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08)
2023(6700)
2022(5841)
2021(5588)
2020(4482)
2019(9611)
2018(9092)
2017(17319)
2016(8704)
2015(8881)
2014(8228)
2013(7692)
2012(6489)
2011(5703)
2010(5558)
2009(5315)
2008(4515)
2007(3727)
2006(3237)
2005(2498)
作者
(20714)
(17710)
(17498)
(16593)
(10944)
(8519)
(7766)
(6615)
(6501)
(6042)
(5906)
(5797)
(5474)
(5437)
(5425)
(5140)
(5119)
(5082)
(5066)
(5040)
(4148)
(3999)
(3983)
(3974)
(3960)
(3800)
(3769)
(3731)
(3573)
(3529)
学科
(29774)
经济(29726)
(22094)
管理(20881)
(14688)
企业(14688)
(13253)
方法(12054)
农业(10391)
数学(9156)
数学方法(9053)
中国(8418)
(8212)
业经(8178)
收入(7670)
地方(7100)
理论(5935)
(5681)
贸易(5678)
(5464)
环境(5413)
分配(5275)
(5123)
(4849)
(4352)
(4218)
银行(4217)
(4102)
金融(4100)
(4091)
机构
学院(112802)
大学(106862)
管理(42786)
(42118)
经济(41217)
理学(37449)
理学院(36974)
管理学(36254)
管理学院(36044)
研究(33693)
中国(24702)
科学(21039)
(20878)
(20009)
(18081)
师范(17953)
财经(16517)
中心(16222)
(15458)
(15047)
(14715)
师范大学(14430)
(14397)
业大(14115)
研究所(13488)
经济学(13275)
(13157)
(12791)
北京(12393)
财经大学(12350)
基金
项目(81475)
科学(66174)
研究(61427)
基金(60351)
(51976)
国家(51543)
科学基金(45703)
社会(41705)
社会科(39585)
社会科学(39580)
基金项目(33116)
(32873)
自然(28508)
自然科(27860)
自然科学(27855)
教育(27802)
自然科学基金(27324)
(26695)
编号(25153)
资助(22940)
(18635)
成果(18325)
重点(18044)
国家社会(17684)
(17464)
(16856)
课题(16747)
创新(16174)
(15863)
人文(15823)
期刊
(48487)
经济(48487)
研究(28940)
中国(16459)
科学(15111)
(14052)
(13832)
学报(13598)
管理(13468)
业经(11098)
大学(10672)
教育(10658)
学学(10248)
农业(9988)
经济研究(8217)
(7671)
技术(7499)
(7066)
金融(7066)
财经(7032)
商业(6602)
(6574)
旅游(6574)
(6574)
问题(6282)
(6172)
(5567)
资源(5560)
学刊(5306)
旅游学(5294)
共检索到1500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素婷  苏朋华  
旅游扶贫已被证实能有效地减缓农村地区的贫困程度,但是旅游扶贫带来的不公平现象也值得关注。通过对河南省栾川县的4个乡村旅游发展点进行实地调研,以空间正义为视角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从前期意图正义感知、中期过程正义感知、后期结果正义感知3个方面探索旅游扶贫的居民感知情况。研究发现,居民对于前期环境获益感知较高,社会成本感知与物质获益感知欠缺;居民对于中期过程中咨询、建议、告知、参与权益的总体感知表现为赞成,但认可度不高;居民对于结果中旅游扶贫带来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感知均呈赞成态度。根据现存问题,从旅游扶贫前期、旅游扶贫中期、旅游扶贫后期以及具体旅游产品设计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学军  李勇汉  
为了分析贫困地区社区居民的扶贫旅游影响感知、态度、参与意愿及其相互关系,提高旅游发展的惠及性及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文章通过实证研究探讨社区居民旅游感知、态度、参与意愿的量表属性程度、差异及相关性。研究发现:社区居民对扶贫旅游发展的宏观影响有较为强烈的正面感知,微观影响感知分歧较大;在不同性别、收入、本人或家人参与旅游经营活动的背景下社区居民的感知、态度、参与意愿呈现出显著差异;社区居民的感知、态度、参与意愿间均呈现显著正向关系,感知量表各维度对态度、参与意愿呈显著正向影响。最后,文章提出了贫困地区社区居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学军  李勇汉  
为了分析贫困地区社区居民的扶贫旅游影响感知、态度、参与意愿及其相互关系,提高旅游发展的惠及性及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文章通过实证研究探讨社区居民旅游感知、态度、参与意愿的量表属性程度、差异及相关性。研究发现:社区居民对扶贫旅游发展的宏观影响有较为强烈的正面感知,微观影响感知分歧较大;在不同性别、收入、本人或家人参与旅游经营活动的背景下社区居民的感知、态度、参与意愿呈现出显著差异;社区居民的感知、态度、参与意愿间均呈现显著正向关系,感知量表各维度对态度、参与意愿呈显著正向影响。最后,文章提出了贫困地区社区居民实现旅游参与权的措施和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小荣  张杨  
2011年国务院出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提出要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扶贫。文章基于社区参与视角,构筑贫困居民参与旅游扶贫的结构模型,以甘肃省宕昌县的旅游扶贫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工具获得基础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与修正。研究表明:贫困居民旅游扶贫的正效应感知越明显,其参与意向越大,越有可能参与旅游扶贫;贫困居民旅游扶贫的负效应感知对参与意向与参与行为无显著影响;贫困居民的参与意向对参与行为无显著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韩磊  乔花芳  谢双玉  张祥  王安琦  
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影响感知反映了旅游扶贫政策实施的实际效应,其内部差异、类型值得深入研究。基于从恩施州22个旅游扶贫村收集的问卷调查数据,引入潜在冲突指数(Potential Conflict Index,PCI),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分析旅游扶贫村居民影响感知的维度、水平和内部差异,并对其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恩施州旅游扶贫村居民认可旅游发展带来的环境-社会效益、扶贫效益和素质提升作用,但认可度普遍不高,认为旅游发展没有带来环境、社会和经济成本;(2)居民对旅游发展、扶贫效益、素质提升、环境成本和经济成本的感知存在较大内部差异;(3)基于这些差异,将居民分为旅游发展认可者、经济成本关注者、谨慎观望者、扶贫效益认可者、环境成本关注者五类。最后,根据分析结果,针对五类居民,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秋莉  
文章运用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对湖北省2010—2015年旅游扶贫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了政府旅游扶贫资金投入、旅游企业投资、地方旅游收入对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政府旅游扶贫资金投入、旅游企业投资与地方旅游收入的增长,对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的增加均有正向影响,且地方旅游收入的增长对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增长的影响较大,这说明贫困人口可以从旅游业发展中获益;同时,政府旅游扶贫资金投入与旅游企业投资增加是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地方旅游收入增加与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的增长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这说明地方旅游收入增加与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的增长相互促进,为有效衡量旅游扶贫微观经济效应提供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基础。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江敏  高洁  刘晶晶  
20世纪80年代末"后马克思主义"多元发展时期,随着福柯、列斐伏尔等思想家对"空间"前瞻性、预见性阐释的出现,西方学术界出现了对空间研究的热潮。空间正义,即社会资源以正义的方式实现公正的地理分配,作为一种新的理论研究视角开始被引入到旅游地理的研究中。乡村类世界遗产地旅游资源独特,吸引力强,兼具世界遗产和乡村地域的共同特征。从长远看,研究乡村遗产地对于提升居民获得感,进而推动解决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各利益主体间矛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空间正义原则,通过对乡村遗产地居民的深度访谈,分析南靖土楼居民与旅游开发的13个矛盾表征。在研究南靖土楼居民点与参与旅游管理意愿的基础上,依据社会主义空间正义的影响因素,从政府力量、资本逻辑、文化及其结构性力量、主体的认同与抗争四个方面提出谋求南靖土楼旅游发展与居民需求相平衡的策略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红  王淑新  
[目的]通过梳理国内旅游扶贫效应研究成果,全面把握我国乡村旅游扶贫效应研究脉络,为合理评价旅游扶贫工作成效和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价值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从研究视角、研究尺度、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多个维度对国内乡村旅游扶贫效应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和评价。[结果]不同维度视角下旅游扶贫效应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存在差异;早期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尺度,主要探讨旅游扶贫的乘数效应及漏损等经济效应,并逐步由经济效应向综合效应转变;旅游扶贫的差异化效应研究是未来宏观尺度下重要的研究方向。微观尺度下,贫困人口的受益效应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主要围绕贫困人口收入增加效应、社区参与、收入差异效应及自我感知效应等方面展开;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关注贫困人口的旅游参与和综合受益。[结论]深刻认识旅游扶贫的本质和目标;建立全面、科学的旅游扶贫效应评价体系;创新旅游扶贫效益研究方法;不断完善乡村旅游扶贫效应研究内容。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俊  
国内围绕旅游发展权益分配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现象已呈常态化。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力结构失衡和调节保障机制缺位,愈益成为制约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旅游发展所引发的利益关系调整主要是在资本、政府与地方三者之间,旅游决策和利益分配更多是在资本和权力主导下进行,地方社区往往处于被动、失语和边缘化状态。过往学者更多从公平交易(fare trade)、社区参与、社区赋权等概念角度关注地方在旅游发展中的失权问题,藉由向权力诉说真理(speak truth to power)为弱势群体发声,彰显旅游发展的社会公平和空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俊  
国内围绕旅游发展权益分配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现象已呈常态化。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力结构失衡和调节保障机制缺位,愈益成为制约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旅游发展所引发的利益关系调整主要是在资本、政府与地方三者之间,旅游决策和利益分配更多是在资本和权力主导下进行,地方社区往往处于被动、失语和边缘化状态。过往学者更多从公平交易(fare trade)、社区参与、社区赋权等概念角度关注地方在旅游发展中的失权问题,藉由向权力诉说真理(speak truth to power)为弱势群体发声,彰显旅游发展的社会公平和空间正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俊  
国内围绕旅游发展权益分配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现象已呈常态化。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力结构失衡和调节保障机制缺位,愈益成为制约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旅游发展所引发的利益关系调整主要是在资本、政府与地方三者之间,旅游决策和利益分配更多是在资本和权力主导下进行,地方社区往往处于被动、失语和边缘化状态。过往学者更多从公平交易(fare trade)、社区参与、社区赋权等概念角度关注地方在旅游发展中的失权问题,藉由向权力诉说真理(speak truth to power)为弱势群体发声,彰显旅游发展的社会公平和空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伦  李丹妮  苟文峰  
随着扶贫模式变迁,旅游扶贫作为一种扶贫开发方式也在相应地发生机制演化。扶贫开发的施策单元由县域、村落延伸到家户,扶贫抓手经由建设基础设施、培育重点产业逐步向贫困村社区参与、底部资源整合转变,再进一步转向有利于贫困户家庭发展能力发现与构建的底层机制创新。与之相应,旅游扶贫几乎同步经历了以产业为核心带动扶贫,以扶贫为目的引进产业项目进而再转向旅游与扶贫机制对接融合,经历了产业自发、项目自觉、机制自洽三种机制演化形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伦  李丹妮  苟文峰  
随着扶贫模式变迁,旅游扶贫作为一种扶贫开发方式也在相应地发生机制演化。扶贫开发的施策单元由县域、村落延伸到家户,扶贫抓手经由建设基础设施、培育重点产业逐步向贫困村社区参与、底部资源整合转变,再进一步转向有利于贫困户家庭发展能力发现与构建的底层机制创新。与之相应,旅游扶贫几乎同步经历了以产业为核心带动扶贫,以扶贫为目的引进产业项目进而再转向旅游与扶贫机制对接融合,经历了产业自发、项目自觉、机制自洽三种机制演化形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小海  曾亮  罗明义  
如何提高我国旅游扶贫的精准度是旅游扶贫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要提高旅游扶贫的精准度,就必须对旅游扶贫进行精准识别。在实施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探讨旅游扶贫精准识别以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精准化,对今后的旅游扶贫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精准扶贫的背景出发,阐述了旅游扶贫精准识别的概念及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旅游扶贫目标人群识别和旅游扶贫项目识别两方面的内容,最后提出了旅游扶贫目标人群识别的市场甄别机制和"意愿—能力"识别模型及旅游扶贫项目识别的"RHB"框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何莽  李靖雯  
核心景区内存在贫困村的现象让旅游扶贫效果面临质疑,为了从理论上解释并在实践中解决这一问题,文章选取了四川省兴文县石海景区内的顺河村和僰王山景区内的博望村两个案例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景区内的贫困现象源于权力结构的失衡,即社区的旅游吸引物权及附属于集体产权上的可建设用地开发与经营权被剥夺或弱化,导致社区居民难以通过旅游参与来获得经营性收益与财产性收益;同时,社区居民话语权的不足又降低其集体收益的分配权,从而进入"越贫困、越边缘化-权力越弱-收入越低"的恶性循环之中。研究证实了旅游扶贫的关键是通过制度增权以提高当地弱势人群参与旅游的能力,并给出了基于权力再平衡的旅游扶贫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