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98)
2023(17637)
2022(15228)
2021(14100)
2020(11827)
2019(27094)
2018(26747)
2017(51672)
2016(27773)
2015(31264)
2014(30997)
2013(30616)
2012(28262)
2011(25435)
2010(25176)
2009(23126)
2008(22193)
2007(19591)
2006(17395)
2005(14680)
作者
(81366)
(67886)
(67297)
(64263)
(43050)
(32939)
(30374)
(26632)
(26014)
(23954)
(23178)
(22974)
(21489)
(21152)
(20943)
(20828)
(20346)
(20057)
(19527)
(19406)
(16963)
(16616)
(16521)
(15837)
(15314)
(15134)
(14996)
(14951)
(13756)
(13602)
学科
(117051)
经济(116846)
(79406)
管理(74364)
(57529)
企业(57529)
方法(53937)
(52740)
数学(47048)
数学方法(46473)
农业(35008)
中国(29690)
业经(29472)
(28114)
地方(26438)
(24892)
(20470)
(19087)
贸易(19079)
(18467)
理论(17800)
环境(17332)
(17204)
技术(17111)
(16323)
财务(16252)
财务管理(16214)
(16074)
企业财务(15394)
(15064)
机构
学院(394008)
大学(392448)
(156146)
管理(155428)
经济(152761)
理学(136244)
理学院(134715)
管理学(132010)
研究(131674)
管理学院(131330)
中国(97384)
科学(84968)
(83604)
(82126)
(68831)
业大(67121)
(65871)
农业(64613)
中心(61570)
研究所(60354)
(58461)
财经(55592)
(52354)
师范(51801)
(50880)
北京(50427)
(47678)
经济学(46574)
(46442)
(43780)
基金
项目(280016)
科学(220288)
基金(204053)
研究(200851)
(179009)
国家(177492)
科学基金(152628)
社会(127904)
社会科(120390)
社会科学(120350)
(111385)
基金项目(108871)
自然(100736)
自然科(98388)
自然科学(98361)
自然科学基金(96615)
(92318)
教育(91424)
资助(83560)
编号(81548)
成果(64389)
重点(62679)
(61296)
(59957)
(57455)
课题(55641)
科研(53901)
创新(53645)
国家社会(52403)
教育部(51949)
期刊
(171263)
经济(171263)
研究(110248)
(83226)
中国(74320)
学报(68695)
科学(62020)
农业(56828)
大学(52705)
管理(52372)
(50351)
学学(50127)
教育(39509)
业经(33470)
(33364)
金融(33364)
技术(33090)
(26585)
财经(26332)
经济研究(25030)
问题(23663)
(22362)
(21650)
科技(19583)
业大(19465)
图书(19015)
资源(18713)
技术经济(18388)
统计(18065)
理论(17933)
共检索到5667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植靖  
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不同,不同空间中乡土社会裂变的速度也不同。文章在两个农村空间的经济社会差异的背景下,对乡土社会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状况越好的空间,其邻里和睦程度越低;陌生人更容易进入空间发展落后的农村;随着时序变化,农村居民社会交往手段从过去相互串门,逐渐转变为用手机进行交往;民俗活动在空间发展落后的农村逐渐消退;社交网络在空间发展较好的农村经历了从无到有,再从有到重的过程。基于此,研究发现:随着农村整体性的经济社会发展,乡土社会的优良传统正逐渐消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虹  田亚平  石义霞  
文章采用包括5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的新农村建设村级指标体系,对湖南省衡南县工联村的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基础性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工联村的现状评价指数为86.8,初步达到了新农村建设标准,并在1996—2006年间呈现出综合评价指数逐渐提高、五项类指标评价指数间的标准偏差逐渐降低的健康发展态势。通过与本地4个普通行政村的对比评价表明,工联村在当地的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日趋突出的超前性和示范性。目前的主要差距仍是村容整洁不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金萍  林丹  周向丽  余珍鑫  宋伟  程叶青  
贫困具有多维属性,根据不同社会群体和背景从多维视角定义贫困已成为贫困问题研究的共识。依据Alkire-Foster多维贫困框架,拓展精准扶贫的"两不愁,三保障"识别标准,建立了涵盖教育、健康、居住、生活和收入指标的海南省农户多维贫困评估指标体系,基于海南省70个乡镇、134个贫困村3924户入户调查数据,采用双重临界值法评估了农户及村域多维贫困状况,进而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模型,分析了村域多维贫困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结果显示,调查农户多维贫困率达18.22%,多维贫困程度严重的村多维贫困发生率不一定高,"两不愁、三保障"及收入指标对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率低。中、西部连片贫困地区多维贫困主要表现为较差的资产状况、不清洁的炊事燃料、较高的家庭成员患病率和较低的家庭成员最高学历。GWR模型分析表明,作为多维贫困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户主性别、户主受教育水平、女性劳动力占比和抚养比4个变量估计系数的空间分异明显。总体上,女性户主和低学历户主为主的地区倾向于更易发生多维贫困,二者的影响分别表现为从东到西、从北到南有所增强。女性劳动力占比为负向影响,抚养比为正向影响,呈现出自北向南增强的趋势,体现了海南贫困地区劳动力弱、女性相对更勤劳等典型地域特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建斌  任成凯  李红  魏晓  刘玉桥  李少鹏  孙峰华  
在分析传统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基础上,从政府作用、农村社区生态文明培育、替代农业公序良俗发展、农村环境保护委员会建立、农村社区家庭环保意识培养、农村社区企业环保意识培养、农村社区环保志愿者培育、农村先富人群对于环保的贡献力、农村妇女对社区环保的特殊作用和新生代农民工农村环保意识的培养等10个方面构建了农村环保社区机制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Delphi法、层次分析法,借助Excel、SPSS20.0和Arc GIS10.2技术,对湖南省14个市、州进行了农村环境保护社区机制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湖南省农村环境保护社区机制的质量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特征。湘西地区的农村环保社区机制质量低于湘东地区。2农村环境保护社区机制与传统农村保护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湖南省农村环境保护社区机制的发展完善对于解决传统农村环保制度的"盲区"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区域农村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立明  
土地流转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核心问题。湖南省宁乡县关山社区通过国土综合整治,集约、节约土地,对土地进行"两分两换",盘活本土资源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形成了具有"内源性"特征的土地流转"关山模式"。采用非结构性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调查、分析了"关山模式"的制度设计与实施过程,认为关山社区的做法是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的创新尝试。"关山模式"通过整合本土资源实现土地流转,在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城乡对接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关山模式"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依然面临着一些亟待破解的问题,因此在进一步创新实践中如何把握好关键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鹰  黄利华  邹芳  赵丹丹  唐艳丽  
以湖南省85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县域尺度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ArcGIS自然间断点法和全局空间自相关研究非农生产、农业生产、生态保障和居住生活等四个功效的空间格局特征;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定量分析功能间交互作用,识别乡村地域优势功能类型,并提出发展建议。结果表明:(1)从省域视角出发,乡村地区的功能空间布局呈现显著的差别以及空间集聚特征;(2)从乡村地域功能间的相关关系和功能间的交互作用,识别出各功能之间的交互作用类型(冲突、兼容、协调);(3)根据乡村区域功能与实际功能作用的相关性,将湖南省85个县(市、区)划分为9种不同类型的乡村地域功能,并据此提出不同类型地域空间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推动乡村转型和城乡融合提供参考;(4)乡村区域功能类型与乡村空间聚落布局形态相互影响,因此不同乡村地域功能应与村落布局和形态相协调,以此实现乡村空间的优化和促进地域功能的最大化利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益元  
醴陵县互助运动经历了一个从兴起、高潮到衰歇的过程,在此进程中,党的政策、党政力量是互助运动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醴陵的个案显示,国家权力的介入与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变迁,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宋德勇  贾晓芳  
本文以湖南省为例,选取1995-2013年湖南省农村居民纯收入和八类消费项目支出数据,在分析消费结构变动趋势的基础上,运用E L E S模型实证研究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纯收入间的关系。结论如下:随着收入的增加,湖南省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食品仍为消费重点,以生存型消费为主;边际消费倾向表明,湖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意识较强,食品、居住、医疗保健是其消费热点;收入弹性结果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湖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在不断优化,逐渐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转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慧  李嘉琛  刘江龙  
【目的】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而乡村旅游重点村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规律的探析,揭示影响重点村空间分布规律的因素,可以为湖南省乡村旅游空间布局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以129个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样本,借助ArcGIS Pro2.8软件,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和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在空间分布上趋向于聚集分布,以长沙市与岳阳市的交界处最为聚集,在长沙市与湘潭市的交界处、益阳市东南部也呈现出一定的聚集状态,在怀化市东部有一个聚集次中心。三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在空间分布方向上存在较高的一致性,均沿西北—东南方向分布且分布范围较大。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在各地级行政区的分布总体较为均衡,在县级行政区以及各流域、板块中分布并不均衡。旅游资源是影响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的首要因素,有95个村分布于距离A级景区15 km的范围内,占73.64%。自然环境(海拔、坡度)与交通可达性同样影响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分布,86%的村庄都位于海拔600 m以下的地区,超过半数的村庄所在地坡度小于10°,105个村在主要公路10 km缓冲区范围内,占总数的81%。各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人口密度对于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的影响有限。【结论】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聚集性特征,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状况。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云华  
我国城郊农村土地征用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的社会问题。社会保障思想最初来自于马克思的"六项扣除"理论及社会再生产理论,该理论提出社会保障是人本身再生产的前提和必要条件,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通过实地调研,探析湖南省宁乡市A乡B村及C社区的参保情况及其创新制度与做法,分析被征土地与失地农民的关系及土地功能与社会保障的关系,提出失地农民应与城市市民具有平等的社会保障权利;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险应由地方政府主导负责;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险应成为失地的土地财产后续财产增值收益的增益补充等。实现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性、创新性对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皆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素素  
通过建立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湖南省12个典型村宅基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城中村和城郊村的宅基地利用效率整体较高,农区村的宅基地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城镇规模越大,相应的城中村和城郊村宅基地利用效率较高,平原农区村的宅基地利用效率最高。运用Tobit模型分析宅基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发现人均宅基地面积、经济发展水平、区位因素、人均基础设施投资额、农房出租率等对宅基地利用效率影响较为显著,宅基地使用权发证率对宅基地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提高宅基地利用效率,重点是改革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刚  陈国生  
农村城镇化是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大势所趋,是湖南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农村城镇化不仅有利于湖南解决好“三农”问题,而且有利于促进湖南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目前湖南农村城镇化存在水平偏低、分布不平衡、数量增长超过规模的扩张和质量的提升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长期的政策制约、规划滞后性、建设随意性、建设资金不足、建设管理不到位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本文根据产业集聚理论,客观地分析制约农村城镇化水平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湖南农村城镇化的基本对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钟  
最近,我们对下柴市乡农村学校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农村中小学生人数逐年下降,教师员工人数相对过剩,特别是许多农村村办小学因生源不足被迫停办。昔日书声朗朗的殿堂变成了野草丛生的废墟。1998年下学期下柴市乡有农村中小学校15所,在校学生3651人。而到2004年下学期,下柴市乡农村中小学校和在校学生分别降至6所、2136人。而停办的9所村级学校,全部是村集体举债兴建的。全乡17个村有15个村因筹资建校而负债,负债金额达175万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晓林  赵志鸿  
五保老人是当前农村最特殊、最困难的群体,对他们的救济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内容。五保,其供养工作是保障困难人群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机制之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对湖南部分农村的调研发现:五保老人物质供应不足、其他社会权利受到漠视,具有"孤、老、病、贫、弱"等脆弱性特质。必须把对五保老人的社会保护提升到人权保障的层次,由政府承担第一责任人义务,通过构建完善的五保老人供养制度体系确保他们晚年的和谐生活,并在保障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扩充和保护其他社会权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邱玉函  
我国内地农村的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如敬老院)普遍具有行政性、半专业化特点,以社会工作理论中的系统和生态理论视角来分析,它属于一种贝壳式运作的院舍体制。而养老机构须借鉴和移植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来指导工作,介入助人自助、人本主义等价值理念,提升服务水平,增强机构的开放性,并整合资源,使机构由贝壳式运作向骨骼式运作的院舍体制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