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67)
2023(4537)
2022(3772)
2021(3293)
2020(2602)
2019(5848)
2018(5655)
2017(10208)
2016(5891)
2015(6555)
2014(6329)
2013(6245)
2012(5862)
2011(5016)
2010(4845)
2009(4094)
2008(3858)
2007(3239)
2006(2687)
2005(2277)
作者
(15594)
(12900)
(12568)
(12150)
(8077)
(6231)
(6004)
(5038)
(4955)
(4577)
(4556)
(4339)
(4063)
(4058)
(3996)
(3903)
(3790)
(3751)
(3692)
(3687)
(3138)
(3095)
(3035)
(2947)
(2927)
(2826)
(2815)
(2803)
(2723)
(2556)
学科
(19363)
经济(19346)
管理(16681)
(11576)
(8292)
企业(8292)
地方(7311)
(7015)
方法(6208)
环境(6099)
(6067)
中国(6001)
数学(5465)
数学方法(5382)
(5005)
农业(4914)
业经(4586)
(3861)
(3813)
工作(3597)
(3151)
财务(3144)
财务管理(3138)
地方经济(3106)
理论(3080)
教育(2982)
(2963)
贸易(2954)
(2907)
企业财务(2901)
机构
大学(73038)
学院(72861)
管理(27739)
(25743)
经济(24986)
研究(24426)
理学(24039)
理学院(23675)
管理学(23178)
管理学院(23022)
中国(17962)
(16196)
科学(15948)
(12713)
(12693)
中心(12278)
(11737)
(11524)
业大(11520)
师范(11406)
(11359)
研究所(10311)
农业(9907)
北京(9753)
财经(9641)
(9635)
(9475)
师范大学(9318)
(8602)
技术(8141)
基金
项目(53605)
科学(41867)
研究(40663)
基金(37637)
(32788)
国家(32492)
科学基金(27984)
社会(25122)
社会科(23722)
社会科学(23717)
(22063)
基金项目(20502)
教育(18191)
(18139)
自然(17755)
编号(17398)
自然科(17291)
自然科学(17288)
自然科学基金(16967)
资助(14218)
成果(14066)
(12189)
重点(11918)
课题(11758)
(11123)
(10630)
国家社会(10353)
科研(10200)
项目编号(10185)
(10014)
期刊
(28994)
经济(28994)
研究(21006)
中国(17158)
(11302)
学报(11288)
(10706)
教育(10532)
科学(10284)
大学(8538)
管理(8174)
农业(7822)
学学(7774)
图书(7456)
技术(6278)
书馆(5677)
图书馆(5677)
资源(5098)
业经(4821)
(4471)
(4399)
金融(4399)
(4276)
问题(4076)
财经(4070)
经济研究(3952)
(3789)
财会(3606)
(3556)
(3508)
共检索到1094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硕  陈婷  
廓清工业气体排放对公共健康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和效率,但目前鲜有经济学文献对其效应进行系统且严谨的识别。医学领域文献大都基于个体或非随机样本且不考虑内生性问题,其所获结论和政策含义均需谨慎对待。为了弥补上述不足,本文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并利用3SLS实证检验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对公共健康的影响。本文发现:首先,就影响来说,二氧化硫排放量每增加1%,万人中死于呼吸系统疾病及肺癌的人数将分别增加0.055和0.005。就绝对水平来看,二氧化硫排放每增加100万吨,万人中死于这两类疾病的人数分别增加0.5人和0.3人;其次,就生命损失及医疗费用来说,该气体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在18万人左右,导致...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吕晓敏  李传武  朱雨婷  
探究排污权交易机制的经验有助于我们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减排工作中设计出高效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此,本文以2007年开始试点的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机制为例,采用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研究了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机制的政策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相比未试点的省份,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机制显著降低了试点省份的二氧化硫排放强度。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推动排放权交易机制改革,促进节能减排。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卓子涵  李万新  白重恩  
环境问题是当今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工业污染仍然是造成中国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因为工业企业的环境行为直接受到县、市环保局的监管,而中国具有广泛的地区差异性,政府监管的地区差异性与企业环境行为的关系如何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1998-2005年河南、湖北两省重点污染源的排污申报和运营状况的面板数据,比较两个相邻省份污染企业的环境行为,发现河南、湖北两省火力发电企业SO2排放和其所属行政区划的政府环境监管行为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对湖北火电企业的减排激励显著大于河南省企业。总体而言,中国当前环境监管制度尚未对企业环境行为产生有效的约束。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马晓钰  李强谊  郭莹莹  
依据1999年~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综合运用静态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我国各省区FDI、贸易开放与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FDI和贸易开放会促进SO2排放;人均收入与人均SO2排放量之间呈倒U型关系;能源结构变动和产业结构变动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SO2排放;技术进步会抑制SO2排放;上一期SO2排放量对当期SO2的排放量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关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郝宇  张千雪  
SO2作为一种常规污染物在1990年代初就受到中国政府的重点管控。文章利用2002-2012年我国113个城市的人均SO2排放量面板数据探讨了我国人均SO2排放量变化的内在规律,使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的回归方法检验了市级人均SO2排放量的收敛性,并分析了人均SO2收敛速度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在全国范围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内,城市人均SO2排放量存在着绝对与相对收敛;在影响收敛速度的各因素中,人均收入的提高可以加快人均SO2排放的收敛速度,而人口密度的增加则会降低人均SO2排放量的收敛速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沈利生  唐志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实证分析了对外贸易对我国SO2排放的影响。从总体上说,由于出口污染排放强度低于进口污染减排强度,故对外贸易有利于我国污染减排。然而巨额外贸顺差以及进口减排强度与出口排放强度之比的下降造成了我国对外贸易污染排放的逆差,而出口产品结构的恶化则是最为根本的原因。减排技术进步的速度跟不上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使得出口产品的污染排放总量还在上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齐园  张永安  
基于区域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和各区域时间序列的实证分析结果一致表明,京津冀三次产业演变与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关系的差异显著,第一产业演变的影响极小;第二产业演变与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的关系与其经济增长所依赖的产业结构有关,北京呈"N"型,河北呈倒"U"型;在第三产业演变过程中,仅河北与工业二氧化硫排放之间具有协整关系,并且抑制排放的效应显著。实证结果显示了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阶段及大气污染排放特征对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的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在工业化初、中级以及大气污染排放增加时期的减排效应显著;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升级在不同阶段都能够促进减排,但前提是二者具有协整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田素华  熊琴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伴随着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且中国过去四十多年的经济发展与持续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密切相关,跨国公司全球经营的污染天堂效应一直被广泛关注。文章基于1998~2013年中国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以中国本土企业被外资并购作为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了外资进入对中国本土企业二氧化硫(SO_2)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文章研究发现,外资并购使中国本土被并购企业SO_2排放量整体降低了19%。当外资以多数股权并购、并购主体为港澳台企业、并购客体为民营企业以及在企业高集聚的地区实施并购时,外资并购的SO_2减排效果更加明显。文章的发现为通过调整存量企业股权结构进而改变其内部治理机制和经营行为来治理污染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白雪洁  曾津  
基于2008~2016年省际数据,运用Bootstrap-DEA方法,在考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等非意欲产出的情况下,核算我国30个省(市、区)的工业环境全要素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各省(市、区)大气污染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我国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粗放式发展带来的负向外部效应逐渐得到扭转,产业转型升级对环保的正面作用逐步显现;载货汽车保有量和环境规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大;汽车保有量、环境规制和工业发展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省份异质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传杰  卫平  
运用LMDI方法对我国二氧化硫排放强度进行分部门分解,得出分析结果:总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以及生产部门产业结构与总产出的变化是引起我国SO2排放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我国SO2排放强度存在一定程度的部门差异,两部门SO2排放强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也不完全一致;生产部门9种能源的能源强度变化均对减少SO2排放起到了积极作用,而生活部门有3种能源的能源强度的变化引起了排放强度增加,针对不同部门和不同领域建议制定和实施灵活的减排政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国庆  钱明辉  张平淡  
论文以工业二氧化硫(SO2)代表污染物,使用完全分解模型将污染物排放强度分解为资源节约效应和环境友好效应。分解结果显示,2001-2010年中国工业SO2排放强度降低的38.93%来自资源节约效应,61.07%来自环境友好效应,两种效应的贡献率在逐年趋同,可以说,我国正在逐步迈进"两型社会"。实证检验发现,生产技术水平越高,二产比重越高,因资源节约带来的工业SO2排放强度下降越明显。环保投资越多,环保意识越强,因环境友好带来的工业SO2排放强度下降越明显。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昭利  周亚虹  
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获得高速发展,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国际社会对此多有批评,但这种批评没有考虑到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发达国家也曾有过污染严重的历史。本文在控制了更多合理解释变量的基础上,利用其他国家的历史数据和我国东部发达省市1997~2008年的数据,首次比较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二氧化硫污染。结论发现,在去掉京津沪这三个直辖市以后,其他六省份的污染低于其他国家的历史水平,但在未来的经济增长中可能会高于其他国家。本文认为,这是自2002年以来我国新一轮重工业化导致的,本文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欣  雷怀英  
全过程污染减排,是以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前提,构建从资源能源消费,污染物产生以及到污染排放的全过程减排机制。文章以省域二氧化硫减排为例,根据全过程减排内涵,选择减排率作为全过程减排评价指标,选择节能降耗、技术进步、产业结构、治污、监管激励等环节指标,对中国全过程减排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过程污染减排已在中国存在一定程度的效应。作为"中端"减排的三产比重效应较小,而技术进步效应更小,这应该是今后减排工作的重点。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晋盛武  吴娟  
目前,国内文献关于腐败、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相互关系的研究还不充分,将三者置于同一整体框架下的研究能为理解和验证腐败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直接的证据。本文在传统的EKC模型中考虑腐败因素,利用1995—2011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腐败、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三者之间的关系,验证了腐败对经济增长以及腐败和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腐败阻碍了经济增长;(2)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呈倒"U"型关系,我国仍处于经济增长越快,环境污染越严重阶段;(3)腐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弱化经济增长从而对环境污染有负向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腐败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手段,政府不能通过阻碍经济增长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