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35)
2023(6042)
2022(4634)
2021(4368)
2020(3444)
2019(7873)
2018(7768)
2017(15237)
2016(7930)
2015(8828)
2014(8665)
2013(8399)
2012(7566)
2011(6751)
2010(7029)
2009(6398)
2008(6292)
2007(5656)
2006(5231)
2005(4317)
作者
(21365)
(17599)
(17567)
(17068)
(11357)
(8517)
(8057)
(6861)
(6854)
(6293)
(6151)
(6090)
(5766)
(5629)
(5375)
(5248)
(5208)
(5198)
(5197)
(5176)
(4348)
(4267)
(4202)
(4131)
(3991)
(3974)
(3871)
(3866)
(3471)
(3457)
学科
(31842)
经济(31691)
管理(21331)
(18691)
(16403)
企业(16403)
中国(13295)
方法(11256)
业经(9231)
地方(9104)
(9014)
理论(8393)
数学(7652)
数学方法(7544)
(7231)
(6938)
城市(6585)
(6315)
(5989)
农业(5659)
环境(5303)
(4929)
城市经济(4719)
社会(4670)
(4508)
财务(4490)
财务管理(4485)
经济理论(4425)
(4288)
企业财务(4271)
机构
学院(110487)
大学(109614)
管理(41855)
(40268)
经济(38923)
研究(35930)
理学(35838)
理学院(35309)
管理学(34640)
管理学院(34436)
中国(26168)
(23681)
科学(21803)
(19316)
(18044)
师范(17928)
(17116)
中心(16748)
(16681)
财经(15411)
研究所(14864)
北京(14789)
师范大学(14573)
业大(13965)
(13905)
(13896)
(13895)
(13551)
经济学(12110)
财经大学(11353)
基金
项目(74894)
科学(60217)
研究(56360)
基金(54382)
(46861)
国家(46461)
科学基金(41054)
社会(38767)
社会科(35515)
社会科学(35495)
基金项目(29898)
(29220)
教育(26000)
自然(25437)
自然科(24906)
自然科学(24903)
(24842)
自然科学基金(24436)
编号(23682)
资助(20100)
成果(18927)
重点(16563)
课题(16277)
(16060)
(15940)
国家社会(15663)
(15500)
创新(14399)
(14179)
规划(14021)
期刊
(48725)
经济(48725)
研究(34035)
中国(24106)
教育(15540)
(15423)
科学(15277)
管理(14643)
学报(14168)
(13204)
大学(11466)
学学(10590)
技术(9038)
农业(8735)
(8454)
金融(8454)
业经(8379)
城市(8045)
问题(7735)
财经(7680)
(7290)
经济研究(6935)
(6650)
图书(6020)
现代(5987)
资源(5489)
(5396)
商业(5006)
科技(4941)
职业(4689)
共检索到164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邓智团  
提出了城市更新范式社会形塑的理论逻辑框架:"空间正义(原因)——社区赋权(过程)——政策悖论(绩效)"。研究表明:(1)对空间正义的追求是城市更新范式变革的本质原因;(2)社区赋权作为推动城市更新范式变革的关键途径,通过社区组织或社区个体影响政策制定与实施;(3)社区赋权的绩效依赖社会自治土壤,可能导致政策悖论,需要审慎选择推进时机与力度。这对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更新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着重要的参考指导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其邦  马武定  
城市更新首先需要判断哪里要更新、什么时候要更新、更新到什么程度合适;更新对象的空间、时间以及度的问题是城市更新必须回答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文章探讨了城市更新与空间、时间、度相对应的基本问题并做出了回答。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铭秋  
目前,我国正在经历高速城市化,城市空间在更新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的消费功能与文化意义,但是城市内部的各种冲突也在空间上不断聚集。随着城市更新中私人空间向公共空间的转化,公共空间向私人空间不断扩张,导致居民生活空间被挤压、私人权利被侵犯等问题。空间冲突的本质是资本介入问题,公共空间在商业化过程中成为了以资本与权力为中心的支配空间。政府在重构空间的过程中应建立合理的空间运行机制,加强责任监督与利益协调,保证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平衡,最终化解城市更新中的空间冲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铭秋  
目前,我国正在经历高速城市化,城市空间在更新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的消费功能与文化意义,但是城市内部的各种冲突也在空间上不断聚集。随着城市更新中私人空间向公共空间的转化,公共空间向私人空间不断扩张,导致居民生活空间被挤压、私人权利被侵犯等问题。空间冲突的本质是资本介入问题,公共空间在商业化过程中成为了以资本与权力为中心的支配空间。政府在重构空间的过程中应建立合理的空间运行机制,加强责任监督与利益协调,保证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平衡,最终化解城市更新中的空间冲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高煜   张京祥  
面对当前国内国外愈加不确定的发展环境,以政治经济学视角解读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认为其以“城市更新”促进社会价值总量提升为行动内涵、以“社会行动”触发空间生产结构转型为行动逻辑、以“空间实践”探索价值实现新机制为行动目的。在充分认识当前城市更新实践中所遭遇的困境之下,反思快速发展时期“空间商品化”生产路径所造成的路径依赖与价值透支现象等深层影响及原因。结合地方探索经验,认为当前城市更新探索形成了“空间社会化”生产为特征的新路径,正在经历由“交换价值”转向“使用价值”导向城市空间生产模式与路径的整体转型;继而提炼出已有探索中基于使用价值实现的两类模式:空间平衡和时间平衡,并刍议了代表可持续城市更新的“时空平衡模式”。最后,提出构建城市总体“增量—存量”项目“一本账”、围绕“国资平台”构建城市更新发展联盟、探索更为包容与开放的城市更新配套制度等面向可持续空间社会化生产的城市更新治理策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伟  
教育正义论范式转换的实质是从追求绝对正义到反对非正义。思考教育与正义关系的目的是如何消除教育中显而易见的非正义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消除社会中那些显而易见的非正义,而一种绝对正义的本质主义认识论路线和演绎式思维方式已经阻碍了教育正义论研究的深入展开。对教育正义来说,一种必不可少的理智必须是在形式上以更全面的视野最大限度地克服立场的片面性,在内容上则以更大的思想体量包容地对待各种合理的理由。诉诸理智思考的教育正义论由此必须从追求绝对正义转向反对非正义。一种恰当的教育正义论的本质维度是生活指标的建立,内容维度是实质自由的确立,目的维度则是提升人的可行能力。教育正义之实现必须转向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中...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怀斌  
本文在述评社会嵌入理论的基础上,针对社会嵌入泛化和企业失范的问题,对企业社会嵌入的对象、方式、作用和意义,做了初步的设想和阐释。提出并论证了如下基本观点:企业的社会嵌入是客观存在和理性行为的统一;企业嵌入的是有自发形塑作用的具象社会和关键利益相关者网络;通过部落营销、内部化和吸纳社会规范,可以实现双方的互嵌和为社会形塑提供条件;企业嵌入后,社会会对企业产生自发的形塑作用,以外取和内化等机制和形式,来应对组织悖论和社会不确定性、使员工个体行为转化为企业的整体秩序,进而形成内外部关系和谐有序的企业范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常江  谢涤湘  陈宏胜  吴蓉  
伴随着我国土地利用制度的改革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城市更新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城市更新研究不断深入的同时,其对居民社区情感的影响也值得关注。在系统梳理西方社区依恋研究的基础上,以广州市富力广场和公寿里社区为例,运用t检验、卡方检验、层次回归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城市更新对居民社区依恋的影响以及社区依恋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市更新后社区居民对社区软硬件和社区依恋的感知均高于城市更新前社区居民的感知。对于商品房社区,影响社区依恋的因素主要为婚姻状态、收入、房屋产权、住房条件和邻里关系等;对于传统社区,则主要为居住时间、住房条件和邻里关系等。本研究从居民情感的角度论证了城市更新的迫切性和合理性:传统社区破败的物质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制约着居民的社区依恋,而合理的城市更新有助于社区依恋的提升。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城市更新应兼顾居民生活需求与情感需求,既要切实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如修缮重建危旧房屋、增加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和休闲娱乐设施等;还要尽可能保持传统的社区网络结构,保护传统社区文化,提升社区原住民的社区依恋和幸福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严若谷  周素红  闫小培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经历的再开发过程,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中的城市更新具有不同的动因机制、开发模式、权力关系,进而产生不同的经济、环境、社会效应。追溯近年来英文文献中大量出现的有关"urban regeneration"的研究及中国近30年来城市更新相关文献,总结地理学视角对城市更新的研究范围、研究领域及研究特点,论述与城市更新相关的理论,阐述城市更新的形成机制,分析各地区在不同阶段采用的更新政策,更新模式,更新手段和方法,以及更新参与主体和更新后的效果,对比分析国内外城市更新研究内容及特点。从城市更新同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机制,城市更新中微观个体的行为研究,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综合城市更新研究等3个方面,总结对未来中国城市更新发展的可借鉴性启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姜杰  贾莎莎  于永川  
伴随城市化高潮而及早到来的大规模城市更新,土地刚性约束使城市化必须借助于城市更新,集中爆发的社会矛盾和公平效率问题,使城市更新管理上升为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其问题根源为体制性利益主体缺失,城市更新管理研究滞后和社会关注的物质技术化倾向以及城市更新共识科学标准缺失。在公共物品有效供给与合理调整各社会群体利益的前提下,在城市更新中必须推动第三方评估制度,实现利益主体的监管到位和城市规划主导城市更新,完成城市政府公共管理的职能定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团  葛道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麻昌华  唐鑫  
“赋权”是我国个人信息立法和学术讨论的主流范式,但其提供的研究视角和制度方案等都已无法满足未来的个人信息保护需求,应及时予以调整。法律与技术“协同共进”范式是研究个人信息保护议题的另一种思路,其集结的科学共同体成员都将承诺在尊重和理解法律与技术各自特性和内在关联的基础上,寻求个人信息保护基础理论和保护路径的创新。该范式的形成不仅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作为支撑,而且有助于打破“赋权”范式的思维盲点,促进法学和计算机科学之间的交流协作,最终使我们获致一个比直接赋权更为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
[期刊] 求索  [作者] 闵学勤  
伴随中国城市化率的过半,城市更新潮由欧美来到中国。与大规模自上而下、一度备受诟病的西方城市更新不同,中国正在悄然上演由社区包围城市、由社区引领城市的小尺度更新模式,其中聚焦空间美好、文化再造和公众参与的社区营造走上了一条以小见大、由内而外的城市更新路线。一旦解决参与社区营造的动机问题、路径问题和评估问题,社区营造不仅可能带来个体及社区的美好生活,经由此通往美好社会亦可预期。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越  吴义茂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是其他流转方式不可替代的,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与必要。入股流转的组织形式的选择不仅具有政策性,更具有法律性。从法律科学的角度分析,股份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均不宜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对象。有限责任公司在法律特性上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较为契合,是较为理想的入股组织形式。对于公司破产时农民面临的失地危险问题,赋予入股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优先购买权,构建"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保险"等制度创新可以有效避免其发生。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谢涤湘  范建红  常江  
城市更新是21世纪最受关注的城市发展与规划议题。如何在城市更新中延续城市特色、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同时,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城市的生机活力,是一个非常重要且难解的话题。人文地理学学科的"地方理论"为分析和回答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在辨析"空间"与"地方"的概念的基础上,对"地方理论"进行了引介,并介绍了其描述取向、社会建构取向和现象学取向等三大分支。从"地方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更新存在的问题,指出城市更新的对象应该是"地方"——其不仅是物理空间和经济空间,还是社会空间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