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21)
- 2023(13300)
- 2022(11533)
- 2021(10859)
- 2020(8958)
- 2019(20348)
- 2018(19969)
- 2017(37180)
- 2016(19710)
- 2015(22148)
- 2014(21339)
- 2013(20570)
- 2012(18683)
- 2011(16859)
- 2010(17010)
- 2009(15895)
- 2008(14719)
- 2007(12418)
- 2006(10940)
- 2005(9502)
- 学科
- 济(96569)
- 经济(96501)
- 管理(52056)
- 业(45146)
- 企(36487)
- 企业(36487)
- 方法(36363)
- 数学(32319)
- 数学方法(31727)
- 地方(23731)
- 中国(23618)
- 农(21575)
- 业经(19219)
- 财(17229)
- 学(16879)
- 农业(14557)
- 地方经济(14390)
- 贸(14107)
- 贸易(14095)
- 理论(13723)
- 易(13526)
- 制(13439)
- 环境(13114)
- 和(12393)
- 融(11973)
- 金融(11969)
- 银(11422)
- 银行(11419)
- 行(10945)
- 技术(10628)
- 机构
- 学院(265642)
- 大学(261701)
- 济(114640)
- 经济(112355)
- 管理(100451)
- 研究(89990)
- 理学(86655)
- 理学院(85610)
- 管理学(83761)
- 管理学院(83262)
- 中国(68275)
- 京(54493)
- 科学(53251)
- 财(49976)
- 所(43180)
- 中心(42512)
- 财经(39832)
- 研究所(39089)
- 江(39005)
- 农(37095)
- 范(36419)
- 师范(36157)
- 经济学(36150)
- 经(36126)
- 业大(35467)
- 北京(33647)
- 院(33055)
- 经济学院(32253)
- 州(31663)
- 财经大学(29413)
- 基金
- 项目(180799)
- 科学(143826)
- 研究(135475)
- 基金(130605)
- 家(112707)
- 国家(111799)
- 科学基金(97162)
- 社会(87494)
- 社会科(83085)
- 社会科学(83065)
- 省(71812)
- 基金项目(68967)
- 教育(63009)
- 自然(61019)
- 划(59734)
- 自然科(59655)
- 自然科学(59647)
- 自然科学基金(58472)
- 编号(56177)
- 资助(52590)
- 成果(44598)
- 重点(40969)
- 发(40229)
- 部(38907)
- 课题(38570)
- 创(38037)
- 国家社会(36448)
- 创新(35476)
- 教育部(34199)
- 项目编号(34036)
- 期刊
- 济(130439)
- 经济(130439)
- 研究(79849)
- 中国(52430)
- 财(38811)
- 管理(37643)
- 学报(35338)
- 科学(34745)
- 农(33779)
- 教育(30903)
- 大学(27500)
- 技术(26151)
- 学学(25595)
- 农业(23277)
- 经济研究(22487)
- 融(22275)
- 金融(22275)
- 业经(20661)
- 财经(19475)
- 经(17032)
- 问题(16359)
- 统计(14875)
- 技术经济(14102)
- 图书(14039)
- 策(13562)
- 业(13076)
- 贸(13048)
- 资源(12602)
- 商业(12137)
- 决策(11974)
共检索到3996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娴 陈阳
近年来,经济引力模型逐渐得到空间经济学家的重视和引入,但就该模型运用的范围来看仍需扩展和延伸。本文以2013年环渤海经济圈的数据为例,对“经济质量”和“经济距离”的内涵加以界定,从而构建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同时,本文以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城市北京为重心,运用该模型对环渤海地区部分城市的“经济引力”进行定量测度,为环渤海经济圈的一体化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同时丰富了经济引力模型的应用。
关键词:
空间经济 引力模型 环渤海经济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晶 许崇正
近年来,空间经济学家在空间经济一体化发展领域不断放松假设条件和探索新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经验验证和实证研究,得出了许多有益的结论,同时也富含许多政策含义,但是大多只是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得出结论。本文尝试利用引力模型结构,通过对"经济质量"和"经济距离"内涵的界定,构建一个基于空间经济视角下的"经济引力"模型。同时,本文以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城市上海为重心,运用该模型对长三角部分城市的"经济引力"进行定量测度,为各城市的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分析视角,同时也为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引力”模型 经济一体化 空间经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本刊承蒙广大作者的踊跃赐稿,为使作者们能更方便地与本刊联系,特作如下说明:一、本刊主要刊登经济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文章,着重刊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以及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等方面的文章。赐寄本刊的文章无论采用规范分析研究方法还是采用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均可。二、本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耿竹青 吴国蔚
本文拟从以上主要城市间的经济合作出发,以城市空间联系状况为研究对象,探讨中韩FTA合作背景下构筑区域空间联系网络的主要途径与策略,以促进中韩FTA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曹国琪
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曹国琪发展是一个永恒的命题,经济区域化和贸易自由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区域化的经济构建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化生产和协作,它充分体现了规模经济的效率;自由化贸易开辟了比较优势的利益源泉。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和设想鼎承了规模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贵军 杨鸿海 秦泽西
文章利用环渤海经济圈经济数据,采用FH广义空间模型,测度环渤海经济圈资本流动水平。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环渤海经济圈资本流动水平低。2011—2015年间资本流动水平相对于2003—2007年间有所下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刚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在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圈——内地,多层次的探索和实践。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区与内地在经济技术等方面加强联合和协作,在新的广度和深度上大力支援内地,从而对推动和加快内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促进全国经济的振兴和腾飞,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渤海经济圈”的优势渤海是我国最大的内海。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由北到南合抱着渤海湾,扼守着京津的大门。环沿渤海湾约5,000公里的海岸线上,依次排列着一长串城市。这些城市历来相互间就有较广泛的经济联系,现在改革与开放更把这些城市联结一起。“渤海经济圈”早已客观存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谨夫
本文选取环渤海经济圈30个主要城市的经济发展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该区域城市经济发展效率进行研究。首先,采取BC~2模型对环渤海经济圈的30个主要城市,从投入产出角度,通过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等指标来具体评价城市经济发展效率,发现各城市投入产出方面与最优值存在的差距;其次通过超效率模型(SE—DEA)对该区域30个地级以上城市经济发展有效性进行综合排名,最后得出改进城市经济发展效率的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燕
金融中心是金融资源和金融机构大量集聚的地方,能够有效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环渤海经济圈是次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第三个经济圈,约60%的金融资源集中于北京、天津、青岛、济南、大连和沈阳6个城市。实证分析了28个城市的金融竞争力,发现只有北京和天津可作为金融中心对周边地区产生金融辐射,进一步利用威尔逊模型计算北京和天津的金融辐射半径并绘制辐射域,发现其金融辐射域基本上覆盖了整个环渤海经济圈。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邹游 赵倩 周婕
采用年度社会经济数据和SPSS软件的降维分析方法,改进引力模型中的"城市质量指数"与"时空间距离"。应用该模型,对"高铁时代"来临前后的武汉城市圈内部空间经济联系强度进行度量和对比,并使用GIS对域内各城市间经济联系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最后,引入交通流量位置大数据对模型结果进行验证。对"高铁时代"来临前后的区域联系及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并基于此对城市圈发展规划提供可行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海燕 柏杨
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一增长极,为研究其城市间的经济增长情况,区域间经济差距及其动态演进趋势,文章采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测度了1985~2009年间环渤海经济圈城市间的经济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环渤海经济圈圈城市间的经济增长在长期内不存在趋同,而是发散的,只是在个别时间段内存在趋同,说明环渤海经济圈城市间的经济差异拉大,但是差距拉大的速度是缓慢的。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和政府支出的增加有利于经济趋同,而储蓄增加会导致经济趋异。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厚双
中韩经济有较强的互补性和共同发展彼此间经济合作的强烈愿望,这是两国经济合作得以迅速发展的基础。环渤海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基础雄厚、科技开发能力强,以及交通运输、通讯等基础设施健全,为中韩在该地区的经济合作创造条件。而中韩在该地区合作的全面展开,势必带动环渤海地区国际经济合作走上良性循环,推动环渤海经济圈的早日形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燕 邓旭
从GDP、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对外贸易、实际利用外资、地方财政收入等方面入手进行的分析研究表明,环渤海各省市区经济存在非平衡发展问题。综合环渤海4省2市1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并进行分类得出:北京、天津属经济发达的第一梯队,山东、辽宁、河北属经济较为发达的第二梯队,山西、内蒙古属经济欠发达的第三梯队。
关键词:
环渤海经济圈 省际 经济差距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环渤海课题组
人们曾用“80年代看广东,90年代看浦东”这样一句话来描述中国经济增长热点地区的转移。那么,中国下一个经济的增长热点在哪里?放眼此时此刻到处都洋溢着建设者热情的广袤大地,众说纷纭。但是,在经过多方面分析之后,人们还是把目光聚集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艳丽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重点和中心,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启动和发展速度缓慢。文章通过分析这一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发展进行比较,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