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19)
- 2023(20154)
- 2022(17420)
- 2021(16005)
- 2020(13502)
- 2019(30338)
- 2018(29838)
- 2017(57004)
- 2016(30989)
- 2015(34063)
- 2014(33280)
- 2013(32529)
- 2012(29427)
- 2011(26405)
- 2010(26051)
- 2009(23900)
- 2008(22841)
- 2007(19783)
- 2006(16917)
- 2005(14017)
- 学科
- 济(122146)
- 经济(122027)
- 管理(89741)
- 业(85925)
- 企(72010)
- 企业(72010)
- 方法(57944)
- 数学(50803)
- 数学方法(50184)
- 农(32308)
- 中国(30601)
- 财(30595)
- 业经(27947)
- 地方(26518)
- 学(25909)
- 技术(22964)
- 贸(21859)
- 贸易(21845)
- 农业(21799)
- 易(21151)
- 制(20420)
- 务(19814)
- 财务(19737)
- 财务管理(19699)
- 理论(19576)
- 环境(19093)
- 企业财务(18676)
- 和(18421)
- 划(17134)
- 银(16906)
- 机构
- 学院(426544)
- 大学(425095)
- 管理(168996)
- 济(166983)
- 经济(163534)
- 理学(148548)
- 理学院(146905)
- 管理学(144109)
- 管理学院(143352)
- 研究(138968)
- 中国(100737)
- 科学(90253)
- 京(88427)
- 财(74022)
- 农(73666)
- 所(68740)
- 业大(68677)
- 中心(63699)
- 研究所(63513)
- 财经(60844)
- 江(60600)
- 农业(58380)
- 经(55531)
- 范(54945)
- 北京(54272)
- 师范(54260)
- 院(51409)
- 经济学(50689)
- 州(49075)
- 技术(46105)
- 基金
- 项目(307763)
- 科学(242177)
- 基金(223588)
- 研究(218038)
- 家(197795)
- 国家(196218)
- 科学基金(168569)
- 社会(138319)
- 社会科(131285)
- 社会科学(131256)
- 省(121895)
- 基金项目(119096)
- 自然(112454)
- 自然科(109931)
- 自然科学(109903)
- 自然科学基金(107940)
- 划(102793)
- 教育(100780)
- 资助(91352)
- 编号(87164)
- 重点(69446)
- 成果(67933)
- 创(66635)
- 部(66458)
- 发(65875)
- 创新(61811)
- 课题(60123)
- 科研(59541)
- 计划(57543)
- 国家社会(57194)
- 期刊
- 济(170539)
- 经济(170539)
- 研究(114333)
- 中国(75119)
- 学报(73367)
- 科学(65452)
- 农(65110)
- 管理(60336)
- 财(55756)
- 大学(54896)
- 学学(52320)
- 农业(45090)
- 教育(44061)
- 技术(36392)
- 融(31323)
- 金融(31323)
- 业经(30223)
- 财经(28607)
- 经济研究(28344)
- 经(24550)
- 业(24027)
- 科技(22761)
- 问题(22302)
- 版(20884)
- 技术经济(20019)
- 商业(19840)
- 统计(19572)
- 图书(19414)
- 业大(19143)
- 资源(18905)
共检索到5909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坤 朱四伟 胡斌
本文采用2005~2018年长江经济带省市面板数据,构建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影响的理论模型,并从空间关联影响区域之间创新要素流动的视阈构建空间权重矩阵,选取空间误差模型,实证分析不同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两阶段的区域创新绩效及产业集聚均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产业集聚对两阶段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则与产业性质相关:工业及其细分的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整体呈负向影响,而其细分的金融业集聚则对区域创新绩效呈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区域之间创新要素流动有利于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及知识的空间溢出,但其影响度低于直接的创新资源投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冰 韩敏睿
基于价值链视角,将区域创新活动分为知识创新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使用2009—2020年我国内地30个省级面板数据,以区域技术要素强度为门槛变量,探讨产业集聚对两阶段区域创新绩效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在两个阶段具有显著的非线性门槛特征。在知识创新阶段,随着区域技术要素强度提高,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呈阶段性增强;在成果转化阶段,当区域技术要素强度提高时,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夏海力 李雨璇
运用Super-SBM模型和区位熵指数分别测算省域绿色创新绩效和科技人才集聚水平,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与偏微分方法实证检验科技人才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绿色创新绩效水平区域非均衡性特征显著,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阶梯式分布。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对外开放水平和政府干预对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结构与信息化水平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稳健性检验证实结论具有可靠性。异质性考察发现,基础研究型科技人才集聚对东北地区的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应用研究与试验开发型科技人才集聚对中部、西部地区的绿色创新绩效促进作用明显,对其他地区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据此,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夏海力 李雨璇
运用Super-SBM模型和区位熵指数分别测算省域绿色创新绩效和科技人才集聚水平,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与偏微分方法实证检验科技人才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绿色创新绩效水平区域非均衡性特征显著,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阶梯式分布。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对外开放水平和政府干预对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结构与信息化水平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稳健性检验证实结论具有可靠性。异质性考察发现,基础研究型科技人才集聚对东北地区的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应用研究与试验开发型科技人才集聚对中部、西部地区的绿色创新绩效促进作用明显,对其他地区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据此,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淑英 王洁玉 寇晶晶
用创新知识产出和创新经济产出分别衡量区域创新绩效,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创新资源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金融集聚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创新资源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能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金融集聚正向调节创新资源流动与本地区创新知识产出的关系,但对创新资源流动与邻近地区创新知识产出的关系具有消极作用;当用创新经济产出衡量创新绩效时,金融集聚对创新资源流动与本地区创新经济产出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对创新资源流动与邻近地区创新经济产出的关系表现出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古晨光 李蕾 田宇
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5—2019年的区域创新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和区域熵方法分别测度区域创新效率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值,从空间计量经济学视角对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从全国层面看,高技术产业集聚通过规模经济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影响作用,高技术产业集聚和区域创新效率存在非线性倒U形关系。从区域层面看,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于区域创新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显著强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倪进峰 李华
利用我国2004—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产业集聚—人力资本—区域创新能力的链式关系,探讨产业集聚与人力资本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会与当地人力资本形成有效互动,并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并没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也不能通过与人力资本的互动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影响;协同集聚创新效应的发挥更加依赖当地人力资本状况,在人力资本的对数值超过0.0886后,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整体影响为正,如果低于0.0886,协同集聚会抑制区域创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福象 王新新
本文基于GVC模式下人力资本空间流动视角,对要素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行业的绝对集中度、规模差异度、劳动生产率变化率、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比重、产品销售成本与产品销售收入比等变量存在着多重的复杂联系。为此,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必须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和范围经济优势,根据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特点在产品无限细分的差别化基础上走规模化和集团化发展道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安存红 周少燕
文章以2001—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依托,利用门限模型检验了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有利于提升区域创新绩效水平,且这一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当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由低向高偏移时,集聚效应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呈现出由不显著到高水平正显著再到低水平正显著转变的趋势。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发现,在R&D投入的中介作用下,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影响更显著。因此,政府应加大R&D投入,继续提升区域创新绩效动能;合理利用创新要素,实现高技术产业有效集聚;培育创新活动土壤,推动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安存红 周少燕
文章以2001—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依托,利用门限模型检验了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有利于提升区域创新绩效水平,且这一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当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由低向高偏移时,集聚效应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呈现出由不显著到高水平正显著再到低水平正显著转变的趋势。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发现,在R&D投入的中介作用下,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影响更显著。因此,政府应加大R&D投入,继续提升区域创新绩效动能;合理利用创新要素,实现高技术产业有效集聚;培育创新活动土壤,推动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邬滋
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将知识溢出的不同类型纳入知识生产函数模型中,分析了1993~1995年与2005~2007年生产行为聚集所产生的专业化和多样化环境下的知识溢出以及集聚所产生的竞争与垄断环境下的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产业内知识溢出对两个阶段的创新绩效均存在一致、正面的影响,多样化的集聚结构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在2005~2007年较初期有显著的提高,且弹性系数也由负数变为正数,竞争性市场结构比垄断性市场结构对创新有更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集聚结构 知识溢出 创新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昕 陈林
分析了产业聚集所产生的各类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产业聚集的最佳聚集程度和规模,并以我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多样化的产业环境有助于区域创新,竞争对区域创新存在负面影响,研发多样化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总就业密度提高一倍,则创新水平将提高24%;就业密度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曲线呈倒U型,且就业密度均为600人/平方公里时区域创新绩效达到最高;区域人口规模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曲线呈U型,对应拐点大致出现在区域人口总规模为6500万人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霍春辉 杨锐
关于集聚外部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性质,学者们的观点存在分歧。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专业化产业集聚和相关多样化产业集聚两个方面,而产业是否倾向于空间集聚以及集聚外部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性质,会因行业的技术异质性而呈现较大差异。产业集聚产生的外部技术知识溢出机制的相互匹配性对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仍亟待研究。本文利用2006—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以电子产业和仪器仪表业两个典型高技术产业为对象分析发现,集聚外部性中的专业化外部性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对垂直相关多样性有显著的负面影响。高技术产业的行业技术体系不同,企业规模在专业化外部性和垂直相关多样性影响产业创新绩效中的调节效应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东海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创新驱动,合理的产业集聚模式有助于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基于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应用DEA模型测度了区域创新效率;采用区位熵与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方法分别测度了产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水平;选取空间杜宾模型从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分别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区域创新效率存在邻地效应,即本地创新效率会在区域间产生溢出效应;产业专业化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而产业多样化集聚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专业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而产业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不显著;从区域层面来看,产业专业化集聚对中、西部地区的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多样化集聚对东部地区的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东海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创新驱动,合理的产业集聚模式有助于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基于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应用DEA模型测度了区域创新效率;采用区位熵与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方法分别测度了产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水平;选取空间杜宾模型从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分别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区域创新效率存在邻地效应,即本地创新效率会在区域间产生溢出效应;产业专业化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而产业多样化集聚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专业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而产业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不显著;从区域层面来看,产业专业化集聚对中、西部地区的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多样化集聚对东部地区的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