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92)
- 2023(11607)
- 2022(10041)
- 2021(9226)
- 2020(7553)
- 2019(17340)
- 2018(17035)
- 2017(32590)
- 2016(17830)
- 2015(19966)
- 2014(19904)
- 2013(19389)
- 2012(17775)
- 2011(16096)
- 2010(16286)
- 2009(15178)
- 2008(14924)
- 2007(13448)
- 2006(11543)
- 2005(10093)
- 学科
- 济(72648)
- 经济(72579)
- 管理(49292)
- 业(45806)
- 企(36035)
- 企业(36035)
- 方法(32160)
- 数学(28045)
- 数学方法(27742)
- 中国(21363)
- 农(21035)
- 财(18118)
- 地方(16371)
- 业经(15830)
- 学(14777)
- 贸(14048)
- 贸易(14043)
- 农业(13963)
- 易(13563)
- 制(12760)
- 理论(12281)
- 环境(11677)
- 务(11313)
- 财务(11283)
- 财务管理(11245)
- 和(11043)
- 企业财务(10522)
- 银(10478)
- 银行(10453)
- 行(9892)
- 机构
- 学院(254523)
- 大学(250528)
- 济(101576)
- 经济(99121)
- 管理(94789)
- 研究(82695)
- 理学(81574)
- 理学院(80546)
- 管理学(79035)
- 管理学院(78552)
- 中国(61522)
- 京(52602)
- 科学(52171)
- 财(46239)
- 农(42752)
- 所(41719)
- 江(39319)
- 中心(38992)
- 业大(37937)
- 研究所(37772)
- 财经(37262)
- 范(34752)
- 师范(34416)
- 农业(33863)
- 经(33660)
- 北京(32376)
- 经济学(32006)
- 州(31771)
- 院(29976)
- 经济学院(29160)
- 基金
- 项目(169326)
- 科学(132960)
- 研究(124511)
- 基金(121382)
- 家(105553)
- 国家(104687)
- 科学基金(89906)
- 社会(78703)
- 社会科(74548)
- 社会科学(74525)
- 省(67655)
- 基金项目(64868)
- 教育(57908)
- 自然(57594)
- 划(56552)
- 自然科(56265)
- 自然科学(56250)
- 自然科学基金(55195)
- 编号(52222)
- 资助(48355)
- 成果(41273)
- 重点(38337)
- 发(37480)
- 部(36657)
- 课题(35922)
- 创(35389)
- 创新(33026)
- 国家社会(32495)
- 科研(32305)
- 大学(31543)
- 期刊
- 济(112429)
- 经济(112429)
- 研究(72371)
- 中国(46789)
- 农(38535)
- 学报(38116)
- 财(37000)
- 科学(35242)
- 管理(31733)
- 大学(28259)
- 教育(28149)
- 学学(26564)
- 农业(26010)
- 技术(22912)
- 业经(20242)
- 融(19870)
- 金融(19870)
- 经济研究(18127)
- 财经(17806)
- 问题(16534)
- 经(15434)
- 业(14043)
- 技术经济(12776)
- 商业(12755)
- 图书(12571)
- 版(12527)
- 现代(11894)
- 贸(11591)
- 统计(11547)
- 资源(11445)
共检索到3664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韬
城市群是经济行为主体在市场机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空间载体,空间资本驱动下的空间生产促进了城市的快速扩张和城市群的形成,集聚带来的生产率效应促进了产业的地区专业化。文章对城市群产业与空间的耦合机制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城市群发展中要特别注重促进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政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形成与要素禀赋结构相匹配的城市群分工和空间组织机制,以消除由于要素价格扭曲导致的要素空间集聚失衡和产业空间分布的同构竞争现象,为此应建立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城市群分工体系,探索城市群的协同管理机制,摒弃千城一面和无序蔓延,避免陷入貌合神离的城市群空间格局陷阱,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城市群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焦利民 唐欣 刘小平
在城市群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扩张表现出不同的时空特征。从城市群视角研究城市扩张的时空规律,对于理解城市扩张与城市群网络化组织结构之间的复杂耦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基于交通网络、引力模型和空间句法模型,结合1980、1990、2000和2010年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建设用地扩张信息,计算城市扩张强度与速度指标;采用核心城市可达性与空间相互作用力强度分析城市的交通网络区位;采用空间句法模型计算城市交通网络的通达性和城市在城市群交通路网中的地位。结果表明:城市扩张强度与核心城市可达性、核心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力强度、空间句法变量指标呈正相关关系。城市扩张速度与上述指标在第一阶段(1980-1990年)和第二阶段(1990-2000年)呈正相关关系;但在第三阶段(2000-2010年)整体表现为负相关,分布在城市群外围、交通路网联系程度较低的城市扩张速度更快,呈现出空间收敛的趋势。表明城市群中的城市空间联系在城市扩张中起到重要但又不断演变的作用,研究结果对于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和其他城市群城市扩张调控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国平 杨洋
城市群是一个复杂的演化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城市体系,突破了中心地理论的解释范畴。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关于专业化分工的思想对于城市群的形成具有解释力,专业化分工的深入和分工在空间上的分化是促使城市群成长的根本动因,城市群是企业为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和获取由分工产生的报酬递增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城市群的发展,以其扩大市场规模、降低成本、协调产业布局的功能,进一步促进分工的深化,提高交易效率,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分工 演进 城市群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宁宁
文章以中国七大城市群为样本,利用计量模型从线性和非线性视角研究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对经济活力的影响,并探究非线性影响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从线性角度而言,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对经济活力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从非线性角度而言,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对经济活力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影响,且中心城市的这一影响作用大于外围城市。鉴于此,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动城市群内产业转移、细化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促进城市群间良性合作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宁宁
文章以中国七大城市群为样本,利用计量模型从线性和非线性视角研究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对经济活力的影响,并探究非线性影响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从线性角度而言,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对经济活力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从非线性角度而言,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对经济活力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影响,且中心城市的这一影响作用大于外围城市。鉴于此,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动城市群内产业转移、细化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促进城市群间良性合作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马燕坤
本文根据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从社会上每个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的基本假设出发,逻辑分析了城市群功能空间分工形成的演进过程,认为城市群功能空间分工起因于分工带来的好处与分工产生的交易费用之间的折中,分工的水平如何取决于交易效率的高低。这是现有文献所没有的。此外,现有文献也没有深入到城市群内部去探讨城市功能专业化问题。在现实经济中,主要存在要素成本、技术进步、行政分割、城市发展四种因素影响着城市群功能空间分工的形成及其变动。鉴于城市群功能空间分工现有测度方法的不足,本文进一步优化了城市群功能空间分工的测度方法,并以我国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我国三大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海华
随着城镇体系转型重构加速,新常态下我国城市群组织形态在空间尺度上产生了分野的趋势:一是单个城市群走向成熟以后发生裂变孕育若干次域城市群;二是多个城市群会基于国家战略的需要走向聚合,培育更大范围和更大能级的经济带。城市群发展更加凸显"经济带-城市群-次域城市群"为主体的空间结构框架并形成多尺度重叠的"簇群化"发展格局。文章提出,我国城市群空间结构存在着三个演进机理:城市群发展方向由数量扩张向城市群结构优化转变;城市群发展动力由集聚增长向协调发展转向;城市群发展模式由行政区经济模式向一体化经济模式转型。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尺度 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勇 白永秀
本文运用空间功能分工指数对中国城市群的功能分工水平进行了测度与比较。结果显示:2003—2010年,中国城市群功能分工水平总体相对较低并呈现出波动中持续下降的趋势,但2008年之后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上升态势;城市群功能分工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城市群高于中西部城市群且差距逐渐拉大。从城市群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的比较来看,中心城市远远高于外围城市且二者差距不断扩大,但中心城市自身则呈现出下降趋势。从城市等级角度比较来看,城市功能分工水平与城市等级高低有关,不同等级的城市呈现出明显的级差特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成新 崔学刚 王雪芹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正式提出,以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再次肯定了这一城镇化模式。近年来我国城市群规划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在城市群培育和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矛盾与制约因素,"城市群病"凸显。基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通过对中国城市群的现状分析及与国外城市群的比较,归纳出我国城市群存在多而不强、分工协作不足、发展差距拉大以及跨区污染等现实问题,并从规划建设、协调机制、中心城市带动、宏观管理和阶段规律等方面总结了其产生机理。最后,从推进政府角色转变、突出市场引导作用、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市群病 中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群元 宋玉祥
基于城市流强度理论模型,对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流强度值和城市流强度结构进行了测算分析,得出本城市群多数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值偏小,城市间的空间联系偏弱,究其主要原因是各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不强,产业的外向度不高。再对城市流强度值与三次产业的关系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第二产业对城市流强度的影响大于第三产业,环长株潭城市群仍然处于以工业增长为主的初级发展阶段。最后,提出了环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提高城市流强度和增强空间联系的对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露 刘修岩 叶信岳 胡汉辉
城市群是未来中国产业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与重要地理单元。本文在机器学习Wasserstein距离算法思想的基础上,运用矩阵扩张Sinkhorn算法和熵正则化约束法改进Wasserstein距离算法及其求解方式,通过假设检验与蒙特卡洛模拟构建产业共聚指数,测算中国城市群的产业共聚水平。测度结果发现,中国城市群同二位数行业内产业间的共聚水平大于跨二位数行业产业间共聚水平;经济相对落后的城市群表现出明显的产业共聚特征,同时技术密集型产业在上述城市群内部偏向共聚;2007—2013年间中国城市群产业空间共聚水平总体呈下降态势,不同城市群的演化模式存在差异。本文还利用产业共聚指数的方向性,分析了不同城市群产业空间核心产业的差异,绘制出城市群产业空间结构。对产业共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发现,投入产出关联、技术关联与规模差距对产业间共聚的影响显著为正,行业内部竞争水平从共聚和被共聚两个方向抑制产业间共聚趋势;城市群层面诸如政府规模等区域特征均与产业间共聚水平负相关。据此,本文提出了实施城市群产业空间治理的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刘强 陆小莉 徐生霞
产业集聚与城市集群是集聚经济发展的两个不同维度的表现,当前中国城市群的产业发展也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效应,而这对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修正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AHHI),结合Copula建模思想,构建了一种城市群产业集聚空间辐射效应的非线性测度方法;并从产业集聚与地理区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耦合机制研究的角度,对城市群发展不同辐射路径进行了系统探讨;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变系数模型对城市群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异质性分解。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2000年至2017年期间中国城市群的产业集聚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东部沿海城市群稳步递增、东北及中西部城市群逐年下降的态势。空间辐射效应方面,一是产业集聚的非线性辐射效应呈现出较大“地域差异性”,其中,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总辐射效应最强,而哈长城最弱;二是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耦合,而与地理区位的耦合效应较差。在产业集聚水平影响因素分析中,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和强度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集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产业集聚水平的分布特征与空间差异,更加重视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区域一体化的实现提供源动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涛 易云锋 王淳
价值链分工是一种新型的区域分工,本文基于价值链分工理论,对京津冀城市群的职能分工机制进行分析,通过构建城市职能专业化指数,测度了2003-2016年京津冀城市群的职能专业化水平,并将京津冀城市群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的职能专业化水平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在京津冀城市群内,北京的研发职能、营销职能和管理职能这些知识密集型职能的专业化水平最高,生产职能最低;天津的生产职能专业化水平最高,知识密集型职能仅次于北京;河北各城市除生产职能专业化仅次于天津外,知识密集型职能的专业化水平整体最低。三大城市群之间,京津冀的研发、营销和管理三类知识密集型职能专业化水平最高,生产职能的专业化水平最低。
关键词:
城市群 价值链 职能分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邵晖
城市产业空间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的表现形式,是城市空间结构最为核心的内容,它的演变历程是城市成长变迁的历程,其演变机理也折射出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分工为切入点,对产业成长和生产组织结构的演变以及其在空间上的表现———城市经济结构的变迁进行研究。撇开各行业的特殊性,将各个产业的区位选择联系起来,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研究城市各产业的区位选择及变迁,揭示城市产业空间结构演变的本质和机理,并分析其所体现出的普遍性规律。认为在分工深化的过程中,随着企业功能的不断分化,不同功能之间的联系成本决定了功能空间的结合或分离,联系成本和区位成本共同构成了企业的空间成本,而企业的区位决策即是要寻求空间成本的最小化。
关键词:
城市产业空间结构 分工 联系成本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戢晓峰 张玲 陈方
提出城市群物流一体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构建城市群物流一体化水平评价模型,利用模型测度结果改进引力模型,定量分析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物流一体化的空间格局。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物流一体化具有明显的"中心—外围"特征,且层级结构差异显著;长三角城市群与鄱阳湖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呈现出明显的与"中心—腹地"经济关系相吻合的空间格局;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物流经济辐射强度存在明显的空间梯度,物流一体化水平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群物流一体化对城市群空间组织的优化作用机制,并提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空间组织的优化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