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35)
2023(12298)
2022(10554)
2021(9526)
2020(8160)
2019(18680)
2018(18228)
2017(34695)
2016(19273)
2015(21536)
2014(21442)
2013(21312)
2012(19806)
2011(17960)
2010(17781)
2009(16413)
2008(16197)
2007(14389)
2006(12455)
2005(10831)
作者
(59639)
(50032)
(49704)
(47158)
(31747)
(24363)
(22664)
(19663)
(18828)
(17604)
(16918)
(16751)
(16109)
(15885)
(15512)
(15492)
(15406)
(14657)
(14609)
(14289)
(12727)
(12116)
(12001)
(11394)
(11337)
(11151)
(11029)
(10992)
(10108)
(10107)
学科
(78260)
经济(78175)
管理(51009)
(47463)
(36369)
企业(36369)
方法(34902)
数学(31206)
数学方法(30928)
(22103)
中国(21919)
地方(20652)
(19621)
(18030)
(16522)
贸易(16514)
(15924)
业经(15898)
农业(15095)
(13969)
环境(13656)
(11519)
财务(11502)
(11499)
财务管理(11469)
银行(11429)
(11138)
(10861)
金融(10858)
(10779)
机构
大学(276432)
学院(274999)
(108527)
经济(106038)
管理(101460)
研究(97832)
理学(88170)
理学院(86925)
管理学(85364)
管理学院(84806)
中国(71245)
科学(65451)
(59351)
(58774)
(51569)
业大(49159)
研究所(47568)
农业(47481)
(47264)
中心(45365)
(41960)
财经(38264)
(36641)
师范(36139)
北京(36066)
(35384)
(34723)
(33430)
经济学(33326)
农业大学(31658)
基金
项目(193642)
科学(149693)
基金(139185)
研究(132051)
(125696)
国家(124674)
科学基金(104310)
社会(83294)
社会科(78849)
社会科学(78820)
(77060)
基金项目(75516)
自然(70702)
自然科(68984)
自然科学(68956)
自然科学基金(67695)
(65939)
教育(59719)
资助(55671)
编号(51708)
重点(44349)
(42491)
(41418)
成果(40389)
(39861)
计划(39033)
科研(38216)
创新(37447)
课题(36209)
大学(34908)
期刊
(114412)
经济(114412)
研究(74744)
学报(54261)
(51996)
中国(51066)
科学(46610)
大学(38875)
学学(37062)
(36791)
农业(34834)
管理(32145)
教育(23810)
(22522)
金融(22522)
技术(20957)
(19616)
业经(18779)
经济研究(18396)
财经(18156)
问题(17223)
(15712)
(15637)
资源(14743)
业大(14534)
科技(13738)
(13025)
技术经济(12851)
商业(12418)
图书(12276)
共检索到395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石碧涛  
产业转型升级阶段,公众对环境污染防治的支付意愿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绿色发展,需有关各方协同努力,居民主体是一个基本的力量。城市居民对空气污染防治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如何作用?以粤港澳大湾区中九个城市的居民调查为样本,将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和环境质量指标纳入分析框架,通过Ordered Probit回归方法对影响居民空气污染防治支付意愿的不同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产业结构布局和升级状况,以及居民的本地居住时间、年龄、个人收入、对空气污染严重程度的认知判断以及性别等显著影响居民支付意愿。本地居住时间越长、年龄越大、认为空气污染越严重、个人月收入越高的男性,越愿意支付空气污染治理费用。但学历、体育锻炼方式、污染致病信息的掌握程度以及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均没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改善当前空气污染防治效率和提高居民支付意愿的对策建议,包括发展绿色产业、增强居民支付能力、提高环境质量信息透明度、出台普惠性的疾病预防方案与措施等。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湛社霞  匡耀求  阮柱  
利用粤港澳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数据,分析2006—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变化,探讨其影响因素。采用灰色关联度计算社会经济因素与珠三角、香港和澳门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关联度。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内SO2、NO2和PM10年平均浓度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月平均浓度呈U形变化趋势;O3年平均浓度呈上升趋势,月际变化呈M形趋势;工业、能源消耗、人口、机动车数量和环境管理政策是影响区域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强化联合防控,严格管控工业污染、降低能源消耗和加强车辆管制,是持续改善粤港澳大湾区空气质量的主要途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子真  雷振丹  
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经济辐射力,引入最大引力线法探讨大湾区未来新的节点城市,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对影响大湾区内城市间经济辐射力的因素进行实证回归,找出大湾区未来发展的主体思路。结果显示:广州仍是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其次为深圳和香港。广州的主要受力地区为珠江口西岸城市,珠江口东岸则为深圳的主要受力区域,香港的经济辐射力较弱。广州和深圳仍是大湾区主要节点城市,中山正逐步发展成为珠江口西岸新的节点城市。影响大湾区城市间经济辐射力的首要因素是交通基础设施,其次为区域一体化创新,人才的区域内流动和极化发展策略也有助于提高城市间经济辐射力,相反,产业结构高级化不利于最大化经济辐射力。湾区未来发展应以核心城市为增长极,构建"四纵三横"经济带,其中经济发展轴的建设尤为重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夏丹  蔡翔  万勇  
粤港澳大湾区在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合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和面板回归模型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影响因素的异质性。研究表明:第一,相比信息通讯技术,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辐射强度具有更为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这些因素对经济辐射强度的影响因市而异。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对广州的经济辐射强度影响最大,人力资本对深圳的经济辐射强度影响最大,金融资本对香港的经济辐射强度影响最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裴东慧  
本文运用DEA模型和2013-2022年相关数据,就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物流效率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在综合效率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多数城市的物流投入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投入的资源没有得到优化;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物流纯技术效率数值略有上升,说明该地区的物流投入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升,其中香港、中山、广州、肇庆物流资源利用较为充分并实现了规模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利用率、信息化水平以及政府支持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此,本文从深化对外开放、连接腹地与世界、强化科技赋能、打造现代物流产业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打造区域绿色物流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梁燕  王嘉茵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引入创业者特质,并将创业环境分为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教育文化环境,使用SPSS23.0和Amos 24.0软件构建港澳学生创业意愿结构方程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内地高校689名港澳学生数据,探讨其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及其人口统计变量上的创业意愿差异。结果发现:创业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创业者特质和创业环境对内地高校港澳学生的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创业意愿上,男生高于女生、香港学生高于澳门学生、大湾区学校学生高于非大湾区学校学生,而理工医专业学生低于人文社科专业学生。最后,为全面提高港澳学生的创业意愿,让他们在分享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红利中更好地担当使命,从创业环境入手、培养创新型人才视角出发,提出集培养体系、生态体系和资源体系于一体的支持系统,以支持港澳学生在内地创业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玉海  
<正>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赋予了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新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从区位结构看,大湾区辐射内地、连接世界,打造国际化、信息化的支付服务体系,畅通资金高效便捷流动“主干道”,可助力国际一流湾区建设;从民生交流看,
关键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柳坤  
消费适宜性是激活城市消费动能的重要保障,对提升城市发展内生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城市消费适宜性的内涵,从消费支撑能力、消费供给保障、消费活力、交通便捷程度、法治保障和宜居环境六个维度构建消费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GIS空间分析、熵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消费适宜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湾区城市消费适宜性水平差异梯度明显,依次为深圳>香港>广州>澳门>东莞>佛山>珠海>中山>惠州>江门>肇庆。区域整体消费适宜性短板在于消费活力不足,消费市场法治环境有待提升,城市间障碍因素存在较大的异质性。文章最后从消费法治环境建设、产品和服务供给、消费新场景、城市管理服务四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霍祎黎  宋玉祥  
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缩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且未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影响因素看,交通联结、政府作用和空间分异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协调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发展差距大及要素流动度相对较低是当前制约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应在双循环背景下推动区域协同关系转变,以“新基建”为支点保障区域要素流动,通过区域分工合作发挥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以优势产业集聚重构空间发展格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殿超  刘毅  
科技创新人才空间分布是科研实力、技术分布、发展潜力的表征。洞悉科技创新人才分布规律,从而科学制定人才战略,为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和人才高地建设提供决策参考。论文通过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人才的规模、密度、聚集指数、空间自相关性刻画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如下:(1)从“十一五”到“十三五”,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人才规模发展迅速,从约43万人增长到114万余人,但空间分布不均衡。(2)深圳科技创新人才密度居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之首,单位人口人才密度约是最小值的7倍,单位面积人才密度约是最小值的190倍;江门、肇庆等地科技创新人才密度相对较低,低于大湾区平均水平。(3)深圳、东莞、广州有相对较强的科技创新人才聚集能力,而惠州、江门、肇庆聚集能力相对为弱。“十三五”期间,深圳、东莞、香港、珠海的聚集能力增强,澳门、中山、广州、佛山科技创新人才集聚能力有所下降。(4)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科技创新人才分布特征与空间位置的关联性不强,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各城市未有效联动形成合力。(5)城市生活基础保障的提升、科技创新发展环境氛围的营造和科技投入力度的增大会对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人才工作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从而影响科技创新人才的分布特征。因此,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做法,提出优化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人才分布格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人才高地的对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绪春  
本文立足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视角,通过分析全球经济发展和税收变革形势、《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出台后粤港澳规制衔接的新契机以及穗港两地合作优势等现状,分析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推动粤港澳全面合作、推进粤港澳税收规制对接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实施条件充分性,提出了以国际多方税收合作趋势为主导方向、以粤港澳制度型开放为改革导向、以穗港税务合作为实践样本,构筑以“跨区域、跨部门、多主体、数智驱动、接轨国际、共襄发展”为特征的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税收共治共享体系的探索思路和实践方案,并从产业融合、政策创新、智慧税务、文化交流等方面提出了穗港税务共谋共建“四项机制”的思考及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亚博   胡蝶   黄柳倩   陈敬业   蔡云楠  
快递物流直接反映城市间物质流动,是城市联系的重要表征形式。论文以粤港澳大湾区63个区县为基本研究单元,基于物流网点数据,构建63×63的物流联系矩阵,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GIS空间分析、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粤港澳大湾区物流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各区县网络中心性与社会经济及城镇规模的宏观格局基本一致,区县间物流非均衡性显著,白云区物流职能突出;(2)物流网络整体形成以“穗莞深”为主、佛山与中山为辅的“三核两辅”多中心结构,物流联系集聚与极化现象显著,网络连接优先在“穗莞深”等核心城市;(3)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可划分为4个凝聚子群,呈“散点状分布、圈层式扩展”特征,为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4)物流网络的形成主要受常住人口数量和GDP影响,人均GDP、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对丰富城市网络理论、促进物流协调发展、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和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传喜  杨林  
本文从价值链的角度出发,构建规模报酬可变情形下的两阶段链式关联DEA模型,对2013年至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10个城市(不含澳门)整体创新效率和两阶段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并给出创新资源利用方式的4种模式,然后利用Tobit模型检验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考察期内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处于高投入低转化阶段;经济环境、产业结构、政府支持和贸易开放度对区域创新的整体阶段效率影响显著,政府支持和基础设施环境对知识创新效率有显著的影响,经济环境、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环境对科技成果经济化阶段的效率影响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露  刘梨进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其设立能加速区域经济增长的事实已被广泛证明。然而,关于其对地区“软实力”-环境等是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地评估却鲜有涉及。本文基于珠三角2010—2018年1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粤港澳大湾区地设立作为准自然试验,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能够降低城市的废气及废水排放,使得地区环境改善,且此结果在经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城市规模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湾区建设中,中型规模的城市减污效应最大,而小型规模城市减污效应则较弱。机制分析表明,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创新效应及结构效应使得地区环境改善,且创新能力及产业结构提升程度的不同是造成城市规模异质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创新效应及结构效应在改善区域城市环境方面具有协同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燕升  王玫瑰  林志军  张文鸾  林鹏  
新经济常态下的人工智能时代,系统化创业过程的关键成功因素发生动态、交互与迭代变化,遵循“共属性与关键链聚类—因素关联选择—系统化创业过程层级关系—解析因素间驱动力与依赖力”的研究路线,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场景,从271份大湾区样本中获得系统化创业过程全周期分阶段的关键成功因素集,建立创业前期阶段因素集的多层次作用力递进结构模型,揭示系统化创业过程关键成功因素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1)创业过程的关键成功因素发生系统化改变,催生出组合内外部动因的新因素集;(2)系统化创业过程关键成功因素被细分和重构,凸显出因素间相互作用并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3)创业前期阶段的创业过程关键成功因素存在动态、交互与迭代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