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65)
- 2023(13994)
- 2022(12207)
- 2021(11607)
- 2020(9458)
- 2019(21762)
- 2018(21612)
- 2017(41963)
- 2016(22784)
- 2015(25567)
- 2014(25504)
- 2013(25257)
- 2012(23164)
- 2011(21168)
- 2010(21191)
- 2009(19371)
- 2008(18853)
- 2007(16892)
- 2006(15097)
- 2005(13147)
- 学科
- 济(98570)
- 经济(98383)
- 业(68772)
- 管理(63668)
- 农(50919)
- 企(48711)
- 企业(48711)
- 方法(40233)
- 农业(34001)
- 数学(33467)
- 数学方法(33126)
- 业经(27272)
- 中国(24578)
- 财(21879)
- 地方(21118)
- 学(20052)
- 制(18703)
- 理论(15576)
- 和(15285)
- 发(14772)
- 技术(14459)
- 贸(14347)
- 贸易(14338)
- 易(13888)
- 环境(13761)
- 体(13681)
- 策(13394)
- 农业经济(12729)
- 务(12576)
- 教育(12528)
- 机构
- 学院(324522)
- 大学(324312)
- 管理(132192)
- 济(128056)
- 经济(125114)
- 理学(115228)
- 理学院(113975)
- 管理学(112093)
- 管理学院(111505)
- 研究(108319)
- 中国(80500)
- 农(69547)
- 京(68562)
- 科学(67950)
- 财(56303)
- 业大(54679)
- 所(53880)
- 农业(53198)
- 中心(50223)
- 研究所(49039)
- 江(47347)
- 财经(45445)
- 范(44418)
- 师范(44071)
- 北京(42470)
- 经(41556)
- 院(38357)
- 州(38186)
- 经济学(36597)
- 经济管理(35802)
- 基金
- 项目(225619)
- 科学(178119)
- 研究(166834)
- 基金(164457)
- 家(142914)
- 国家(141619)
- 科学基金(121982)
- 社会(106527)
- 社会科(99935)
- 社会科学(99901)
- 基金项目(88692)
- 省(87953)
- 自然(78657)
- 自然科(76773)
- 自然科学(76759)
- 自然科学基金(75375)
- 教育(74713)
- 划(73483)
- 编号(69630)
- 资助(65329)
- 成果(56149)
- 部(49890)
- 重点(49770)
- 发(48167)
- 课题(46364)
- 创(46335)
- 国家社会(43338)
- 创新(43124)
- 科研(42434)
- 教育部(42368)
- 期刊
- 济(147432)
- 经济(147432)
- 研究(93757)
- 农(71736)
- 中国(64253)
- 学报(52715)
- 科学(49829)
- 农业(48815)
- 管理(43869)
- 财(40712)
- 大学(40597)
- 学学(38285)
- 教育(34886)
- 业经(29258)
- 融(28166)
- 金融(28166)
- 技术(25944)
- 业(22219)
- 财经(21376)
- 问题(20569)
- 经济研究(20210)
- 经(18155)
- 图书(17763)
- 版(17580)
- 科技(16104)
- 资源(16016)
- 理论(15563)
- 现代(15432)
- 技术经济(15347)
- 农业经济(15340)
共检索到4729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魏程琳 钟晓华
城乡接合部作为外来人口、非正规经济集聚的空间载体,面临着严重的空间利用负外部性失控难题。在农房出租、转租活动中,当地村民从村庄撤离、外来人口在城乡接合部集聚,推动农房产权离散化、空间社会去组织化,空间利用中的市场合约机制、社会自治机制渐趋失灵。政府采取的空间治理活动,在租户的策略性抵制中亦难取得持久功效。上海嘉定区和浦东新区的镇村企业通过整合农房使用权,获得了农房经营管理权。通过利益共享机制,房屋所有权主体、使用权主体、管理责任主体被有机纳入空间治理结构,推动了城乡接合部社会共治机制的形成。研究发现,基于农房产权整合的空间再组织机制和将市场作为治理工具的协同机制,有效化解了城乡接合部农房空间利用负外部性失控难题。这为全国城乡接合部有效治理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任家强 闫海强 李明波
集体建设用地租赁住房试点是中央做出的重大改革部署,旨在拓宽住房用地来源,缓解当前紧张的住房市场供需矛盾。在实施过程中,项目试点进展缓慢,原因主要集中于起始阶段项目选址的决策上。本文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在城乡接合部建设租赁住房时,地方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双方可能采取的行为举措,并根据利损得失状况求出博弈双方稳定均衡策略。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的策略选择受租赁住房投资效益的影响,而无论租赁住房效益如何,集体经济组织都不愿参与建设,以规避投资风险。最后文章给出了推动租赁住房建设落成的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吕斌 江南 胡映洁
1993年以来,北京地区经历了重点项目搬迁、绿化隔离地区搬迁腾退、奥运平衡资金用地搬迁、城中村搬迁等拆迁安置政策。因搬迁时期不同,所执行政策也不同。目前北京各地的拆迁政策都基本上是参照绿化隔离地区搬迁腾退政策而制定的,主要分为征地补偿安置政策、集体资产处置政策、绿化隔离区政策、重点村改造政策四大类。其中前两项是适用于北京所有城乡接合部的政策,后两项则是针对特殊地区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孟平
在城乡接合部农村社区 ,供给公共物品所需费用主要取自于当地农民本身。但使用这些公共物品的 ,除了当地农民以外 ,还有城市居民以及外来人口。无论是依照公共财政理论 ,还是为了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大城市区县以上政府都应当为城乡接合部农村社区公共物品供给付费
关键词:
城乡接合部 农村城市化 公共物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齐建华
城乡接合部是指以城市为中心分布的包括部分城市建成区和部分乡村的自然与经济交合地带。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接合部成为城市发展的前沿地带,土地的潜在价值和支撑作用日益彰显。加强城乡接合部土地特点的研究对科学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测算土地资源潜力、推进城乡接合部土地一体化管理与开发利用、建立城乡一体化土地价格体系、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划定城乡接合部边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明莉
自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写进党的行动纲领以来,国人推进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推进环境保护,必须重点治理那些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城乡接合部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严重影响了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城乡接合部环境保护,清除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的障碍。文章据此对城乡相接合部的环境污染状况进行评估,对其成因做出分析,并对城乡接合部如何防治环境污染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生态建设 城乡接合部 环境污染 环保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南方 李忠汉
农村宅基地是乡村农民进行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的多功能复合空间,是乡村地区人地系统进行交互的关键。乡村振兴背景下,大批农民进城务工,促使农村宅基地的利用方式和自身禀性产生历史性转变。农村闲置宅基地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因此,再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成为协调乡村地区人地关系的重要抓手。如何将闲置宅基地与农房进行有效资产转化,激活乡村振兴要素,促进乡村产业生态位升级转型和农民增收,是目前亟待探索和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了农村闲置宅基地的再利用策略,以助于激发农民的参与内生动力、探索闲置宅基地多元利用、强调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利、提供足够的法律法规保障。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闲置宅基地 再利用 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新仓 张梦园
农村宅基地是乡村农民开展各种活动的多功能复合空间。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前,农村宅基地闲置情况严重。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解决闲置宅基地利用有利于盘活闲置资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基于基础理论,梳理并分析农村宅基地闲置成因,提出农村闲置宅基地再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闲置宅基地 宅基地退出程序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赵曼芝
近年来,在工业化和城镇化高速推进的背景下,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出现了“空心村”及农房闲置的现象。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和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本文总结了现实中闲置农房的利用困境,借鉴浙江德清和陕西高陵盘活利用闲置农房的实践做法,提出了破解对策:一是明确突出特色,大力提高开发品质;二是迅速补齐短板,弥补配套服务缺陷;三是推进吸引人才,提升指导人员素质;四是不断强化监管,努力提高服务能力。盘活闲置农房有利于物尽其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也为实现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关键词:
闲置农房 盘活利用 利用困境 破解对策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春敏 张领
传统民族地区乡村治理面临着村组组织的效力式微、乡村精英的大量流失及农民的低组织化状态等诸多困境,阻碍着民族地区乡村自我整合和有效治理。黔东Y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通过充分挖掘当地治理资源,成功探索建设了乡贤参事会这一重要农民组织载体。依据文化基因、制度基础、利益理性和精英再造等方面对乡贤会的运行逻辑分析显示,其具有促进民族地区乡村经济振兴、培育农村社会资本、优化村级治理体系和实现村级民主治理等多重价值,这种探索对于实现民族地区农民再组织化,实现乡村社会有效治理提供了有益参考。而要提高民族地区农民组织化水平,就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明确角色定位,在提升农村组织化的内生动力方面进行路径完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遂全 张锰霖 钱力
农村闲置房是工业和城镇化的必然,也有制度滞后的原因。而要建立城乡分治向统一市场转变、避免空房的制度,不但要解决好城郊和偏远地区房屋梯度差价格和利益平衡问题,同时还要顺应未来的逆城市化和农民工退休回乡生存保障以及农民资产市场化。因此,未来需以集中居住来形成"闲房不闲地",以有条件的宅基地空间权自由流转来解决保障和资产权益冲突,以有期限无偿使用和继承房屋下的土地向最终有偿使用转变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润秋
农村住房产权改革是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一个视角盲区。现有农村住房产权制度严重制约城乡协调发展,亟待通过改革来推动城乡要素市场统一,弥合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农村住房产权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在不改变现有土地性质的前题下,借鉴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实行宅基地有偿使用,以换得农村住房的完整产权;同时必须尽量降低改革的成本,即法律变迁的成本、明晰产权的制度成本和打破制度“路径依赖”的成本。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农村住房 产权改革 制度成本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沈世凤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框架不断拉大,城乡接合部土地资源日益成为利益博弈的深水区和权力腐败的高发区。四川南江县国土局针对新形势、新情况,把城乡接合部用地管理作为权力运行中的关键部位,加以制约和规范,并就如何规范城乡接合部土地资源使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潘佳瑭
农村集体土地罚没地上物,是指在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的情况下,占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简称"罚没地上物")。城乡接合部作为农村向城市过渡的特殊区域,在巨大利益驱动下,违法占地问题比较突出,罚没地上物体量较大。长期以来,由于法律制度不完善,城乡接合部罚没地上物管理存在较大盲区和监管风险,亟须依法规范,切实提高监管绩效和水平。罚没地上物管理的基本情况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平江
当前,大量学者认为较小的"基本单元"有利于村民自治的实现。而基本单元的形成是国家权力和社会认同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有效性取决于治理主体是否独立、治理规则是否具有公共性、治理秩序是否能够有效供给三个维度。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我国并未经历西方血缘单元解体的过程,基本单元的确立既受到传统血缘关系的影响,也受国家建构的影响,因此存在"较小规模"与"较大规模"之争。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开展村民自治尽管存在规模过大,内生性不足等问题,但是其所依赖的治理主体、治理规则更加符合现代治理的需要。当前在以自然村或村民小组这一较小基本单元挖掘传统治理要素过程中仍然应注意其可能面临的治理主体独立性缺乏,治理规则公共性不足等限度。
关键词:
基本单元 有效治理 空间形态 合理规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多主体参与农村闲置宅基地有效利用的动力机制研究
上海城乡结合部“过渡性社区”的福利治理研究
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社会空间视角
土地利用空间关联下城乡结合部边界界定方法研究
农村闲置宅基地有效利用:动力基础与实现路径——基于昆明市乡村振兴试验区Y村的观察
乡村振兴视阈下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的理论与实践——基于安徽省两个案例的考察
城乡结合部土地资源利用与整合潜力研究——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
城乡结合部农村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共中央组织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科协共同主办全国城乡规划县长专题研究班在京开班
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如何使农地“三权分置”更有效——基于产权结构细分的约束及其组织治理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