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68)
2023(8405)
2022(6771)
2021(6567)
2020(5324)
2019(12152)
2018(11483)
2017(21993)
2016(11419)
2015(12549)
2014(12159)
2013(12235)
2012(11477)
2011(10658)
2010(10250)
2009(9194)
2008(9201)
2007(7859)
2006(6723)
2005(6130)
作者
(32544)
(27885)
(27353)
(26534)
(17671)
(13326)
(12289)
(10690)
(10578)
(9712)
(9600)
(9133)
(8934)
(8835)
(8777)
(8584)
(8071)
(7923)
(7881)
(7777)
(6797)
(6722)
(6530)
(6158)
(6157)
(6150)
(6132)
(5634)
(5628)
(5490)
学科
(57158)
经济(57108)
管理(31460)
(28109)
方法(24956)
数学(22980)
数学方法(22844)
(21351)
企业(21351)
中国(16950)
(12180)
贸易(12174)
(12045)
(11936)
(11911)
(10002)
(9484)
业经(9070)
(8690)
金融(8689)
(8683)
银行(8674)
(8458)
农业(7799)
环境(7782)
地方(7481)
技术(7450)
(6989)
(6778)
关系(6672)
机构
大学(170762)
学院(165988)
(81218)
经济(80053)
研究(64009)
管理(61598)
理学(54110)
理学院(53385)
管理学(52597)
管理学院(52286)
中国(49265)
科学(37007)
(36014)
(35676)
(31765)
财经(29687)
研究所(29332)
经济学(28320)
中心(27863)
(27630)
(27005)
经济学院(25774)
业大(23193)
(23190)
北京(22833)
财经大学(22807)
农业(21435)
(21187)
(20763)
师范(20555)
基金
项目(117400)
科学(95526)
基金(92727)
(83075)
国家(82549)
研究(81006)
科学基金(70792)
社会(57679)
社会科(55140)
社会科学(55130)
基金项目(48700)
自然(45695)
自然科(44826)
自然科学(44814)
自然科学基金(44089)
(40043)
资助(37808)
教育(36415)
(35965)
(28471)
编号(27378)
重点(26741)
国家社会(26739)
中国(25143)
教育部(24739)
(24527)
(24429)
创新(23111)
人文(23100)
科研(22749)
期刊
(80002)
经济(80002)
研究(52910)
中国(29861)
学报(28024)
科学(26905)
(25810)
(23558)
管理(22374)
大学(21357)
学学(20430)
农业(16474)
(16410)
金融(16410)
经济研究(15794)
财经(15732)
(13731)
(11732)
问题(11330)
教育(10682)
世界(10547)
技术(10467)
国际(10293)
(10049)
业经(9832)
统计(8117)
技术经济(8081)
资源(7353)
(7342)
(7153)
共检索到2406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徐春华  龚维进  郑琼洁  
中国的房价(尤其是东部地区房价)在地理空间上呈现连片上涨的特征,在时间维度上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使用2009—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空间面板数据,构造并选择最优的空间计量回归模型,探析中国房价连片上涨现象背后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市的土地价格是房价的主要"推力",不仅目标城市的地价会推高自身以及邻居城市的房价,而且邻居城市的地价同样会推高目标城市的房价。来自中等收入人口的房价拉力更倾向于拉高该城市自身的房价,而来自高收入人口的房价拉力则倾向于拉高邻居城市的房价。邻居城市房价对目标城市房价的影响是一个不断强化冲高的空间惯性过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敬红  廉东  耿健伦  
利用2004-2019年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两种空间权重矩阵,通过空间杜宾模型检验金融集聚、房价上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金融集聚、房价上涨促进了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但本地金融集聚、房价上涨抑制了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伴随房价上涨,金融聚集会弱化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增强对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抑制作用。与第三产业相比,金融集聚、房价上涨对第二产业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更大。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刺激了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过多的政府干预阻碍了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策  周博  
居民预防性储蓄过高导致的消费不足一直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建立了预防性储蓄动机理论模型,说明收入、房价的不确定性及其交互效应(客观因素)以及居民对于不确定性的敏感程度(主观因素)是预防性储蓄的来源。同时,由于一个地区的房价会对周围地区产生涟漪效应,本文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这种涟漪效应对预防性储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以交互效应为表现形式的房价波动能显著推高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房价波动产生的涟漪效应使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在原有基础上增强了52%左右。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慈向阳  宣国良  
关于我国目前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的状况,各界对此反映不一。本文对中国房价的影响因素和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刚  
中国房地产价格不仅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异质性”,更体现出了城市群与非城市群的差异以及城市群内城市间的差异。因此,基于城市群视角审视经济增长对房价变动的影响有重要的理论与政策意义。本文以中国最具代表性且发展最为成熟的长三角、京津冀及珠三角等三大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以探讨城市群视角下,经济增长对房价上涨的空间效应。实证分析发现:在考虑城市群空间效应背景下,经济增长率对房价上涨率的正向影响弱化,甚至变得不再显著。这是城市群内城市间房价的空间效应、经济增长与房价变动的交叉效应作用的结果。这启示我们,经济增长率对房价上涨率的影响在具有不同的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城市群中呈现出不同的结果,体现出不同的城市群发展阶段会影响经济增长率对房价上涨率的作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玲玲  
近几年来,在房地产业繁荣发展的同时,中国工业却呈现衰退之势。房价上涨对于工业发展存在吸附效应、抵押担保效应和成本效应,其最终结果取决于三种效应的合力。利用1999-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中国房价上涨对工业的综合影响,结果显示,我国整体房价上涨对于工业存在挤出效应;在考虑到地区差异后,东部地区房价上涨对于工业存在挤出效应,中西部地区房价上涨对工业存在正向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原鹏飞  
从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和房价非理性上涨的后果两个方面,本文对房价非理性上涨的经济和社会效应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笔者认为,房价的持续上涨并不是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充分发挥的必要前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匹配的房价变动模式不但是更好地发挥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的根本前提,也是有效规避房价非理性上涨的各种负面效应、实现房地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永友  
文章基于住房特征价格模型,通过IVQR和空间计量分析,对中国全域性房价上涨现象进行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出现的全域性房价上涨,主要源于需求驱动和价格变化的自身惯性及其涟漪效应,但同一因素在不同分位点上驱动力存在较大差异,在较高分位点上,通胀的影响开始显现,但涟漪效应则会减弱。研究认为,中国全域性房价变化主要是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正常发挥,政府行政干预虽会收到短暂控价效果,但并不能真正阻断市场真实需求。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周华东  高玲玲  
本文致力于解决如下两个问题:一是我国房价上涨如何影响制造业就业,二是该影响通过何种途径实现。本文基于1999—2007年中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和全国278个地级以上城市相匹配的数据表明,房价上涨的"需求效应"和"抵押担保效应"压过"挤出效应",使得制造业企业就业增加,表明房价上涨并非制造业企业"用工难"的幕后推手。同时,房价上涨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在区域、时间、行业等方面存在广泛差异。进一步地,通过考察房价上涨对不同融资约束类型制造业企业就业的异质性影响,发现房价上涨对影响制造业就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需求效应"而非"抵押担保效应"实现。本文的发现有助于从劳动力就业的视角深化关于房价上涨如何影响我国实体经济的认识,对我国房价调控及促进就业相关政策讨论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小鹰  
通过引入流动性约束和不确定性等因素,分析了房价波动影响居民消费的预防性储蓄效应这一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不论是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房价上涨通过预防性储蓄效应对居民消费产生负面影响,换言之,房价上涨通过不确定性因素和流动性约束导致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最终会使居民消费下降,短期内预防性储蓄效应的影响系数要小于其长期影响系数。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华东  周亚虹  
许多人认为收入差距是我国近年房价迅猛上涨的幕后推手之一。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同质性住房市场模型考察收入差距对房价的影响。收入差距通过"消费效应"和"投机效应"两方面对房价产生影响。前者直接减少了住房需求从而降低房价,是一种"直接效应";后者使得高收入者具有相应的投机能力,增加了住房需求从而抬高房价,是一种"间接效应"。收入差距对房价影响的"总效应"取决于这两种效应大小比较。建立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9—2011年数据基础上的实证结果表明收入差距并未推动房价上涨,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本文的实证分析是可靠的。此外,我们还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公众会觉得买不起住房,从而产生收入差距扩大推高了房价...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森  陈静  
健全的市场应该可以有效调节房地产市场、稳定住房价格,其中利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调节作用,而我国房价持续上涨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价格信号的扭曲,即利率管制政策导致央行必须增加货币供给来维持既定的利率水平,而偏低的利率水平刺激了住房的投资、投机需求,进而推动房价长期持续上涨。采用2006年到2013年货币供给量与房价的月度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进行计量分析可以验证这一理论解释。因此,本文认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才是稳定我国房价的治本之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佳  王军  
文章基于中国285个地级以上城市2006—2018年的相关数据,估算各样本城市房价泡沫指数,并将其作为房价替代指标以研究高房价与区域创新能力二者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一是虽然房价一直在涨,但房价总体泡沫水平却呈现倒"U"型特征;二是样本期内,城市房价与地区创新呈显著正相关性,即房价每上涨1%,区域技术创新将上升0.154%;三是城市房价上涨通过加快生产资本形成、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提高外商投资水平三条路径促使区域创新能力上升;四是房价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因地区及规模各异而不尽相同,东部地区影响为正,而中西部地区呈负向作用,此外,大城市房价对于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高于小城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佳  王军  
文章基于中国285个地级以上城市2006—2018年的相关数据,估算各样本城市房价泡沫指数,并将其作为房价替代指标以研究高房价与区域创新能力二者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一是虽然房价一直在涨,但房价总体泡沫水平却呈现倒"U"型特征;二是样本期内,城市房价与地区创新呈显著正相关性,即房价每上涨1%,区域技术创新将上升0.154%;三是城市房价上涨通过加快生产资本形成、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提高外商投资水平三条路径促使区域创新能力上升;四是房价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因地区及规模各异而不尽相同,东部地区影响为正,而中西部地区呈负向作用,此外,大城市房价对于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高于小城市。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楠楠   曾宇  
本文手工收集整理2015-2021年专项债和新基建项目等数据,通过双重差分识别策略和双重差分空间杜宾模型,探讨新基建专项债对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效应及其空间外溢性。研究发现:(1)新基建专项债对就业具有乘数效应,不仅能够增加专项债指定投向领域3.49%的就业,还通过扩散效应带动非指定投向领域8.34%的地区就业;(2)与传统基建专项债不同,新基建专项债能够产生显著的行业和岗位替代效应,有助于优化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结构;(3)新基建专项债的就业结构效应具有正向溢出特征,表现为本地区高技能劳动力流入和低技能劳动力流出。本文对于促进劳动力市场格局转变、减少地区间摩擦性失业有政策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