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36)
- 2023(6064)
- 2022(5062)
- 2021(4351)
- 2020(3260)
- 2019(7468)
- 2018(6587)
- 2017(12569)
- 2016(6733)
- 2015(7037)
- 2014(6711)
- 2013(6609)
- 2012(5923)
- 2011(5317)
- 2010(5303)
- 2009(4581)
- 2008(4388)
- 2007(3848)
- 2006(3357)
- 2005(2860)
- 学科
- 济(28833)
- 经济(28814)
- 管理(19195)
- 业(17915)
- 贸(13636)
- 贸易(13629)
- 易(13419)
- 方法(13136)
- 企(12587)
- 企业(12587)
- 数学(12097)
- 数学方法(12026)
- 出(11447)
- 农(11161)
- 口(8451)
- 出口(8444)
- 出口贸易(8444)
- 中国(8302)
- 财(8124)
- 地方(6640)
- 业经(6054)
- 产品(5587)
- 环境(5550)
- 农业(5367)
- 产业(4992)
- 学(4622)
- 市场(4537)
- 技术(4144)
- 务(3899)
- 财务(3894)
- 机构
- 学院(93847)
- 大学(92827)
- 济(44108)
- 经济(43417)
- 管理(35852)
- 理学(32004)
- 理学院(31636)
- 管理学(31151)
- 研究(31147)
- 管理学院(31008)
- 中国(22260)
- 财(18955)
- 京(18618)
- 科学(18479)
- 农(16481)
- 财经(15774)
- 经济学(15151)
- 所(14619)
- 中心(14554)
- 经(14470)
- 业大(14381)
- 经济学院(14092)
- 江(13554)
- 研究所(13387)
- 农业(13224)
- 院(12191)
- 范(11841)
- 财经大学(11821)
- 师范(11687)
- 北京(10957)
- 基金
- 项目(70092)
- 科学(56584)
- 基金(53204)
- 研究(49056)
- 家(47107)
- 国家(46801)
- 科学基金(40834)
- 社会(34457)
- 社会科(33189)
- 社会科学(33183)
- 基金项目(28349)
- 省(27018)
- 自然(26166)
- 自然科(25635)
- 自然科学(25632)
- 自然科学基金(25164)
- 划(22443)
- 教育(22045)
- 资助(21171)
- 编号(17783)
- 重点(15907)
- 部(15757)
- 发(15733)
- 国家社会(15585)
- 创(14628)
- 创新(13793)
- 教育部(13626)
- 科研(13572)
- 人文(13469)
- 制(12805)
共检索到131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戴翔 华笑烨
本文基于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和空间莫兰指数等进行的特征事实分析发现,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引入出口产品质量的异质性企业模型分析得出,内循环畅通不仅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直接效应,而且省际循环畅通水平还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而对出口产品质量产生间接影响。在创新性地对省内和省际循环畅通水平进行科学有效测度的基础上,本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省内和省际循环畅通水平对出口产品质量起到显著提升作用的同时,省际循环畅通还表现出显著的出口产品质量空间溢出效应。上述结论在以市场分割作为省际循环畅通表征变量的进一步分析中也得到了证实。此外,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省际循环畅通水平的出口产品质量空间溢出效应在东部地区和大规模省市最为显著。本研究对于畅通内循环进而更好发挥空间溢出效应,探寻贸易强国之路具有重要政策含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曲如晓 臧睿
本文基于质量异质模型,采用2007—2016年中国113个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自主创新、外国技术溢出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自主创新是拉动制造业出口质量升级的主要动力;在外国技术溢出效应中,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显著促进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跨国专利申请具有阻碍作用;中国高技术行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主要来源于外国企业在中国设厂生产高质量产品并出口,以及中国对进口的高质量中间品再加工出口两条途径;自主创新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存在U型的非线性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徐美娜 彭羽
本文采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数据,估计了外资水平和垂直溢出对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并改进了既有文献估计外资溢出效应的方法,采用入世前后外资准入政策的变化作为工具变量来检验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外资对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正向贡献主要通过后向溢出效应来实现,即下游外资参与程度提高对上游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上游外资参与程度提高有助于下游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但仅对高技术和高质量产品成立,即前向溢出效应部分存在;同行业外资参与程度对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没有显著影响,即水平溢出效应不存在。以上估计结果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这些结论为理...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林 卢鑫 钟钰
本文利用Nested Logit模型,从绝对质量和相对质量两个角度,对2001-2010年期间中国出口到美国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和产品质量升级进行了实证测算。实证分析发现:中国整体出口产品质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中国出口产品存在明显的质量升级现象。这主要是由机电仪器与交通工具大类的质量升级所带动的。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和质量升级与日本、德国、印度、东盟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论显示:2001-2010年间,与德国、日本、东盟、印度四个经济体的出口产品整体质量相比,中国出口产品整体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戴翔 华笑烨
基于引入出口产品质量的异质性企业模型并进行适当拓展,文章从“量”和“畅”的双重维度,理论阐释国内国际双循环如何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研究表明:第一,国内国际双循环“量”及二者交互作用,能够显著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第二,对于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出口目的国,国内国际双循环“量”提升出口产品质量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第三,国内国际双循环“量”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具有单门槛效应,随着双循环相互促进水平提高,其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弹性系数也越高。第四,畅通程度对经济循环“量”的作用发挥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国内循环之“畅”不仅影响了国内循环“量”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促进作用,还透过国际循环阻碍了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研究结论对于如何从“量”和“畅”的双重维度,真正发挥“双循环”重塑出口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政策含义。
关键词:
双循环 畅通 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兰冰 路少朋
企业是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高速公路通车为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提供了可能。本文以高速公路连通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定量识别高速公路通达性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速公路连通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市场接入效应"和"创新促进效应"是高速公路推动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有效机制;高速公路连通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呈现异质性特征,这种异质性主要源于企业性质、行业特性与城市区位等因素差异,非国有企业、高资本密集度和低竞争度行业企业以及中心城市企业的影响效应更加突出。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效应研究,对于深刻理解高速公路建设的政策涵义和探索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牛艳梅
人民币升值加剧了出口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从而推动出口企业进行产品质量升级,出口产品“量”的增长带动了“质”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利用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测算出口产品质量,在此基础上研究汇率变动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关系。研究发现:人民币相对于一国货币升值1%,则出口企业对该国出口产品质量平均提高0.1154%;同时,出口数量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为0.0614%。该结论通过了质量水平差异化、样本差异化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此外,检验结果还表明出口产品质量或出口贸易额越高,则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越明显。
关键词:
出口产品质量 人民币升值 出口数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蒋灵多 陈虹曦 陆毅 张国峰
促进消费升级与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是当前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两项重要发展战略。本文采用2010-2014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基于IV估计从需求侧角度探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可显著推动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且估计结果十分稳健。进一步分析显示,消费结构升级通过激发城市市场主体创新和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机制推动了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且主要通过扩展边际的路径实现。异质效应分析表明,消费结构升级主要促进中、低技能技术密集型产品以及资本品和消费品的出口质量提升,且主要促进了中国对发达国家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但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出口质量提升效应主要体现在国内高收入地区。政府应进一步增强消费结构升级在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方面的动能,通过消费升级来优化生产结构,进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苏丹妮 盛斌 邵朝对
中国正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攻关期,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是推动质量变革、打造质量强国和贸易强国的重中之重。本文使用2000—2007年中国微观数据对表征本地化生产体系的产业集聚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产业集聚显著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这意味着,总体而言,在中国产业集聚产生的集聚经济大于产业集聚带来的过度竞争效应。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和样本选择偏差后,结果仍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产业集聚产生的集聚经济在一般贸易企业、私营企业、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中更占优于产业集聚带来的过度竞争效应,进而使得产业集聚对这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大。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产业集聚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和固定成本投入效率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行业出口产品质量动态分解结果显示,行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64.98%归因于资源再配置效应,而且其是产业集聚促进行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昭玲 逯洋 范龙飞
基于2000~2018年CEPII-BACI数据库和OECD投入产出数据库,文章探究了中国逆向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逆向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稳健可靠。机制检验表明,逆向服务外包可以通过生产率提升效应、创新促进效应和资本品进口效应等三种渠道促进出口产品质量的优化升级。异质性分析发现,逆向服务外包对技术密集度和服务渗透率较高的行业以及差异化程度和质量梯度较高的产品促进作用更大,并且来源于发达经济体的服务要素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拓展性分析发现,制度环境在逆向服务外包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邓国营 宋跃刚 吴耀国
文章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进出口贸易微观匹配数据,在地区制度环境存在显著差异的背景下研究中间品进口、制度环境与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中间品进口通过"竞争效应"、"知识溢出效应"、"中间品质量效应"以及"中间品多元化效应"机制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但提升效果会因企业所有制、贸易方式、中间品进口来源国、技术复杂度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2)制度环境改善一方面可以直接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强化了中间品进口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中间品进口与制度环境在影响出口产品质量方面存在互补性;(3)文章进一步从动态视角考察了进口持续期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得出二者呈现"U"型关系,短期进口无法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持续进口以及适时进入可以显著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本研究为中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改善区域制度环境提供了理论与现实支撑。
关键词:
出口产品质量 中间品进口 制度环境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艳 周钰莎
税收激励是我国促进企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产品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大量文献构建企业专利指标研究税收激励对企业创新的作用,但少有文献研究税收激励对企业—产品创新的作用。文章基于工业企业库和海关数据库,借助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使用双重差分法(DID),探究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企业—产品创新)的影响以及背后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税收激励政策能显著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其中非国有、市场化程度高和东部地区的企业受政策的影响更大;税收激励政策通过改善企业现金流、减小融资约束、促进市场竞争和提高企业生产率,进而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文章从企业—产品维度评估税收激励政策对创新的影响,为后续促进创新相关税收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税收激励 出口产品质量 研发投入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蔡婉婷
运用需求残差法,基于2000—2011年中国海关数据测算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并研究企业出口质量的空间分布差异,结果显示,质量与距离显著负相关,表明中国出口偏向效率选择效应。在此基础上,加入危机交互项及所有制交互项来刻画出口产品质量空间差异在危机前后的动态变迁,发现后危机时期企业质量选择效应有所增强,尤其体现在高收入国样本中,这有利于中国出口质量结构的改善及整体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出口质量 空间差异 效率选择 质量选择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亢梅玲 和坤林
本文使用1995~2009年中国制造业对世界180个国家的出口数据,采用事后反推法算出中国出口的2518种产品的质量指标。我们发现,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在逐年缓慢提升,产品的质量与出口目的国的发展水平正相关。在得到产品质量指标的基础上,对照生产率的出口干中学效应,检验产品出口是否带来质量升级即质量的出口干中学效应。使用非线性回归方法我们发现,先前出口经验变量的系数显著为正,存在质量的出口干中学效应。
关键词:
产品质量 事后反推法 干中学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昕 汪萍
面对国际市场竞争、经济结构转型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发展特征,中国工业如何实现出口产品由“量”向“质”稳步转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文章在产能协调理论和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构建均衡数量模型刻画“内循环”产能模式内涵,以及出口产品质量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门槛模型检验2010—2020年环境规制下“内循环”产能与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在遵循环境规制要求的前提条件下,“内循环”产能模式对制造业出口质量具有推进效应,但地区“内循环”产能模式存在阶段性发展过程。第二,科技创新虽然能够优化“内循环”产能模式中产能质量和产能规模的均衡关系,实现出口产品质量的持续优化,但生产资本分配特征和地区经济偏好仍是“内循环”产能模式的质量要素优化的主要制约因素。第三,环境规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赋能能够有效加速“内循环”产能模式的产品质量优化进程,避免产能质量与产能规模结构失衡。文章为中国制造业实现出口产品质量持续优化提供理论和经验证据,加强政府对市场资源规划和宏观调控政策制定的认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