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53)
- 2023(6545)
- 2022(5677)
- 2021(5254)
- 2020(4591)
- 2019(10751)
- 2018(10192)
- 2017(18846)
- 2016(10344)
- 2015(11381)
- 2014(11146)
- 2013(10744)
- 2012(10059)
- 2011(9055)
- 2010(8939)
- 2009(8305)
- 2008(8242)
- 2007(7476)
- 2006(6655)
- 2005(5972)
- 学科
- 济(41339)
- 经济(41264)
- 管理(27594)
- 业(24405)
- 方法(20216)
- 企(19408)
- 企业(19408)
- 数学(17839)
- 数学方法(17461)
- 学(11016)
- 中国(10797)
- 财(10651)
- 农(10332)
- 制(8809)
- 业经(8310)
- 地方(8051)
- 农业(7196)
- 环境(6265)
- 和(6214)
- 融(6082)
- 金融(6081)
- 银(6060)
- 银行(6033)
- 务(5894)
- 财务(5869)
- 贸(5863)
- 贸易(5860)
- 财务管理(5845)
- 体(5824)
- 行(5716)
- 机构
- 大学(149503)
- 学院(144580)
- 济(56281)
- 经济(54957)
- 研究(54712)
- 管理(53246)
- 理学(45585)
- 理学院(44954)
- 管理学(43848)
- 管理学院(43610)
- 中国(40946)
- 科学(36578)
- 京(33570)
- 所(28783)
- 农(28736)
- 财(27335)
- 研究所(26293)
- 中心(25273)
- 业大(24688)
- 农业(22919)
- 江(22177)
- 财经(21348)
- 北京(21115)
- 院(20693)
- 范(19801)
- 师范(19527)
- 经(19386)
- 经济学(17709)
- 省(17298)
- 州(17266)
- 基金
- 项目(103136)
- 科学(80706)
- 基金(75819)
- 研究(69574)
- 家(69102)
- 国家(68631)
- 科学基金(57501)
- 社会(44150)
- 社会科(41930)
- 社会科学(41917)
- 基金项目(39602)
- 省(39060)
- 自然(39059)
- 自然科(38192)
- 自然科学(38177)
- 自然科学基金(37438)
- 划(34658)
- 资助(31652)
- 教育(31237)
- 编号(26595)
- 重点(24073)
- 部(22552)
- 成果(21782)
- 发(21413)
- 计划(20951)
- 创(20572)
- 科研(20530)
- 创新(19490)
- 国家社会(19101)
- 课题(18855)
共检索到2176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芝英 胡云锋 刘越 艳燕
空间尺度问题是地理学、生态学和水文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科学问题之一。空间数据尺度转换是将数据从一个空间尺度转换到另一个空间尺度的过程,它是尺度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尺度转换后的成果数据深入分析,提炼尺度转换成果数据精度评价的原则、指标以及模型方法,这对正确选择和应用尺度转换成果数据具有重要意义。在详细评述尺度和尺度转换研究概念、内容和主要进展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从数据处理、地图学角度出发,提出了空间数据尺度转换精度评价的3项基本准则,即保持构成信息守恒、保持面积信息守恒、保持区域空间格局和形态信息守恒。继而据此将当前常见的指标进行了梳理和归并;根据上述准则和指标,结合GIS方法、常规统计方法、地统计方法等,给出了上述评价指标的计算模型及其应用方法和典型案例。最后指出,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研究目标,针对性选择尺度转换效应函数,通过开展模型模拟和对比分析,最终确定合适的尺度转换方法。
关键词:
尺度 尺度转换 精度评价 准则 数学模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海宾 邓华锋 陈丽聪 高东启
以2009年辽宁省清原县的TM、Rapideye影像及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资料,运用阈值法在TM和Rapideye影像提取3种植被类型(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采用基于数理统计的尺度转换方法,建立三者之间的线性空间尺度转换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空间尺度转换模型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达到0.8以上。模型可用于植被类型的向上尺度转换,为应用中分辨率TM影像进行大面积不同森林植被准确监测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郝仕龙 李壁成
研究目的:研究和分析生态地理学中有关尺度及尺度转换的概念及内涵,探讨土地利用模式的尺度转换方法。研究方法:图示法,多元线性回归反演法,目标规划法。研究结果:为土地利用模式在不同尺度间的转换提供了方法参考,丰富了生态地理学中有关尺度及尺度转换的研究。研究结论:尺度和尺度转换涉及生态学、地理学等多个领域,更深层次的研究需要各学科的联合。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尺度 尺度转换
[期刊] 求索
[作者]
赵晓峰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加强国家政权建设的客观需要。国家政权建设的关键是发展基础权力,增强现代国家的制度能力。正式制度建设的“精度”要求与人民生活实践中的“温度”诉求之间存在张力,考验着治理主体的权衡和实操能力。当前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要加强人民需求反馈机制建设,使基层治理主体常规性回应民众诉求的方式方法成为正式制度的一部分,增强国家制度能力建设与城乡基层社区和谐发展的协同性。社会治理制度创新的关键是形成国家制度能力建设的“双层架构”,既要在顶层架构方面加强全国性法律法规和政策文本等宏观层面的制度建设,又要在底层架构方面重视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等基层社会的制度建设,以推进“三治融合”实践创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翔 潘瑜春 赵春江 王纪华 鲍艳松 王锦地
本研究利用带有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GPS)接收机和产量监测传感器的联合收割机获取的4年产量数据进行精准农业管理分区的提取研究。对经过一系列处理后的4年的产量数据进行栅格平均运算,得到分辨率为4m的综合产量图。分别采用尺度为12、20、28、36、44、52、60m的正方形窗口对分类后的综合产量图进行众数过滤,并从方差减少率、差异显著性、空间破碎化、空间一致性4个角度进行了尺度效应评价。结果表明,分类后众数过滤法有效地去除了由随机变异造成的孤立像元或碎片,保留了实际的产量变异,增加了管理分区的有效面积,提高了管理分区的连续性。分区结果可以直接作为精准农业目标产量分区图,用于作物种植前或产中适时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寅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分类代码转换模型的构建过程,分析模型的效率、地类代码转换的问题和土地分类的空间尺度。研究方法:使用ModelBuilder构建转换模型,分析最小图斑面积和最小制图单元关系。研究结果:(1)利用ModelBuilder建立了地类代码转换模型;(2)阐述了地类代码转换的问题,提出修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的建议;(3)分析了土地分类的空间尺度,提出了兼顾空间尺度的土地分类体系。研究结论:应修改土地分类标准,以便于不同标准间的转换;在制定新标准时,应加入对空间尺度的考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惠刚盈 K.v.Gadow 胡艳波
角尺度是一个刻画森林空间结构的新参数,通过描述相邻木围绕参照树的均匀性来进行林木分布格局的判定。角尺度对复杂森林的空间结构有很强的解析能力。标准角是衡量参照树周围4株最近相邻木分布均匀性的标准,是影响角尺度使用精度的关键因子。理论推导出的标准角应为72°,这个标准角能使随机分布林分的角尺度均值最接近0 5,从而与角尺度定义中林木随机分布时角尺度取值为0 5相一致,这个观察被进一步模拟的100个随机分布的林分所证实。
关键词:
林分空间结构参数 角尺度 标准角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于帅 蔡体久 张丕德 任铭磊 张海宇 琚存勇
【目的】选择合适的边缘校正方法,消除边缘效应对样地空间结构参数的影响,为森林空间结构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不同大小样地,采用3种边缘校正方法(缓冲区校正法、Voronoi图近邻校正法和NN近邻校正法)消除边缘效应,计算样地空间结构参数,比较不同边缘校正方法计算的空间结构参数随样地大小的变化情况,判断不同边缘校正方法在不同样地上的适用性。【结果】当样地边长小于等于40 m时,缓冲区校正法消除边缘木最少,随着样地增大,缓冲区校正法成为消除边缘木最多的方法;NN近邻校正法消除边缘木株数多于Voronoi图近邻校正法,但差别不大;小样地空间分布格局多以随机或团状分布方式出现,大样地空间分布格局趋于一致且多为接近随机的团状分布方式;各样地大小比数林分均值随样地边长增大林分逐渐向中庸木过渡;简单混交度各均值曲线呈强混交趋势,树种多样性混交度介于中混交和强混交之间。【结论】当样地边长小于等于40 m时,空间结构参数随样地大小变化较大;当样地边长大于60 m时,边缘校正与否对空间结构参数大小比数、简单混交度、树种多样性混交度的影响不大。缓冲区校正法在角尺度计算中有适用局限性,其未像Voronoi图近邻校正法和NN近邻校正法一样随着样地增大角尺度收敛于林分均值;从对3个空间结构参数的综合影响看,NN近邻校正法相较缓冲区校正法对样地尺度依赖性小,是3种边缘校正方法中表现最优的方法。空间结构参数计算与样地内保留木数量有关,镜像复制或八邻域平移校正法组成一个大样地来抵消边缘效应,其是否存在尺度效应问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飞 杨胜天 魏阳 杨晓东 丁建丽
【目的】试图通过优先在干旱区绿洲的子区构建模型以提高绿洲全局土壤盐度的预测精度。同时量化全局模型和子区模型之间精度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方法】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随机梯度增进算法(Stochastic Gradient Treeboost,SGT)定量化上述不确定性,同时,对比本地尺度多个情景(景观)优先建立模型再合并预测值对于模拟全局土壤盐度的精度影响。基于驱动因子(土地利用和地貌),响应因子(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和土壤电导率,EC),研究设计了27个能够相对覆盖典型绿洲不同土壤盐度变异性的环境情景。【结果】70.37%(19/27)的情景证明SGT的预测精度高于RF。单独建模的10个情景的预测精度高于全局模型下10个再分类情景(根据情景设定规则将全局模型预测值再分类)的精度。特别是,EC≤4 dS·m~(-1)和2 dS·m~(-1)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范雪薇 刘海隆
山区降水是干旱区水资源的重要补给源,但由于山区地形复杂、监测困难造成资料缺乏,水文预报的误差较大。近年来,TRMM3B43降水数据得到了大量应用,但受其较低空间分辨率的影响,使得应用精度受到限制。论文以2001—2010年TRMM3B43数据为基础,结合提取的7个数字地形因子(经度、纬度、坡度、坡向、海拔、地形开阔度、地形起伏度),构建了天山山区年、季的降水主成分-逐步回归降尺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逐步回归降尺度模型有效地将TRMM3B43数据的空间分辨率由0.25°×0.25°提高到1 km×1
关键词:
降水 TRMM 降尺度 地形因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曾祥坤 李贵才 赵新平 罗婷文
尺度效应是当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中一个鲜有涉及的领域,本文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考察了利用地均投资额和地均产值两个指标在街道、地块两级尺度上对全区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评价结果,经过比较证实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尺度效应是客观存在的。文章还通过计算用地的数量结构和格局指数进一步探讨了用地空间结构对尺度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用地数量结构对更高尺度空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起主导作用,但用地空间布局却决定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表现形态;在用地数量结构相似的情况下,用地空间布局中的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整体集约利用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在实际土地管理中,应考虑尺度效应的影响,尽量避免仅从单一尺度评价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彭玉玲 林爱文 王珂 潘悦 秦文杰 杨莉
通过顾及多尺度的适宜性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以老挝中部甘蒙、沙湾拿吉两省作为研究区域,开展林业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全域尺度林业用地适宜面积为37 352.11 km~2,其中,一级适宜区域主要分布于欣奔、他曲、农泊、塞布里、凯山丰威汉、孟平、孟农。(2)省域尺度林业用地适宜面积为36 579.34 km~2,其中,一级适宜区域主要分布于湄公河流域及研究区东北部、东南部山区。(3)县域尺度林业用地适宜面积为36 727.74 km~2,其中,一级适宜区域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北部及中部、东南部山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冉圣宏 张凯 吕昌河
采用延河流域和安塞县2000和2006年的土地利用/覆被遥感影像,结合实地调研获取的2000-2006年该区域生态建设尤其是退耕还林还草数据,分别在流域尺度和县域尺度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延河流域及位于延河流域上中游的安塞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模型。研究表明,在这两个尺度上,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关键因素都是总人口和农作物播种面积。以此为基础,基于不同尺度上共同驱动力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不同尺度上耕地变化模型的尺度转换方法。对于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模型,无论其模型形式的复杂程度如何,只要不同尺度上的关键驱动因子相同或存在明确的定量关系,就可以基于关键驱动力因子的定量关系进行不同尺度上土地利用/覆被模型的尺度转换。研究成果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尺度转换方法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文武 傅伯杰 郭旭东
针对不同尺度开展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综合研究是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多尺度土壤侵蚀评价指数作为新近提出的土壤侵蚀模型,在跨尺度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研究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本文基于多尺度土壤侵蚀评价指数计算公式及其因子内涵,应用尺度转换的思想,阐述了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作物覆盖与管理因子、地形因子等不同评价因子在坡面、小流域、流域不同尺度上的计算方法与GIS实现技术,以期服务于多尺度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研究的深入和多尺度土壤侵蚀评价指数的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蔚纯 赵海君 李莉 周裕德 潘惠 包存宽
区域规划环境评价的空间特性决定其对空间尺度的敏感性。本文从理论层面对区域规划环评中空间尺度与基础数据的关系、空间尺度与显著环境因子识别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关系、空间尺度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以"上海高桥镇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2005年)和"上海浦东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战略环境评价"(2010年)为例,通过对比方法,进一步说明空间尺度与显著环境因子识别和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与环境影响预测的关系。结果表明:基础数据收集、汇总是区域规划环评中极为重要的环节,由于不同类型的基础数据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特征,需要根据评价区域的实际和评价要求,合理选择数据所涵盖的空间范围和空间分辨率。区域规划环境评价应根据本身的层次、涉及范围,筛选出合理的显著环境因子,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大尺度上环境空气质量预测评价的结果侧重于总体描述、解释污染物散布的宏观空间格局和趋势,而在小尺度上则更有利于揭示局地精细化的污染扩散规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