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54)
- 2023(16162)
- 2022(13963)
- 2021(13085)
- 2020(10932)
- 2019(24873)
- 2018(24693)
- 2017(47251)
- 2016(25746)
- 2015(28412)
- 2014(27836)
- 2013(27486)
- 2012(25073)
- 2011(22428)
- 2010(22154)
- 2009(20025)
- 2008(19444)
- 2007(16895)
- 2006(14482)
- 2005(12198)
- 学科
- 济(98822)
- 经济(98726)
- 管理(75185)
- 业(72802)
- 企(61072)
- 企业(61072)
- 方法(44193)
- 数学(37872)
- 数学方法(37490)
- 农(27330)
- 中国(25328)
- 业经(24181)
- 财(23897)
- 地方(22880)
- 学(22230)
- 技术(21355)
- 农业(18444)
- 贸(18198)
- 贸易(18185)
- 易(17585)
- 制(16747)
- 理论(16419)
- 环境(16265)
- 和(15706)
- 务(15673)
- 财务(15608)
- 财务管理(15586)
- 产业(15147)
- 企业财务(14514)
- 划(14049)
- 机构
- 大学(354225)
- 学院(353534)
- 管理(142045)
- 济(136762)
- 经济(133778)
- 理学(124264)
- 理学院(122827)
- 管理学(120686)
- 管理学院(120054)
- 研究(116725)
- 中国(84375)
- 京(77059)
- 科学(76235)
- 农(62362)
- 财(59049)
- 业大(58345)
- 所(58192)
- 研究所(53643)
- 中心(53555)
- 江(50718)
- 农业(49319)
- 财经(48296)
- 北京(48291)
- 范(46409)
- 师范(45880)
- 经(43985)
- 院(42708)
- 州(41292)
- 经济学(40184)
- 技术(38088)
- 基金
- 项目(253561)
- 科学(198791)
- 基金(182973)
- 研究(180421)
- 家(161595)
- 国家(160272)
- 科学基金(137646)
- 社会(113456)
- 社会科(107608)
- 社会科学(107582)
- 省(100657)
- 基金项目(99248)
- 自然(91953)
- 自然科(89835)
- 自然科学(89810)
- 自然科学基金(88216)
- 划(84880)
- 教育(81557)
- 资助(73362)
- 编号(72644)
- 成果(56668)
- 重点(56516)
- 创(56243)
- 发(54528)
- 部(53934)
- 创新(51901)
- 课题(49758)
- 科研(48402)
- 计划(47495)
- 大学(46297)
- 期刊
- 济(144618)
- 经济(144618)
- 研究(97056)
- 中国(66594)
- 学报(61841)
- 农(55379)
- 科学(54803)
- 管理(50574)
- 大学(45775)
- 财(44235)
- 学学(43098)
- 农业(38450)
- 教育(37825)
- 技术(29757)
- 业经(25546)
- 融(24967)
- 金融(24967)
- 经济研究(22951)
- 财经(22263)
- 业(20570)
- 科技(20393)
- 图书(19618)
- 问题(19240)
- 经(19113)
- 版(17518)
- 技术经济(17183)
- 业大(16452)
- 理论(16244)
- 资源(16238)
- 商业(16141)
共检索到4986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蒙大斌 张诚 李宁
运用时序全局主成分法测度2008~2017年京津冀空间交易成本及其动态变化,构建QAP计量模型分析空间交易成本与创新网络空间拓扑的关系。研究发现:(1)京津冀地区空间交易成本近年显著下降,其中京津两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空间交易成本为最低,保定市位列第三,河北南部城市的空间交易成本相对较高;(2)空间交易成本显著影响创新网络在地理空间上的拓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这一动态过程;(3)滚动检验显示,空间交易成本降低对于区域之间创新合作促进具有"U"型效果;(4)分类检验来看,外生性空间交易成本对网络空间拓扑的影响不断减弱,而内生性空间交易成本对网络空间拓扑的影响不断加强。
关键词:
创新网络 空间交易成本 网络空间拓扑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贾思琪 王宁宁
遵循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区域性原则,在已有文献研究基础上,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物流发展水平、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化水平等四个方面构建了区域物流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Topsis法计算指标权重,基于引力模型建立京津冀预期物流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的物流网络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的物流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两极分化较为严重;京津冀物流网络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关联性,小世界特征明显;网络中节点层级明显,呈现核心-边缘空间分异特征,存在多数交叠的区域子网,同时识别出保定、唐山、邢台等城市在网络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研究结果对于指导未来京津冀区域物流协同发展,提升城市物流水平,推动区域物流建设等具有重要的决策支撑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吕拉昌 孟国力 黄茹 孙飞翔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如何实现协同创新是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关键。通过创新系统主体授权专利合作,研究京津冀城市群的创新联系,揭示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的空间组织和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经历了初级发展阶段(2000—2005年)、增强发展阶段(2005—2010年)和扩展与快速发展阶段(2010—2015年)。从空间发展角度来看,北京、天津是京津冀城市群的创新中心,在网络中具有较强的控制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京津冀城市群逐步形成"双核+多节点"的创新网络格局。围绕主要城市的创新,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形成一些小组团创新网络结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付韬 杨志慧 秦震
目前京津冀区域医药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专利合作网络。基于2011—2015年间的专利数据,以京津冀区域医药上市企业为搜索起点,依据组织间共同申请专利行为获取区域专利合作网络;在此基础上采用社会网络以及渗流理论分析方法解析该网络结构;最后结合上市企业年报数据,实证该网络结构对上市企业专利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京津冀区域医药产业专利合作网络整体以及北京地区子网和天津地区子网都是连通的,并且该网络整体的连通性主要由北京和天津地区所属结点来维持;该区域上市医药企业专利产出受到企业自身拥有的子网内以及子网间连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许楠 魏冉
基于2018—2021年京津冀13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城市综合创新能力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引力模型构建京津冀创新网络,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京津冀创新网络结构演变及其驱动因素。京津冀创新网络整体的关联度和稳定性有所增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且内部具有明显的等级差异。就网络中城市个体而言,北京和天津对河北省城市产生创新的“虹吸”效应,是中心城市;廊坊和唐山也具有一定创新吸引能力,为次中心城市;河北省其他城市则表现为创新溢出或孤立状态。京津冀创新网络凝聚子群经历分化,形成主受益板块“首都圈”和“直辖市圈”、净溢出板块“环首都—直辖市圈”以及处于孤立板块的“边缘圈”。空间邻近性、城市聚集资源能力差异、文化服务及资源差异以及交通便捷差异对京津冀创新网络产生正向影响,城市教育资源差异对京津冀创新网络产生负向影响,创新产出成果差异对京津冀创新网络的影响逐渐降低。未来应提高网络关联度和稳定性、提升次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鼓励加强板块内外合作以及完善城市间创新资源配置,优化京津冀创新网络,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创新协同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贵 温科
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2008—2013年京津冀"企业—研究机构—政府"的协同创新现状,基于"三螺旋"创新理论,构建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创新网络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企业""企业—政府"的网络关系对京津冀协同创新效率具有一定的显著影响,而"企业—研究机构"的网络关系不具有显著影响。应分别建立并完善以企业、政府、研究机构三者为核心的协同创新网络链条,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贵 温科
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2008—2013年京津冀"企业—研究机构—政府"的协同创新现状,基于"三螺旋"创新理论,构建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创新网络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企业""企业—政府"的网络关系对京津冀协同创新效率具有一定的显著影响,而"企业—研究机构"的网络关系不具有显著影响。应分别建立并完善以企业、政府、研究机构三者为核心的协同创新网络链条,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毛睿奕 曾刚
全球化背景下,创新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近10年来,学术界掀起了对创新活动研究的高潮,经济学家、经济地理学家、管理学家从不同的视角对创新的形成动机、过程、模式及演变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显示,一方面,创新是集体行动的结果,企业间互动对创新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创新网络要素结构差异对创新功能的实现也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将基于集体学习机制,从网络个体与整体结构差异出发,分析和总结结构差异下不同创新网络模式特点,并以浦东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网络作为实证案例。
关键词:
集体学习 创新网络模式 生物医药产业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子涵 彭宝玉 孙君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区域间经济往来密切,其中蕴含着产业链的分工和隐含碳排放的流动,从而影响区域的功能协同和碳排放责任明晰。论文采用2012年和2017年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数据,借助投入产出分析法构建了京津冀地区产业链空间网络,考察京津冀地区间产业联系及其隐含碳排放流动关系,并分析了隐含碳排放的主要行业和地区,以期为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发展和“双碳”目标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存在有分工、缺协同、产业空间联系和隐含碳流动对重工业依赖性较强的特征。建筑领域产业链和机械设备制造产业链等重工业产业链是地区间产业联系的主要路径。(2)京津冀地区制造业生产环节薄弱。核心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产出占比始终高于中游,制造业至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网络联系薄弱。(3)从隐含碳排放的空间格局看,北京和河北分别是京津冀地区流入和流出隐含碳排放最多的省份,天津隐含碳排放流出量占地区碳排放总量的比例最高。在此基础上,论文从深化产业链空间融合、率先开展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程遥 李涛
以企业分支机构为依据的城市网络分析框架是西方学者基于全球跨国企业机构组织与城市功能联系之间的关联性所演绎和发展出的产物。在我国特殊的城乡体系中,城市网络分析的基本单元"城市"是一个具有多重内涵的概念,由此产生了我国独有的城市网络分析中的空间敏感问题,即分析空间单元的尺度选择对城市网络研究的影响。通过对京津冀、长三角两个城市群2013年的企业空间数据,分别以设区市和县级政区为单元对其进行城市网络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城镇结构特征的地区,对城市网络分析单元的空间敏感性是不同的。在微观经济相对发达,县级城市体系发育成熟的地区,城市网络分析对空间单元的敏感性较高,分析单元的尺度不同往往对分析结果产生较大影响;而在如京津冀等城市网络权力相对集中,县级城市体系发育不完善的区域,网络分析的空间敏感性则相对降低,分析单元的划分差异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有限。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胡悦 马静 李雪燕
城市网络化是城市群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结果,创新网络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并结合Ucinet、Arc GIS软件,分析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时空演化,探究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演化驱动机制。结果发现:①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密度日益提高,城市间创新联系显著加强;②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从早期单核心演变成中期以北京为核心、天津和石家庄为重要支点的“1+2”空间模式,再到中后期的“多中心、多层次”创新格局;③QAP非参数实证分析表明,地理邻近、制度邻近正向促进创新合作,而知识邻近对创新合作具有负向作用,经济邻近与认知邻近仅在早期对创新合作有显著正向驱动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辉 王素贞 黄梦娇
为提升建筑产业联盟协同创新效率,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探究建筑产业联盟协同创新关键影响因素与关联机理。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建筑产业联盟的特点,对影响其协同创新的因素进行梳理,构建社会网络分析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数据搜集,运用UCINET6软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创新资源投入、知识共享、知识产权、技术进步、知识转移是关键影响因素,且这些影响因素通过不同的方式作用于其他因素,最终影响京津冀地区建筑产业联盟协同创新。
关键词:
建筑产业联盟 协同创新 社会网络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绘存
基于2000—2015年京津冀专利数据,采用专利申请量变化和专利创新结构变化分析探讨了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发展态势。研究发现:(1)2000—2015年,京津冀区域整体上创新差异不断扩大,但相对差异不断缩小,其中京津、京冀相对差异在缩小,但津冀相对差异变化并不明显;(2)2009年以前,津、冀创新差异化明显,京呈现均衡化发展,2009年以后,津、冀内部创新呈现均衡化发展,京则呈现差异化扩大发展趋势;(3)2000—2015年,京津、京冀、津冀之间创新领域相似度不断升高,同时在具体的某个创新领域发展变化而言,2006年以后,京津冀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4)2000—2015年,津冀之间产业一致性更多反映在基础化学、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而京津、京冀之间则共同表现为向北京主导的电子元件、通信等产业转移。
关键词:
区域创新 专利 京津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辉 申玉铭 孟丹 薛晋
伴随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城市间"时间距离"缩短,引起城市区位和城市关系网络发生变化。研究将GIS网络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结合起来,利用O-D矩阵和引力场模型,分析京津冀都市圈在公路、铁路、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4种不同交通模式下,可达性的差异性及都市圈城市经济相互作用的外向和内向集中程度等。结果发现:①交通可达性对都市圈内层极化作用高于外层作用,交通按照公路→铁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顺序大大提高城市间可达性。②交通可达性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提高城市经济辐射能力和城市间联系度,另一方面拉大城市间差异程度,且北京、天津以辐射功能为主,其它城市以集聚为主。③可达性在1h以内,城市对外影响力较明显,变化幅度最大的是廊坊(0.25h),在1h以上,城市经济影响力变化较弱,在2h以上影响渐渐消失。④公路、铁路、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4种交通模式中,天津交通区位优越于北京,但在可达性和经济影响力综合作用下,北京外向集中程度(Out Degree)地位明显优越于天津,而内向集中程度(In Degree)天津高于北京。⑤可达性拓展了都市圈内层的空间范围,并引起空间结构由"多中心"结构向连续的"带状"结构演变。
关键词:
城市网络 引力模型 可达性 京津冀都市圈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玉芬
创新网络中心度是描述创新主体在创新网络中的关系和地位的指标,高中心度意味着该主体能获取更多异质性资源、创新机会。目前在我国医药产业创新网络中,企业中心度远远低于高校和科研机构。产业的研发特征、现代企业制度的短板、政府支持的乏力和市场机制的缺陷是其重要原因。政府应在改革中着力建设制度环境,完善充分体现竞争的市场机制,助力企业转变思想观念,培养催生创新领军型企业,激励创新性强的中小微企业,鼓励企业和各种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研发,提升企业的创新网络中心度。
关键词:
医药产业 创新网络 中心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