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16)
- 2023(14450)
- 2022(12432)
- 2021(11930)
- 2020(9908)
- 2019(22875)
- 2018(22516)
- 2017(42833)
- 2016(23067)
- 2015(26096)
- 2014(25721)
- 2013(24887)
- 2012(22799)
- 2011(20616)
- 2010(20957)
- 2009(19568)
- 2008(19155)
- 2007(17056)
- 2006(15370)
- 2005(14024)
- 学科
- 济(90434)
- 经济(90340)
- 管理(62321)
- 业(56830)
- 企(46516)
- 企业(46516)
- 方法(41437)
- 数学(36604)
- 数学方法(35895)
- 中国(28201)
- 农(24651)
- 贸(23631)
- 贸易(23616)
- 易(23118)
- 财(22812)
- 制(21648)
- 银(20584)
- 银行(20576)
- 行(19501)
- 业经(18952)
- 学(16945)
- 理论(16064)
- 地方(16006)
- 农业(15716)
- 融(15618)
- 金融(15616)
- 策(14646)
- 出(13840)
- 和(13692)
- 环境(13598)
- 机构
- 学院(318611)
- 大学(316464)
- 济(134037)
- 经济(131126)
- 管理(120529)
- 研究(108032)
- 理学(102161)
- 理学院(100998)
- 管理学(98876)
- 管理学院(98282)
- 中国(88929)
- 京(68171)
- 财(63710)
- 科学(63285)
- 所(53446)
- 中心(50553)
- 财经(49617)
- 江(49183)
- 研究所(47942)
- 农(46692)
- 经(45143)
- 北京(43738)
- 范(42586)
- 师范(42233)
- 经济学(42094)
- 业大(41457)
- 州(39550)
- 院(39477)
- 经济学院(37862)
- 财经大学(36778)
- 基金
- 项目(205288)
- 科学(163099)
- 研究(153472)
- 基金(149908)
- 家(129666)
- 国家(128711)
- 科学基金(111286)
- 社会(97334)
- 社会科(92433)
- 社会科学(92417)
- 省(78314)
- 基金项目(76853)
- 教育(72492)
- 自然(71259)
- 自然科(69580)
- 自然科学(69563)
- 自然科学基金(68292)
- 划(66482)
- 资助(63896)
- 编号(63416)
- 成果(52317)
- 重点(46214)
- 部(46102)
- 课题(44410)
- 发(44053)
- 创(42696)
- 国家社会(40622)
- 教育部(40207)
- 创新(39874)
- 大学(39400)
- 期刊
- 济(148884)
- 经济(148884)
- 研究(100669)
- 中国(67130)
- 财(48299)
- 管理(45948)
- 学报(43790)
- 农(42722)
- 科学(42286)
- 教育(40525)
- 融(39774)
- 金融(39774)
- 大学(33993)
- 学学(31335)
- 技术(30025)
- 农业(28399)
- 经济研究(25533)
- 财经(24326)
- 业经(23797)
- 经(20988)
- 贸(19537)
- 问题(19133)
- 统计(18191)
- 图书(18023)
- 国际(17471)
- 策(16227)
- 技术经济(15891)
- 业(15776)
- 世界(15077)
- 理论(14827)
共检索到4957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戴晓玲 于文波
空间句法理论对空间结构的定量化表达使它逐渐成为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重要工具。其理论基石"自然出行原则"认为,塑造城市使用者运动模式的主要因素并不是特定的土地利用,而是街道网络的空间结构关系。以杭州的实证调研为例,测试了该原则在中国的适用性,对其街道网络建模方法的三类难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一方面我们应该通过更多实证案例对该建模方法进行本土化调试;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这种模型的包容度,进行更好的设计决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曾敏玲 毛媛媛 黄伟
试图借助空间句法,分析街道两抢一盗犯罪的案发情况与街道网络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量化分析探讨街道案发密度和空间句法整合度指标所表征的街道使用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空间可理解度较高、空间内部关系密切、与外部周边地区联系紧密的地区,两抢一盗犯罪发生可能性较低;具体到每条街段,车行活动的频繁程度也与两抢一盗犯罪有关联,车行活动的街道案件密度较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娅薇 李军
在低碳出行与城市街道可达性的关联性分析基础上,从宏观城市路网与中观街道空间两个层面提出了引导低碳出行的出行动线空间模式。在宏观层面上,研究了高可达性的道路路网形式、适宜的街区尺度与道路间距,提出了"公交廊道+步行网络"的方格网城市路网模式。在中观层面上,从步行出行与自行车出行两个方面,提出了慢行友好的街道空间模式与街道断面模式。
关键词:
低碳出行 可达性 城市路网 街道空间模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大玉 凡来 刘洋
以北京市展览路街道为例,将空间句法的模型应用到公共空间的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中,利用视域分析、深度值和整合度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结合实地观察法,构建出由三种空间句法模型组成的公共空间使用情况评价体系。分别对潜在可提升的公共空间、不同人群活动行为特征以及活力和功能未匹配的空间进行分析,从而筛选出有待提升的空间,并结合空间使用者的行为需求,总结空间所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提升对策,以指导具体的公共空间设计。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向远 石飞 徐建刚 周月平
城市街道模式与居民出行方式之间的关系,对城市交通有重大影响。先是梳理了西方国家3000年历史进程中城市街道模式的演变,探祈了各时期不同居民出行方式下城市街道模式的差异,然后以部分典型街道模式为对象,探析了不同城市街道模式下居民出行方式的差异,最后总结出城市街道模式与居民出行方式相互影响的机理。认为中国应探索出适合自己的"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模式,以引导居民更多地采用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的方式出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曾珊珊 石飞 徐建刚
立足我国特有国情特点,以街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我国街道模式的纵向梳理以及横向对比分析,认为街道模式与出行方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动关系,即特定的街道模式适应了一定时期的出行方式的发展,出行方式的变革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街道模式的演化。并基于此,为今后交通结构在街道层面的优化提供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街道模式 出行方式 机动化 街廓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涂健
城市街道作为一个城市中常见的元素,是城市中公共空间、交通空间和许多社会功能的综合体。本文通过对城市街道在城市空间中的特性进行界定,分析了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城市街道所包含的静态构成要素和动态构成要素。并且针对城市街道与沿街建筑的视觉关系、城市街道的活力营造提出了一系列的设计优化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城市街道 公共空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蕾 朱喜钢
对国内外城市蔓延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城市蔓延对街道空间包容性的影响。在城市蔓延语境下提出街道空间包容性的建设对于延长街道生命周期、减小街道空间泛视觉化、控制"弱势心理"蔓延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最后提出街道空间包容性建设的建议:调整街道尺度、增加街景设施、提高街道柔度。
关键词:
城市蔓延 街道空间 包容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贤房 陈永林 万智巍 张安皓 吴亮清
如何将物质性空间结构转化为可被感知的社会空间结构是文化景观基因传承的重要方面。联合运用凸空间模型和视域模型2种方法,提取客家传统民居空间结构文化基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关西新围、振华楼、棣华居3处民居空间结构呈现规则的网络结构;(2)关西新围、振华楼、棣华居分别呈现"强巷道+强中心对称+核心节点分散""弱巷道+强中心对称+核心节点集聚""强巷道+弱中心对称+核心节点分散"3种空间结构;(3)同种文化背景的民居空间结构同时受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影响而形成各自独特的特征,传统民居空间结构所蕴含的空间秩序和空间逻辑能够指导城乡空间设计的实践,将提取的空间文化基因同城乡空间的构建相结合可使传统的功能空间组织变成符合功能条件下的社会文化空间营造。
关键词:
空间句法 客家民居 空间结构 文化基因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吉明 杨云
[目的/意义]为缓解政策信息过载、提高政策阅读效率及提升政策作用发挥效果,对政策文本的核心信息进行汇总凝练并生成高质量摘要。[方法/过程]集成无监督模型和算法,提出基于句向量改进的政策文本关键句子抽取策略;将依存句法结构融合至政策文本摘要生成中,提取政策文本依存句法树及其依存句法特征,增强基于RoBERTa模型的政策文本表示效果;在基于Seq2Seq的政策文本摘要生成模型中,引入PGN模型和改进SIMCLS模型筛选出最佳候选摘要,提升模型性能与所生成摘要的质量。[结果/结论]针对国务院政策文本的摘要生成实验表明,研究构建的融合关键句子和依存句法的政策文本摘要模型与策略,在ROUGE指标的评价上显著优于其他模型,且从实例呈现上看,模型所生成摘要在语义和语言质量上均表征良好。但政策文本摘要生成的连贯性有待提升,用于学习训练的、适用的参考摘要较少,摘要生成的评价评估有待进一步完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琼 黄丽珍
前三次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的交通出行方式,汽车的普及及通行效率的不断提升很大程度上牺牲了人们的街道公共生活空间。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时代”将引领着“无人驾驶汽车时代”的到来,为城市生活性街道公共空间的更新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对无人驾驶技术特点及其车辆使用环境进行分析研究,从街道空间功能重新定义、街道空间包容性提升、街道空间的精细化改造三方面对未来城市生活性街道公共空间改造设计进行探索性研究,以期对未来城市街道公共空间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促进人性化街道的发展与城市街道活力的提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宋桐庆 朱喜钢
在中西方城市空间中,街道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包含公共交往与通道功能,是城市不同职能空间的过渡、缓冲区域。然而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我国城市街道空间面临环境质量低下、机动车泛滥、缺乏安全感甚至是名存实亡的严峻形式。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城市发展经验的学习比较,认为道路建设标准单一,机械城市主义思想、经济利益驱动、城市人口、机动车数量快速增加以及虚拟网络的冲击是街道空间衰落的主要原因,并引入人性化道路标准和共享街道的理念,探索解决我国城市道路现状问题,建设良好街道空间的途径。
关键词:
街道空间 道路标准 人性化 共享街道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跃东
本文从构成要素、建设机制和应用模式三个方面分析当前职业学校"网络学习空间"存在问题;面向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的实际需求,建构职业学校"网络学习空间"的设计理念、方法和运行机制;通过实践探索职业学校如何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构建学习联盟、实施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
关键词:
建设机制 网络学习空间 数字资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程明洋 陶伟 贺天慈
空间传统是地理学研究中的四大传统之一,地理学家对城市形态的关注正是对空间重视的一个重要方面。空间句法理论是城市形态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在其创立之初即关注于空间与建筑、城市之关系的探讨。国外运用句法理论对建筑空间的研究已积累了丰硕的成果,而国内对于建筑空间的句法研究则相对匮乏。从渗透与隔离、引导与暗示、交流与共享3个方面对国外建筑空间的句法研究进行综观概述与分析,以期为国内建筑空间的研究提供启示和借鉴,并为在城市规划中如何更加理性地看待空间与社会的关联性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空间 空间句法 建筑空间 社会建筑学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方榕
针对当代中国新城街道被机动交通所主导、人行需求被忽视、街道生活消失,甚至出现难以建构宜人的街道环境的问题,认为规划和构建生活性街道是必要而迫切的。认为生活性街道的街道形态往往源于使用者自下而上的改造,而现有规划方法中对此少有相关的认识和描述。基于城市设计的视角,通过对典型生活性街道活动的观察,阐述了其运行方式,揭示了街道生活所依托的关键空间形态要素特征,提出了生活性街道的规划设计方法。
关键词:
生活性街道 物质形态 日常生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云模型和PageRank算法的社会网络群决策方法
外生政策对个体低碳出行决策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双中介模型
双模网络下基于节点流行度的潜在空间模型
智能交通技术下居民绿色出行影响因素研究——基于TPB和TAM整合模型的扎根分析
杉木微观结构与其品质特性关系模型的一类神经网络建模方法
地方国库库存预测模型研究——基于数据拆分与人工神经网络建模的方法
僵尸企业对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基于CoVaR模型和社会网络方法的分析
家庭非通勤出行能耗影响机制——住区视角下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低碳视角下道路环境对出行选择的影响机制——基于多项Logit模型的实证研究
基于探索图的网络消费者认知行为模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