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11)
2023(14387)
2022(12651)
2021(11917)
2020(9802)
2019(22280)
2018(22105)
2017(42519)
2016(23051)
2015(25636)
2014(25068)
2013(24436)
2012(22180)
2011(19751)
2010(19435)
2009(17748)
2008(16534)
2007(13956)
2006(11998)
2005(9961)
作者
(63141)
(52427)
(52125)
(49557)
(33393)
(25227)
(23657)
(20592)
(19928)
(18311)
(18141)
(17494)
(16503)
(16166)
(16125)
(15816)
(15728)
(15540)
(14942)
(14817)
(12934)
(12607)
(12488)
(11969)
(11754)
(11558)
(11532)
(11473)
(10438)
(10311)
学科
(85286)
经济(85183)
管理(62268)
(56812)
(46865)
企业(46865)
方法(37669)
数学(32413)
数学方法(32023)
中国(24538)
(23516)
(20409)
地方(20168)
(20118)
业经(19510)
农业(15867)
理论(15124)
(14832)
贸易(14823)
环境(14716)
(14303)
(14141)
(13889)
技术(13083)
(12957)
财务(12892)
财务管理(12872)
企业财务(12080)
(12000)
(11564)
机构
学院(309343)
大学(309186)
管理(122854)
(115508)
经济(112708)
理学(107415)
理学院(106125)
管理学(104140)
管理学院(103600)
研究(101819)
中国(73695)
科学(66348)
(65674)
(51650)
(49782)
(47482)
业大(46845)
中心(46531)
研究所(45961)
(44153)
师范(43792)
(43613)
财经(42451)
北京(40780)
(38629)
(38288)
农业(37254)
(36126)
师范大学(35728)
经济学(34020)
基金
项目(223629)
科学(176324)
研究(163811)
基金(161570)
(140817)
国家(139670)
科学基金(120662)
社会(102091)
社会科(96577)
社会科学(96554)
基金项目(87656)
(87475)
自然(79592)
自然科(77719)
自然科学(77704)
自然科学基金(76265)
教育(74785)
(74254)
编号(68118)
资助(64263)
成果(53726)
重点(50108)
(48054)
(47846)
(46523)
课题(46228)
创新(43288)
科研(42729)
项目编号(41439)
大学(41369)
期刊
(123496)
经济(123496)
研究(88253)
中国(53731)
学报(48394)
科学(45904)
(42389)
管理(41722)
(37461)
大学(36233)
教育(36065)
学学(33926)
农业(29851)
技术(25538)
业经(21864)
(21093)
金融(21093)
经济研究(19323)
财经(18788)
图书(17707)
问题(17425)
资源(16118)
(15995)
科技(15475)
(15040)
理论(14372)
现代(14254)
(14168)
(14072)
实践(13419)
共检索到432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卫  唐大刚  
基于空间组构视角,以长沙近代独立式住宅为例,解析城市近代住宅的空间组构特征的演变。从物质空间与精神文化的关联性层面,探讨空间句法属性值变化背后的文化影响因素。结合近代住宅特征演变的趋势,提出智慧化保护更新的策略,并讨论在现代城市住宅设计中如何传承和创新,从而达到延续城市地方性和时代性特征的目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恺  张海涛  夏依宁  刘冲  
文章利用小红书"打卡"笔记数据,探索性地分析社交媒体对长沙城市消费空间的影响,讨论虚拟消费社会空间的新特征。研究分析发现长沙小红书上的"网红打卡地"笔记存在大量的重复,从存留笔记的残留和消失轨迹看,平台内容呈现"滚动式更新"特征。小红书推送的打卡地形成"商业地标""旅游名片""历史街巷""休闲娱乐""餐饮美食""文化公园/艺术场馆""特色小店"七大类型,并在空间上集聚成"核心"和"外围"两大圈层。分析的数据样本中,小红书的用户—笔记数分布呈典型的"长尾分布",即拥有极低值的个体数量总和却占总体的绝大多数,"分众"特征明显。同时,其"头部用户"发布内容涉及商业消费空间居多,不同程度体现企业运营和团队营销特征。从对长沙小红书"网红打卡地"探索分析看,社交媒体成功拓宽了城市消费空间的层次和领域,构建了一个复合"个性"与"从众"的新消费空间,并涵盖了极大的消费者社会阶层跨度。研究指出网络空间和实体空间二者的叠置与传导不断刷新时空观,对新的消费空间现象的理论解释和实证分析迫切需要开创性思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拓夫  何甜  朱翔  
为揭示中国特大城市住房市场中,不同购房群体在住房价格空间特征上的差异,论文对购房人群的户籍归属地进行划分,以“本地—外来”的视角分别刻画了长沙本地与外来(长沙户籍与非长沙户籍)2类购房者房价格局的时空演进。采取动态空间滞后特征模型(STAR-Hedonic)分析了区位、景观、邻里等因素对2类购房者房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长沙外来购房者房价梯度下降更快,空间更平滑。(2)长沙房价空间一江两岸双中心的总体格局逐步成型。传统CBD五一广场对城市房价的重要性在下降,但是对本地人房价梯度和价格弹性程度维持较高水平,副中心梅溪湖新城对外来人群房价的影响因子的提升幅度更大。(3)外来购房者对住宅品质和邻近配套有更高的支付倾向。(4)楼市的繁荣期和调控期,周边交易价格对2类购房者的影响程度不同。论文从功能需求、主观因素、政策区别和经济动机4个方面探究了2类购房者房价空间分异的成因。在“房住不炒”背景下,关注不同人群房价空间演进和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有助于特大城市房地产市场“精准调控”的实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强  曹诗怡  聂承锋  
居住与商业是城市空间结构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功能要素,它们的协调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居民生活品质提高紧密相关。以长沙为例,应用GIS技术从居住与商业空间结构演变的角度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指出了居住空间与商业空间发展不匹配和居住空间布局与商业业态布局不匹配是长沙居住与商业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探索和建立我国城市规划评估机制等方面的思路和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殷章馨  罗文斌  
在深入阐释国内外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旅游者城市感知研究主题。以405份实地调查问卷为数据源,应用均值比较等统计方法分析旅游者对长沙城市感知特征。结果显示:旅游者对长沙城市总体正面感知较弱,感知系数为3.088;旅游者对长沙城市各变量的感知强度存在差异,对"地方演艺"、"现代建筑"、"城市古建筑"以及"购物商场"等城市指标感知强烈,对"公交系统"和"出租车系统"感知相对较弱。研究表明,旅游者城市感知特征实证研究对同等或同类城市具有普遍性的政策借鉴意义,有利于加强旅游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控制,共同推动旅游者城市总体感知的提升,促进城市各要素建设的效益最大化。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谢益民  
生活形态是当前市场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生活形态细分法应用到旅游研究领域,意义重大。本文以长沙市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抽样调查获得基础数据,运用迭代聚类法将样本区分为生活形态迥异的四类,从生活形态角度对样本进行交叉分析发现,长沙市居民出游目的、信息渠道及出行方式的生活形态分异不明显,且存在很大程度的趋同性;其出游时段、停留时间、交通方式及消费意向的生活形态分异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文彬  肖秋菱  颜红艳  陈艳  
考虑到样本数据存在空间相关性与异质性特征,基于空间计量视角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在城市轨道交通(URT)沿线住宅租金的空间分异特征,按照每200 m的间隔对租金影响范围进行细分,预测URT对住宅租金的影响强度在各区间内的变化趋势,以新一线城市长沙为例,选取地铁沿线2.6 km范围内的2 233个样本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相比,GWR具有更好的模型拟合优度;在12个主要影响因素中,住宅到城市商业中心(CBD)的距离对租金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住宅建筑面积,体现了租户首先考虑的是住宅区位因素和结构因素,然后才是邻里因素的心理特征;靠近中央商务区的小户型住宅更受租户青睐,具有更高的收益率;长沙地铁对沿线住宅租金会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是对600~1 000 m范围内的住宅租金影响最大。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秀兰  付纪元  吕天宇  
职能分异的城市多中心结构有效缓解了资源配置的不经济问题,但同时也对住宅价格产生了复杂深远的影响。以城市职能各异的武汉"三镇"为例,运用空间自相关、地统计分析、地理时空加权回归模型,对住宅价格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武汉"三镇"中,武昌住宅价格空间分布呈同心圆模式,汉口呈扇形模式,汉阳呈多核心分布模式;绿化率、公园距离和生态环境分别为建筑、区位和邻里特征中对住宅价格作用力最强的驱动因素;差异化城市职能中心住宅价格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空间异质性,汉口受区位特征驱动影响最强,武昌受区位特征和邻里特征影响最强,汉阳受建筑特征影响最强。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结合城市中心职能引导要素流通与资源配置、促进房地产市场有序发展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奎奇  史春云  汪应宏  
通过对我国长三角、京津唐、珠三角、武汉、中原、成渝六大城市群306个城镇的住宅地价进行研究,试图发现城市群内城市住宅地价的空间分布规律与机理。综合采用地统计的空间插值、空间差异、空间变异分形、相关性理论方法,以SPSS为统计分析工具,对六大城市群城市住宅地价进行了反距离权重插值、余期望系数、分形测度、自相关等全面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群住宅地价具有以下特征:地价存在显著的地域特点,东部高、中西部低;城市间地价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群间差异是造成城市住宅地价差异的主要原因;城市群内城市住宅地价符合等级体系特征,且不同特质的城市群具有不同的分维数;由于城市群发展特点与阶段不同,造成群内地价的不同变化趋势;城市群内城市住宅地价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表现在全局性的相关性与局部性的自相关性的空间差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华平  张所地  
从不同城市宜居性特征差异分析入手,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构建了商品住宅的城市宜居性特征空间评价计量模型。得出城市间商品住宅价格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呈现逐渐增强的态势;不同城市间商品住宅价格差异主要是由经济水平、自然区位、政治区位、气候条件和公共交通、医疗卫生、义务教育、公共图书设施建设造成。鉴于城市的区位、气候和经济水平相对固定,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导致城市间商品住宅价格差距加大的重要原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妍  张卫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访谈方式,就长沙市宜居城市空间问题对19名在长沙居住的外籍专家不同城市的生活经验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开放性佳、具有乡土特色的街区是最宜人的空间。然而在新一轮城市增长极的建设过程中,长沙的历史街区、现代混合居住小区正被封闭、功能单一的房地产所取代。城市化、当代城市规划理论等都是导致这些空间消失的因素,然而重塑并简化社会管理的国家意志以及软弱的公民社会是这一问题成为全球城市化问题的根本原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骆晨  郑伯红  刘琳琳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制度变革的不断深化,长沙市制造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其制造业空间也在转型中得到重构。论文以长沙市都市区为例,基于长沙市工业用地矢量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测度指标评估等研究方法,将制度变迁纳入城市制造业空间动态分析,深入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对制造业空间演变的影响作用。基于此,构建了制度体系作用下的制造业空间演变解析框架。研究发现,长沙都市区制造业空间郊区化迁移明显,并在开发区内形成集聚,整体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格局特征;长沙制造业空间演变很大程度上受到土地制度、开发区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和产业制度等的综合影响。其中,土地制度加速了制造业空间郊区化;开发区制度吸引了制造业园区集聚;环境保护制度约束了制造业发展规模;产业制度影响了制造业产业组织结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李波  李琴  陈剑宇  徐宇甦  
在我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语境下,对老城区住宅社区适老化改造进行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立足武汉老城区,选取机关大院社区、高校校内社区、高层(历史地段)夹缝社区与老城区基础样本这4种社区代表类型,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深入访谈等方式,探索这些住宅社区在适老化改造中的差异性,并提出针对性的改造策略。研究发现:不同社区类型间在居室环境、社区环境、医护与商购环境等层面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并导致其适老化改造重点各有不同,具体为:(1)机关大院与高校校内社区:应在整体保留社区前提下,以社区居住环境提升与竖向交通改造为重点,打造适老化改造示范工程;(2)高层(历史地段)夹缝社区:应积极引导房地产企业等社会资金参与适老化改造进程,以功能置换与活化为突破口,通过社区整体改造与打包租赁等模式,尝试居家养老型社区到准养老机构的转换;(3)老城区基础样本:对于基础设施较好的老旧社区,可适当保留维系城市肌理与情感记忆;而对于其他社区,应采取适度适老化改造作为过渡,为后续拆迁还建预留余地与缓冲。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晨  
1990年代后期第二住宅在中国大量兴起,并成为一种社会风潮。大量涌现的第二住宅对其发生地产生了复杂的社会、经济影响,最为突出的是拉动房价上涨,使得矛盾原本就比较突出的住房问题进一步恶化。文章从第二住宅研究的障碍、难点着手,首先分析了国内发展和研究的状况,随后对西方和国内发展状况和空间布局研究动向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采用补偿理论对中国第二住宅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假设性分析,认为中心城市第二住宅的发育与首位度具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存在向内城集聚的倾向。这一研究结论可以作为政策制定和其它研究的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叶萍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已经成为人类最主要的栖息地,也是社会变迁的决定因素。生态文明代表了一种更高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城市已逐渐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栖居空间。文章通过对我国城市建设现状与问题的剖析,指出在新的形势下要以生态文明理念来指导生态城市建设,并以长沙市为例,对如何建设生态城市进行了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