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66)
- 2023(18773)
- 2022(16041)
- 2021(14433)
- 2020(12084)
- 2019(26910)
- 2018(26406)
- 2017(50773)
- 2016(27216)
- 2015(29858)
- 2014(28817)
- 2013(28130)
- 2012(25208)
- 2011(22584)
- 2010(22317)
- 2009(20858)
- 2008(19850)
- 2007(17030)
- 2006(14750)
- 2005(12828)
- 学科
- 济(109212)
- 经济(109057)
- 管理(82870)
- 业(75317)
- 企(62347)
- 企业(62347)
- 方法(52833)
- 数学(47475)
- 数学方法(46958)
- 财(32021)
- 中国(29363)
- 农(28791)
- 业经(23447)
- 贸(23259)
- 贸易(23253)
- 易(22678)
- 制(22668)
- 环境(20557)
- 地方(20467)
- 学(20303)
- 务(19718)
- 财务(19665)
- 财务管理(19618)
- 农业(18890)
- 企业财务(18620)
- 银(16668)
- 银行(16626)
- 融(16621)
- 金融(16615)
- 技术(16423)
- 机构
- 学院(376352)
- 大学(375245)
- 济(155815)
- 经济(152744)
- 管理(147185)
- 理学(128936)
- 理学院(127538)
- 管理学(125239)
- 管理学院(124563)
- 研究(121359)
- 中国(91452)
- 京(76497)
- 科学(74279)
- 财(72995)
- 农(62291)
- 财经(58944)
- 所(58717)
- 业大(57437)
- 中心(57229)
- 江(54238)
- 经(53888)
- 研究所(53564)
- 经济学(49342)
- 农业(49197)
- 北京(46349)
- 范(46258)
- 师范(45664)
- 经济学院(44885)
- 院(44724)
- 财经大学(44219)
- 基金
- 项目(267597)
- 科学(212838)
- 基金(198826)
- 研究(189436)
- 家(174793)
- 国家(173444)
- 科学基金(150687)
- 社会(125398)
- 社会科(119219)
- 社会科学(119194)
- 基金项目(105358)
- 省(103569)
- 自然(98809)
- 自然科(96655)
- 自然科学(96630)
- 自然科学基金(94880)
- 教育(87550)
- 划(87506)
- 资助(80735)
- 编号(73746)
- 重点(60316)
- 部(59179)
- 成果(57096)
- 创(56449)
- 发(56297)
- 国家社会(53572)
- 创新(52899)
- 科研(52262)
- 制(51530)
- 教育部(51355)
- 期刊
- 济(159289)
- 经济(159289)
- 研究(103175)
- 中国(66776)
- 学报(60564)
- 财(57057)
- 农(55139)
- 科学(54924)
- 管理(52514)
- 大学(46474)
- 学学(44445)
- 农业(37341)
- 融(32406)
- 金融(32406)
- 教育(31514)
- 技术(30722)
- 财经(28837)
- 经济研究(26910)
- 业经(26614)
- 经(24692)
- 问题(22397)
- 业(19694)
- 统计(18618)
- 版(18454)
- 贸(18413)
- 策(17626)
- 科技(17334)
- 技术经济(17061)
- 商业(16987)
- 理论(16605)
共检索到5316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冕 徐江川 杨福霞
为统筹解决绿色生产率估算过程中存在的生产技术异质性、随机因素干扰以及潜在内生性等问题,本文将自助抽样法(Bootstrap)引入参数共同前沿分析框架,建立了一个准确评估绿色生产率的稳健方法,并依此考察2003—2016年我国城市层面绿色生产率的时空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自滞后(SLX)模型,并通过引入空气流通系数这一工具变量解决模型设定的内生性问题,对环境规制与绿色生产率之间的空间因果关系进行了科学识别。结果显示,经自助抽样法修正后的稳健绿色生产率在样本期限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年均增长率为6.21%,这一数值要高于修正前的测算结果;从地区层面来看,绝大部分城市的绿色生产率排名在经自助抽样法修正后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动,尤其是处于中间名次的城市排名变动更为明显。其次,空间回归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增强在显著促进本地区绿色生产率提升的同时,也会对相邻城市的绿色生产率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这意味着环境规制除了在本地区产生“波特效应”之外,也引发了空间上的“污染避难所效应”;但从净效应来看,环境规制增强总体上能够促进城市绿色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潘美玲
利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和共同前沿函数(MF),对我国三大区域30个省市自治区2000~200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区域FDI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效率和技术差异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随机前沿可以用同一前沿函数反映;各区域的技术差距比重表现出显著的区域特征,即东高中次西低;东部的FDI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有效,它的技术水平最接近于全国的技术水平。
关键词:
共同前沿函数 随机前沿 技术差距比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玉爽
基于我国省级2003—2020年的宏观层面数据,以实施环境规制面临的成本—收益分析和中国式环境联邦主义理论分析为基础,利用基准模型和空间模型实证分析在环境分权背景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倒U形影响,先促进后抑制,目前已过拐点;以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为代表的治理投资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U形影响,先抑制后促进,目前已过拐点;市场引导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倒U形影响,先促进后抑制,目前未过拐点。在环境分权背景下,环境分权对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产生负向调节作用,缩短其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时间,削弱其作用强度;环境分权对市场引导型环境规制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延长了其发挥正向作用的时间。在时空异质性分析中发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各类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与基准结果一致,仅有市场引导型环境规制的倒U形影响贯穿经济高速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东部地区,市场引导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强,而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在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更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不可忽略的空间相关性,治理投资型环境规制和市场引导型环境规制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应科学把握各类环境规制的实施强度,有效发挥环境规制的正向实施效果;适当提高省级环境分权程度;完善治理投资型和市场引导型环境规制,加强区域间协同合作,最终形成推动绿色发展的有效政策体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超凡 韩晶 毛渊龙
通过方向性距离函数及GML生产率指数,测度2000—2014年中国工业36个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运用面板门限模型检验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倒退0.02%,只有轻度污染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了增长;环境规制改善了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不同类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均符合倒"U"型关系;由于行业异质性,不同行业的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效应不尽相同。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静 沈伟
使用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GML)生产率指数方法测度了中国29个省区1990~2009年包含3种污染物排放的环境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构成,在构造3种污染物环境规制强度指数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它们对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和绿色生产率及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1)东部地区维持着较高的环境技术效率,全国平均工业绿色生产率年均保持2%左右的增长,且地区差距明显;(2)对3种污染物的检验显示,只有对固体废物的规制满足波特假说"双赢"效果;(3)各地区的检验呈现不同的特点,对西部地区的检验仅能反映较弱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史恒 屈小娥
文章基于吸收能力和制度环境视角,实证检验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母国绿色生产率增长效应。结果表明:(1)社会资本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产业集聚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创新能力存在“三重门槛”效应。社会资本和产业集聚门槛下,OFDI对绿色生产率的影响呈正向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越过产业集聚门槛的主要以少数东部省市为主。创新能力门槛下,OFDI与绿色生产率之间呈“U型”关系,目前只有少数东部省市越过门槛值。(2)政府参与度存在“双重门槛”效应,该门槛下OFDI与绿色生产率之间呈“倒N型”关系,即政府适度参与有利于发挥OFDI逆向溢出效应,但过度参与和参与不足则会起反作用,这些省份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存在“单一门槛”效应,环境规制跨过一定的门槛值后OFDI的正向效应才变得显著,目前越过门槛值的只有少数东部省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圆
将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纳入空间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分析框架,基于2011~2020年我国25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分别考察城市数字经济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情况,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可对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其空间溢出效应也有助于其他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相较于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原、长江中游等内陆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鉴于此,应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营造绿色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跨区溢出效应,进一步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阳 唐晓华
通过梳理制造业集聚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机制,利用中国285个城市数据,实证检验了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在考虑制造业内外部地位的情况下,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呈现"先扬后抑"的趋势,同时由于行政等级城市的调节能力更强,使得制造业城市要比行政等级城市更容易出现拥挤效应;制造业、服务业、以及两产业不同组成部分形成的协同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表现出相同的"U型"关系,但制造业与低端服务业协同集聚的趋势更加明显。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城市等级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郝爱民 谭家银 任禛
本文基于2003—2019年中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经济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绿色TFP在时间维度上具有经典的“滚雪球效应”,在时空维度上具有明显的“警示效应”;经济集聚与绿色TFP存在“U型”关系,并且经济集聚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劳动力池效应等路径来影响绿色TFP。进一步研究发现,放松经济活动向区域中心城市集聚的限制有利于绿色TFP的提升;Ⅰ型及以上大城市经济集聚对自身和周边城市绿色发展转型产生了明显推动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银西阳 贾小娟 李冬梅
[目的]农业产业集聚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剖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助于实现农业绿色化和现代化发展。[方法]基于1998—2018年中国省域农业发展数据,引入空间因素,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该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周边区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财政支农、工业化和自然灾害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城市化、对外开放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应把握省域农业空间关联规律,推进区域农业绿色、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布局农业产业,并从财政支持、城镇化、工业化、自然灾害和农业开放水平等方面推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高艺 杨高升 谢秋皓
为了探讨省际间贸易壁垒对环境规制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利用SE-SBM模型测得各省市"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四位一体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采用价格对比法度量省际间贸易壁垒程度,并将环境规制工具分为命令—控制型、经济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三种,最终构建了普通面板模型、空间滞后模型、空间杜宾模型以及门槛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桂梅 严乐乐 胡绪华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能够有效反映一个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的环境规制是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引入GML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改进Super-SBM模型实证分析异质性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正向增长,其驱动力来自绿色技术进步;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以及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差异显著;命令控制型及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间呈现倒“U”型关系,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间为正向线性关系;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创新路径不显著。进一步提出提升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桂梅 严乐乐 胡绪华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能够有效反映一个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的环境规制是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引入GML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改进Super-SBM模型实证分析异质性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正向增长,其驱动力来自绿色技术进步;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以及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差异显著;命令控制型及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间呈现倒“U”型关系,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间为正向线性关系;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创新路径不显著。进一步提出提升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原毅军 谢荣辉
本文首先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考虑"坏"产出的中国工业绿色生产率及其来源进行了测算,进而分析了费用型环境规制和投资型环境规制对中国工业绿色增长产生的不同影响。基于1999—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工业绿色生产率年均增长3.04%,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来源;2费用型规制与工业绿色生产率之间呈"U"型关系,而投资型规制与工业绿色生产率之间具有负向线性关系,表明"强波特假说"成立与否,不仅与环境规制的强度密切相关,也取决于环境规制的类型;3费用型规制与投资型规制在促进工业绿色生产率提升方面存在互补关系,意味着多样化环境规制组合使用的重要性。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验证并完善了"波特假说"理论,同时对中国环境规制的创新及规制工具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肖远飞 吴允
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9-2018年的空间面板数据,通过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构建了财政分权、环境规制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模型,实证研究了财政分权与环境规制对中国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本身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财政分权的提高不仅会引起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也会造成周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并且这种现象存在区域异质性;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工具对财政分权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间的调节作用不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