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61)
2023(10375)
2022(8770)
2021(7876)
2020(6448)
2019(14363)
2018(13683)
2017(26244)
2016(14302)
2015(15372)
2014(14596)
2013(14550)
2012(13241)
2011(11837)
2010(11456)
2009(10097)
2008(9622)
2007(7998)
2006(6853)
2005(5579)
作者
(41957)
(35330)
(34911)
(33186)
(22300)
(17121)
(15557)
(13734)
(13370)
(12023)
(11975)
(11744)
(11206)
(10899)
(10754)
(10748)
(10736)
(10338)
(10252)
(10019)
(8858)
(8425)
(8383)
(8107)
(8035)
(7665)
(7660)
(7399)
(7111)
(7004)
学科
(59935)
经济(59869)
管理(35448)
(32683)
方法(26236)
数学(24217)
数学方法(24021)
(23974)
企业(23974)
中国(17341)
地方(15696)
(15606)
(13540)
(13028)
业经(11507)
(11321)
贸易(11316)
农业(11079)
(10917)
环境(10641)
(8302)
技术(8253)
城市(7981)
地方经济(7953)
产业(7465)
(7390)
金融(7387)
(7266)
(7250)
银行(7221)
机构
大学(196339)
学院(195587)
(80849)
经济(79240)
管理(72884)
研究(69840)
理学(64832)
理学院(63928)
管理学(62789)
管理学院(62443)
中国(49719)
科学(46844)
(40700)
(40345)
(35115)
业大(34833)
(33753)
研究所(32921)
农业(32366)
中心(32122)
财经(28416)
(27640)
(26220)
经济学(26149)
(26090)
(26046)
师范(25836)
北京(24171)
经济学院(24164)
农业大学(22317)
基金
项目(149137)
科学(118089)
基金(111657)
(101538)
国家(100769)
研究(99137)
科学基金(85972)
社会(66752)
社会科(63563)
社会科学(63549)
基金项目(61254)
自然(58390)
(57597)
自然科(57116)
自然科学(57098)
自然科学基金(56093)
(49955)
教育(43947)
资助(43178)
编号(36289)
重点(34297)
(32742)
(32003)
(31201)
计划(29918)
科研(29390)
创新(29356)
国家社会(29273)
教育部(26876)
大学(26525)
期刊
(78260)
经济(78260)
研究(53150)
学报(38447)
科学(34316)
(34183)
中国(31623)
大学(27731)
学学(26780)
(23717)
农业(23007)
管理(22571)
经济研究(14013)
(13527)
金融(13527)
财经(13037)
(12886)
技术(12872)
问题(12746)
业经(12720)
教育(12110)
资源(12064)
(11312)
(10417)
业大(10416)
科技(10125)
(9533)
商业(8930)
城市(8923)
农业大学(8791)
共检索到265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国华  彭佳捷  
随着人口的高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已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快速城市化进程引发的空间冲突已逐步影响到区域可持续发展,甚至威胁区域安全。界定空间冲突的内涵,分析空间冲突的形成原因、演变特征和影响效应,构建空间冲突的理论分析框架,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的探索性工作。空间冲突是源于空间资源稀缺性和空间功能外溢性的一种伴随空间资源竞争而产生的客观地理现象,按其形成原因可分为空间经济冲突、空间生态冲突、空间社会冲突和空间复合冲突4类;空间冲突的演变过程呈倒"U"形变化,其可控性级别可划分为稳定可控、基本可控、基本失控和严重失控4个层次;空间冲突的影响效应表现为空间资源失配、空间开发失序、生态系统失衡和社会发展失稳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贺艳华  唐承丽  周国华  何胜  邱永红  石亮  张浩中  
空间冲突是源于空间资源的稀缺性和空间功能外溢性的一种客观地理现象,是在人地关系作用过程中伴随空间资源竞争而产生的空间资源分配过程中的对立现象。地理学视角下空间冲突的基本指向在于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在结构比例、空间组合以及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不协调。基于此,论文借鉴景观生态指数理论与方法,构建空间类型冲突指数(STC)、空间格局冲突指数(SSC)以及空间过程冲突指数(SPC),并明确其内涵及计算方法,并选择长株潭城市群进行实证区测度与验证,实证分析结论与实际情况吻合,进一步说明了空间冲突指数构建的科学性及其地理学意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彭佳捷  周国华  唐承丽  贺艳华  
空间冲突是城市化过程中各种矛盾形成与激化的直接原因,是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合理测度快速城市化地区的空间冲突水平,对于优化区域发展模式、避免区域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在利用遥感与GIS技术分析长株潭近年来空间格局变化的基础上,量化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空间外部压力值、生态风险暴露值、生态风险效应值3个因子,构建基于生态安全的空间冲突测度模型,对长株潭地区的空间冲突水平进行评估。研究表明:近年来长株潭地区的空间冲突作用强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1993—2008年其冲突指数均值由0.264增长到0.323,且严重失控级别空间冲突的区域面积比例增幅最大,达1.07倍;不同空间类型的空间冲突强度不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国恩  朱翔  贺清云  
科学揭示城市群内在空间联系特征是诊断问题与优化对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城市综合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和可达性分析基础上,基于空间相互联系、对外服务扩散能力、对内集聚影响力等层面方法集成对2006年以来环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联系展开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呈现出以长沙-株洲-湘潭为核心的内心圈层结构,交通科技对城市空间联系产生的时间压缩效应明显,空间联系网络格局出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对外服务扩散能力北高南低、东北高西北低,但区域差异程度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呈现出以长沙为主核心的圈层模式与常德市为副中心的极核模式并存的局面;长沙是城市群集聚的核心,益阳、娄底、常德处于城市对内集聚影响的低位区,城市群对内集聚影响能力沿高铁线路分布和拓展,长昆客运专线开通后核心地带开始呈现出向西偏移的态势;针对城市群存在极核结构依然明显、内核圈层尚处雏形、区域网络联动效应较差、基础配套有待加强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区域产业协作、优化战略政策和完善一体化交通体系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骏  贺清云  朱政  
工业用地的演变在我国城市群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城市群的发展方向、空间结构、生态环境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文章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采取空间分析方法对城市群工业用地演变进行研究。建立各类工业用地分布图以表达1990—2015年各类工业用地的演变情况,采用16 524个正六边形单元格组成的格网系统对工业用地演变进行空间分析,以四维山丘图对工业用地演变的宏观情况进行直观表达,并以产业园区扩张、各类工业用地演变的动态曲线来描述各产业园区、各类工业业态对城市群工业用地演变的影响程度,归纳了1990—2015年长株潭城市群工业用地演变的特征:经历了零散发展—外迁集聚—连片包围的过程;都市区内园区数量过多,存在同质竞争;工业用地扩张以开拓新区为主,对现有工业用地的转型提升不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殷章馨  夏赞才  唐月亮  刘涵妮  
从多城扩张背景认知城市群地区乡村旅游空间格局演变,从城乡融合视角解析优化调控模式,这既是新时代乡村旅游融合城乡要素的新内容,也是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思路。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界定乡村区域,运用空间统计和函数拟合揭示长株潭城市群乡村旅游点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构建了乡村旅游发展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格网为单元,对研究区乡村旅游发展的适宜性进行分区,并以其为基础提出城市群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化路径及调控模式。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三市建成区的同步扩张对外围乡村旅游点存在跨行政区域的空间挤压现象,近城乡村旅游点逐步嵌入所属城市或相邻城市建成区;(2)乡村旅游点空间格局呈现从离散到集聚的演进过程,并形成一核独大、多核并存的空间格局;(3)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化调控应采用分区调控和要素调控相结合的调控策略,因地制宜地构建既响应城市增长需要,又促进乡村旅游引导城乡融合的地域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健雄  马梦瑶  陈宁  龚琼珲  
以长株潭城市群养老机构数据为基础,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Ripley’s K函数和热点分析等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养老设施空间布局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养老设施总体空间布局呈"品字形"分布,分布密度北重南轻;(2)长株潭城市群不同类型养老设施空间分异较大,敬老院、老年公寓、养老院三类养老设施空间集聚程度高,其它类型养老设施空间布局分散;(3)多尺度空间视角下,养老设施集聚效应明显,冷热点集聚区在城市群层面表现出显著的"块状"分布特征;(4)老年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交通通达性、医疗配套设施是养老设施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汤放华  陈立立  曾志伟  易纯  
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未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空间将出现三个趋势:区域一体化、信息化与知识化、生态文明趋势。在此三个趋势的影响下,长株潭城市群必然要进行空间重构,其进行空间重构的措施主要包括:构建区域一体的"流动空间"体系,构建区域发展所需要的五个支撑网络;构建以生态基础设施为空间分割的组团式空间结构;实现区域等级空间结构的扁平网络化,实现要素流动的无阻隔。在上述三个趋势及措施的指引下,长株潭城市群将增强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已实现其作为中部重要增长极的历史重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文力  谢宜章  向平安  
【目的】科学评价与测度城市生态空间是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国内城市群生态空间量化评价标准的研究对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立足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实际,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设计"人均生态空间面积"(PCES)与"步行可达范围覆盖率"(CWWD)两个基准指标,以长沙、株洲、湘潭城区的12个单元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挖掘法和无量纲对比法对长株潭城市生态空间价值标准和绿地建设规划数量进行测度分析,以回归方程测算出长株潭城市生态空间的配置数量和要求。【结果】长株潭PCES和CWWD与城区自然地理条件、城区改造状况、产业发展布局等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1)生态空间建设与分布状况都显示出比较明显的区位导向性;2)由于生态空间用地也是城市用地的重要方面,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高低必然同步影响到人均生态空间面积;3)生态空间的建设呈现出明显的日常生活导向性和人口分布导向性;4)人口密度也是引导现状生态空间分布(覆盖比率)的主导因素,呈明显正相关。【结论】按照本研究配置要求,2025年长株潭城市完全能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即人均生态空间面积≥12 m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绿地面积占建成区面积≥38%。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汤放华  苏薇  
对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变条件和演变阶段进行分析,通过节点、通道、网络、域面、等级、流等六大结构要素阐述了其演变规律与特征,即传统经济时代为低水平离散点状的空间结构,城市间的联系和互动较少,通道不完善,等级结构不明显,网络不健全,流动性水平较低;计划经济时代,是一种计划空间,处于一种理性的计划均衡状态;转型经济时代是一种非均衡的、不断极化的空间,产业结构快速转型和升级,城市的空间组织功能日益重要,各种空间通道快速建设和完善,等级结构日趋复杂,流动性激增.认为未来长株潭城市群将进入信息化、生态化、空间体系化和城乡一体化时代.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戴荔珠  郑艳婷  薛凤旋  李贵才  
几个世纪以来城市群的发展都备受关注,其焦点也从发达国家的大都市带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城市群。许多研究认为,全球化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沿海地区城市群形成的重要因素,如中国沿海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区域。然而,随着中国"发展内需"策略的提出,尤其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在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规划和积极推动下,中国内陆地区出现了新的城市群。它们的发展特征和机制是否与沿海地区的城市群一致呢?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考察了内陆城市群的发展特征及其动力机制。研究发现该区域经历了巨大的经济增长结构转变和适度的城市化进程,反映出"自上而下"的政府强有力的指导。通过固定效...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吕贤军  李铌  李志学  
城乡生态空间是维护城乡生态安全和保障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乡生态环境受到巨大威胁,如何做到一方面促进城乡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维护城乡生态安全格局,是新时期城乡规划所关注的热点,借鉴国内外城乡生态保护与利用的经验,以长株潭绿心为例,从城乡生态空间的识别与重构、保护与利用、推进机制等方面对城乡生态空间规划进行探索,解决了绿心地区城镇发展空间格局、农村发展空间格局、自然生态安全格局和设施生态空间格局的重构问题,兼顾了"保护"与"发展"的平衡点,以期对类似地区城乡生态空间保护与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文斌   曹笑天  
生态风险的持续累积使得城市越来越脆弱,城市更新所带来生态系统抵抗力、适应力和恢复力的变化,成为生态韧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梳理城市更新对生态韧性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06—2020年环长株潭城市群8个地级市的样本数据,运用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TOPSIS模型、因子分析等方法,探究政府主导型与社会参与型城市更新对生态韧性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2006—2020年环长株潭城市群生态韧性区域差异整体减小,空间分布呈现聚集态势。(2)政府主导型城市更新对环长株潭城市群生态韧性有抑制作用,加强环境规制、增大科教投入、调整产业结构有助于生态韧性的提升。(3)城市更新社会关注、城市更新社会行动和城市更新社会认可是社会参与型城市更新的主要因子,高密度、高强度的城市更新社会关注将抑制环长株潭城市群生态韧性的提升,而城市更新社会行动则有助于提高生态韧性,城市更新对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影响作用尚不明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兆峰  
研究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关系,对推动城市群旅游产业与经济建设协同共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区位熵指数法,测算长株潭城市群2007-2016年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并从时空角度比较分析各市集聚程度;通过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其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耦合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水平较高,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产业发展优势,但各市间存在差异;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度随时间推移而平稳上升,逐渐从严重失调发展演变为良性协调状态,由旅游产业集聚主导发展型转变为旅游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同步发展型;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旅游产业集聚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两者为单向因果关系。为促进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各市应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提高城市间旅游合作水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天祥  
首先分析技术进步及空间溢出机理,运用DEA方法测算2001—2011年环长株潭城市群的技术进步水平,利用Moran系数分析其空间关联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探索技术溢出的主要因子,结果证实:环长株潭城市群存在日益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和集聚效应,技术扩散与空间邻近紧密相关,研发投入、产业结构、市场化制度和人均资本是重要促进因子,且存在滞后现象,但外商直接投资和高级人力资源作用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