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44)
2023(11282)
2022(9499)
2021(8806)
2020(7307)
2019(15949)
2018(15221)
2017(28471)
2016(15563)
2015(16806)
2014(16208)
2013(15619)
2012(14485)
2011(13003)
2010(12614)
2009(11564)
2008(10928)
2007(9382)
2006(8103)
2005(7046)
作者
(45243)
(38266)
(37677)
(35714)
(23899)
(18525)
(16935)
(14829)
(14404)
(13060)
(12916)
(12779)
(12282)
(11759)
(11667)
(11636)
(11635)
(11222)
(10802)
(10760)
(9600)
(9180)
(9110)
(8697)
(8671)
(8310)
(8261)
(8191)
(7795)
(7631)
学科
(62205)
经济(62113)
管理(40087)
(34861)
(26207)
企业(26207)
方法(23907)
数学(21501)
数学方法(21234)
(17973)
地方(17331)
中国(15932)
(14595)
(13440)
业经(12891)
农业(12246)
(11574)
(11499)
贸易(11495)
(11095)
环境(10836)
地方经济(9629)
(9135)
金融(9132)
(8765)
银行(8715)
技术(8327)
(8320)
(8145)
(8086)
机构
大学(212274)
学院(212141)
(82953)
经济(81196)
研究(76762)
管理(76595)
理学(67329)
理学院(66323)
管理学(64976)
管理学院(64573)
中国(56165)
科学(51451)
(45036)
(43262)
(39405)
业大(37097)
研究所(36544)
(36315)
中心(35381)
农业(34535)
(31090)
(30134)
师范(29745)
财经(29449)
(28650)
北京(27520)
(26799)
经济学(25582)
(24721)
师范大学(24482)
基金
项目(156494)
科学(122943)
基金(114406)
研究(107215)
(103677)
国家(102828)
科学基金(86745)
社会(69510)
社会科(65760)
社会科学(65748)
基金项目(62051)
(61535)
自然(58476)
自然科(57066)
自然科学(57049)
自然科学基金(56006)
(53027)
教育(48167)
资助(44292)
编号(41506)
重点(36214)
(34559)
(33119)
(32538)
成果(31359)
计划(30823)
科研(30677)
创新(30570)
国家社会(29438)
课题(29176)
期刊
(88395)
经济(88395)
研究(57658)
学报(40947)
中国(39294)
(38294)
科学(36581)
大学(29600)
学学(28295)
(26245)
农业(25878)
管理(24844)
教育(18747)
(16822)
金融(16822)
业经(15200)
经济研究(14956)
技术(14672)
(13847)
财经(13691)
资源(13361)
问题(12152)
(11739)
(11714)
科技(11058)
业大(11029)
(9423)
商业(9320)
农业大学(9187)
(8976)
共检索到300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静雨  王天山  张景秋  
以环洱海区域为例,对1990,2000,2009,2014年不同传感器的Landsat遥感数据进行监督分类,在此基础上计算1990—2014年尺度在35200 m范围内的空间粒度上25种景观指数的变化情况,并结合各指数在此时间序列上的变异系数、粒度效应曲线和函数拟合模型进行空间粒度效应的探讨。结果表明:(1)景观指数在空间粒度序列上的响应类型分为无规律型、上升型、下降型和稳定型4类;(2)在5类景观指数中,多样性类指数对空间粒度变化不敏感;(3)在时间序列上,大部分指数的年度变化规律因粒度变化而明显改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崔闪闪  刘庆  王静  
[方法]以江苏省大丰市2013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本数据源,利用arcgis10.0将其分别转化为50~500m以内以50m为间隔的10组栅格数据,利用fragastats3.4对9个景观指数进行计算,[目的]分析其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特征及其粒度效应。[结果]研究表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小斑块所占比例较大,面积在1hm2以下的斑块占总斑块数的80%以上,整体分布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农村居民点景观指数具有明显的粒度效应,其中随粒度增大而增加的有平均斑块面积、景观面积和最大斑块指数,随粒度增大而降低的有斑块个数、斑块密度、形状指数、聚集度指数、结合度指数和分离度指数。粒度响应最敏感的指数为斑块个数和斑块密度,具有中等敏感性的指数为平均斑块面积、分离度指数和聚集度指数,结合度指数、最大斑块指数、斑块形状指数和景观总面积对粒度响应的敏感性较低。[结论]综合各个景观指数的变化特点发现,粒度的增大最终将导致研究区居民点景观斑块形状更加规则,最大斑块的优势度上升,景观破碎度降低,景观斑块间连通性降低且分布趋向分散。该研究可为农村居民点规划与生态评价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崔闪闪  刘庆  王静  
[方法]以江苏省大丰市2013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本数据源,利用arcgis10.0将其分别转化为50500m以内以50m为间隔的10组栅格数据,利用fragastats3.4对9个景观指数进行计算,[目的]分析其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特征及其粒度效应。[结果]研究表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小斑块所占比例较大,面积在1hm2以下的斑块占总斑块数的80%以上,整体分布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农村居民点景观指数具有明显的粒度效应,其中随粒度增大而增加的有平均斑块面积、景观面积和最大斑块指数,随粒度增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邱海军  曹明明  
通过对黄龙县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矢量化,再转化为栅格Grid图,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栅格版),分别以25 m和100 m为步长在25~500 m和100~2 000 m的粒度上对景观格局指数进行计算,分析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对比2个不同范围粒度域上景观指数呈现的异样性,并尝试性地提出理论景观格局指数。结果表明,9种景观指数有4种不同的变化规律,2个不同步长不同粒度域的景观指数有2类变化规律,且理论景观指数的提出对一些指数可以很好地解决同一个地方用不同分辨率所计算出的不同的景观格局指数,把结果统一到同一个标准上来。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崔杨林  董斌  位慧敏  徐文瑞  杨斐  彭亮  方磊  王裕婷  
【目的】尺度的合理确定是景观格局和生态研究过程的关键。研究县域尺度下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并计算景观指数的适宜粒度范围对分析景观格局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2017年安徽省宿松县的景观分布图为数据源,从类型和景观水平分析了各个景观指数在20~500 m粒度范围内的粒度效应,并选取适宜的粒度范围;通过拟合函数揭示不同景观格局指数随粒度增大的变化特征;结合景观面积损失精度评价模型确定宿松县景观格局变化的最适宜空间粒度值。【结果】景观指数具有一定的空间粒度效应性,其中大部分景观指数的可预测性强,但景观总面积、平均面积分维数、平均形状指数、Simpson多样性、Simpson均匀度指数对空间粒度响应不敏感;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曲线可分为单调递减、单调递增、无变化、复杂变化4种类型;景观指数的拐点主要集中在70和200 m;在景观水平下景观指数粒度效应曲线拟合后的函数主要为幂函数,且拟合程度高。【结论】宿松县景观格局变化的适宜粒度为100~110 m,最佳粒度为100 m。图3表1参27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耿焕侠  张小林  李红波  
利用ArcGIS 9.3软件从2009年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库中提取丰县农村居民点数据作为数据源,采用中心属性值原则得到20种空间粒度下的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借助Fragstats 3.3软件对选取的8个景观指数进行计算,分析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的粒度效应并据此确定适宜粒度范围。研究表明:除景观面积指数及景观分离度指数外,其他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较明显,即景观格局对空间粒度的依赖性较强,若避开粒度谈论景观格局意义不大;空间粒度由10m增大到200m,斑块个数、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景观结合度指数、景观聚集度指数均下降,最大斑块指数上升,说明最大斑块的优势度上升,斑块破碎化程度降低,斑块形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丽  甄霖  谢高地  陈操操  
本文以泾河流域1∶10万比例尺下的景观类型图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选择了7个景观指数,并对其粒度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景观指数均具有明显的粒度效应,不同景观指数随粒度增加表现出了不同的变化趋势,根据各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关系,可以将上述7个景观指数分为四类。第一类指数随粒度的增加呈单调递减,具有比较明确的粒度效应关系,这类指数主要有平均形状指数和聚集度指数;第二类指数随粒度增加也呈下降趋势,但在下降的过程中出现了不明显的尺度转折点,这类指数主要有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第三类指数随粒度增加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并具有明显的尺度转折点,这类指数在本研究中只有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丁雪姣  沈强  聂超甲  胡青青  叶回春  张世文  
[目的]景观格局变化是景观生态学中的热点问题。研究省域尺度下不同时序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选取计算景观指数所需的适宜粒度范围并筛选出代表性景观指数集对分析景观格局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安徽省土地覆被为研究对象,以2000年、2005年、2010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安徽省土地覆被的转移数量与方向进行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的栅格大小研究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并选取合适的粒度范围;基于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与敏感性分析,筛选出代表性景观指数集。[结果](1) 2000—2010年安徽省的土地覆被始终以耕地为主,其次是林地与人工表面;人工表面的增加是建立在耕地面积减少基础之上的,在10年间共有超过3 200km2的耕地转化为人工表面;(2)景观指数存在粒度效应,粒度变化会对景观指数的计算结果产生影响;省域尺度下计算景观指数所需的合适粒度范围为100~125m;(3)研究安徽省景观格局变化的代表性景观指数有4个,分别为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平均斑块面积、香农多样性指数。[结论]计算安徽省景观指数的适宜粒度范围为100~125m,安徽省的代表性景观指数集为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平均斑块面积、香农多样性指数,为进一步研究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机制提供了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天山  郑寒  
应用RS、GIS技术和地理学及景观生态学的方法以1990年、2000年、2009年、2014年大理环洱海区域的遥感数据为基础,采用监督分类法制作了4期土地利用分类图,并计算了8种景观格局指数,对24年间的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城市化过程中区域内各用地类型间相互转化频繁,景观中斑块数量变少,平均面积增大,趋于规则几何形,建筑及交通用地更加聚集,使总体区域成为一个更加紧实的整体,并逐渐从周边自然环境中独立出来。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得到增强,景观内部的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服务价值下降,这是导致当地人地关系紧张的主要因素之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冀亚哲  张小林  吴江国  李红波  
以镇江地区第二次土地调查(2009年)1∶10 000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主要数据源,运用GIS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按照中心属性值法和面积最大法从现状数据粗化为30m、100m、500m和1 000m栅格和矢量数据的聚落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机理。结果显示:最大面积值法生成数据各景观类型的面积相对误差较大,特别是其它土地,在空间粒度为1 000m时消失,中心属性值法在空间粒度转换中的面积相对误差较小,并且是随机的;在聚落景观变化方面,研究区斑块密度、聚集度指数和斑块结合度指数降低,分维数、最大斑块指数和平均邻近距离升高,说明聚落景观斑块破碎化降低、斑块面积扩大并趋于成片成团、空间分布更为离散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未  范诗薇  许丽萍  张敏  欧名豪  
论文以无锡市2010年TM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构建了基于自然地理和人为干扰两类因素的因子加权叠加模型,以此获取研究区的生态贡献等级斑块,运用Arc GIS 10.0、FrAGSTATS4.0和cS 2.2软件计算并探讨了快速城市化平原地区不同景观指数随粒度增粗的变化特征及其适宜的研究尺度域。结果表明,随粒度变粗,景观指数受空间粒度的影响显著,存在特定的粒度范围。其中,类型水平、景观水平以及景观连接度指数的尺度域不完全相同,粒度分别为2~30、2~10和2~7个栅格单元,研究区尺度域以2~7个栅格单元即60~210 M为宜;景观连接度指数得到的尺度域更精准,粒度依赖性更明显,适宜于粒度效应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殷小彤  
文章以西安市2013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为源数据,基于arcgis10.0与Fragstats3.4软件,运用景观空间格局的分析方法,从斑块、类型等2个水平上分析西安市农村居民点景观空间格局粒度效应。结果表明:(1)粒度效应敏感的指数有斑块密度、斑块个数、分离度指数、邻近度指数,粒度效应比较敏感的指数有平均斑块面积、最大斑块指数,粒度效应最不敏感的指数有形状指数、聚集度指数及结合度指数。(2)大致可将上述9种景观指数分为3类:第一类,随着粒度的增大,景观指数值表现为下降的变化趋势;第二类,随着粒度的增大,景观指数值呈逐渐增大的趋势;第三类,随着尺度的增大,具有显著的尺度转折,可预测性差。(3)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伟  钟星  袁春  
研究目的:基于鹤峰县1:10000土地利用数据,对土地利用数据的景观指数类型及景观水平的粒度效应进行分析。研究方法:GIS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应用。研究结果:在类型水平上,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较明显,随粒度的变粗,景观指数可归为单调下降、不规则变化和基本无变化3类;粒度响应最敏感的景观指数为斑块密度;裸地和水田是对粒度响应最敏感的两种土地覆盖类型。在景观水平上,除斑块密度外,其他景观指数粒度效应不明显,斑块密度和面积加权平均分维数的粒度响应最强烈,丰富度指数则最弱。研究结论:粒度效应与所选粒度的变化范围、数据聚合方式、分析景观类型的多少、比例尺的不同都有很大的关系,更深层次的研究需要考虑更加全面。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冀亚哲  张小林  吴江国  李红波  
研究目的:对因空间粒度变化导致的镇江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差异及机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GIS,概率矩阵和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结果:采用中心属性原则所得到的4种空间粒度下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优势景观类型对空间粒度变化不敏感;空间粒度增加的过程中,各景观类型主要流向为耕地,显示耕地景观的基质特性,其他景观类型则镶嵌其中;景观水平上,景观破碎度减小,景观的空间连接性上升,景观要素类型空间分布不均衡,优势斑块类型的比例上升,其他斑块类型的优势度下降,斑块分布更为分散;中心值原则保证各景观类型组分与现状图保持基本一致。在类型水平上,景观基质(耕地)面积上呈增大、空间上呈连片的趋势;景观廊道表现为连通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崔莉  
本研究以浙江沿海区域为例,基于CLUE模型,揭示了未来规划情景与生态保护情景下区域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两种情景下森林景观与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具有显著的差异特征,生态保护情景下森林与湿地景观的空间连续性和规模较规划情景下都具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利用生境质量指数对历史时期和两种情景下的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评价,并据此遴选了浙江沿海地区生态系统敏感区,识别出了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下降区和生态系统健康潜在威胁区。最后,依据未来景观格局变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以及生态系统健康敏感区,提出了浙江沿海地区生态系统的保护体系和保护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