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48)
- 2023(17990)
- 2022(15666)
- 2021(14527)
- 2020(12296)
- 2019(27973)
- 2018(27687)
- 2017(53511)
- 2016(29197)
- 2015(32443)
- 2014(32418)
- 2013(32356)
- 2012(30196)
- 2011(27622)
- 2010(27726)
- 2009(25609)
- 2008(24794)
- 2007(22075)
- 2006(19714)
- 2005(17365)
- 学科
- 济(130354)
- 经济(130227)
- 管理(78668)
- 业(74366)
- 企(59016)
- 企业(59016)
- 方法(53159)
- 数学(45726)
- 数学方法(45268)
- 农(33032)
- 中国(32923)
- 学(29701)
- 地方(29516)
- 财(27870)
- 业经(26940)
- 制(22630)
- 农业(22523)
- 贸(22382)
- 贸易(22369)
- 易(21638)
- 环境(19339)
- 理论(19000)
- 银(18991)
- 银行(18909)
- 和(18457)
- 融(18296)
- 金融(18291)
- 行(18117)
- 技术(17363)
- 地方经济(16844)
- 机构
- 大学(428759)
- 学院(426862)
- 济(173581)
- 经济(169900)
- 管理(160390)
- 研究(152522)
- 理学(138665)
- 理学院(136920)
- 管理学(134459)
- 管理学院(133678)
- 中国(111477)
- 科学(97685)
- 京(92403)
- 所(79376)
- 财(78272)
- 农(77983)
- 研究所(72743)
- 业大(68118)
- 中心(67160)
- 财经(63144)
- 江(62368)
- 农业(61719)
- 北京(58596)
- 范(57464)
- 经(57211)
- 师范(56802)
- 院(54945)
- 经济学(52804)
- 州(50619)
- 经济学院(47456)
- 基金
- 项目(289251)
- 科学(224724)
- 基金(208640)
- 研究(203719)
- 家(185891)
- 国家(184400)
- 科学基金(155105)
- 社会(128176)
- 社会科(121359)
- 社会科学(121326)
- 省(112453)
- 基金项目(111676)
- 自然(102865)
- 自然科(100387)
- 自然科学(100357)
- 自然科学基金(98556)
- 划(95878)
- 教育(92242)
- 资助(85870)
- 编号(81419)
- 成果(65781)
- 重点(65529)
- 发(62965)
- 部(62710)
- 创(59079)
- 课题(56589)
- 科研(55694)
- 创新(55288)
- 计划(54422)
- 国家社会(52854)
- 期刊
- 济(194997)
- 经济(194997)
- 研究(126467)
- 中国(77132)
- 学报(76492)
- 农(70381)
- 科学(68263)
- 管理(57800)
- 财(56826)
- 大学(55996)
- 学学(53153)
- 农业(48079)
- 教育(41456)
- 融(36337)
- 金融(36337)
- 技术(33862)
- 经济研究(31982)
- 财经(31163)
- 业经(30781)
- 经(26842)
- 问题(26136)
- 业(24525)
- 技术经济(20926)
- 科技(20872)
- 版(20625)
- 图书(20517)
- 资源(20219)
- 贸(20074)
- 理论(19623)
- 业大(19596)
共检索到6272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文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空间性旅游经济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采用数据分析法和因素指标法对我国西部地区十二省份的旅游发展基础、发展能力以及空间旅游潜力进行了对比论述。结果发现,陕西、重庆、广西以及四川地区在这些空间旅游因素指标上高于区域平均值,空间旅游评估结果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现状相一致,说明文章中选取的空间旅游影响因素指标具有一定的覆盖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旅游经济 西部地区 因素 指标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淑新 王学定 徐建卫
文章建立了一个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包含旅游要素投入、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禀赋5个方面,并基于收敛理论的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等方法定量分析了2000~2009年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得到如下结论:①12省(区、市)间旅游经济呈现出比较明显的σ-收敛和β-收敛趋势,表明均衡化发展的主流变化特征,但西南和西北两地区不存在俱乐部收敛;②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旅游业从业人员数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旅游资源禀赋水平对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的均衡化发展
关键词:
旅游经济 收敛理论 空间集聚 西部地区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李裔辉
我国西部地区在发展旅游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利用比较优势理论,重点从地域特征和产业特征两个维度探讨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以及促进地域经济增长的可行性,并对如何进行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提出建议。
关键词:
旅游经济 西部地区 比较优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斐 唐睿 冯学钢
利用2011—2017年相关数据,基于DEA-BCC模型和面板Tobit方法检验甘肃省平凉市旅游扶贫要素投入对当地贫困减缓的影响。结果发现:西部地区不同维度的旅游扶贫要素投入与贫困减缓之间存在差异性影响。个体参与维度结合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旅游可有效促进区域贫困减缓。而政府投入维度的旅游扶贫存在一定程度的投入冗余,延缓了旅游扶贫对贫困减缓的动力输出。市场发展维度的旅游扶贫要素投入受个体参与及政府投入两个维度的影响,在地区减贫方面具有促进作用的同时也表现出时变性特征。相对于单纯扩大要素投入规模,提高旅游扶贫的瞄准精度对区域贫困减缓具有更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舒小林 齐培潇 姜雪 杨春宇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旅游资源丰富,城镇化水平整体较低且不均衡,外出农民工众多,这将从根本上影响到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新型城镇化要突破"胡焕庸线"。旅游产业是具有关联性强的劳动密集型、消费导向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是我国西部地区实现就地新型城镇化的绝佳产业。文章利用2003—2012年我国西部地区32个旅游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旅游资源、资本和市场交通区位是旅游业影响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因素;旅游资源、资本和市场交通区位对经济、社会文化、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为显著正向影响,而对人口城镇化影响作用不明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覃小华 李星明 时朋飞 唐明贵
旅游环境效率表征绿色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的协调发展。基于中国西部地区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趋势面分析等方法阐释西部地区旅游环境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并结合地理探测器方法揭示旅游环境效率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西部地区的旅游环境效率平均水平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表现出曲折式上升态势,并且西部地区各省(区、市)旅游环境效率均值具有显著差异,效率均值极差较大,呈现高离散性现象;(2)研究期内西部地区旅游环境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表现出“西低东高,北低南高,东西陡峭,南北亦陡”的空间趋势特征,并且随时间变化表现出冷热交替现象,热点区聚集南部地区,冷点区分布西北地区,同时西部地区旅游环境效率发生了明显空间层级变化,高效率区和次高效率区占比逐渐增加;(3)西部地区旅游环境效率时空分异受到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环境自净能力、产业支撑能力、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人力资本、科技发展水平是旅游环境效率的重要影响因子,不同的交互因子驱动力均高于单独因子的力度,而对外开放水平、城镇化水平、旅游资源相对丰度、环境规制水平等因子对旅游环境效率时空分异的解释力度较小。为此,本文建议根据重要影响因素大力提升西部地区旅游环境效率并优化空间分异格局,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雅萍 吴丰林
在总结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般路径与机制的基础上,借鉴区域旅游流理论,提出了旅游业协调区域经济差异的三种机制,即赶超机制——基于区内旅游的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机制;帮扶机制——基于区际旅游的先行区域的拉动机制;协同机制——基于区内和区际旅游共同发展的互动机制。根据上述协调机制,以及政府和市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协调互补作用,尝试构建了旅游业协调区域经济差异的基本路径;进而针对当前西部地区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就基于旅游业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把多勋 温倩
一带一路倡议是近年来对我国入境旅游尤其是丝绸之路入境旅游的发展有极大战略效应的制度安排,导致了近年来我国丝绸之路沿线西部区域入境旅游的迅速发展,并且使这一区域以入境旅游的发展为标志的现代旅游业在产业结构层面上快速成长为具有区域增长和发展意义的优势产业或先导产业,并启示着西部部分区域开放经济格局的新突破。文章旨在系统分析近十年来丝绸之路沿线西部区域入境旅游的发展,在时间序列中将这一区域入境旅游的发展与全国及其他区域的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和阐明了丝绸之路沿线西部区域入境旅游发展的趋势,系统论证了"一带一路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西部地区 入境旅游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把多勋 温倩
"一带一路"倡议是近年来对我国入境旅游尤其是丝绸之路入境旅游的发展有极大战略效应的制度安排,导致了近年来我国丝绸之路沿线西部区域入境旅游的迅速发展,并且使这一区域以入境旅游的发展为标志的现代旅游业在产业结构层面上快速成长为具有区域增长和发展意义的优势产业或先导产业,并启示着西部部分区域开放经济格局的新突破。文章旨在系统分析近十年来丝绸之路沿线西部区域入境旅游的发展,在时间序列中将这一区域入境旅游的发展与全国及其他区域的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和阐明了丝绸之路沿线西部区域入境旅游发展的趋势,系统论证了"一带一路"倡议与西部跨境旅游发展的互动机理,并提出这一区域旅游业尤其是入境旅游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战略价值和战略构架。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西部地区 入境旅游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翁钢民 张秋瑾
本文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2004-2012年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集对分析法评价脆弱性大小,从敏感性和应对性角度构建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从时空角度分析脆弱性演变特征。从总体上讲,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系统敏感性和脆弱性变动具有一致性,呈现出下降趋势,而应对性呈现出上升趋势;西部各省(市、自治区)旅游经济系统敏感性、应对性和脆弱性的绝对差异均在逐渐缩小,敏感性和脆弱性的相对差异在扩大,应对性相对差异在减小,但2009年以来相对差异表现出下降趋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娜 林军
传统数据包络分析(DEA)和随机前沿分析(SFA)由于无法消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影响从而导致测评结果不真实。采用二者相结合的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且创新投入规模不足是制约创新效率提升的主要瓶颈;政府支持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利于创新资源冗余减少,而市场开放度可显著促进创新效率提升,同时企业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减少人力投入冗余,对财力、物力投入冗余的减少有负向促进作用。进一步按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将我国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划分为4种不同类型。最后,就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中颉 李珮 蔡斐
在媒介地理学的视野下,新闻媒介政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被看做地理环境造就的延伸物。通过东西部地区新闻阅评制度的调查对比分析,本文认为,西部地区新闻阅评制度的现状更显示出地理环境的影响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戴斯玮 戴志敏
本文通过超效率DEA-Malmquist模型和Arcgis软件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6—2020年旅游产业的超效率及其变化程度进行测算并进行可视化描述,利用四象限图对旅游产业的超效率演变类型进行判定。最后采用面板方程对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旅游产业的超效率呈现出先迂回波折后快速突变式的发展状态,整体表现出DEA无效状态,在空间上呈现出东—中—西空间聚集现象,从东到西呈现出反梯度变化趋势,而其变化随时间表现出“V”型演化路径,省域差距显著;区域超效率发展类型处于由瘦狗类、金牛类朝问题类、明星类过渡的阶段;旅游产业超效率受到经济发展、区位条件、对外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等因素的正向影响,而与科技信息化水平和交通便利等因素呈负向关联的状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戴斯玮 戴志敏
本文通过超效率DEA-Malmquist模型和Arcgis软件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6—2020年旅游产业的超效率及其变化程度进行测算并进行可视化描述,利用四象限图对旅游产业的超效率演变类型进行判定。最后采用面板方程对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旅游产业的超效率呈现出先迂回波折后快速突变式的发展状态,整体表现出DEA无效状态,在空间上呈现出东—中—西空间聚集现象,从东到西呈现出反梯度变化趋势,而其变化随时间表现出“V”型演化路径,省域差距显著;区域超效率发展类型处于由瘦狗类、金牛类朝问题类、明星类过渡的阶段;旅游产业超效率受到经济发展、区位条件、对外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等因素的正向影响,而与科技信息化水平和交通便利等因素呈负向关联的状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利 石彩霞 钟佩君
以大湘西文化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借助RMS模型探析大湘西文化旅游景区发展概况,综合运用最邻近距离点、核密度分析、重力模型,廓清大湘西文化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状况,揭示大湘西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空间错位,运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大湘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资源组合程度有待提升,旅游流质量较高,接待水平差异明显,基础设施亟需完善,可进入性不高;大湘西文化旅游景区分布呈西北-东南走向,展现出"大分散、小集中"格局,旅游重心位于张吉怀地区,旅游资源、旅游流以及旅游接待能力存在明显的空间错位;大湘西文化旅游景区空间布局受到自然、人文因素的重要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