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11)
2023(8779)
2022(7159)
2021(6853)
2020(5610)
2019(12520)
2018(11773)
2017(22949)
2016(12409)
2015(13211)
2014(13065)
2013(13271)
2012(12280)
2011(10716)
2010(10718)
2009(9671)
2008(9880)
2007(8869)
2006(7598)
2005(6624)
作者
(34001)
(29618)
(28592)
(27792)
(18008)
(14210)
(12726)
(11248)
(10783)
(10257)
(10115)
(9532)
(9263)
(9175)
(9084)
(8651)
(8642)
(8319)
(8285)
(8089)
(7327)
(7114)
(7026)
(6802)
(6708)
(6479)
(6391)
(6370)
(5951)
(5921)
学科
(52468)
经济(52408)
(47217)
(46358)
管理(32866)
农业(31991)
(28822)
(22733)
企业(22733)
方法(20098)
数学(18553)
数学方法(18420)
业经(15310)
中国(14716)
收入(14387)
(13164)
财政(13066)
地方(12603)
(11630)
财务(11626)
财务管理(11579)
企业财务(11139)
(10727)
农业经济(10096)
(10087)
(9466)
(9383)
(9360)
(9321)
农村(9308)
机构
学院(172709)
大学(166922)
(77464)
经济(76103)
管理(64345)
研究(58965)
理学(56876)
理学院(56287)
管理学(55412)
管理学院(55128)
(51612)
中国(46013)
(42248)
农业(39197)
科学(36145)
(32936)
业大(32839)
(30077)
财经(29865)
中心(28022)
(27364)
研究所(26936)
(25974)
经济学(24313)
农业大学(24112)
经济学院(22339)
财经大学(21682)
(21597)
经济管理(21169)
(20984)
基金
项目(119946)
科学(95544)
基金(89970)
研究(87053)
(78985)
国家(78232)
科学基金(67387)
社会(59161)
社会科(55917)
社会科学(55903)
基金项目(48605)
(47376)
自然(42202)
自然科(41302)
自然科学(41292)
自然科学基金(40550)
(38143)
教育(37567)
资助(34937)
编号(34505)
(30525)
(27381)
成果(26576)
(26528)
重点(26408)
国家社会(25885)
(24933)
(24667)
(23516)
创新(23392)
期刊
(87851)
经济(87851)
(56968)
研究(50893)
农业(38479)
(35720)
中国(35035)
学报(29611)
科学(26673)
大学(23378)
学学(22926)
业经(20271)
(18803)
金融(18803)
(17536)
管理(17401)
财经(14872)
农业经济(13556)
农村(13499)
(13499)
问题(13317)
经济研究(12950)
(12700)
(11531)
技术(11114)
世界(10158)
教育(9953)
经济问题(9651)
农村经济(9005)
业大(8964)
共检索到255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邹文杰  冯琳洁  
本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检验1993-2013年我国财政支农减贫效应,并应用门槛面板模型考察财政支农减贫效应的门槛特征。研究表明,我国财政支农减贫效应显著,财政支农与贫困发生率在空间上呈非均衡分布,财政支农减贫效应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门槛检验结果显示,财政支农的减贫弹性随着农民人均收入的提高,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规律。本文研究结论对调整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启示明显:在鼓励和督促地方政府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的同时,中央政府应充分考虑财政支农减贫的空间异质性和门槛特征,在配置财政支农资金时适当向辐射力强的省份以及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低的省份倾斜,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的减贫效应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艺璇  李中建  
本文在财政支农、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减贫增收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反映三者关系的计量模型。以中部六省2006-2018年为样本,利用泰尔指数测度了财政支农的异质性,借助普惠金融指标体系测度了金融发展水平,深入研究了财政支农和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及结构性收入的差异性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从农户的总收入看,财政支农和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减贫增收具有明显的正效应;从农户的收入结构看,财政支农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但普惠金融存在一定的抑制效应;以经营性收入为主的省份,普惠金融的作用是积极的,但在以工资性收入为主的省份其作用是消极的;从财政因素看,财政支农效应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U”型特征,说明中部六省财政支农力度相对不足;从财政支农的异质性看,存在显著的正效应,这说明有差异的财政政策更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在上述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农村经济环境,充分发挥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的对策及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鸿渐  
文章针对财政金融支农减贫效益进行了空间固定效应以及时序效应的筛选,并结合Hausman、Wald检验实施空间杜宾模型(spatial durbinmodel)的修正,以W空间权重矩阵标准化验证我国区域间时序基础上的财政金融支农减贫效应的空间关联。结果表明,金融支持以信贷的主要方式促进农村经济与农民增收来实现农村减贫,具有直接效应;金融支农减贫与经济效益存在正向弹性,区域的财政支农减贫效应扩散至邻近区域的可能性要高于劳动力增加带来的相应效益在邻近区域的扩散。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高远东  温涛  王小华  
针对既有农村减贫效应的研究,理论模型中变量空间效应考虑的缺失。本文从财政金融支农投入这一影响农村减贫主要动力源的角度构建了减贫效应的空间计量模型,并运用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估计,定量测度了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对农村减贫的直接效应,以及在省份间表现出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表明,财政支农政策对本省份农村减贫的直接效应不显著,且对邻接省份减贫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金融支农政策对本省农村减贫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其空间外溢效应不显著;农村贫困程度在省份间存在正的相互依赖性,即贫困地区往往集中连片存在;以及农村劳动力通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间接促进农村减贫等一系列重要结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姚旭兵  罗光强  黄毅  
本文基于2000年至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门槛模型对市场化背景下我国财政支农收入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全国层面上,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通过门槛面板模型检验发现财政支农收入效应的大小受到区域市场化水平的制约。进一步根据两个市场化门槛值将我国划分为高、中、低三种市场化类型的样本,然后对其分别进行回归结果表明,尽管财政支农收入效应在三种市场化水平省份依然显著,但是高市场化省份的财政支农收入效应远高于中低市场化水平的省份,而中等市场化水平省份的财政支农收入效应却反常地低于低市场化水平的省份,即存在"中等市场化陷阱"。本文认为应该在市场化水平比较低的省份采取措施加快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辉  杨烨  
从财政分权视角切入,使用动态固定效应和门槛模型分析了财政分权与人口集聚、产业结构、科技创新投入、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进步的关联效应对环境污染异质性的影响。主要结论:(1)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果存在异质性,与具有单向外溢性质的水污染呈倒"U"型曲线关系,与具有双向外溢性的大气污染呈"U"型曲线关系;(2)财政分权对工业废水排放量影响的两个门槛值为0.4506和0.6471,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门槛值为0.5275和0.7609;(3)外资利用、经济发展和财政分权的门槛效应会改变"U"型曲线的"拐点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辉  杨烨  
从财政分权视角切入,使用动态固定效应和门槛模型分析了财政分权与人口集聚、产业结构、科技创新投入、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进步的关联效应对环境污染异质性的影响。主要结论:(1)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果存在异质性,与具有单向外溢性质的水污染呈倒"U"型曲线关系,与具有双向外溢性的大气污染呈"U"型曲线关系;(2)财政分权对工业废水排放量影响的两个门槛值为0.4506和0.6471,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门槛值为0.5275和0.7609;(3)外资利用、经济发展和财政分权的门槛效应会改变"U"型曲线的"拐点值"位置,并且在这三种门槛条件下,财政分权与其他环境污染主要影响因素的关联效应对各污染物的作用方向不同,揭示了其与环境污染非线性关系的实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鸣  周发明  
本文基于中国19972014年29个省域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多种计量方法逐步推演,检验财政支农减贫增收的效果。实证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投入的减贫效果受到制度环境的制约。区域制度环境较差的省份,财政支农的减贫效应并不充分;随着制度环境逐步改善,财政支农减贫的作用显著提高;但处于中等制度环境水平的省份,其减贫效应却反常的低于处于制度环境较差区间的省份,即财政减贫作用存在类似"中部塌陷"现象。而在制度环境的各个维度中,政府与市场关系、要素市场培育以及市场中介与法制环境是影响财政减贫效应的关键维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娟  
在我国,贫困不单单是市场机制的作用结果,还是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体现,因此在解决贫困问题时,政府宏观调控必须与市场机制结合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本文中,笔者从财政支农投入的减贫机制入手,深入探讨相关因素的作用机理与作用结果,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政策意见。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鸣  周发明  
本文基于中国1997~2014年29个省域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多种计量方法逐步推演,检验财政支农减贫增收的效果。实证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投入的减贫效果受到制度环境的制约。区域制度环境较差的省份,财政支农的减贫效应并不充分;随着制度环境逐步改善,财政支农减贫的作用显著提高;但处于中等制度环境水平的省份,其减贫效应却反常的低于处于制度环境较差区间的省份,即财政减贫作用存在类似"中部塌陷"现象。而在制度环境的各个维度中,政府与市场关系、要素市场培育以及市场中介与法制环境是影响财政减贫效应的关键维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鹏  李建贵  
随着扶贫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传统的扶贫机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是贫困地区人口减贫增收的重要渠道,如何进一步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减贫增收效应,成为精准扶贫政策调整的关键。通过对31个省市(自治区)级地区的农村财政支农资金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无论是对全国整体水平,还是分区域考察,财政各支农资金项目都会对贫困人口减贫增收产生正向的积极作用,但区域间财政各支农资金项目的作用效果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比发现,地区发展水平越是落后,社会性支农资金项目的减贫增收效应越强,效果越明显。应通过加大财政支农的资金投入,在不同区域差别化运用科学程序实施精准扶贫,加大农村财政教育支出,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资金扶贫工作。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邹文杰  
文章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考察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与贫困发生率的非线性空间联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减贫效应明显,且具有空间外溢性,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与贫困发生率在空间上呈非均衡分布;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减贫效应存在门槛特征,减贫弹性随着公共卫生投入强度和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先提高后降低。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玉强  宋群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将脱贫攻坚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不断加强对财政支农支出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并切实提升减贫效率,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为此,基于2010—2016年中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在实证检验财政支农支出与减贫之间因果关系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分别从静态与动态两个角度测度了财政支农支出的减贫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财政支农支出显著促进了减贫;2)从静态角度看,中国省域层面的减贫效率普遍不高,而且地区差异上呈现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主产区"的显著特征,主要源于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不高;3)各省域财政支农支出的投入产出配置结构不合理,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4)从动态角度看,大部分省域财政支农支出动态减贫效率不高,主要源于技术变动效率偏低。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秦建军  武拉平  
基于对财政支农投入与农村贫困减少之间关系的考察,理论推导发现:在特定的经济环境和技术水平约束下,财政支农投入增长的农村减贫效应呈现边际递减规律。利用误差修正模型(ECM)的实证研究表明:改革开放30年间,总体上,财政支农投入对农村贫困缓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短期内,财政支农投入增长对农村减贫效果较为明显;而长期内,财政支农投入的农村减贫效果趋于平稳。短期有效长期平稳的减贫效果,要求政府的财政支农投入增长具有持续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仝德  罗圳英  冯长春  
设定国家级贫困县是我国近40年来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评估现行扶贫政策的脱贫减贫效应及区域差异性并剖析原因,可对我国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缩小城乡差距提供理论和政策参考。文章利用OLS和GWR模型,在综合考虑县域空间资源禀赋、社会和经济发展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下,分析国家级贫困县政策对县域经济的增长作用及其空间差异性和原因。结果表明:设立国家级贫困县的扶贫政策,对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作用,但影响力存在空间异质性,呈现出从我国西北向东南递减、在部分中部偏东南地区出现抑制作用的圈层结构;土地资源禀赋、社会基础、经济发展基础对县域经济增长也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影响;其成因可由县域间发展阶段差异而导致的主导生产要素不同、市场调控与政策干预力度差异等解释。为有效解决新时期精准扶贫稳定支持、缩小城乡差距,政策制定应兼顾地方经济基础和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实施政策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行动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