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22)
2023(13146)
2022(10824)
2021(9805)
2020(8311)
2019(18483)
2018(18093)
2017(34773)
2016(18594)
2015(19848)
2014(19263)
2013(19068)
2012(17131)
2011(14951)
2010(15102)
2009(14409)
2008(14442)
2007(12921)
2006(11202)
2005(9963)
作者
(53880)
(45218)
(45195)
(42373)
(28575)
(21690)
(20018)
(17745)
(16988)
(15893)
(15439)
(15041)
(14334)
(14320)
(13857)
(13699)
(13434)
(13295)
(12967)
(12932)
(11446)
(11012)
(10780)
(10311)
(10179)
(10015)
(9999)
(9853)
(8942)
(8904)
学科
(85445)
(83108)
经济(83015)
(76223)
企业(76223)
管理(69338)
方法(39736)
数学(31773)
数学方法(31388)
业经(28004)
(27425)
(25113)
农业(20622)
中国(20372)
技术(20155)
(19177)
财务(19155)
财务管理(19144)
企业财务(18165)
(15081)
(14688)
理论(14672)
(14197)
贸易(14187)
(14051)
技术管理(13788)
(13768)
地方(13763)
(13718)
(11838)
机构
学院(268468)
大学(262604)
(115347)
经济(113500)
管理(111332)
理学(97527)
理学院(96541)
管理学(94902)
管理学院(94422)
研究(83761)
中国(65106)
(53863)
科学(52572)
(51476)
(50404)
业大(43528)
(41907)
财经(41080)
农业(40893)
(39733)
中心(38272)
研究所(38259)
(37515)
经济学(34869)
北京(32845)
经济学院(31693)
商学(31573)
商学院(31293)
(31031)
经济管理(30961)
基金
项目(185246)
科学(148937)
基金(138346)
研究(128710)
(122402)
国家(121342)
科学基金(106333)
社会(86385)
社会科(82228)
社会科学(82209)
(74202)
基金项目(74005)
自然(71166)
自然科(69747)
自然科学(69729)
自然科学基金(68577)
(61243)
教育(57637)
资助(55459)
编号(48090)
(44865)
(41903)
重点(41308)
创新(41024)
(40061)
(39610)
国家社会(36506)
科研(35615)
成果(35524)
计划(34891)
期刊
(122861)
经济(122861)
研究(71881)
中国(48828)
(47185)
管理(45824)
学报(41995)
科学(41020)
(40750)
农业(32312)
大学(31974)
学学(31047)
技术(23936)
业经(22777)
(22116)
金融(22116)
财经(20536)
(20222)
经济研究(19794)
教育(18072)
(17752)
技术经济(16696)
问题(16494)
科技(14865)
(14417)
统计(14130)
商业(13816)
现代(13606)
(12643)
(12010)
共检索到382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少鹏   顾芸   杨开忠  
创业活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创业型流动劳动力是创业活动的重要主体之一。基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本文引入个体偏好异质性和技能异质性,构建出一个空间品质内生驱动的创业型流动劳动力区位选择理论模型,探讨空间品质对创业型流动劳动力区位选择的影响机制,并使用2011—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且匹配地级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理论研究发现,以不可贸易品的种类、数量、质量及消费可及性为代表的空间品质、区域生产率水平和劳动力市场规模是创业型流动劳动力区位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不仅有效地验证了上述命题,还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不同受教育年限、年龄、工作时间和户口性质等个体特征的机会型创业者和生存型创业者,对空间品质的反应程度和方向具有差异性。为此,政府应多维度改善和提升空间品质,制定和实施差异化、动态化创业扶持和保障措施,优化区域创业环境,激发创业活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君凯   张世伟  
工业机器人应用如何影响劳动力区位选择,经济学界并未达成一致。本文通过扩展劳动力市场空间均衡模型分析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区位选择的影响,并基于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国际机器人联盟发布的工业机器人存量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降低了劳动力的流动意愿,并未将劳动力挤出到工业机器人应用水平较低的地区。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需求的积极创造效应相较于消极替代效应占主导地位,促进了劳动力就业机会的增加和工资水平的提高,从而降低了劳动力的流动意愿。其中,中等受教育程度、中青年和农业户口劳动力的流动意愿对工业机器人应用水平更为敏感;在信息化程度较高、户籍管制程度较低以及劳动保障程度较高地区,工业机器人应用的“留人”效果较明显。为此,地方政府在积极推进智能制造的同时,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社会保障,放松户籍管制,这将有助于平稳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挑战,促进“稳就业”“保就业”目标的实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梁琦  李建成  陈建隆  
劳动力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是通过劳动力区位选择实现的。本文系统梳理了异质性劳动力区位选择理论与经验研究的发展脉络,从异质性劳动力区位选择理论框架、内生区位选择因素与区位选择效应三个方面,探窥异质性劳动力区位选择研究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同时,本文通过比较劳动经济学Roy分析范式与空间经济学分析范式在异质性劳动力区位选择研究上的差异,进一步说明现有文献对所谓选择效应、分类效应和集聚效应认识的不足,厘清和审视三个效应的基本内涵与相互关系,也回答了集聚与集群的区别在哪里的问题。本文还针对异质性劳动力区位选择建模策略与实证处理进行了归纳评述。本文最后给出了异质性劳动力区位选择研究的简要评论、启示与展望。本文认为异质性劳动力区位选择理论可在就业期望的多维选择、地理区位的次序选择、区位的虚拟化以及知识创新的微观机制上进行理论突破,并在城市发展、劳动力资源配置与人口政策制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朱炎亮  万勇  
在经济集聚形成的多种机制中,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无疑是经济集聚最重要的因素。在企业生产函数中引入外部效应参数,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整合到模型框架中,使模型更加接近现实。本文模型的函数解析与数值模拟表明,劳动力流动引致前后向联系与循环累积效应的"金融外部性"和马歇尔外部性,对于经济集聚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效应。但随着城市人口大量集聚,企业生产负外部性、劳动力拥挤成本等分散力量会降低经济集聚的程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申鹏  凌玲  
随着改革开放全面深入,产业转型对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的影响呈现新的特点,且不同区域产业转型对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产生不同的影响。文章分析表明,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对区域内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影响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向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要素市场渐趋完善,具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条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能力增强;西部地区随着开发步伐加快和区域经济发展,对本地农村劳动力需求增加,影响区域内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态势。这就需要在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上关注这种影响产生的联动效应,并从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力市场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及相关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彭姣  毕忠鹏  
本文基于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利用多项式Logit和KHB检验方法,从技能差异的角度考察产业变迁,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对劳动力区域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技能劳动力的区域选择存在显著差异和变化,产业对不同技能劳动力的区域选择存在中介影响,高技能劳动力有更多选择和更高标准。进一步从工资收入、发展空间、生活质量3个维度分析传导机制,发现随着从事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空间和生活质量对其区域选择的作用愈渐增大,中西部地区表现出更大吸引力,主要集中在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由此可见,基于产业细分和技能差异的考察揭示了中国劳动力区域迁移转变更加具体生动的过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伟  李芬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和广东经济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两省省际劳动力流动却显现出不同态势,主要表现在省际劳动力的流向、文化素质构成以及职业分布等方面。本文从两省经济开放路径的差异性入手,通过比较两省投资主体的差异、工业化模式的差异以及专业化分工的不同,分析促使劳动力流动的深层次因素,为两省劳动力流动的不同态势作合理地解释。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申鹏  陈藻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产业转型与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呈现了新的变化。产业转型决定着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的分布、结构与规模,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影响产业转型的速度与效益,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人力条件;产业转型对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的影响力不同,促使产业和劳动力在各区域的集聚能力呈现新的发展态势。本文作者提出,既要突破"制度陷进",又要创造"政策红利",以包容、生态的宏观政策助推产业转型与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的有效联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燕鹏  李立贤  石玉林  
给出了农村劳动力流出、流入率的定义,计算了全国各省(市、区)的劳动力流出、流入率,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流出、流入率分布的三大特征,论证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3个基本条件,即经济、文化和旅行能力。进一步阐述了农村劳动力流出率分布的基本特征,基于这些分析给出了政策性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顾芸  董亚宁  
针对传统研究揭示的异质性劳动力选择分类效应在中国"失灵"的现象,本文立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提出决定异质性劳动力区位的地方品质效应。首先,通过引入不可贸易服务品数量、质量及其可及性、城市生产率水平、城市规模经济等构建了空间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影响异质性劳动力区位选择的逻辑机制,解释了异质性劳动力区位选择空间格局趋同的特征事实。其次,利用2011—2017年CMDS微观数据匹配分析发现,全国、区域以及不同城市规模层面的实证结果均检验了理论预期;最后,借助门槛模、型分析了地方品质的非线性耦合,揭示了地方品质对异质性劳动力的异质作用。尽管劳动力个体具有异质性,劳动力个体都具有地方品质偏好,改善地方品质、按技按需优化劳动力区位不仅是实现劳动力资源空间最优配置的需要,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内在要求。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纯彬  王晓军  
本文在劳动力选择性转移的大背景下,构建了一个农户兼业生产的新技术采用模型,不但考察了兼业生产农户对新旧技术收益的比较、新旧技术和从事非农生产的比较,而且考察了采用新技术后新技术投入物在劳动力不流动和劳动力流动下的使用量大小以及由此导致的最终产出的比较。结论表明,与劳动力不能流动的情况相比,当农业工资率与非农工资率差距比较大时,劳动力流动下的兼业生产行为提高了新技术采用的收益标准,抑制了新技术采用量,从而导致农业产出总量减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石林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趋势加速,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选择区域内就业的机会增加。然而由于结构状况、市场化程度和所有制关系等因素调整不到位,西部各产业并未将资源优势完全转化为经济增长优势,均存在着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潜在空间。因此,以促进劳动力区域内就业为优先目标、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产业空间,应当成为产业发展政策的合理选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周颖刚  蒙莉娜  林雪萍  
随着户籍制度的渐进式改革,中国逐渐释放了人口红利,促进了经济增长。在新的发展理念下,城市包容性,特别是提高对流动人口的包容性将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流动人口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程度来度量城市包容性,探究城市包容性对流动人口创业的作用。结果显示,城市包容性有助于促进流动人口创业,更高的城市包容性对创业层次有正向影响,而城市外部环境条件和劳动力个体的异质性对城市包容性影响创业决策有不同的调节效应。这些发现为我国城市制度改革和促进流动人口创业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梅燕  
文章在总结中国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表现特征及成因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粮食供求格局造成的影响,探讨了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与粮食供求区域均衡之间的关系,并基于构建的中国粮食供求区域均衡模型实证模拟了未来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粮食供求格局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会影响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主销区的粮食供求均衡格局。实证模拟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进一步凸现,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作为粮食主销区的广东、浙江、上海、北京的粮食产需缺口会进一步加大,粮食供求区域失衡程度可能将会更加严重。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楚永生  刘杨  刘梦  
伴随粗放式经济高速增长而来的环境污染恶化问题正给我国新时期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环境污染不仅影响经济增长质量和产业结构优化,而且会影响劳动力供给和跨区域流动。基于2003-2012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环境污染对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污染对劳动力流动具有显著影响;在环境污染的空间效应影响下,我国劳动力流动使得受教育程度低的劳动力呈现空间分散特征,受教育程度高的劳动力呈现空间集聚特征;环境污染效应使得异质性劳动力流动呈现"U"型规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