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81)
2023(6410)
2022(5461)
2021(4854)
2020(3976)
2019(8965)
2018(8859)
2017(16598)
2016(8726)
2015(10001)
2014(9990)
2013(9974)
2012(9729)
2011(8935)
2010(8993)
2009(8306)
2008(7769)
2007(6817)
2006(6410)
2005(5823)
作者
(25600)
(21640)
(21222)
(20474)
(14063)
(10382)
(9800)
(8302)
(8159)
(7719)
(7537)
(7335)
(7230)
(6799)
(6693)
(6627)
(6320)
(6169)
(6046)
(5855)
(5502)
(5160)
(5092)
(5092)
(4941)
(4836)
(4645)
(4458)
(4350)
(4150)
学科
(61810)
经济(61766)
地方(21663)
管理(21522)
(16388)
方法(15278)
地方经济(13807)
数学(13490)
数学方法(13380)
中国(12260)
(11935)
企业(11935)
(11181)
(11136)
业经(10702)
农业(8066)
环境(8031)
(7507)
经济学(7257)
(7169)
(6759)
贸易(6750)
(6725)
金融(6723)
(6574)
(6326)
(6299)
(6115)
资源(5947)
产业(5885)
机构
学院(128800)
大学(127893)
(62241)
经济(61015)
研究(50429)
管理(44445)
中国(37980)
理学(37030)
理学院(36465)
管理学(35905)
管理学院(35628)
科学(29285)
(27443)
(25928)
(25209)
研究所(22674)
中心(22425)
(21033)
经济学(20253)
财经(20076)
(19028)
师范(18908)
(18802)
(18381)
(17907)
经济学院(17813)
北京(17398)
(16683)
业大(16210)
科学院(15748)
基金
项目(81482)
科学(63475)
研究(61167)
基金(57793)
(50002)
国家(49599)
科学基金(41874)
社会(40128)
社会科(37953)
社会科学(37943)
(32051)
基金项目(30781)
教育(26429)
(26428)
自然(25141)
自然科(24369)
自然科学(24362)
编号(24291)
自然科学基金(23859)
资助(22938)
(20132)
成果(19657)
重点(18691)
课题(17654)
(17227)
国家社会(16786)
发展(16663)
(16434)
(16118)
创新(15219)
期刊
(81292)
经济(81292)
研究(44868)
中国(27043)
(20017)
管理(17481)
科学(17141)
学报(16959)
(16910)
经济研究(13433)
(13041)
金融(13041)
大学(12861)
技术(12182)
学学(12069)
教育(11371)
农业(11091)
业经(10718)
财经(10667)
问题(10644)
(9474)
资源(8191)
(7610)
技术经济(7602)
世界(6960)
国际(6817)
(6692)
经济问题(6643)
现代(6489)
(6238)
共检索到211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蕾  陈雯  宋正娜  
针对空港经济区相关研究一直依附于临空经济发展研究的现状,在分析空港经济区与临空经济区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明确了空港经济区概念,提出空港经济区范围界定方法:①紧邻机场区域的建成区形成与否是判别空港经济区是否形成的依据之一;②参照国内外成熟空港建设经验,对5 km半径范围和15分钟时间覆盖区域分别进行圈层划分,进而计算各圈层内部各类临空指向产业比重,由此确定空港经济区所在圈层;③根据企业空间布局,对基础圈层进行一定变形,并结合实证地区实际情况,对比分析同心圆圈层分析与时间半径分析结果,以确定空港经济区最终范围。对长三角枢纽机场的实证研究表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已经形成以机场为中心,外延2km的空港经济区,可达性分析表明,这一范围大致为空港交通走廊沿线6分钟车程内的高可达性地区。而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和无锡硕放国际机场由于周边区域产业的临空指向性较弱,尚未形成空港经济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蕾  陈雯  
以长三角不同规模的四大枢纽机场为实证研究对象,探讨空港经济区产业结构演变历程。研究围绕经济总体特征、临空指向特征、产业组织特征分别构建相应指标并展开评估,研究表明:①经济总体特征方面,随着机场规模增大,空港经济区服务经济特征逐渐强化,传统服务业引领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于该过程,除机场规模外,空港经济区与城市的区位关系也深刻影响了产业结构演进;②临空指向特征方面,临空指向度首先逐步增强,而后进入相对稳定阶段;③产业组织特征方面,航空运输产业组织有序化,产业链逐步延长;受航空客货流空间扩散差异的影响,航空货运产业引导了空港经济发展,航空客运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当前,长三角空港经济区存在现代服务业份额较低、临空指向度较弱等问题,航空运输产业链有待拓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安春华  乔旭宁  赵永江  陈盼盼  冯德显  王海江  
建设中原经济区,促进中原崛起,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是落实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实践。依据中原城市群综合影响力、中心城市综合影响力,通过中心城市的选取、指标体系的构建,利用断裂点理论和Arcgis空间运算的方法界定中原经济区的范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蕾  周瑞琴  
空港地区产业演变研究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依据,对长三角六大主要空港经济区产业发育现状以及1999—2013年各区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分析表明:总体上,制造业比重持续最高,但已逐步下降,运输业对制造业挤占效应明显。服务业比重稳定在20%左右,商务服务业普遍较弱。行业上,一是零售业、设备制造业快速增长,制造业临空指向有所增强;二是物流业明显受制于机场规模;三是各区大部分行业相同,亦存在区域特色。在归纳世界知名空港经济区模式的基础上,将实证空港经济区与之进行相似度分析,选择各区适宜的发展模式。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曹允春  侯哲伟  
以郑州机场周边区域2005-2019年物流企业时空数据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缓冲区分析、Ripley’s K函数、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等空间分析方法,从多角度出发研究不同类型物流企业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物流企业在整体分布上逐渐与主要交通干线方向大体一致,圈层分布特征明显,呈现出运输型“先内后外”、服务型“持续向内”布局的发展趋势;物流企业逐渐形成聚集分布且聚集规模不断增强,并呈现出“园区聚集型“”龙头带动型”“城镇依附型”聚集特征;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态势明显,枢纽机场正由单一航空物流枢纽转变为综合物流枢纽。通过分析研究区域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针对性建议和措施,既丰富了城市物流的理论研究,同时为其他机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借鉴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智军  
基于范围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理论,在社会治安治理层面提出范围治安,指引长三角警务一体化理论、实践和政策创新,适应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战略。理论研究遵循“移植—嫁接”的思路提出范围治安概念,分析内涵与外延;联系实际,历时考量区域警务合作机制及其最新进展长三角警务一体化。研究发现范围治安理念下的长三角警务一体化可以界定为借助警务合作机制平台形成的长三角各行政区域公安机关之间联合协作、共同参与,分层次、分等级的跨区域协同的警务行动合作。研究进一步提出了长三角警务一体化总体思路、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兆磊  张雅琪  
物流枢纽辐射范围的测度是有效统计物流枢纽服务量、科学规划设计物流枢纽的前提和基础。在物流枢纽辐射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物流枢纽辐射范围影响因素,分别基于辐射强度、辐射媒介和互动作用因素对物流枢纽辐射范围进行了测度。最后综合三者得出物流枢纽直接辐射范围、间接辐射范围和泛辐射范围,并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例,对其辐射范围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如要扩大物流枢纽直接辐射范围,必须有效协调物流枢纽的辐射强度、辐射媒介以及互动作用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梅志雄  徐颂军  欧阳军  
合理地界定区域中城市空间吸引范围,对于区域规划与统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反映城市实力的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测算1990、1996、2000、2005和2009年珠三角9个地级市综合实力分值,以此修正断裂点模型中单一城市规模指标,分别运用断裂点模型和基于扩展断裂点模型的加权Voronoi图方法,划分了珠三角9市5个年份的理论空间吸引范围,并在图上清楚地表现出城市间分界线的轨迹,据此揭示了珠三角城市空间吸引范围的空间分异特征和变化规律。研究还发现,基于扩展断裂点模型的加权Voronoi图克服了断裂点理论确定城市间吸引范围界线时的任意性和盲目性,划分结果更符合实际。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白志礼  
经济区(带)是具有自然条件相似性、经济技术联系紧密的区域空间集合体,它依托区域内增长极的聚集和辐射作用以及区域内的分工与协作实现区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因此,需要合理地划定经济区(带)边界,但关于长江上游经济带(区)的划分历来有不同观点和方案。流域经济区是生态、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的复合体,其范围的划分界定应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长江上游经济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和贵州四省市;同时,为了满足不同规划的目标和需要,依据不同的区划要素,可对其进行大、中、小多尺度范围的区域界定。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华  王爱民  
对国民经济而言,机场随着地方经济均匀分布最为理想,如此在相同产出的情况下费用最低。随着上海GDP结构逐步高端化,与高端GDP相联系的航空客运市场将获得长时期的高速发展,远期的上海客运市场需求将大于现有规划能力。而伴随着制造业的天然低成本追逐特点,与航空货运相对应的GDP将在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蓬勃发展后逐步从上海西移,尤其是浦东机场本身地理位置远离货源市场,而上海的商务成本节节上升将加速这种转移运动,在周边机场航线资源日渐完善的情况下,十年以后的上海机场货运市场可能面临激烈的竞争。本文通过回顾与反思上海航空枢纽战略,提出上海未来三个机场的布局构想,并进一步完善虹桥和浦东两机场的中远期功能定位,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祥妹  张荣敏  
文章根据长江三角经济区25市1996-2014年宏观统计数据,基于地理空间和经济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探讨研究区三大产业的β收敛性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第一产业不存在空间相关性和收敛性;在地理和经济距离影响下,研究区内二、三产业呈现绝对β收敛,而第三产业收敛速度高于第二产业,其中科技、劳动力和资本要素显著影响第二产业的收敛性;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前提下第三产业的空间相关性远高于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发现忽略空间权重矩阵下产业结构收敛性差异将导致区域发展研究误差,区域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宋汉光  
本文在构建金融体系效率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衡量了长三角经济区的金融体系效率,并通过建立效率影响因素模型,分别分析了地方政府干预对金融体系动员效率和配置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提高金融体系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余霞民  
本文从地方政府竞争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存在的产业同构问题以及对金融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的相互竞争导致了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布局出现了同构现象,而区域间的产业同构使得资本在地区和产业之间没有得到合理配置,这也对金融配置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提出要将优化产业布局作为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实现产业合理布局的基础上,提高区域金融配置效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曾鹏  杨德云  
城市群的建设是促进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崛起的战略支点、拉动区域崛起的"发动机"。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分析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城市群的空间范围,最终得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城市群研究范围和城市群类型的最终界定,并通过分析其发展的经济特征,与中国三大城市群发展差距作比较研究。能够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城市群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晓  陈雯  张蕾  郭垚  
长三角泛化已是区域发展的总体趋势,但长三角泛化至何范围则是区域一体化研究的首要问题。对于"泛长三角"范围的界定,目前众多学者说法不一。客观上,区域间地域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融、经济相通、要素流动频繁、优势互补等是进行"泛长三角"区域范围界定的关键因素。因此区域范围界定应由区际间经济社会等多方面联系指标所决定。鉴于此,文章在分析"泛长三角"概念内涵及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对各省与长三角之间的各种联系指标做出了比较,同时对周边省份与长三角之间联系的发展趋势,以及部分省区与其它范围的核心区如珠三角区域、京津冀区域之间的联系作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力模型,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长三角与周围省区的联系强度做初步的定量比较。针对综合分析结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及在长三角及周边省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基础上提出"泛长三角"适度发展范围,从而为"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提供一定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