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20)
- 2023(8135)
- 2022(6056)
- 2021(5637)
- 2020(4200)
- 2019(9326)
- 2018(9584)
- 2017(17386)
- 2016(9638)
- 2015(10785)
- 2014(10812)
- 2013(10001)
- 2012(8711)
- 2011(7833)
- 2010(8016)
- 2009(7440)
- 2008(7384)
- 2007(6542)
- 2006(6112)
- 2005(5806)
- 学科
- 济(36331)
- 经济(36285)
- 管理(30085)
- 业(23679)
- 企(19829)
- 企业(19829)
- 环境(14689)
- 农(12300)
- 中国(12125)
- 方法(11352)
- 业经(11131)
- 学(10745)
- 理论(9810)
- 划(9431)
- 地方(8551)
- 财(8525)
- 农业(8285)
- 发(8234)
- 数学(7981)
- 数学方法(7860)
- 和(7628)
- 制(7550)
- 生态(6808)
- 发展(6553)
- 展(6531)
- 规划(6377)
- 资源(6245)
- 教学(6055)
- 环境规划(6041)
- 教育(6039)
- 机构
- 学院(134762)
- 大学(133890)
- 济(51105)
- 经济(49725)
- 管理(49219)
- 研究(46120)
- 理学(42045)
- 理学院(41558)
- 管理学(40768)
- 管理学院(40552)
- 中国(35063)
- 京(29295)
- 科学(28550)
- 财(24238)
- 所(22479)
- 江(21519)
- 中心(21410)
- 研究所(20437)
- 范(20253)
- 师范(20064)
- 农(20044)
- 财经(19140)
- 北京(18596)
- 业大(18246)
- 州(17640)
- 经(17351)
- 院(17326)
- 师范大学(16190)
- 经济学(15863)
- 农业(15128)
- 基金
- 项目(90507)
- 科学(71500)
- 研究(69690)
- 基金(64161)
- 家(56066)
- 国家(55568)
- 科学基金(47761)
- 社会(44389)
- 社会科(41798)
- 社会科学(41786)
- 省(35979)
- 基金项目(33633)
- 教育(32146)
- 划(29923)
- 编号(29097)
- 自然(28991)
- 自然科(28151)
- 自然科学(28143)
- 自然科学基金(27631)
- 资助(24342)
- 成果(23804)
- 重点(21301)
- 课题(20696)
- 发(20210)
- 部(19268)
- 创(18945)
- 国家社会(18869)
- 制(17624)
- 创新(17546)
- 项目编号(17112)
共检索到2045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颜文涛 李子豪 菅天语 林峰田 谢俊民
老旧社区更新工作被视为重大的民生工程,但将空气环境因素考虑在内的规划研究仍然不足。通过针对老旧社区的生态化更新,降低空气污染物浓度和居民污染暴露风险,促进居民身心健康尤为必要。基于居民呼吸健康与老旧社区建成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的辨析,从“污染暴露识别、空间形态优化、功能布局适应”三个方面,构建空气环境健康导向下的老旧社区生态化更新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以北京白塔寺片区作为案例样本,总结其空气污染暴露风险特征与主要成因。运用CFD数值模拟,对多种空间布局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主动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的空间形态优化策略,以及形成适应空气环境质量的社区功能布局方案,以期为社区生态化更新实践提供路径引导。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平 胡冬冬 郑玥
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也是实现城市治理精准化、精细化和现代化的载体。新冠肺炎疫情下,老旧社区各类空间配置失衡、品质不高、精细化治理水平不足等问题进一步暴露出来。本文分析了"后疫情时代"城市老旧社区将面临的挑战,并基于健康城市理论提出了构建老旧社区治理规划框架的思考。
关键词:
老旧社区 城市视角 城市治理体系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冉奥博
老旧小区改造具有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基层治理工程的三重定位,但现有学术研究与政策制定较少关注基层治理。为此,文章首先总结分析了基层治理视角下老旧小区改造的3种实践形态——治理平台、治理手段、治理对象。进而提出“本质—特征—基底”的理论框架,即本质是社会问题工程溯源与工程解决的持续过程,其特征是情境性、动态性、平衡性、枢纽性,其基底为“国家—社会”整合、技术治理、“人民城市”的中国特色基层治理理论。最终提供基层治理的完整分析进路,支撑其作为独立的政策模块,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的理论建设。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泓怡 彭恺 邓丽婷
“生活圈”理念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覆盖居民的生活需求,体现居民的真实生活内容。在我国当前城市空间发展侧重“存量规划”的阶段,老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无法较好体现居民的实际需求,存在种种问题。文章引入生活圈理念,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从居民需求角度构建老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评价体系,并以武汉知音东苑社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微更新改造方案,旨在为老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更新提供思路与方法。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晓东 吴明庆 杨青
老旧社区更新是围绕宜居目标对老旧社区不宜居现状问题的修正,二者高度统一,更新重点宜从建筑舒适性、安全稳定性、生活舒适性、环境适宜性、社区意识等角度梳理出问题清单,结合宜居目标建设体系保证更新的针对性。坚持“总体部署,分类实施”、“摒弃运动式更新,提倡‘微更新’”、“以人为本,共同生产”的“系统谋划、渐近实施”的更新路径。
关键词:
老旧社区 系统更新 共同生产 韧性治理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楠 朱佩娟 邓凌云 邓方荣 王学栋
在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目标要求之下,城市健康状态的内涵及其整体评估逻辑的科学认知,对提升城市体检工作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的精准施策。文章在厘清人地关系视角下的城市健康状态内涵的基础上,明确城市健康状态评估对象、内容指标框架、评估尺度与工作框架,以长沙市为研究案例开展实证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城市健康状态是由城市硬要素与软要素构成的复杂城市系统在不同空间尺度上运行状态的健康表征,从人地关系视角出发,城市健康状态蕴含在物质环境、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三大子系统所构建的"人—地"复合巨系统中,是"人"与"人"、"人"与"地"相互交互的状态与过程,具有人地互动性、动静结合性和多维复杂性特征。(2)可将城市健康状态表征为关于生态宜居、文化旅游、交通便捷、生活舒适、多元包容、安全韧性和城市活力的函数,并构建总体的评估指标框架,空间尺度可分为社区、街道、区、市等不同等级的空间评估单元。(3)从长沙市的实证看,基于人地关系视角,开展市—区—街道三级尺度城市健康状态评估,可为探索"市—区—街道"三级协同的城市健康状态评估工作机制,构建"多尺度评估—多尺度比较—问题清单—治理项目库—再体检"的工作闭环奠定基础。
关键词:
人地关系 城市健康状态 评估框架 长沙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卓 胡起源 韩文超 孙亚楠 查思含 王林林 郭文华 肖飞 刘文超 孙丹峰
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构建人地关系视角下的土地健康诊治框架。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对土地健康研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同时基于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s,SESs)理论,构建土地健康诊治框架。结果表明:1)土地健康科学内涵的发展过程可作为土地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知识健康运行的诊治依据;2)土地健康研究呈现多元分散特征,健康机理、评估方法与实践层面适应性管理是研究热点;3)土地健康诊治框架将社会经济系统和土地生态系统有机整合,由外部驱动子系统、内生驱动子系统和土地利用系统表征3部分组成;4)该诊治框架可以根据特定土地问题进行相应调整,适用性强。因此,基于SESs理论构建土地健康诊治框架有助于理解人地系统的作用过程和互馈机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吕飞 杨静 戴锏
中国城市发展正从以速度为先的发展时代走向人本主义的改良时代,推进老旧住区环境整治已是各级政府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在国家积极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更需以健康促进的视角去思考居住环境的再生之路。以健康为导向,明晰有利于健康促进的住区外环境空间构成要素,提出"健康促进的住区外环境"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并针对老旧住区外环境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从物质空间层面就绿色、运动、交往、交通等空间提出规划改善措施,从场所精神层面提出社会网络、参与度再生的关键方法,以期营造"留得住人"的住区外环境,实现城市老旧住区的健康化改造。
关键词:
健康促进 住区外环境 老旧住区 改造策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蒋炜康 孙鹃娟
利用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研究了居住方式、居住环境对城乡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相较于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独居会显著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但仅与配偶同住则并未表现出影响的显著差异。居住环境对老年人心理健康起到了"双重增益"的作用效果,其一方面能直接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状态,另一方面在居住方式与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系中发挥了调节作用。丰富的社区环境设施与服务、实施老年优待政策能够改善不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结果揭示了居住环境对城乡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作用机制,为推进城乡老年友好社区建设提供了经验依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任金杰
在当前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学生心理行为所引发的问题已经逐渐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因此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寻找和构建一种发展模式来不断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基本素质的提高与发展,事关大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秦爱君、林乃磊两位学者主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学生心理 理论与实践 教学改革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杰华 张莉
在人口转变和健康转变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已经步入长寿时代。人口健康作为国家战略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且深刻的影响。中国特色人口健康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健康思想和我国传统文化为理论渊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通过对比中美日三国人口和健康转变的特点,发现中国与美日两国在实现人口健康方面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因此,中国特色人口健康的实现路径是充分发挥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在人口健康领域的积极作用,将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作为重要的战略工具,挖掘长寿时代的健康红利,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人口健康 长寿时代 人口转变 健康转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岩 张丽艳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最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在要求大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的同时,还要掌握体育教学基本技能。体育健康教育实习是体育教育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评价与检验教学质量的标准,同时,还要加强对体育健康教育实习的评价、管理和监控,有助于提高实习实习质量。为此,由宗春林编著的《体育健康教育实习理论与实践》一书,对探究我国高校体育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具有一定的文献参考价值和意义。该著作以体现思想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汝鹏 沈娅云 苏竣
智慧社区建设如何提升居民的社区认同是基层治理中的重要命题。选取北京两个老旧小区进行实地调查,探究智慧化改造影响居民社区依恋的机制。研究发现:社区智慧服务感知质量对社区依恋有正向作用,但其直接效应小于通过社会资本和居民满意度的间接效应;智慧社区建设中提高公众参与度、增加互动互信有助于提升社区依恋。
关键词:
智慧社区 社区依恋 居民满意度 社会资本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新月 练靖雯 刘周颖 朱庆华
近年来,事后纠正的滞后性与被动性促使健康信息治理开始寻求新路径。立足于“防患于未然”思想的预先干预在国外的成功实践使其成为对抗失真健康信息的新兴手段。解构预先干预实践的活动要素与交互过程,能够帮助深入理解预先干预的理论内涵并探索健康信息治理新路径。本研究选取了新冠病毒失真信息传播游戏(Go Viral!)、真相实验室视频(Truth Labs for Education)、联合国教科文的分享前先思考运动(Think Before Sharing Prebunking Campaign)和推特平台的了解事实活动(Know the Fact)作为案例,依据“问题发现——干预设计与实施——干预效果”的分析逻辑,基于活动理论探究预先干预实践的主体与流程,并总结相关经验。未来可从明确动机与思想、构建多方合作网络、丰富工具形式与提升可扩展性等多维度开展更多国内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