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97)
- 2023(16577)
- 2022(13992)
- 2021(12714)
- 2020(10482)
- 2019(23889)
- 2018(23185)
- 2017(44019)
- 2016(23679)
- 2015(26409)
- 2014(26239)
- 2013(25926)
- 2012(24492)
- 2011(22305)
- 2010(22679)
- 2009(21332)
- 2008(20816)
- 2007(18669)
- 2006(16681)
- 2005(15306)
- 学科
- 济(118297)
- 经济(118197)
- 管理(63383)
- 业(60053)
- 企(46447)
- 企业(46447)
- 方法(44007)
- 数学(37716)
- 数学方法(37394)
- 中国(31767)
- 农(30003)
- 地方(29799)
- 财(24409)
- 业经(24360)
- 贸(23952)
- 贸易(23941)
- 易(23198)
- 学(22873)
- 农业(20463)
- 制(18790)
- 环境(18210)
- 融(17225)
- 金融(17223)
- 地方经济(17073)
- 银(16971)
- 银行(16939)
- 行(16415)
- 理论(15620)
- 发(15589)
- 和(15560)
- 机构
- 学院(347406)
- 大学(343936)
- 济(151716)
- 经济(148656)
- 管理(127103)
- 研究(124163)
- 理学(108184)
- 理学院(106842)
- 管理学(104969)
- 管理学院(104314)
- 中国(93578)
- 科学(75286)
- 京(73143)
- 财(68218)
- 所(63550)
- 农(58668)
- 研究所(57340)
- 中心(56166)
- 财经(53857)
- 江(53722)
- 业大(49256)
- 经(48700)
- 经济学(48287)
- 范(48057)
- 师范(47593)
- 北京(46321)
- 农业(45941)
- 院(44533)
- 经济学院(43445)
- 州(42697)
- 基金
- 项目(224763)
- 科学(176851)
- 研究(164220)
- 基金(162339)
- 家(141496)
- 国家(140332)
- 科学基金(119697)
- 社会(106724)
- 社会科(101329)
- 社会科学(101303)
- 省(88938)
- 基金项目(85774)
- 自然(75038)
- 教育(74631)
- 划(74157)
- 自然科(73316)
- 自然科学(73296)
- 自然科学基金(71962)
- 资助(66597)
- 编号(65793)
- 发(54058)
- 成果(53018)
- 重点(50923)
- 部(49168)
- 创(46544)
- 课题(46193)
- 国家社会(44694)
- 发展(43668)
- 创新(43569)
- 展(42986)
- 期刊
- 济(177755)
- 经济(177755)
- 研究(105770)
- 中国(69641)
- 农(54537)
- 学报(52964)
- 财(51852)
- 科学(49171)
- 管理(46408)
- 大学(39618)
- 学学(37278)
- 农业(37174)
- 教育(34947)
- 融(33547)
- 金融(33547)
- 经济研究(29806)
- 技术(29762)
- 业经(29121)
- 财经(26831)
- 问题(23365)
- 经(23259)
- 贸(20486)
- 业(19872)
- 技术经济(18458)
- 统计(17512)
- 国际(17323)
- 商业(17199)
- 世界(16804)
- 图书(15981)
- 策(15870)
共检索到5333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贺小荣 史吉志 徐海超 杨贤美
旅游业的发展对建设美丽中国和贯彻生态文明战略至关重要,研究旅游发展的绿色经济效应具有必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以2007—2019年全国280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空间溢出视角对旅游发展的绿色经济效应进行检验,进一步分析其空间异质性和效应边界。结论如下:(1)观察期内,我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波动上升,效率分布呈“东部>西部>东北>中部”格局,“中部塌陷”特征明显;在考虑地理距离、经济距离和综合距离的情况下,旅游发展的绿色经济效应稳健性表现为溢出效应而非本地效应。(2)绿色经济效应空间异质性明显,溢出绿色经济效应呈中部>东北>东部>西部格局,西部本地和溢出绿色经济效应均显著,中部本地绿色经济效应表现为负向;效应不存在城市群和非城市群边界,均以溢出绿色经济效应为主。(3)绿色经济效应存在地理边界,1300km后本地绿色经济效应开始逐渐由负转正,溢出绿色经济效应开始衰减。研究内容为旅游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开军 龙顺发
绿色发展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是衡量旅游业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综合运用Super-SBM-Undesirable模型、Markov链、Dagum基尼系数、空间杜宾模型等多种方法分析2010~2019年中国城市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动态演进趋势、空间差异大小及差异来源、以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等。结果表明:(1)2010~2019年中国城市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呈现明显的“W”型阶段变化特征,在空间上具有较为显著的集聚特征。(2)中国城市旅游业旅游发展效率存在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并且短期内难以实现跨越式增长。高效率城市的倒退风险高于其他等级,主要向较高效率下移。(3)中国城市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的总体基尼系数整体上呈现略微下降的趋势,但是波动性较强,并且阶段性特征较为明显。在2013年之前,空间差异呈现逐渐扩大趋势,随后在2014~2017年,呈现较为显著地缩小趋势,而后呈现略微扩大趋势。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存在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内差异。(4)旅游专业化水平、交通通达度表现出正向溢出效应,而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负向溢出效应。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建议,对促进中国城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哲 魏修建
绿色发展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文章使用我国30个省份2004—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SDM模型、交互项模型和偏微分方法,探究了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调节机制。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与绿色经济增长均存在着明显的正向空间关联性;产业结构升级不仅具有促进本地绿色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还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考虑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人工智能与环境规制在这一空间溢出效应中均发挥着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大为 黄秀丽 罗永华
基于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高端制造业面板数据,应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高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并分析其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引入数字经济发展指标,应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高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整体上升态势显著,呈“东-中-西”依次递减状态,空间上具有正相关性;数字经济发展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明显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通过门槛面板模型实证得出,数字经济发展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门槛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全国及东部地区显示为线性特征,中部地区表现为“N”型影响特征,西部地区则为“U”型影响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梦瑶 唐健雄
文章基于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旅游环境系统韧性评价模型、超效率SBM模型、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揭示了旅游环境系统韧性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旅游环境系统韧性水平随时间变化而表现出波动性上升态势,绿色发展效率呈现先上升后微弱下降的趋势,二者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关联性。(2)旅游环境系统韧性的提升显著提高了本地绿色发展效率,对邻地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主要通过地理距离的邻近性产生。在考虑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后,该结论依然成立。(3)旅游社会系统韧性和旅游服务系统韧性对本地绿色发展效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旅游经济系统韧性和旅游生态系统韧性本身存在环境负外部性,并未对绿色发展效率产生显著的空间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鸿英 余敬德
文章引入空间相关的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金融集聚性和绿色经济的空间自相关性,以及区域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整体上我国金融集聚和绿色经济的空间自相关性都较强,且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发展带来明显的溢出效应;从区域特征看,东部地区的这种溢出效应最为强烈,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溢出效应未能有效释放。
关键词:
空间相关 金融集聚性 绿色经济 溢出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兴磊 张倩
金融集聚是金融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能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来影响。选取2004—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金融集聚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所带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整体上金融集聚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在省区间多表现为高—高集聚或低—低集聚的空间关联形式;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的直接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均呈倒“U”型曲线关系;金融集聚对周围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空间衰减边界,当距离阈值在100~800千米时表现为“涓滴效应”,并在400千米时作用最强,在800~1 500千米则表现为“虹吸效应”,当距离阈值超过1 500千米时,空间溢出效应不再显著。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兴磊 张倩
金融集聚是金融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能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来影响。选取2004—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金融集聚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所带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整体上金融集聚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在省区间多表现为高—高集聚或低—低集聚的空间关联形式;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的直接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均呈倒“U”型曲线关系;金融集聚对周围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空间衰减边界,当距离阈值在100~800千米时表现为“涓滴效应”,并在400千米时作用最强,在800~1 500千米则表现为“虹吸效应”,当距离阈值超过1 500千米时,空间溢出效应不再显著。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刘震 杨勇 眭霞芸
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强化了地区间的关联,引发了旅游业发展模式的系统性变革。然而,前沿研究主要关注互联网与本地旅游经济间的关系,却忽视了互联网的空间溢出效应。文章结合我国2004—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构建指标体系测度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观察期内,互联网与旅游经济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随着时间推移,地区间旅游经济呈现均衡化的发展态势,而互联网发展的空间格局则相对稳定。第二,互联网不仅有利于本地旅游经济增长,而且也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三,互联网通过优化供给结构、加剧市场竞争及提升市场吸引力的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市场活力,进而带动了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第四,互联网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阶段性差异,其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在2009年后开始显现。同时,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在“东-中部”地区间最为突出,但在“中-西部”地区间却不显著。以上结论为科学实施“互联网+”战略,加强市场主体间的跨区域协作,建立一体化的旅游业发展格局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互联网发展 旅游经济 市场活力 空间溢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辰 李佳馨 周婷婷
数字经济作为新型经济形态,是驱动绿色经济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新动能、新引擎。选取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影响的传导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但也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数字经济对本区域和邻近区域的绿色发展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数字经济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间接推动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因此,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中国实现绿色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发展 空间溢出 中介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辰 李佳馨 周婷婷
数字经济作为新型经济形态,是驱动绿色经济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新动能、新引擎。选取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影响的传导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但也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数字经济对本区域和邻近区域的绿色发展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数字经济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间接推动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因此,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中国实现绿色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发展 空间溢出 中介效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丽君 敖烨
数字经济是促进新时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论文基于中国280个地级以上城市2011—2019年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依托空间杜宾模型揭示数字经济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直接影响,且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显著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邻近地区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U”型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为数字经济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深化数字经济助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和经验证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夏 颜婕 赵军峰
基于1998—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跨期数据包络分析方法(IDEA)对中国的绿色技术进步进行了测算,同时构建了以金融发展水平、外贸依存度、工业与服务业比值、人力资本水平作为吸收能力的以面板门槛模型对FDI绿色技术溢出效应进行门槛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由FDI所带来的国外R&D能够显著促进我国绿色技术进步;金融发展水平等四个吸收能力因素均存在门槛特征,只有当各吸收能力因素处于合理区间时,FDI的绿色技术溢出效应才最为明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承智 张林
把握数字经济新机遇是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战略途径,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论文基于2011—2020年省级层面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和农业绿色发展均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有空间相关性,即空间因素不能忽略。(2)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正“U”型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且相较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更有利于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促进效应的充分释放;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显著,数字经济更有利于资源利用和环境治理能力的提升。(3)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以短期为主,长期空间溢出效应尚未显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承智 张林
把握数字经济新机遇是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战略途径,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论文基于2011—2020年省级层面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和农业绿色发展均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有空间相关性,即空间因素不能忽略。(2)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正“U”型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且相较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更有利于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促进效应的充分释放;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显著,数字经济更有利于资源利用和环境治理能力的提升。(3)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以短期为主,长期空间溢出效应尚未显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省际绿色发展的空间关联及溢出效应
数字经济发展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溢出视角的分析
长三角金融集聚、城镇化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状态空间模型及中介效应检验的长期动态分析
中国省际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同质性和异质性检验
地方政府竞争、产业集聚与区域绿色发展效率——基于空间关联与溢出视角的分析
旅游经济空间溢出与碳排放的脱钩效应分析
要素流通自由度测度及空间溢出效应检验——基于数字经济视角
经济结构调整、绿色技术进步与中国低碳转型发展——基于总体技术前沿和空间溢出效应视角的经验考察
数字贸易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检验
技术发展视角下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