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59)
2023(8006)
2022(6743)
2021(5960)
2020(4831)
2019(10708)
2018(10350)
2017(20123)
2016(10501)
2015(11249)
2014(11351)
2013(11233)
2012(10750)
2011(10063)
2010(10255)
2009(9489)
2008(9029)
2007(8046)
2006(7394)
2005(6797)
作者
(32490)
(27526)
(27299)
(26249)
(17667)
(13127)
(12245)
(10462)
(10423)
(9653)
(9576)
(8996)
(8992)
(8590)
(8502)
(8481)
(8046)
(7838)
(7749)
(7727)
(6765)
(6653)
(6554)
(6325)
(6242)
(6066)
(5912)
(5605)
(5593)
(5318)
学科
(70352)
经济(70302)
管理(30412)
(23019)
方法(21770)
地方(19811)
数学(19359)
数学方法(19219)
(17968)
企业(17968)
中国(16617)
环境(14728)
(14191)
地方经济(13152)
业经(10934)
(10350)
(10144)
(8929)
(8273)
(8211)
金融(8210)
(8139)
经济学(7982)
(7646)
资源(7559)
农业(7277)
(7148)
(7145)
银行(7136)
城市(7084)
机构
大学(163004)
学院(162297)
(78679)
经济(77076)
研究(62843)
管理(57475)
理学(49566)
理学院(48834)
管理学(48006)
管理学院(47688)
中国(44575)
科学(38183)
(34430)
(32661)
(31906)
研究所(29118)
中心(26869)
财经(26648)
经济学(26628)
(24849)
(24183)
(23766)
经济学院(23658)
(22851)
业大(22320)
(21530)
师范(21333)
北京(21236)
财经大学(19785)
科学院(19618)
基金
项目(109741)
科学(87924)
基金(82958)
研究(75139)
(73528)
国家(73042)
科学基金(62853)
社会(52925)
社会科(50460)
社会科学(50445)
基金项目(44375)
(41526)
自然(40402)
自然科(39489)
自然科学(39477)
自然科学基金(38719)
(35193)
资助(33293)
教育(32393)
编号(26268)
(25074)
重点(25024)
(24050)
国家社会(23451)
(21872)
科研(20741)
创新(20737)
教育部(20599)
成果(20360)
发展(20303)
期刊
(91759)
经济(91759)
研究(52400)
中国(28064)
学报(25825)
科学(24658)
(24284)
(21735)
管理(21578)
大学(19266)
学学(18798)
经济研究(16256)
农业(14568)
财经(14495)
(13584)
金融(13584)
问题(13280)
(12688)
技术(12071)
业经(11304)
技术经济(9294)
统计(9048)
资源(8790)
现代(8158)
城市(8139)
(8121)
(8117)
教育(7998)
(7996)
世界(7899)
共检索到243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豆建民  张可  
本文将环境污染扩展到生产密度理论模型中,构建了一个经济集聚对污染排放强度的作用机制模型,从治污成本分摊、治污技术溢出、治污集中监管、治污的专业化分工四个方面对理论模型进行了解释。采用2002—2011年中国285个城市的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经济集聚和污染排放强度间的关系及其空间依赖性。研究表明,经济集聚与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呈现倒"U"型关系,当经济集聚超过一定的临界点后,提高城市经济集聚有利于降低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强度。经济集聚的间接效应和反馈效应分别占直接效应的52.4%和40%,城市间的经济发展和环境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特征。最后,运用广义倾向评分法分别考察了有空间依赖和无空间依赖两...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敏  
以经济集聚的负外部性为切入点,基于2005~2012年276个城市的数据,运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对经济集聚与城市环境污染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集聚与城市环境污染排放之间存在着平滑转换机制效应,两者因转换机制的不同而呈现非线性关系。特别是当城市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较低时,经济集聚显著降低了城市环境污染排放,减排效应明显;而当城市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超过一定值时,经济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排放的减排效应受到抑制而减弱。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瑞  
基于中国283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影响的促进效应、抑制效应及净效应。结果显示:产业集聚的抑制效应降低了城市环境污染41. 34%,促进效应增加了城市环境污染19. 58%;在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共同作用下,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净效应降低了城市环境污染21. 77%;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净效应在不同年份、不同省份和不同地区均显著为负,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的降低作用超过了增加作用;随着第二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产业集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净效应递减,第二产业的集聚弱化了产业集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作用;随着第三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产业集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净效应递增,第三产业的集聚强化了产业集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纪祥裕  
基于中国26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环境污染的内在联系。结果显示:中国城市污染排放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外商直接投资对污染排放的影响具有正显著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显著改善污染问题;外商直接投资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互动性的增强可以抑制城市污染排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污染排放的空间溢出显著为负;外商直接投资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交互项的空间溢出不受地理阈值的影响,并且能够显著改善相邻城市的环境污染;对集聚的外部性进行分析发现,MAR外部性会加剧污染,而Jacobs和Porter外部性能够显著减少污染,MAR外部性以及Porter外部性与外商直接投资的互动都能够有效抑制污染排放。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可  汪东芳  
本文运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考察了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的空间溢出和相互作用机制。从生产投入端和产出末端视角,将环境污染拓展到生产密度理论模型中,构建了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的交互影响理论模型,并运用2002—2011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实证表明:经济集聚和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双向作用机制,经济集聚加重了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对经济集聚存在反向抑制作用,且两者间的影响机制均与劳动生产率密切相关。经济集聚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环境污染对劳动生产率产生负面影响。经济集聚和环境污染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城市的经济集聚和环境污染与周边地区密切相关,且相邻城市间的经济集聚和环境污染存在...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华军  杨骞  
文章从理论上探讨了污染排放的时空依赖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形态和拐点的影响;并采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选择工业"三废"和四种污染物,构建了经典面板数据模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广义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别在不考虑污染排放的时空依赖情形,以及考虑污染排放的时间依赖、空间依赖以及时空依赖情形下对EKC假说进行了经验检验。研究发现:四种污染物均存在明显的时空依赖,在不同空间关联模式下不同污染物的空间依赖性有所差异。同时,污染排放的时空依赖对EKC的形态和拐点存在显著的影响。其中,考虑污染排放的时空依赖之后,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支持倒U型的EKC假说,经济空间权重下EKC的拐点位置远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齐亚伟  
文章通过构建面板门槛模型检验了空间集聚、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受到开放性的影响,随着贸易开放度的逐步加深,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将不断凸显。同时,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使得环境污染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表现出倒U或倒N型关系,表明适度集聚规模是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双赢的关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是否成立取决于集聚程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余泳泽  刘凤娟  
本文基于2004—2014年中国230个地级市的水污染和空气污染面板数据,从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两个角度,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水污染和空气污染起到抑制作用,生产性服务业能够通过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两个途径减少废水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相对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对环境污染的抑制作用更大。相对于水污染,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空气污染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很强的正环境外部性,能够减少邻近城市的环境污染。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余泳泽  刘凤娟  
本文基于2004—2014年中国230个地级市的水污染和空气污染面板数据,从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两个角度,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水污染和空气污染起到抑制作用,生产性服务业能够通过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两个途径减少废水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相对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对环境污染的抑制作用更大。相对于水污染,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空气污染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很强的正环境外部性,能够减少邻近城市的环境污染。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陈诗一   马倩倩  
环境污染严重与城市化滞后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两大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研究集聚与配置资源的最大区域性载体——国家中心城市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运用双重差分策略系统考察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对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显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显著增加了经济集聚并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与此同时,城市发展政策显著降低了城市PM_(2.5)浓度,从而改善了环境质量。另外,城市发展政策对长江三角洲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其他非国家中心城市具有经济促增与污染减排的辐射带动作用,但是对京津冀城市群的经济与环境溢出效应较小。机制分析表明,以人口与产业集聚表征的规模效应、以产业结构衡量的结构效应、以污染排放强度代表的技术效应是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所在。因此,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发挥了经济绿色转型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应当持续推动经济促增与污染减排的绿色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毛渊龙  袁祥飞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括集聚外部性、城市规模共同作用下的环境污染模型,利用2007—2016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城市规模演变对集聚外部性环境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在控制城市规模演变对集聚外部性环境效应的调节作用下,马歇尔外部性和雅各布斯外部性各自与环境污染之间均呈现出一定的倒U型曲线关系,马歇尔外部性在二氧化硫、烟粉尘和废水污染上均表现显著,而雅各布斯外部性则仅与二氧化硫和烟粉尘污染关系明显。进一步考察城市规模演变对集聚外部性环境效应的调节作用发现,在全国范围内,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马歇尔外部性和雅各布斯外部性的环境改善作用将会得到相应提升,马歇尔外部性在二氧化硫和废水污染上表现明显,而雅各布斯外部性则对二氧化硫和烟粉尘污染作用显著。分地区看,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东部地区雅各布斯外部性的环境改善作用更为明显,而中西部地区则是马歇尔外部性的表现更加显著。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汪增洋  豆建民  
本文使用参数和半参数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空间依赖性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趋同的影响,以及城市经济增长行为的非线性。研究发现,空间依赖性有利于城市经济增长趋同,城市经济增长不仅受自身初始收入水平和人口增长率、投资率的影响,还受到周边城市的初始收入水平、人口增长率、投资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率、投资率的非线性特征随周边的城市人口增长率、投资率的变化而变化,揭示出城市密集区具有投资效率高、人口吸纳能力强的特点。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黄志基  马妍  贺灿飞  
引入世界银行(2009年)提出的"3D"分析框架,探讨了密度、距离和整合与城市污染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密度与城市污染排放存在倒U型关系,但密度的提升能够显著降低城市污染排放强度。距离对污染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影响不同,缩短与大城市的距离、与省会城市的距离不利于城市污染排放总量控制,但可以降低污染排放强度,提高城市污染控制效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苏婧  谢向伟  
随着我国城市群都市圈战略的实施和“两带一路”的稳步推进,“以点带面、从线到片”的空间集聚已成为当下区域发展的基本表现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但也使绿色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节能减排的压力与挑战。如何协调好要素空间优化配置和节能减排目标已成为新阶段我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亟需解决问题。本文将绿色技术进步和能源效率引入传统的产出密度函数,构建一个能够刻画集聚经济、绿色技术进步、能源效率与环境污染四者关系的理论模型,并采用2010-2020年我国299个地级市的数据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集聚经济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效应,集聚经济的环境效应存在异质性,集聚经济同时具有增长和减排的双重效应。因此,在绿色经济发展中应健全集聚减排机制;重视产业结构升级、区域城市开放、环境规制和环保投入等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并通过不断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实现绿色发展。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陶长琪  彭永樟  
基于包含人口集聚、绿色水平与环境污染的理论框架,构建逆球面距离与面积加权的空间权重矩阵,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与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城市人口集聚、绿化水平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运用时空地理加权模型分析了环境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人口集聚会加剧污染排放,且其影响呈现正"N"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形式;绿化水平提升能减缓环境污染,每单位绿化水平的提升还能通过交互效应减少0.204个单位由人口空间集聚带来的排污;它们对环境污染的溢出效应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大而减弱,随城市面积的增大而增强;重点环保城市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