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87)
2023(17979)
2022(15623)
2021(14533)
2020(12066)
2019(27169)
2018(26667)
2017(51044)
2016(27937)
2015(30896)
2014(30272)
2013(29655)
2012(27091)
2011(24268)
2010(24010)
2009(22012)
2008(20832)
2007(17833)
2006(15532)
2005(13122)
作者
(80233)
(66670)
(66331)
(63125)
(42235)
(32142)
(30046)
(26148)
(25437)
(23491)
(22777)
(22443)
(21129)
(20689)
(20493)
(20330)
(20269)
(19779)
(19118)
(18969)
(16674)
(16062)
(15953)
(15184)
(14941)
(14763)
(14666)
(14567)
(13423)
(13301)
学科
(107483)
经济(107369)
管理(77102)
(70093)
(56977)
企业(56977)
方法(47615)
数学(41442)
数学方法(41003)
(29682)
中国(29670)
(26520)
地方(26142)
(25008)
业经(23840)
(23541)
贸易(23532)
(22881)
环境(20770)
农业(20052)
理论(17370)
(17154)
(16942)
技术(16695)
(16038)
财务(15971)
财务管理(15944)
(15854)
企业财务(14970)
(14361)
机构
学院(383961)
大学(383705)
管理(148574)
(147759)
经济(144487)
理学(130166)
研究(129291)
理学院(128594)
管理学(126161)
管理学院(125494)
中国(93571)
科学(85162)
(81042)
(68489)
(65009)
(64750)
业大(62777)
研究所(60093)
中心(58572)
(54925)
农业(54364)
财经(53073)
(52336)
师范(51743)
北京(49901)
(48374)
(47773)
(44752)
经济学(44714)
师范大学(42050)
基金
项目(277027)
科学(216588)
基金(200093)
研究(196614)
(177297)
国家(175849)
科学基金(149915)
社会(124244)
社会科(117673)
社会科学(117640)
(109242)
基金项目(107461)
自然(99513)
自然科(97162)
自然科学(97133)
自然科学基金(95343)
(92340)
教育(89944)
资助(80852)
编号(79537)
重点(62617)
成果(62173)
(59751)
(59495)
(57614)
课题(54638)
创新(53770)
科研(53376)
计划(51524)
国家社会(51201)
期刊
(154433)
经济(154433)
研究(106056)
中国(68475)
学报(68207)
(61077)
科学(60031)
大学(50387)
管理(50072)
(47793)
学学(47659)
农业(42474)
教育(40963)
技术(30473)
(27453)
金融(27453)
业经(26860)
经济研究(25116)
财经(24426)
问题(21853)
(21690)
(20920)
图书(20366)
科技(19997)
资源(19526)
(19329)
业大(18085)
技术经济(16993)
商业(16887)
(16749)
共检索到540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恩钰  陈永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城市水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改造能力强劲,除自然因素外,水环境状态为人类污染行为与治理行为共同作用下的集中体现。为分析城市水环境效应,以太湖流域为例,基于PSR模型对流域各市2010~2018年的水环境状态进行测度,并检验其空间相关性,采用杜宾模型重点分析了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对城市水环境状态的影响以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2010~2018年间太湖流域各市的水环境状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相比而言,位于流域下游区域的嘉兴和上海的水环境状态较差;城市间的水环境状态存在着正向的空间溢出关系,具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象;人口集聚对所在城市的水环境状态有负向效应,经济发展与外商投资为显著的正向效应;对周边区域的影响作用来看,人口集聚、科技创新和耕地面积的负向溢出显著,建设用地面积和产业集聚为正向溢出;太湖流域城市产业集聚发展趋于成熟,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然而来自农业的面源污染是不可忽视的制约水环境改善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为城市水环境改善提出加强跨区域协同治理、引导城市土地集约式发展、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穆贤清  黄祖辉  
目前我国水环境问题十分严峻,面临着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等多方面的压力。水体污染加重了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导致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我国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西北诸省有相当多的地区水资源拥有量在安全警戒线以下。南方各省由于水质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玲燕  杜建国  刘高峰  
农村水环境承载力的定量估算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研究有助于了解农村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和水环境质量状况,为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水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太湖流域镇江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云模型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农村水环境承载力的PSR分析框架和评估指标体系,并结合雷达图、云模型发生器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云模型能够较好地表征农村水环境承载力的变化特征;农村水环境承载力对太湖流域镇江区域的工农业废水排放、供水总量和治水投入的要求更高;2010~2014年太湖流域镇江区域农村水环境承载力基本保持稳中上升的趋势,但总体处于弱承载状态,且丹阳>丹徒>润州>京口。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昌峰  张娈英  赵广川  莫李娟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进一步恶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实行环境污染问责制势在必行,生态补偿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手段被广泛关注。流域水资源的整体性及资源外部性等特征要求上下游要共同承担生态环境保护,如何建立合理的上下游之间生态补偿标准模型,成为流域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流域生态治理为研究对象,通过上下游地方政府博弈情景设定,建立演化博弈理论模型,说明在地方政府自主选择过程中对于社会最优的环境保护(保护—补偿)策略不会达到稳定均衡状态,必须引入上级监督部门约束因子,才能确定出最优环保(保护—补偿)策略状态稳定时的惩罚金范围。基于设定模型,以太湖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梦杰  杨凯  李根  牛小丹  
跨界河流水资源保护利益协调问题是流域水资源管理的难点。以太湖流域典型跨界河流太浦河为例,对比分析上下游水资源保护利益诉求,基于博弈理论,引入外部驱动(流域机构介入、激励约束政策)与内部均衡(生态补偿、断面水质考核)四种协调手段,探讨均衡太浦河上下游利益矛盾、激励上下游实现合作保护的协作机制。结果表明:(1)在引入协调手段的博弈模型中,实现了博弈系统向协作策略(达标,补偿)演化。(2)基于博弈分析结果,协作策略(达标,补偿)的实现与激励约束力度、补偿金额、水权、上游保护成本与效益等因素密切相关。(3)外部驱动机制有利于协调上下游河流功能定位需求差异,并调动上下游加强协作保护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内部均衡机制有利于弥补上游水权、产业发展等利益损失,并倒逼太浦河水质达标、保障下游取水安全。(4)构建的太浦河水资源保护协作机制,可为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建设流域"清水走廊"提供理论与决策支持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月芽  张根福  
1950年代以前,太湖流域水质除苏州河外,污染很少;1960—1970年代,黄浦江水质逐步恶化,甚至出现黑臭,大运河各段水质相继污染,太湖水质受轻微污染;到1980年代中期,太湖流域污染加重,大运河出现黑臭,典型河流和跨界水域受污染,太湖水质受严重影响;到1990年代,运河河道90%为V类水或劣于V类水,太湖出现富营养化。太湖流域水环境变迁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网围养鱼、农业面源污染、乡镇企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柳艳  许有鹏  余铭婧  
为探讨近年来城镇化快速发展等对太湖流域腹部地区平原河网水系的影响,选取城镇化快速发展且城镇化程度很高的武澄锡虞区为例开展了研究。以1960年代、1980年代和2003年水系为基础,依据河道宽度对水系分级,并从河流地貌学角度定量分析了河网密度、水面率、河网复杂度、河网结构稳定度、分维数等结构特征及长时间序列的水位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水系要素基本上都在减小;不同等级的河流长度和河湖面积除一级河流面积增加外,均呈减少趋势。河网密度、水面率、分维数均变小,河网复杂度、河网结构稳定度下降,河网演化趋于主干化、单一化,河湖连通性下降。城镇化前后变化显著,且1980年代以来变化加快。同时城镇化背景下的水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海乐  黄心一  杨爱辉  陈家宽  
流域水循环是流域生态系统的核心,其中流域过境水是流域水循环的一个重要要素。通过对大量有关太湖流域水文资料的流域水平衡分析,初步探讨太湖流域过境水对流域水循环的影响。结果显示太湖流域是长江流域中受过境水强烈影响的一个子流域。在太湖流域,流域过境水的引入扩大了流域水循环总的通量,影响了流域水循环的路径,改变了流域水循环水的配置格局。同时水循环作为流域内物质运输的介质,流域过境水的引入对太湖流域内物质的运输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影响了污染物的运输,增加了污染物在太湖当中的沉积与滞留。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宗庆  张寅  
纺织产业的快速发展曾经给太湖流域的苏锡常地区带来巨大的收益,但粗放的增长对流域水环境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害。在水环境约束下,太湖流域纺织业的发展唯有通过创新,才能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基于产业链、产业组织与区域制度三个维度,论文阐述了纺织业创新的技术目标、实现路径与制度保障。并通过经验案例分析,佐证了纺织业创新的必要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红彬  虞孝感  张运林  
太湖流域水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从 2 0世纪 6 0年代起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流域水环境不断恶化 ,具有表征意义的太湖水体的TP ,TN ,COD浓度不断上升。本文把环境演变的人文驱动因素归纳为人口发展、经济发展、城市化、土地利用等 ,将其与太湖流域水环境耦合 ,得出探讨性结论 :太湖流域人类活动与水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大致经历了干预、干预—弱制约、干预—制约、干预—强制约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对应着不同的人类活动特征。流域水环境恶化经历了几十年 ,而水环境修复则需要人类更长时期的共同努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兆德  虞孝感  王志宪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由于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增加资源和劳动力投入,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已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特别是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日趋严重。通过对太湖流域主要湖泊、主要入湖河道及出湖河道野外采样化验分析,掌握了太湖流域河湖水质的最新状况,河湖富营养化的空间分布、河网之间、河湖之间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太湖流域河流、湖泊富营养化现象依然十分严重,湖泊水质优于河道水质,出湖河道优于入湖河道。污染治理措施不足,太湖“零点”行动未从根本上改善太湖水质等是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提出建立太湖流域新的河网水系、治湖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爽  王进  
太湖流域属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200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66.17%,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自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工业化发展迅速,由以乡镇企业为主过渡到外资和民营企业的大力发展,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就业迁移人口,成为全国流动人口的主要集中区。同时使得外来人口成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以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太湖流域外来人口来源的地域和城乡构成,计算了外来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指出外来人口的城乡非均衡分布促成地区城镇化率的小幅上升,太湖流域各地区的上升幅度在2%左右,部分解释了隐性城镇化率的产生。在城市市区,外来人口平均占到总城市人口的18%。对于50万人口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金平华  濮励杰  王金磊  王宇飞  潘少明  
太湖流域上游土壤侵蚀量对于研究太湖流域营养盐输入和水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运用137Cs示踪分析法对太湖流域上游浙江省安吉县西苕溪流域的土壤侵蚀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域的137Cs基准值为2148.8±120.7Bq/m2;对于非耕作土壤,137Cs在土壤剖面中呈指数型分布,分布深度一般在20cm左右;对于耕作土壤,则在耕作层内呈均一分布,耕作层以下则急剧下降,分布深度达30cm。典型断面研究表明:耕地侵蚀强于非耕地;坡面上部侵蚀强于下部;坡度(0°~20°)与土壤侵蚀强度呈对数正相关关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钢  王慧敏  仇蕾  
针对湖泊流域工业初始排污权配置问题,在分析太湖流域工业初始排污权配置背景基础上,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从多利益相关者合作的角度出发,构建了一种政策型政府主体监管、经营型政府主体主导、多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太湖流域工业初始排污权政府限额定价合作配置体系。并构建了合作配置体系的概念结构,以及合作配置路径结构,给出实现合作配置路径结构的工作流程结构。进而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保障太湖流域工业初始排污权合作配置体系应用的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焦雯珺  闵庆文  李文华  Anthony M.Fuller  
以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足迹(ESEF)为基础的水生态承载力评估方法,综合考虑了水量支撑、水质限定和水生态稳定三方面特征,从而实现了足迹方法对水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有效表征。然而,如何界定水产品、水资源和水污染足迹以及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太湖流域上游湖州市为例,探讨了在考虑或不考虑水质标准与环境功能分类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求并集法或求平均值法进行基于ESEF的水生态承载力评估。研究表明,两种方法均反映出湖州市人们对水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需求超出了当地水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对当地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造成影响。综合考虑水产品供给、水量支撑和水质保障三方面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