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44)
2023(4098)
2022(3008)
2021(3127)
2020(2284)
2019(5331)
2018(5156)
2017(7579)
2016(5692)
2015(6663)
2014(6769)
2013(5393)
2012(4955)
2011(4637)
2010(4930)
2009(3735)
2008(3553)
2007(3275)
2006(2934)
2005(2800)
作者
(11807)
(9757)
(9691)
(9514)
(6219)
(4766)
(4598)
(4097)
(3739)
(3641)
(3511)
(3366)
(3365)
(3283)
(3087)
(3033)
(3024)
(2946)
(2938)
(2808)
(2780)
(2551)
(2470)
(2326)
(2291)
(2279)
(2226)
(2093)
(2060)
(2059)
学科
教育(19665)
中国(11292)
(9114)
经济(9109)
教学(8306)
理论(7869)
管理(5692)
(4790)
(4548)
(4540)
学法(4477)
教学法(4477)
(4340)
发展(4127)
(4005)
学理(3994)
学理论(3994)
思想(3722)
政治(3591)
(3544)
地方(3479)
高等(3432)
思想政治(3413)
政治教育(3413)
治教(3413)
研究(3403)
德育(3384)
学校(3345)
改革(3243)
农业(3097)
机构
大学(65162)
学院(63437)
教育(29367)
研究(25980)
(23386)
师范(23329)
师范大学(19606)
职业(16512)
(16428)
科学(15517)
技术(14546)
管理(13271)
(13232)
(12519)
经济(12465)
(11783)
研究所(11467)
职业技术(11426)
教育学(11280)
北京(11264)
理学(11239)
理学院(10840)
中国(10441)
管理学(10330)
管理学院(10172)
中心(9971)
技术学院(9909)
(9688)
(9086)
教育学院(8349)
基金
项目(39313)
研究(38320)
科学(32824)
教育(28903)
基金(23166)
社会(20232)
编号(19693)
(19073)
社会科(18833)
社会科学(18830)
国家(18718)
课题(18535)
(18098)
成果(18036)
(17588)
(16466)
科学基金(15609)
规划(13371)
基金项目(11924)
(11537)
重点(10988)
项目编号(10739)
年度(10407)
(10369)
(10132)
研究成果(10028)
(9976)
教育部(9770)
(9567)
(8990)
期刊
教育(53167)
研究(30905)
中国(25192)
(15665)
经济(15665)
职业(15490)
技术(12949)
技术教育(10635)
职业技术(10635)
职业技术教育(10635)
学报(6682)
大学(6509)
科学(6378)
(6284)
论坛(6284)
(5961)
高等(5652)
成人(5515)
成人教育(5515)
(5375)
职教(5202)
高等教育(4856)
发展(4730)
(4730)
(4414)
农业(4301)
管理(4100)
学学(4065)
比较(3644)
图书(3434)
共检索到105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国红  
课程无论是理解成学科还是进程,都只停留在"点"或"线"的思维层面,还没有整体性地把握课程内涵,教学活动成为限制在静态"跑道"上的程式化演进,学生主体得不到尊重。职业教育课程本质上具有"空间"意蕴,综合职业能力是在课程视域下创设的"空间"场域中实践与交互生成的。课程建设需要构建物质空间、主题空间和人化空间,课程设计要从任务设计走向情境设计,从教学设计走向学习设计,从传统课堂设计走向无边界设计。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薛栋  
面对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种种问题,实践表明,课程体系建设是推动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核心和落脚点。职业教育体系及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历史沿革表明,课程体系的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实现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基本途径。秉持类主体生存意义的自我建构是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一体化的核心理念,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是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一体化的显著特征。系统科学理论是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一体化的思维路径选择。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一体化研究要树立课程思维范式的中国意识,实现课程从理论构想到个体经验的一体化,建立发展性与正义性课程改革评价标准。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金祥  
20世纪30年代,何思源在大力发展山东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同时,对职业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职业教育改革。他主张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重,认为发展职业教育必须考虑学生实际和社会需求,体现地域特色。启示在于:处理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关系,紧密联系社会,加强实践,并且以人为本,做到因地制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岭  
人的自由的实现需要具备劳动、生存、生活与发展等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依靠职业教育。同时人具备可教性,现代职业教育是实现人自由的必由之路,自由与现代职业教育逐步走向兼容统一。现代职业教育自由的意蕴从起点、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主要体现在基于人自由潜能的现实生活人教育、走向人的自由的终身教育、为了人的自由的普职融合教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贾旻  肖凤翔  
现代职业教育治理的"现代性"既是职业教育治理研究必须追问的理论问题,也是影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所在。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不同于职业教育管理的"新型"特征,即"现代"内涵,就是现代职业教育治理的"现代性",主要表现为:治理理念的民主、公平与效率,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机制的市场自主控制,治理工具的法治与契约以及治理过程的民主协商。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珠  
课程现代化的实质是课程现代性的增长,课程现代性的内涵特征具体体现为其理性化、法制化、民主化、生产性四个方面。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多年来不断变革,现代性获得了很大发展,但其在法制化、民主性、生产性等方面均表现不足。为此,有针对性地提高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现代化程度,应注重职业教育课程传统的传承、理性选择课程模式,完善职业资格和课程标准、提高课程的法制化,选择多样化的课程现代化路径、提高课程的民主性,加强产教融合、提高课程的生产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梁廷方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划时代的改革文件,吹响了我国职业教育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的号角。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呼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呼应职业教育发展现实,呼应职业教育国际趋势,呼应民众民生内在诉求。文章提出了我国现代职教体系构建改革的"上移"与"下移"、"内生"与"外促"、"收权"与"放权"、"沿袭"与"创新"、"全面"与"重点"的时代特征,并从职业教育的国际视野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国际化、理念国际化、办学国际化和体系国际化进行了梳理。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金  
作为人类思考问题的一种新范式,现代性不仅涵盖物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凸显与强化了人的现代化。廓清现代性的研究论域与边界,是对其概念进行合理界定的关键。职业教育的现代性意蕴主要表征为职业教育现代化要达到的理想状态、现代职业教育形态主要特征的理论概括、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共生。在我国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需要立足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性、目的的整合性、服务的公共性、需求导向的全面性以及治理主体的多元性等维度来规约职业教育现代性的应然趋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史洪波  阳琼芳  梁裕  
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将职业伦理作为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立足点是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回应职业教育育人本质、构建职业教育思政体系的需要。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的价值负载性、课程结构的成果导向性、课程实施的实践指向性为职业伦理的意义生成提供了可能性。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推进以职业伦理为立足点的课程思政改革,要通过深刻挖掘职业伦理的意义生成点、提升职业伦理融入教学的契合度、走向意义生成的学生学业评价模式,构建起职业伦理意义生成的教育场域。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宏伟  庞学光  
技术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构成要素,以特定的方式存在于职业教育的教学与课程之中。哲学解释学的技术诠释不同于传统技术观念,它带来了技术内涵的转变:技术理解的内涵由"机械认知"走向"存在关切",技术知识传播由"明言传递"转向"意会体悟",技术知识转化由"线性应用"变为"螺旋循环"。这对职业教育的现实变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构建情境化、共享式的学习过程;运用"隐喻"等符号化和情境化的教学方法;安排合理的课程实施顺序并创造技术知识转化的有利条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鹏  
学习领域课程作为当代德国职业教育的一种经典课程模式,源于工作一体化的职业世界需求以及整体主义职业教育范式的提出;在整个的课程运行中体现较强的整合意蕴,指向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开发基于典型职业任务的系统化课程模块,设计面向完整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方式。与此同时,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在运行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整合的视野,客观分析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特点,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进行辩证地借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国庆  
入选理由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三大关键领域——课程、教学与教师综合起来研究,在其相互作用的视野中寻求对这三大领域的系统理解,切中问题,明辨思路。主要观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对职业能力本质的理解是构建这一理论框出处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06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林才  王建林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产业学院已成为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的重要载体。然而,相较于普通本科高校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职业教育现代产业学院有其独特的价值意蕴,其在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推动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针对当前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存在的现实困境,建议在定位上突出适应性、在内容上凸显教育性、在机制中强调融合性、在治理中突破限制性,从而破解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凤翔  蓝洁  
课程本质理论发展的历程呈现两极化约的样态。结合职业教育课程的历史起源和时代特征,重构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本质应是现代职业伦理价值追求的载体,其通过课程内容、活动、目标等要素承载现代职业伦理价值对工作世界、职业定向、岗位能力的具体规定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春燕  
从世界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社会服务对人才培养体系的需求出发,依据对经验型和策略型技术技能掌握程度的不同,确定中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由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开发职业教育目标后进行各层次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建立文化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技术技能类课程和综合应用类课程的通用课程结构,提出各层次课程衔接的4种范式,以解决目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遇到的瓶颈问题,促进技术技能积累和实现渐进性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