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64)
- 2023(14433)
- 2022(12724)
- 2021(12030)
- 2020(9897)
- 2019(22545)
- 2018(22357)
- 2017(43007)
- 2016(23339)
- 2015(26020)
- 2014(25522)
- 2013(24918)
- 2012(22738)
- 2011(20255)
- 2010(19937)
- 2009(18304)
- 2008(17065)
- 2007(14376)
- 2006(12358)
- 2005(10337)
- 学科
- 济(89770)
- 经济(89675)
- 管理(63164)
- 业(58662)
- 企(48204)
- 企业(48204)
- 方法(39085)
- 数学(33718)
- 数学方法(33328)
- 农(25053)
- 地方(24867)
- 中国(23010)
- 财(20797)
- 业经(20370)
- 学(20232)
- 农业(17063)
- 贸(15384)
- 贸易(15374)
- 环境(15107)
- 理论(14860)
- 易(14798)
- 和(14681)
- 制(14156)
- 技术(13547)
- 地方经济(13105)
- 务(13089)
- 财务(13023)
- 财务管理(13001)
- 划(12336)
- 企业财务(12200)
- 机构
- 学院(313725)
- 大学(312086)
- 管理(124626)
- 济(117413)
- 经济(114708)
- 理学(109045)
- 理学院(107707)
- 管理学(105751)
- 管理学院(105199)
- 研究(103010)
- 中国(74161)
- 科学(67346)
- 京(65997)
- 财(52261)
- 所(50752)
- 农(49421)
- 江(48388)
- 业大(47905)
- 中心(47292)
- 研究所(46857)
- 范(44639)
- 师范(44241)
- 财经(42593)
- 北京(40348)
- 农业(38862)
- 经(38632)
- 院(38531)
- 州(37382)
- 师范大学(35861)
- 经济学(34290)
- 基金
- 项目(226576)
- 科学(178503)
- 研究(166424)
- 基金(163054)
- 家(141956)
- 国家(140743)
- 科学基金(121463)
- 社会(103622)
- 社会科(97978)
- 社会科学(97951)
- 省(90871)
- 基金项目(88284)
- 自然(80024)
- 自然科(78097)
- 自然科学(78081)
- 自然科学基金(76636)
- 教育(76264)
- 划(75427)
- 编号(69387)
- 资助(65326)
- 成果(54623)
- 重点(50882)
- 发(49056)
- 部(48785)
- 课题(47354)
- 创(47241)
- 创新(43950)
- 科研(43268)
- 项目编号(42090)
- 大学(41663)
- 期刊
- 济(127287)
- 经济(127287)
- 研究(87670)
- 中国(55877)
- 学报(49862)
- 科学(46374)
- 农(44285)
- 管理(43065)
- 财(38476)
- 教育(37205)
- 大学(37044)
- 学学(34657)
- 农业(31398)
- 技术(26489)
- 业经(22968)
- 融(22345)
- 金融(22345)
- 经济研究(19641)
- 财经(19085)
- 图书(18357)
- 问题(16653)
- 资源(16644)
- 经(16229)
- 业(15965)
- 科技(15829)
- 理论(14624)
- 版(14619)
- 现代(14242)
- 商业(13914)
- 技术经济(13833)
共检索到4411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佳维 陆邵明 杜力
住屋是乡愁记忆中的典型场所。如何认知住屋中的地域文化基因及其特征是其保护和传承的前提。现有少数民族民居研究侧重于共性的考察,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地域差异性、多样性。以怒江流域怒族民居为例,选取怒江州南部老姆登村与北部的秋那桶村的代表性怒族民居建筑,通过拓扑关系和空间整合度的空间句法手段深入分析,阐述在同一流域的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空间的地域差异性,并探寻其中的自然与文化的生成机制。研究的目的是为保留并传承多样性的少数民族记忆场所及基因提供思路。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叶映辉
近年来,在金融管理等有关部门的重视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逐渐得到缓解。本文通过调查分析,系统总结了区域信贷支持小微企业的主要措施和成效,深入分析了信贷支持小微企业存在的制约因素,对改善区域小微企业融资和促进区域中小金融机构充分发挥灵活经营的特点及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构建区域银企良性互动的运作机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银企互惠 小微企业 企业融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力 陆邵明 钟晨
少数民族聚落空间形态会带有明显的地域场所特征,这种空间特质的形成与发展和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社会文化等要素存在着内在逻辑关联。如何科学把握传统聚落中的这种关联机制,对于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田野考察、现场测绘与先进空间分析的方法,尝试对云南怒江地区以独龙族为例的少数民族聚落空间生成逻辑进行解析,通过经验描述与理性定量分析的方法从自然逻辑和社会逻辑两个方面分别阐述聚落形式背后的产生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加客观、深入地掌握传统民居聚落空间的文化基因及其生成脉络。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斌 张耀光 岳兴建 刘绍平 王志坚
2007年4月到2008年8月对怒江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分布和生物量先后进行了5次调查,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53种,隶属于5门,7纲,42科,其中水生昆虫是怒江流域鱼类饵料的重要来源之一。怒江流域42个采样点大型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分布从上游到下游呈高—低—高的变化规律,其密度和生物量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55~457.4 ind./m2、3.89~14405.9 mg/m2。聚类分析显示怒江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具有相同生境类型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较为相似。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聚类分析 怒江流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文忠 李媛媛 杨斌 罗圆 张进峰 张劲峰
基于怒江流域北段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周边4个社区的森林资源利用状况详细调查数据,运用建房频率计算农村地区建房周期、气干密度换算薪材材积等方法,分别依本土居民的建材、薪材、围栏(篱)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NWFPs)4种森林资源利用方式,计算、分析怒江流域北段森林资源当地利用的消耗量和消耗结构。结果显示:怒江流域北段建房材消耗量0.10 m3/a.人,薪材3.87 m3/a.人,农地围栏用材0.019 m3/a.人,年户均采集以菌类和中药材为主的非木材林产品73.95 kg。表明消耗量最大的利用形式是薪材,而非传统认为的建房材和农地围栏材;农村社区木楞房、木片房和农地围栏"长期留存",而薪材流量大"...
关键词:
森林资源 本土利用 自然保护 怒江流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晖 李志英 李国彦 杨树华
怒江流域中段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江并流的核心区之一,也是云南省最贫困的地区。文章用灰色系统分析、预测方法对该区域的经济发展进行预测。并讨论了发展经济与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问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邹秀萍 齐清文 姜莉莉 李晋
怒江流域地处中国云南的边境,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景观保护的重要地域,但由于人口的增加,粮食需求的扩大及城市的扩展,流域林地生态系统面临着强烈的人类干扰。文中使用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用LandsetTM解译获取的怒江流域1985,1995,2000年1∶10万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在GIS空间分析基础上,通过建立动态度和变化转移概率矩阵,系统地研究了怒江流域林地与其他土地覆被类型之间以及不同林地类行之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空间格局特征,并对造成变化的驱动力因子进行了定性分析。
关键词:
林地 景观演变 驱动力 怒江流域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渠立权 吴迪 刘晨
本文以云南怒江州为研究对象,利用2020年的土地利用、经济、能源数据,综合运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法与碳排放法核算生态补偿标准,破解生态补偿中“补多少”的技术问题。结果显示:(1)2020年,怒江州土地生态服务价值为305.25亿元,其中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33.68亿元,占比达到76.55%;(2)2020年怒江州土地生态系统共吸收5 619.934×10~4t碳,转换为经济价值为153.59亿元;(3)2020年怒江州生态补偿标准区间值为4.12亿元~11.19亿元,取区间均值作为应获得的生态补偿金较为合理,怒江州应获得的生态补偿标准总额为7.655亿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威 韩晓旭 梁育填
长期以来,学者对中国农村贫困的研究侧重于经济贫困方面,对能源贫困的研究相对不足,而能源贫困恰恰是制约农村地区发展和农户生计资产改善的主要因素。论文从农户的视角出发,借鉴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能源贫困线标准,根据农户调查和访谈,对中国农村能源贫困线进行了综合考量,并最终确定为户均每年消费400 kgce;为科学测度能源贫困状况,提出从能源贫困的广度、深度、差异度三个维度进行定量分析,并构建了各维度的测度方法;以云南省怒江州为案例,利用564份农户调查问卷,分析了怒江州的能源贫困状况,研究发现,怒江州能源贫困的广度为0.66,能源贫困的深度为0.40,能源贫困的差异度为0.17,能源贫困的综合指...
关键词:
能源贫困 农村 怒江州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莉莉 杨文忠 孟广涛 范勋承
驱动力分析是土地利用研究的重要内容。选择怒江流域北段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周边4个自然村为研究对象,应用高分辨率SPOT-5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实地逐块核实,对土地利用/覆被进行分类,并建立土地利用类型分类系统,用Fragstats 3.3分析得到村域土地利用格局和特征;同时,采用入户调查、半结构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得的村域详细社会经济数据,建立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联,分析村域土地利用的驱动力。结果显示:村域土地利用主要受自然条件、受教育程度、生活习俗等因子的驱动,且经济收入主要依赖于粗放的土地利用。研究结果能为怒江云南北段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村域经济发展提供数据支持;研究方法可作为局域尺...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驱动力 村域 怒江云南北段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岳三峰 杨建荣 庞晓芳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扶贫考察报告岳三峰,杨建荣,庞晓芳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滇西北横断山区峡谷地带。州内地广人稀,屠户分散,全州土地面积14703平方公里,1993年末总人口446693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8.6%.人口密度为30.38人/平方公里。...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园
民歌与民族舞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立法与结构,它规范了这个民族的生存状态。伴随着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各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及各种形式"保护"措施的实施,云南怒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哦得得"和"达比亚"从原生环境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呈现出多元化态势,表演者不断地进行着文化"再生产",让原始艺术与现代社会意识形态不断杂糅,使得新的艺术形式再生之后进入了"后民族艺术"时代。在现代以市场为主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环境中,以怒族为例的各民族艺术存在于近现代多重语境中,当前这种环境导致了对民族艺术形态进行了
关键词:
多重语境 后民族艺术 文化再生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姚治君 段瑞 刘兆飞
利用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对怒江流域降水、平均气温及径流等要素的单调变化趋势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并基于各要素时、空变化特点,分析了降水和气温的变化对径流变化可能存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怒江流域在1958年-2009年呈增温增湿的趋势。尽管流域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但在最近20年却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减少趋势;流域增温幅度越来越大,最近20年增幅达0.5℃/10a;②道街坝站径流量在1958年-2000年间检测到了显著的增加趋势,且增幅越来越大;③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特点加速了道街坝站径流量的增加趋势;④由于径流量补给来源及其比例的不同,各水文站径流量变化受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影响也有所差异,受冰雪融水径流补给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海龙 李迪华 黄刚
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景观影响评价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在简要阐述水电开发的景观影响评价的相关概念及意义之后,首先阐述了峡谷区域水电开发的景观影响及评价方法,然后以怒江为例,具体探讨了峡谷区域水电开发景观影响评价的过程与结果。通过设计一系列景观测度参数,包括可视域损失、大坝视觉影响范围、高差损失、景点改变、峡谷急流损失等,并利用GIS进行模拟,基于计算结果对水电建设对峡谷整体和局部景观影响以及坝址各段建库适宜性进行了评价。最后指出,在怒江这样的急流高山峡谷上建坝应该慎而又慎,其决策应参考包含景观影响评价在内的环境影响评价,并应逐步完善此方面的立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冯芸 陈幼芳
怒江州作为全省乃至全国最贫困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其贫困具有明显的地理性特征,特别是在该州生态环境脆弱与经济发展极度落后相耦合的情况下,实施异地开发与生态移民是解决生态和生存这一对难以化解的矛盾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怒江州实施异地开发与生态移民存在的种种障碍和制约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异地开发 生态移民 障碍 对策 怒江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