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04)
2023(11440)
2022(9522)
2021(8675)
2020(6834)
2019(15569)
2018(14873)
2017(28279)
2016(14876)
2015(16414)
2014(16198)
2013(16028)
2012(15197)
2011(13792)
2010(14148)
2009(13168)
2008(11960)
2007(10484)
2006(9626)
2005(9026)
作者
(42083)
(34824)
(34373)
(32755)
(22267)
(16811)
(15748)
(13537)
(13280)
(12318)
(11887)
(11825)
(11124)
(11000)
(10860)
(10728)
(10090)
(10065)
(9983)
(9920)
(8718)
(8383)
(8244)
(8131)
(7889)
(7734)
(7642)
(7578)
(7024)
(6880)
学科
(66890)
经济(66822)
(36251)
管理(36020)
中国(30767)
地方(26673)
(26592)
企业(26592)
(26227)
金融(26224)
(24151)
银行(24137)
(23569)
(19553)
方法(18177)
业经(16406)
数学(15768)
数学方法(15598)
(14385)
农业(14072)
(13978)
地方经济(13074)
(12391)
(11586)
环境(11468)
中国金融(11139)
(10898)
贸易(10880)
(10385)
理论(9567)
机构
学院(203029)
大学(199223)
(85086)
经济(82922)
研究(76909)
管理(71741)
中国(64160)
理学(59711)
理学院(58830)
管理学(57876)
管理学院(57474)
科学(45732)
(44673)
(39305)
(38221)
中心(36711)
研究所(34367)
(32851)
(32660)
(30659)
师范(30391)
财经(30072)
北京(28719)
(28498)
(27510)
业大(27103)
(27042)
经济学(26477)
农业(25143)
师范大学(24779)
基金
项目(132608)
科学(104821)
研究(100346)
基金(93893)
(80897)
国家(80138)
科学基金(69045)
社会(64263)
社会科(61027)
社会科学(61015)
(53791)
基金项目(50395)
(44777)
教育(44152)
自然(42299)
自然科(41299)
自然科学(41294)
编号(41199)
自然科学基金(40487)
资助(36587)
(35627)
成果(33066)
重点(30262)
课题(30067)
发展(29132)
(28658)
(28177)
(27599)
国家社会(26443)
创新(26430)
期刊
(103604)
经济(103604)
研究(68301)
中国(48800)
(35903)
金融(35903)
(31446)
(28953)
科学(27617)
管理(26930)
学报(26737)
教育(24414)
农业(20864)
大学(20657)
学学(19176)
业经(17849)
技术(17844)
经济研究(16140)
问题(14744)
财经(14332)
(12501)
(12446)
资源(11492)
(11237)
现代(10447)
图书(10065)
(9723)
(9440)
论坛(9440)
城市(9304)
共检索到333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迪  钟绍军  
文章将分布动态学模型引入金融发展的俱乐部趋同研究中,基于扩展的Markov链、空间Markov链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72个市县2003-2013年间金融发展的俱乐部趋同时空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四类水平俱乐部在整体水平分布中的相对位置比较稳定,随着时间的积累,这种现象逐渐有所缓解,但对于高低水平俱乐部而言仍较明显,可见长三角城市群金融发展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不同金融发展水平的邻近地区对本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有显著影响,并且长三角城市群金融发展水平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高-高集聚"以及"低-低集聚"空间分布特征,这为长三角城市群金融发展的"趋同特征"给出了空间上的解释,长三角城市群金融发展趋同特征正逐渐由"俱乐部趋同"向"俱乐部空间趋同"转变。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如何促进长三角城市群金融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迪  钟绍军  
本文通过理论模型阐述了资本流动对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的影响过程,并以长三角城市群66县市1996—2014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首先借助引力模型测算出各城市在城市群中的资本流动程度,随后采用本文构造的条件Markov链模型考察资本流动水平对俱乐部趋同的影响。研究发现:(1)当前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特征,即使经过五年时间的积累,高增长水平和低增长水平俱乐部趋同现象依然很明显;(2)在资本流动水平较低时,低增长俱乐部趋同程度加深,而资本流动水平较高时,高增长俱乐部趋同程度加深。考虑到长三角城市群中资本流动高水平城市主要处于经济增长高水平俱乐部,而低水平城市主要处于经济增长低水平俱乐部,从而较好解释了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现象。因此长三角城市群应该进一步提高资本流动水平,以实现各俱乐部间的协调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唐健雄  李双双  刘雨婧  刘晶  马梦瑶  
在对2010—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旅游效率进行测算的基础上,综合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空间马尔科夫链和变系数固定效应回归模型,探索其时空演化趋势及机理。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旅游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区域差异显著,东部和南部城市旅游效率明显高于西部和北部城市。(2)各项旅游效率水平转移在空间因素作用下往往受到周边城市旅游效率的影响。考虑空间作用后,各项旅游效率维持原有稳定格局概率均明显增加,"俱乐部趋同"现象更为显著。(3)旅游效率时空演变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俱乐部趋同效应,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发展效率表现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现象。(4)对外开放水平、交通水平、产业结构、政府宏观调控是各市旅游效率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城市应制定不同的旅游发展措施,推动旅游产业进步和技术革新,促进旅游效率的高效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伟军  孙彦骊  
城市群内金融业的集聚现象是明显的,且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非均匀性和非相关性,那些信息服务业主导而非生产主导的城市往往具有较高的金融集聚水平。城市群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出现生产中心和信息中心的分离及产业分化,最终那些信息服务中心主导的城市会最终成长为区域或更高级别的金融中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惠民  逯进  
基于2000-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的面板数据,运用时空耦合模型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间的协调发展态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指数均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且金融危机以来金融发展指数增幅进一步扩大,而经济增长指数增幅则有所减弱。时空耦合分析显示,该区所有市域的耦合值均已进入协调发展的状态,但耦合增幅放缓,存在"核心—外围"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各市际间尚未显现耦合趋同;同时,考察期内二者空间重心偏离度增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耦合度的提升,应当警惕金融要素脱离实体经济,以避免促进经济的金融化与投机化,形成泡沫与系统性风险。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惠民  逯进  
基于2000-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的面板数据,运用时空耦合模型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间的协调发展态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指数均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且金融危机以来金融发展指数增幅进一步扩大,而经济增长指数增幅则有所减弱。时空耦合分析显示,该区所有市域的耦合值均已进入协调发展的状态,但耦合增幅放缓,存在"核心—外围"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各市际间尚未显现耦合趋同;同时,考察期内二者空间重心偏离度增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耦合度的提升,应当警惕金融要素脱离实体经济,以避免促进经济的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娟  路威  
城市由不同的"基因"组成,城市本身各不相同,各具特色。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正面临着特色危机,也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龙头,本该依据城市自身的规划基础,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城市的特色资源。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看到了千篇一律的规划,相同的城市性质、相同的城市建设、相同的城市产业、相同的城市文化……城市发展与规划趋同会带来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同质竞争等一系列问题。城市发展与规划趋同的深层次原因是制度,行政体制的集中化、市场经济的行政化、公众参与的被动化以及文化管理的无序化等等一些列制度因素是造成城市发展与规划趋同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从制度上根本扫清城市发展特色...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叶耀明  纪翠玲  
产业水平的高低是决定长江三角洲 1 5城市能否真正发展成为世界第六城市群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金融发展则通过作用于产业结构变动的内在机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产业水平的提升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实证方法也验证了长三角城市群的金融发展能有效促进该区域的产业结构升级。因此 ,研究如何通过长三角城市群金融发展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有重要战略意义的。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勇  
交通运输和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之间存在着相互反馈作用,不仅交通运输影响空间结构演化,空间结构演化反过来也影响着交通运输的发展。文章探讨了交通运输与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城市群交通运输与空间结构协同发展的作用机理,对与城市群空间结构协同的交通运输发展路径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实证进行了研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竹青  
本文基于2011-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电子商务对城市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电子商务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协调发展且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作用带动邻接地市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从异质性分析来看,中心城市电子商务对城市协调发展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及总效应均显著高于边缘城市。从机制效应分析来看,电子商务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间接影响城市协调发展。为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城市协调发展,本文提出加强城市群电子商务发展,促进中心城市与边缘城市的协同发展,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韬  郭志仪  
城市空间演化及城市产业升级已成为各国区域经济关注的热点问题。城市空间演化的内在动因来自于产业价值链的空间重组、调整和转移。城市、城市群本质上是产业价值链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城市空间演化的过程也是产业价值链增值的过程,城市空间价值的不断提升也必然会带来产业的升级效应。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演化的空间面板SEM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以上海市为中心的城市价值链的产业升级效应显著,城市(群)空间演化符合价值链规律。基于实证研究,建议通过城市价值链推动城市发展,利用价值链的增值原理实现城市的合理分工和产业升级,以提升整个城市(群)的竞争力。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孙明松   许培源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拓展的三地区局部溢出(LS)模型,对城市群创新中心的形成机制、结构特征和空间演化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对最具“创新城市群”特征的长三角城市群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城市群创新中心形成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在于知识资本积累,随着知识资本集聚,城市知识生产(创新)成本逐渐降低,进而促使知识资本更为内生地集聚,如此循环反复,最终促进了城市群创新中心形成;(2)知识资本空间溢出是创新中心形成的主导因素,城市群不同地区知识资本本地溢出和跨地溢出存在差异,进一步强化了城市群“创新中心—边缘城市”结构;(3)城市群创新互动在于创新中心知识溢出巩固了“群”结构,边缘城市的承接作用使得“中心”更具竞争力,进而提升了城市群整体福利水平;(4)在长三角城市群,本地市场效应和知识资本溢出效应促进了创新中心的形成,市场拥挤效应则起到了抑制作用。打造城市群创新中心是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城市群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石,文章为解决中心城市虹吸、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建设城市群创新体系、培育城市群创新中心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迪  
该文利用2003-2013年长三角城市群各县市金融资源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金融资源空间流动的网络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第一,城市群内的金融资金关联系数呈现出稳定的上升趋势,从2003年的277个上升到2013年的596个,整体网络密度由2003年的0.054上升到2013年的0.117。第二,地级市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处于金融核心地位,在金融资金地域流动中发挥着组织、集散和传输的枢纽功能。县市类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关联程度最低,在城市群中处于金融腹地地位。第三,根据金融资金的流动特征可以将各城市划分为四种类型:"主溢出板块"、"主受益板块"、"净受益板块"以及"孤立板块",其中"主溢出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红梅   李建豹  
基于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和空间自相关探讨了高质量发展和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借助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分析高质量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及各维度指数均表现为波动上升态势,且均呈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均衡。(2)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强度均值呈“快速下降—缓慢下降”发展趋势,其标准差与均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对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且相对差异与绝对差异之间差距持续扩大,碳排放强度存在明显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其空间分布不均衡。(3)高质量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创新发展是降低碳排放强度的主要驱动力;协调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绿色发展对本市碳排放强度具有促进作用,但不明显,对相邻市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共享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丽娜  朱舜  李洁  
核心城市极化与扩散效应的发挥是推动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关键机制。在要素集聚与扩散基础上形成创新集聚与溢出、城市间经济联系空间相互作用形成,引致城市间实现增长传递,是城市群系统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长三角城市群主要核心城市经济规模集中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对城市经济增长贡献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新集聚与创新溢出、空间效应都对城市群协同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政策导向应从强化城市间创新关联效应的政策激励、建立推进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协调机构等方面着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