力,造成空间治理的合成谬误,系统剖析规模超前增长、空间粗放扩张、功能结构失衡的问题。以北京市为例,总结梳理规划引领下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在总量、布局、功能、效益方面的结构性调控策略,及组织运行机制。进一步从供给端的政策协同、需求端的激励约束、运行端的实施反馈、平台端的数字治理四大方面,展望协同规划引领和市场配置的探索方向,以期为高质量发展下土地要素配置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毕云龙  徐小黎  涂梦昭  
国土空间规划许可制度是协调平衡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与保护全过程、全类型的行政许可制度,是构建以"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为基本特征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要求。当前,建立和实施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规划许可制度已势在必行。本文从厘清国土空间规划许可的基本内涵入手,在制度建立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任务等方面对国土空间规划许可制度进行了深化研究,并结合现有自然资源审批制度,探讨了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许可制度体系构建的思路。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丹  牛锐  刘洁  
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非建设空间规划体系是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治理的核心内容和难点所在。本文基于对首都非建设空间规划的认识,从行政逻辑、技术逻辑、空间逻辑、治理逻辑和实施逻辑五个维度出发,探讨了首都非建设空间规划体系的建构逻辑,并梳理了新时期的相关实践探索。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叶林  曹坤梓  邢忠  
绿色空间是维持城市系统安全和健康的环境基石,国内规划实践中形成了多种与之相关的法定和非法定规划类型。分类体系是规划编制与管理的基础,然而当前绿色空间规划缺乏统一的分类逻辑框架。通过理清规划诉求的关键问题,借鉴相关法规标准的分类经验,衔接现行城乡规划编制体系,整合相关部门管理意图,笔者提出"双层多级分类体系"作为一种可行分类思路,以包融多功能复合价值、涵盖规划连续过程、整合多部门管理意图,并促进绿色空间规划编制与管理技术的进一步完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磊  沈建法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规划对调节中国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自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尤其是随着市场化改革和权力下放,中国政治经济背景发生了重要变化,客观需要五年计划/规划体系中的规划内容做出相应调整。本文分析了空间规划元素在中国五年规划体系中从无到有、不断丰富完善的演变特点及其机制,同时指出了五年规划对空间发展作用的变迁:①初期,并无空间规划,空间发展只是部门工业项目布局的结果;②改革开放之后一段时期,空间规划的形式主要体现在划定特殊的政策区域和空间分类引导;③"十一五"规划以来,空间规划则以空间分类引导与约束并举的形式出现。通过构建政府与市场主体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以及空间发展状态所引起的规划反馈3个维度的分析框架,着重探讨了五年规划体系中空间规划元素的变迁机制。"十一五"以来重点加强和改善了空间规划内容,其目的是使经济规划与空间规划的结合更加紧密,以克服中国当前空间管治的各种困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邓凌云  曾山山  张楠  
现阶段我国"多规合一"面临法律与体制机制的障碍,从根本上解决"多规"矛盾、优化空间规划体系,明确政府相关部门的事权是一个关键点。从政府事权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现行空间规划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空间规划层级与政府事权层级衔接性不够;规划空间层次划定与规划管理体制的契合度不足;政府相关部门事权内涵界定不清晰;各类空间规划事权范围交叉重叠等。针对以上问题,优化空间规划体系的关键在于清晰界定政府相关部门事权与边界,包括通过法律保障强化空间规划体系与政府事权层级衔接;界定事权边界、统一空间话语体系;精简空间规划层次确保行政区内管理事权集中统一。提出打造"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是提高政府部门行政效能的有效途...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孙雪东  杨昔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时期,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前所未有。主要表现为:一是资源刚需上升和资源供给紧约束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但资源需求的结构和布局将发生深度调整;二是国土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地位没有改变,但面临的风险挑战进一步加大。综合来看,当前国土开发保护面临的诸多困境,是由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管理体制、考核机制等多种现实原因以及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金岩  吴殿廷  常旭  
我国现行的空间规划体系成形于计划经济时期,虽伴随国家公共政策的变化经过多次调整,但规划体系仍不完善,规划的运行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不仅降低了规划的有效性,并且浪费了大量运行成本。空间规划是协调人地关系和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必须实现规划行政体系整合、规划编制体系整合和规划法规体系整合。本文提出了整合模式的初步设想,试图为空间规划体系的改革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