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22)
2023(8648)
2022(7058)
2021(6558)
2020(5351)
2019(11565)
2018(11548)
2017(20719)
2016(11378)
2015(12482)
2014(12191)
2013(11235)
2012(10040)
2011(9106)
2010(9143)
2009(8504)
2008(7913)
2007(7171)
2006(6297)
2005(5172)
作者
(31839)
(26470)
(26376)
(25105)
(16526)
(12586)
(11952)
(10238)
(10096)
(9383)
(9014)
(8902)
(8481)
(8402)
(8290)
(8143)
(7907)
(7719)
(7603)
(7556)
(6700)
(6482)
(6455)
(6159)
(6006)
(5905)
(5803)
(5740)
(5409)
(5346)
学科
(35983)
经济(35938)
管理(27809)
(21039)
(16257)
企业(16257)
(13277)
中国(12985)
地方(12706)
方法(10287)
(10246)
业经(9383)
(8811)
(8568)
农业(8446)
数学(8314)
数学方法(8096)
理论(7727)
环境(7229)
(7143)
教育(6728)
(6633)
贸易(6625)
(6489)
(6478)
金融(6470)
银行(6470)
(6324)
(6273)
(6266)
机构
学院(145826)
大学(140783)
研究(52507)
管理(48702)
(48480)
经济(46974)
理学(40683)
理学院(40062)
管理学(38960)
管理学院(38715)
中国(38364)
科学(35605)
(31165)
(28107)
(26480)
中心(24373)
研究所(24130)
(23907)
(23892)
业大(23747)
(22351)
农业(22056)
师范(22054)
技术(20472)
(20307)
(19465)
北京(19183)
(18243)
财经(17898)
师范大学(17282)
基金
项目(101760)
科学(78525)
研究(74889)
基金(69598)
(62442)
国家(61949)
科学基金(51934)
社会(44466)
(42635)
社会科(41879)
社会科学(41869)
基金项目(36757)
(35823)
教育(34785)
自然(33959)
自然科(33058)
自然科学(33045)
编号(32456)
自然科学基金(32364)
资助(27229)
成果(26211)
课题(24082)
重点(23797)
(23063)
(21091)
(20513)
(20028)
创新(19760)
计划(19415)
科研(19317)
期刊
(61689)
经济(61689)
研究(41761)
中国(36007)
(27017)
学报(26148)
教育(23889)
科学(22660)
大学(19209)
农业(18463)
(18171)
管理(18166)
学学(17900)
技术(14095)
业经(12456)
(11504)
金融(11504)
图书(9747)
经济研究(9697)
(9434)
职业(8752)
(8139)
财经(7932)
资源(7794)
问题(7511)
科技(7453)
(7268)
书馆(7235)
图书馆(7235)
(7118)
共检索到225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旖  邓玲  
通过对灾区自然经济特征的分析,结合灾害损毁程度,从空间结构优化的角度对灾区重建进行研究,认为灾后重建的空间优化途径主要是主体功能区建设,并对灾区的主体功能区划进行思考,认为应针对灾区中不同类型的功能区进行建设:灾区中的平原地区在推进恢复同时要重点开发;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等生态脆弱区要以限制和禁止开发的要求进行生态恢复与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桐  岳文泽  夏皓轩  熊锦惠  
主体功能区战略是中国区域发展管理的重要创新,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充分践行主体功能区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当前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践面临科学支撑不足、尺度深化不够、实施保障不强等问题。文章以浙江省为例,基于“要素—空间—功能”的思路构建了一个科学性、精细化和可操作的省级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框架:首先,建立了一个“双评价—三类空间划定—主体功能权衡”的分区方案,强化了主体功能区战略的科学性;其次,在空间尺度上,将传统县级单元深化到乡镇(街道)尺度,满足差异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再次,统筹了上位规划功能定位、三类空间结构、区域协调的综合考量,提升了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可操作性;最后,在此基础上,依据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结果提出未来区域发展差别化引导与管控的政策指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曹子坚  贾云鹏  张伟齐  
主体功能区作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新安排,必将对现行的行政区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文章在从区域发展理论创新的角度对主体功能区进行深化认识的基础上,从区域划分依据、区域发展理念、同质化政府与异质化区域、主体功能区操作与行政主体、主体功能区划分标准与区域发展等方面阐释了行政区经济对主体功能区约束的内在机制,指出区域管理政策是现阶段行政区经济约束的集中表现,并从配套政策体系和当前政策重点等角度指出了主体功能区和行政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路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靖宇  宋洋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关于主体功能区的类型界定,跟从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战略部署,以老工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为主要开发对象的东北综合经济区,应当从整体上认定为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的现实价值,具有从整体上认定东北地区为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的资本依托、制约因素、发展目标,特别是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的推进措施,加快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进程,才能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中建成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童亮  张洪潮  
主体功能区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本文基于主体功能区区域规划理论与煤炭资源分布特性,对煤炭主体功能区进行创新性的界定;基于SCP假设理论,结合区域经济学发展理论,分析煤炭主体功能区建设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结合煤炭主体功能区战略提出优化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的建议,旨在提升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和优化煤炭产业结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明  杜黎明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优化空间结构的重要途径,四川地震灾后重建是一次强制性的空间结构变迁。四川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地震灾后重建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论文在分析四川地震灾后对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影响的基础上,重点对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灾后重建的路径进行了探索。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石意如  陈辉  向鲜花  
我国海洋环境治理中存在制度、机制、执行、问责等方面的治理困境,而这主要归因于整体视角海洋环境治理体系缺乏。西方发达国家海洋环境治理实践经验表明,高质量的海洋环境治理一般要满足整体思维、全程治理、全面合作、联动问责四个特征。借鉴成功经验,提出以海陆统筹协调发展为目标,以主体功能区为环境治理基本单元,全程合作治理海洋环境的海洋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海洋环境治理模式的不足,为海洋环境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清  张福生  
山西农业发展,正处于传统农业转型,农业主体功能区发展建设的新阶段。进行资源利用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带的开发,是区域性农业主体功能培育的主要内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杏梅  
区域协调发展是"十一五"时期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之一。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空间规划与建设,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此,分析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并从八个方面提出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俐艳  
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编制好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合理地确定省内各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并按照功能定位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体系,对于明确省内各区域发展方向,规范空间开发秩序,逐步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1.教育部在京党组成员和全体机关干部职工向在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学校师生和同胞致哀(中国教育报记者高海涛摄) 2.第二军医大学抗震救灾医疗队队员在抢救受伤骨折的小学生(中国教育报记者樊世刚摄) 3.大学生志愿者在医院帮助转运伤病员(中国教育报记者樊世刚摄) 4.第三军医大学医疗队徒步抵达汶川县映秀镇开始施救(新华社特约记者赵建伟摄) 5.中国政法大学师生们踊跃参加捐款(中国政法大学宣传部艾群摄) 6.北京理工大学学子向灾区募捐(中国教育报记者修伯明摄) 7.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在为抗震救灾义务献血(沈岩摄) 8.东北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执点睛之笔,现场作画所得全部款项作为支援灾区之用(东北大...
[期刊] 征信  [作者] 赵洪君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灾区农村信用环境的基础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以阿坝州为例,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着资金短缺、收入减少、农村信用社流动性压力较大、后期政策跟进与落实难等问题和困难。针对灾区实际,应坚持先易后难、科学合理、稳步推进的原则,发挥农村信用社主力军作用,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激励惩戒机制,充实和完善征信数据库内容等,以推进灾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建新  霍小平  
从对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城市功能作用的认识出发,以均衡空间的构建为目标,对城市功能的调整进行了研究。认为在主体功能区建设背景下,应推动城市由部门专业化向功能专业化转型,强化城市的"源"功能,避免"孤立发展",完善城市网络,充分发挥城市的组织带动作用,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恺   张旭阳   夏依宁   张瑞霞   曾鹏  
【目的】主体功能区对促进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战略引领作用,为了应对人口和用地的紧缩发展新趋势,有必要对主体功能区实施进行回顾评价,并针对问题提出优化建议。【方法】本文运用人口普查和土地调查数据,探究湖南省区县人口-土地的增长/收缩时空演变规律,定量分析2010—2020年区县人口-土地的协调关系,结合《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2年)总结主体功能区框架下的人地变化特征,并对比规划实现情况,探讨未来主体功能区的优化发展方向。【结果】研究发现:(1)2010—2020年,湖南省各区县城镇常住人口增长/收缩差异化发展特征明显,全省城镇建设用地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长速率呈下降趋势;(2)2010—2020年区县人口和土地不平衡现象普遍,大量的区县存在人多地少(集约型发展)与人少地多(宽松型发展)两种不匹配趋势,既存在城镇常住人口增长滞后于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的区县,也存在城镇常住人口增长略快于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的区县。(3)《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自2012年实施以来,虽然体现出引导人口和土地协调发展的作用,但各区县城镇人口和土地发展仍然存在与所属主体功能区发展目标相违背的情况。【结论】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对主体功能区进行优化方案探索。一方面,人口-土地协调视角下,各类主体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都可能存在多种发展情景,有必要进一步细化类型划分,提出湖南省各区县多类型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主体功能区类型与城镇建设用地、城镇常住人口之间存在双向作用机制,未来的主体功能区规划需要结合数据分析得出人口和土地增长关系,从人地协调发展视角对主体功能区提出优化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