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88)
- 2023(17477)
- 2022(14578)
- 2021(13328)
- 2020(11004)
- 2019(25455)
- 2018(25063)
- 2017(47941)
- 2016(26012)
- 2015(29159)
- 2014(29137)
- 2013(28254)
- 2012(25632)
- 2011(22591)
- 2010(22249)
- 2009(20047)
- 2008(19314)
- 2007(16480)
- 2006(14333)
- 2005(12353)
- 学科
- 济(105621)
- 经济(105503)
- 管理(75557)
- 业(70077)
- 企(58154)
- 企业(58154)
- 方法(48885)
- 数学(42691)
- 数学方法(42130)
- 中国(30375)
- 农(28113)
- 财(25876)
- 业经(24211)
- 地方(22589)
- 学(21715)
- 农业(18853)
- 贸(18239)
- 贸易(18227)
- 易(17618)
- 理论(17469)
- 制(17349)
- 务(16452)
- 财务(16370)
- 财务管理(16335)
- 环境(16295)
- 技术(16065)
- 和(15879)
- 企业财务(15532)
- 银(14363)
- 划(14332)
- 机构
- 大学(361126)
- 学院(358357)
- 管理(144822)
- 济(141465)
- 经济(138336)
- 理学(126600)
- 理学院(125200)
- 管理学(122765)
- 管理学院(122121)
- 研究(117807)
- 中国(86049)
- 京(76502)
- 科学(73558)
- 财(63357)
- 所(57092)
- 农(56565)
- 业大(54167)
- 中心(53876)
- 研究所(52368)
- 财经(51694)
- 江(51067)
- 范(48134)
- 师范(47705)
- 北京(47470)
- 经(47267)
- 农业(44046)
- 院(43906)
- 经济学(42668)
- 州(41609)
- 师范大学(38890)
- 基金
- 项目(256569)
- 科学(202877)
- 基金(187309)
- 研究(186463)
- 家(163402)
- 国家(162083)
- 科学基金(140519)
- 社会(118739)
- 社会科(112587)
- 社会科学(112560)
- 基金项目(99645)
- 省(99438)
- 自然(91936)
- 自然科(89879)
- 自然科学(89859)
- 自然科学基金(88181)
- 教育(85830)
- 划(84064)
- 资助(76328)
- 编号(75600)
- 成果(59891)
- 重点(57206)
- 部(56092)
- 发(54231)
- 创(53140)
- 课题(51481)
- 创新(49608)
- 国家社会(49224)
- 科研(49103)
- 教育部(48379)
- 期刊
- 济(147656)
- 经济(147656)
- 研究(103235)
- 中国(66412)
- 学报(56746)
- 科学(52491)
- 管理(51985)
- 农(50770)
- 财(47542)
- 大学(43584)
- 学学(40834)
- 教育(40402)
- 农业(35103)
- 技术(31998)
- 融(26626)
- 金融(26626)
- 业经(24906)
- 财经(24396)
- 经济研究(23695)
- 问题(21042)
- 经(20852)
- 图书(19860)
- 业(18192)
- 科技(17310)
- 理论(16968)
- 技术经济(16843)
- 版(16633)
- 现代(16088)
- 统计(15973)
- 资源(15774)
共检索到5114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施宏 高明 孟庆香 刘曼璐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空气质量和城镇化质量问题成为当前全民关注的焦点。基于《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对全国城市城镇化质量的评价结果和按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测度的全国73个主要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通过协调度计算公式计算二者的协调度,对73个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与城镇化质量的协调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我国目前的空气质量问题不容乐观,绝大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不达标;(2)东南沿海地区的城镇化质量优于中西部地区,73个城市的城镇化率和城镇化质量总体上匹配良好;(3)大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与城镇化质量的协调水平处于中度协调和勉强协调,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以京津冀地区为圆心的环状分布,越接近圆心协调度越差;...
关键词:
空气质量 城镇化质量 协调度 城镇化率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段龙龙 刘秀伟
借助31个地市2003—2012年的动态面板模型和拓展的STIRPAT模型研究财政分权、城镇化与城市空气质量间的关系发现:分权提高地方政府的环境支出竞争优化城市空气质量;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FDI并不必然带来污染天堂效应。
关键词:
财政分权 新型城镇化 城市空气质量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志勇 王琪延
本文利用我国2005-2014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全国整体以及东、中、西和东北部地区城镇发展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模型。结果显示,无论在全国层面还是区域层面,经济增长与空气污染综合指数均呈U型关系,这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型假说相反;城镇化与空气污染综合指数呈倒U型关系;第三产业比重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是正向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对空气质量的作用并不显著;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则显著降低了空气质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赖行健
通过构建城镇化质量测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测度,并基于改进后的象限图分类识别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2005—2014年的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协调发展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均呈逐渐增长趋势;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以城镇化质量滞后型为主;随着时间的变化,大部分省份的城镇化质量与水平的偏离程度均有所降低;我国城镇化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东部和中西部空间分异,东部地区城镇化质量滞后于城镇化水平,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基本协调发展。基于此,未来应转变城镇化发展思路,实现从"量"到"质"的观念转变,落实国
关键词:
城镇化质量 城镇化水平 协调关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赖行健
通过构建城镇化质量测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测度,并基于改进后的象限图分类识别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2005—2014年的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协调发展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均呈逐渐增长趋势;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以城镇化质量滞后型为主;随着时间的变化,大部分省份的城镇化质量与水平的偏离程度均有所降低;我国城镇化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东部和中西部空间分异,东部地区城镇化质量滞后于城镇化水平,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基本协调发展。基于此,未来应转变城镇化发展思路,实现从"量"到"质"的观念转变,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努力提升我国城镇化质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城镇化建设,促进我国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协调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质量 城镇化水平 协调关系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郭际 郭莹莹 吴先华
"政治性蓝天"等是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管控中的独特现象。为了研究这种重大活动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影响的持续期,以及影响的空间范围等,本文采集了我国140 个城市2015年1月2日到2018年11月28日的日度空气质量指数(AQI)以及合成空气质量指数的单项污染物浓度等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究国家层面的政治会议、运动会等重大活动对于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1)重大活动涉及到的城市空气质量在重大活动期间显著改善。(2)从单项污染物浓度来看,重大活动期间,颗粒物降低得最为明显,其次为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臭氧浓度的影响并不明显。(3)在重大活动结束后的一段时间,空气质量指数和各个单项污染物浓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升趋势,甚至超过平常时期的水平。(4)重大活动不仅会影响活动举办城市的空气质量,也会影响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每次重大活动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空间范围大约在活动城市周围800公里以内,且距离主办城市越远影响越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倪琳 郭小雨
基于综合评价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04—2019年中部地区6省及整体的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发展-空气质量现状和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评价,并探讨时空差异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4—2019年,中部地区(1)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发展与空气质量均有所提升,但省份间差异较大。(2)三系统的总体耦合水平处于磨合阶段,有逐步向好趋势,但空间格局并不均衡。(3)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提升趋势,但多数省份仅达到中度协调;各省份协调度可划分为两大梯队,从不协调原因溯源来看,产业结构升级滞后型是主导。建议充分发挥政府带动作用,优化地区产业结构,适度推进城镇化发展,从而改善空气质量,促进中部地区绿色崛起和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倪琳 郭小雨
基于综合评价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04—2019年中部地区6省及整体的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发展-空气质量现状和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评价,并探讨时空差异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4—2019年,中部地区(1)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发展与空气质量均有所提升,但省份间差异较大。(2)三系统的总体耦合水平处于磨合阶段,有逐步向好趋势,但空间格局并不均衡。(3)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提升趋势,但多数省份仅达到中度协调;各省份协调度可划分为两大梯队,从不协调原因溯源来看,产业结构升级滞后型是主导。建议充分发挥政府带动作用,优化地区产业结构,适度推进城镇化发展,从而改善空气质量,促进中部地区绿色崛起和协调发展。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乔杉 谢胜蓝 刘金山 夏强
我国现阶段城市化的日益发展,使城市空气质量的宏观调控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本文建立了关于空气质量的似乎不相关(SUR)模型,采用Jeffreys's的不变先验分析直接蒙特卡罗(DMC)方法,计算各参数的贝叶斯后验密度和未来值的预测密度。对中国厦门市区三项污染指标及四项外部驱动因素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将其与贝叶斯分层模型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慧 唐静 祝树森 邱朝乐
城市空间结构对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但很少有研究从时空维度探讨其影响关系。论文基于2015—2020年WorldPop中国人口数据集,运用社会网络法从多中心度和集聚度识别城市空间结构,同时利用GTWR模型探讨其对空气质量的时空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空间结构对空气质量改善起重要作用,其影响在不同城市中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整体来看,多中心度对AQI的影响在研究期由正转负,集聚度与AQI一直呈负相关。从异质性特征看,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对中东部城市AQI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西部城市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城市空间结构集聚度对AQI的负向效应呈下降趋势,正向效应呈上升趋势。控制变量中,产业结构、人口密度、道路密度和人均GDP与AQI呈正相关关系,平均风速和平均气温与AQI呈负相关关系。因此,从多中心度和集聚度来看,建议政府根据各市具体发展水平及未来发展规划,布局城市空间结构,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慧 唐静 祝树森 邱朝乐
城市空间结构对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但很少有研究从时空维度探讨其影响关系。论文基于2015—2020年WorldPop中国人口数据集,运用社会网络法从多中心度和集聚度识别城市空间结构,同时利用GTWR模型探讨其对空气质量的时空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空间结构对空气质量改善起重要作用,其影响在不同城市中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整体来看,多中心度对AQI的影响在研究期由正转负,集聚度与AQI一直呈负相关。从异质性特征看,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对中东部城市AQI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西部城市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城市空间结构集聚度对AQI的负向效应呈下降趋势,正向效应呈上升趋势。控制变量中,产业结构、人口密度、道路密度和人均GDP与AQI呈正相关关系,平均风速和平均气温与AQI呈负相关关系。因此,从多中心度和集聚度来看,建议政府根据各市具体发展水平及未来发展规划,布局城市空间结构,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静萍 周景博
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以2014年全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为样本,就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和城市化对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路径和影响模式均有显著差异。工业化对空气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影响模式为正向线性;城市化对空气质量具有间接影响,其中,人口比重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为负向线性,人口密度的影响表现为"倒U型",人口密度影响拐点的置信区间为(363,1232)人/平方千米,2014年,有64个城市在此区间内,需要决策者重点关注。本文的创新在于首次将SEM引入空气质量影响因素研究领域,在实证分析中揭示出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的不同路径与模式;并提出,城市化率的提高和第二产业比重的降低均有助于空气质量的改善,从改善空气质量的角度,应将集中型城市化作为我国城市化的基本路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静萍 周景博
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以2014年全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为样本,就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和城市化对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路径和影响模式均有显著差异。工业化对空气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影响模式为正向线性;城市化对空气质量具有间接影响,其中,人口比重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为负向线性,人口密度的影响表现为"倒U型",人口密度影响拐点的置信区间为(363,1232)人/平方千米,2014年,有64个城市在此区间内,需要决策者重点关注。本文的创新在于首次将SEM引入空气质量影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学渊 李婧薇 赵连阁
文章从城市人口规模与房地产及商业市场动态变化的现实条件出发,阐释地铁开通的交通替代和交通创造效应的作用机理,基于2014~2018年中国21个城市194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日度数据,利用断点回归方法系统考察新开通地铁线路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交通替代效应与交通创造效应的综合作用下,地铁开通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城市异质性:(1)在常住人口规模为400万~700万的城市,交通替代效应大于交通创造效应,地铁开通提升了空气质量;(2)当城市常住人口规模在700万~900万之间时,交通替代效应可能被交通创造效应抵消,地铁开通并未明显改善空气质量;(3)在常住人口规模大于900万的城市,交通创造效应超过交通替代效应,空气质量在地铁开通之后不升反降。因此,对于交通需求不断增加的特大型和超大型城市来说,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周边的职住平衡,实施污染型交通方式的绿色化升级,激励居民的绿色出行,是治理交通污染的根本性举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关系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度测度研究——基于全国各省份的数据
房地产经济对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基于中国30个省会城市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城市空气质量与环境移民——基于模糊断点模型的经验研究
幸福经济学视角下的空气质量定价——基于CFPS2010年数据的研究
推进新型城镇化:城市发展与治理关系的协调
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能够协调推进吗?——基于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实证研究
城镇化与区际交通协调发展关系研究——基于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分析
中国城镇化与土地财政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特色文化城市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分析——以中国五个城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