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19)
2023(14728)
2022(12839)
2021(11997)
2020(9868)
2019(22211)
2018(22092)
2017(42264)
2016(22615)
2015(24906)
2014(23944)
2013(23324)
2012(20993)
2011(18847)
2010(18636)
2009(17121)
2008(16024)
2007(13803)
2006(11915)
2005(9957)
作者
(61978)
(51523)
(51311)
(48720)
(32688)
(24738)
(23124)
(20074)
(19421)
(18199)
(17596)
(17254)
(16127)
(15980)
(15877)
(15515)
(15368)
(15310)
(14694)
(14630)
(12716)
(12377)
(12163)
(11728)
(11527)
(11382)
(11382)
(11249)
(10270)
(10195)
学科
(84005)
经济(83922)
管理(68456)
(64084)
(54883)
企业(54883)
方法(38770)
数学(33186)
数学方法(32776)
中国(22866)
(22347)
(21004)
业经(20265)
技术(19538)
(18788)
地方(17943)
环境(16056)
理论(15424)
农业(15060)
(14955)
贸易(14942)
(14455)
(14294)
(14173)
(13623)
(13495)
财务(13430)
财务管理(13412)
技术管理(13331)
(12724)
机构
学院(305551)
大学(304729)
管理(124572)
(117685)
经济(115058)
理学(109131)
理学院(107939)
管理学(106002)
管理学院(105464)
研究(97945)
中国(70708)
(63601)
科学(62520)
(52523)
(47378)
(45896)
业大(45869)
中心(44583)
研究所(43590)
(43245)
财经(42912)
(40879)
师范(40501)
北京(39394)
(39054)
(36469)
农业(35927)
(35415)
经济学(34846)
商学(32680)
基金
项目(219366)
科学(174134)
研究(160847)
基金(159329)
(138628)
国家(137484)
科学基金(119727)
社会(101822)
社会科(96563)
社会科学(96540)
(87540)
基金项目(85713)
自然(78457)
自然科(76718)
自然科学(76701)
自然科学基金(75304)
教育(73670)
(72729)
编号(65410)
资助(63596)
成果(51298)
(49778)
重点(48694)
(47095)
(46732)
创新(45719)
课题(44723)
科研(41665)
国家社会(41570)
项目编号(40839)
期刊
(124642)
经济(124642)
研究(86646)
中国(55623)
学报(47437)
管理(45550)
科学(44296)
(41313)
(38375)
教育(36236)
大学(35692)
学学(33564)
农业(29363)
技术(26659)
(22603)
金融(22603)
业经(22169)
经济研究(20331)
财经(19594)
科技(17305)
图书(16718)
(16697)
问题(15626)
(15506)
技术经济(14900)
理论(14340)
商业(13977)
现代(13789)
(13454)
实践(13287)
共检索到428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晓红  
文章利用我国29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在对绿色创新水平测度以后,分析了省际绿色创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发现:中国省际绿色创新呈缓慢上升趋势;绿色创新水平较高的区域为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和北部沿海,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态势;中国省际绿色创新空间正自相关显著,存在空间集聚,主要是L-L集聚;中国省际雾霾污染存在空间外溢效应。使用邻接权重、距离权重和经济权重,实证考察了绿色创新、贸易开放度、能源强度对PM2.5的影响,经济权重中,绿色创新水平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显著为负;邻接权重、距离权重和经济权重中,贸易开放度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显著为负;邻接权重和经济权重中,能源强度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显著为正。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旭   陈阳   赵晓梦  
强化城市雾霾污染治理、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基于绿色创新视角,首先从理论层面系统解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雾霾污染的作用机理,并以2005~2019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机制检验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雾霾污染的影响以及绿色创新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主要研究发现如下:(1)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对雾霾污染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专业化集聚与雾霾污染之间呈倒U型关系,上述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对西部城市、二类大城市、中小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雾霾污染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对东中部城市雾霾污染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与东北城市雾霾污染之间呈U型关系且现阶段不利于降污减霾。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加剧了西部城市的雾霾污染,对东北城市、资源型城市和中小城市雾霾污染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但集聚程度尚未越过拐点,仍处于加剧雾霾污染的阶段。(3)绿色创新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城市雾霾污染的重要机制,在此过程中既发挥传导效应,又发挥门槛效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华军  杜广杰  
本文利用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识别了我国279个城市间雾霾污染的空间依赖关系,结合多样化的网络分析方法与滚动窗口技术揭示出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整体特征与微观模式,进而基于指数随机图模型考察了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样本城市间普遍存在雾霾污染依赖关系并且这种空间关联的紧密程度逐渐上升,近年来我国大范围雾霾污染的频繁爆发与雾霾污染区域性特征的日趋强化密切相关。除了自然因素之外,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在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对雾霾污染及其区域传输的还原论、自然决定论等观点进行了有力的反驳,有助于确立人在雾霾治理中的主观能动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帅  
本文利用2015—2019年城市空气质量和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研究发现雾霾污染会倒逼企业进行绿色创新,党组织嵌入治理在上述关系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且该作用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更为显著,同时企业环保制度文化和政府补助在党组织嵌入治理发挥调节作用的路径中扮演了中介的角色。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党组织嵌入治理的细分因素中,党组书记兼任董事长所发挥的调节作用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更加凸显,且政府补助中介传导有效性的明显提升是党组织嵌入治理调节作用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更为显著的原因之一。回顾建党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将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福祉作为重要任务来推进,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其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本文证实了党组织嵌入能够推动企业"绿色治理"并强化党的号召在企业中的贯彻执行,相关结论为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发展绿色经济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方面所产生的微观经济影响提供了佐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喜光  马栋栋  
技术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它是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环境空气污染的重要角色之一。本文以2013—2020年京津冀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STIRPAT模型考察科技创新效率对京津冀地区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研究表明:科技创新效率在短期内可能会加重雾霾污染,但长期内会减轻雾霾污染程度;雾霾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U型曲线形式;城市化水平会显著改善雾霾污染,而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则会加重雾霾污染;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人口密度与FDI会显著降低雾霾污染。因此,本研究提出应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的匹配程度、实现区域之间的联防联动、提升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升级、提升人口密集程度等方面,有效实现京津冀区域的雾霾治理及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力  李兴锋  董伟萍  
建设数字中国与治理雾霾污染都是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举。本文基于2011—2019年27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系统GMM及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城市创新对雾霾污染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对雾霾污染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该结论在选取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和“宽带中国”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城市创新效应、聚集驱动效应与结构优化效应三种重要渠道降低了雾霾污染水平;(3)数字经济的“梅特卡夫法则”在雾霾污染治理中得以验证,当数字经济超过门槛值时,城市创新对雾霾污染的“边际抑制效应”呈现逐渐递增的非线性特征;(4)异质性视角下,数字经济对雾霾污染的抑制效果因城市区位、人口规模及资源禀赋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力  李兴锋  董伟萍  
建设数字中国与治理雾霾污染都是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举。本文基于2011—2019年27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系统GMM及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城市创新对雾霾污染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对雾霾污染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该结论在选取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和“宽带中国”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城市创新效应、聚集驱动效应与结构优化效应三种重要渠道降低了雾霾污染水平;(3)数字经济的“梅特卡夫法则”在雾霾污染治理中得以验证,当数字经济超过门槛值时,城市创新对雾霾污染的“边际抑制效应”呈现逐渐递增的非线性特征;(4)异质性视角下,数字经济对雾霾污染的抑制效果因城市区位、人口规模及资源禀赋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恭军  
地方政府在城镇建设用地上的错配行为可能会影响地区雾霾污染。基于2011—2018年中国216个城市的数据,通过构建面板空间计量模型和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空间关联下地区土地资源错配对雾霾污染影响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本地政府的土地资源错配行为带来的引资质量低下、交通出行增加等会直接加剧当地雾霾污染,而邻地政府的土地资源错配行为带来的雾霾污染,则会通过空间外溢显著加剧本地雾霾污染。本地政府的土地资源错配行为还会通过抑制技术创新而间接加剧本地雾霾污染,但邻地政府的土地资源错配行为通过技术创新渠道对本地雾霾污染的影响结果并不显著。土地资源错配对雾霾污染还存在明显的技术创新门槛效应,当地区技术创新超过一定水平时,土地资源错配对雾霾污染的影响会得到有效缓和。研究结果为地方政府解决“以地谋发展”和雾霾治理两难困境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冉启英  王健龙  杨小东  
作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负外部性产品之一,雾霾污染无疑受到城市扩张的影响。提高城市创新质量并减少雾霾污染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城市蔓延已成为影响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2004—2018年中国26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城市蔓延和创新质量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雾霾污染存在时间黏滞效应和空间流动性;城市蔓延显著促进了雾霾污染,而城市创新质量对雾霾污染具有抑制作用。同时,城市蔓延与创新质量的交互作用显著促进了雾霾污染,表明城市蔓延弱化了创新质量的减霾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本地城市蔓延促进了邻近地区雾霾污染,本地创新质量对邻近地区雾霾污染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凌军  刘光富  
基于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探讨科技创新、金融发展与中国省际雾霾的关联性。结果显示:空间关联是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抑制中国省域雾霾污染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二者协同效应弥补单独作用路径下对中国省域雾霾污染的抑制和溢出效应的不足,凸显"1+1>2"的协同效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金鹤  王雅莉  
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新常态下能源需求与资源约束增强的现实要求,而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波特假说"与"污染天堂"检验学界仍莫衷一是。在利用SBM模型测得各省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首先在环境规制视角下分析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间接效应;其次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波特假说"与"污染天堂假说"进行检验;最后进行空间溢出效应探索。研究结果表明:(1)从全国层面看,环境规制、技术创新水平、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促进作用,"波特假说"成立而"污染天堂假说"不成立;(2)在中等水平的外商投资省市,环境规制的"污染天堂效应"大于"污染光环效应"。在高水平的外商直接投资省份,环境规制的"污染光环效应"大于"污染天堂效应";(3)在中等水平环境规制下的省市,技术创新的补偿效应大于遵循成本的负效应,验证了"波特假说"。在高水平环境规制省市,"波特假说"不成立;(4)环境规制、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交乘项对周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表明地区污染企业只是转移而不是转型,局部污染改善将会殃及"池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姜照华  马娇  
文章从绿色创新的环境效益出发,分别以绿色技术专利数量、单位生产总值的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单位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为指标,采用1985—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多变量VAR模型,并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广义脉冲响应分析和预测方差分析等方法,来探索我国绿色创新与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创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但由于目前我国绿色创新的发展并不成熟,其对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的改善作用受限。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廖果平  王超  
为保护环境,降污减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8年“绿色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正式施行。文章以2015—2019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该法对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该法的实施促进了重污染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尤其是非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竞争增强了该法对重污染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诱发效应。文章研究结论有助于更有效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戴宏伟  回莹  
京津冀地区是全国雾霾污染的重灾区。本文分析了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雾霾污染空间相关性,发现其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呈现出"高—高"型集聚和"低—低"型集聚的特征。基于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使用三种类型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发现:京津冀雾霾污染与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显著相关;产业结构与其呈"倒U型"曲线,目前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对自身及其邻近地区的雾霾污染具有明显的加重作用;城镇化水平对邻近地区雾霾污染具有双向效应。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城镇化水平质量的提高会缓解京津冀雾霾污染,实际人均GDP、对外贸易依存度、FDI、人口密度等也会对京津冀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雾霾污染产生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黎文勇  
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是区域分工的高级形式,探究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机制对于促进城市群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影响雾霾污染的机理基础上,利用长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引致的城市功能专业化增强对区域雾霾污染有显著抑制作用,提高城市功能专业化程度不仅有助于降低本地区的雾霾污染水平,对邻近地区的雾霾污染也有抑制作用。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的减霾作用在中心城市组、非中心城市组、非G60科创走廊城市组的检验中均成立;相对于中心城市,非中心城市的功能专业化程度提高对雾霾污染的抑制作用更大。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和劳动力禀赋效应降低区域雾霾污染。最后从构建功能互补发展格局等方面阐述了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