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57)
2023(14803)
2022(12944)
2021(12177)
2020(10078)
2019(23078)
2018(22724)
2017(44398)
2016(23631)
2015(26472)
2014(26026)
2013(25152)
2012(22820)
2011(20334)
2010(19788)
2009(17811)
2008(17010)
2007(14444)
2006(12352)
2005(10029)
作者
(64399)
(53627)
(53036)
(50659)
(33889)
(25692)
(24249)
(21169)
(20400)
(18683)
(18274)
(17829)
(16630)
(16461)
(16460)
(16108)
(15969)
(15862)
(15307)
(15132)
(12991)
(12797)
(12774)
(12255)
(11984)
(11767)
(11660)
(11585)
(10621)
(10595)
学科
(91590)
经济(91395)
管理(69953)
(64659)
(54850)
企业(54850)
方法(46837)
数学(40267)
数学方法(39732)
(25123)
(23946)
中国(23184)
业经(21432)
(19203)
地方(17378)
理论(16468)
农业(16463)
(15812)
环境(15601)
(15596)
财务(15525)
财务管理(15494)
(15483)
贸易(15478)
(15160)
(15022)
企业财务(14706)
技术(14702)
(13688)
(11977)
机构
大学(325723)
学院(324308)
管理(134599)
(127712)
经济(125073)
理学(118861)
理学院(117646)
管理学(115487)
管理学院(114905)
研究(101308)
中国(72827)
(66830)
科学(63143)
(57148)
业大(48534)
(48412)
(47744)
财经(47614)
中心(47073)
研究所(44082)
(43745)
(43598)
(42538)
师范(42161)
北京(40994)
经济学(38815)
农业(37787)
(37547)
财经大学(36049)
(35730)
基金
项目(236775)
科学(187870)
基金(174004)
研究(173668)
(150662)
国家(149411)
科学基金(130301)
社会(111921)
社会科(105428)
社会科学(105396)
基金项目(93101)
(91855)
自然(84844)
自然科(82927)
自然科学(82909)
自然科学基金(81394)
教育(80356)
(76978)
编号(70682)
资助(70513)
成果(55519)
(52782)
重点(52383)
(49387)
(49118)
课题(47231)
创新(46027)
教育部(45989)
国家社会(45973)
科研(45506)
期刊
(129209)
经济(129209)
研究(89516)
中国(52918)
学报(50500)
管理(47040)
科学(46785)
(43635)
(42928)
大学(39381)
学学(37171)
教育(34944)
农业(30911)
技术(28143)
财经(22491)
业经(22424)
(21819)
金融(21819)
经济研究(20820)
(19206)
问题(16969)
图书(16320)
科技(15917)
(15444)
理论(15303)
技术经济(14887)
(14839)
实践(14131)
(14131)
商业(14120)
共检索到4405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余红伟  徐嘉慧  林子祥  石大千  
深入探究影响社会安全的环境因素,发掘空气污染治理的社会安全效应,对于筑牢社会安全屏障,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从犯罪视角分析“十三五”期间空气污染治理对社会安全的积极效应。利用地级市空气污染和犯罪的日度和年度数据,估计空气污染治理对地区犯罪的影响作用,并从个体心理角度进行机制验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卫兵  张凯霞  
本文将手工搜集的2006-2016年中国118个地级市的犯罪率数据与多种空气污染物数据进行匹配,通过断点回归方法分析了空气污染对不同类型犯罪率的影响,并从微观心理的视角考察了潜在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空气污染对犯罪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PM_(2.5)平均浓度每增加1%,犯罪率会上升0.926%。空气污染对暴力犯罪的影响尤其强烈,但对经济犯罪和腐败犯罪行为不存在显著影响。此外,我们从理论上阐释了空气污染影响犯罪率的可能机制,并结合断点回归方法进行检验,发现空气污染可能通过引起失眠、损害心理健康、降低生活和社会满意度等机制诱发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本文从道德伦理成本的角度揭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武赫   褚晓   高婷婷  
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我国于2018年正式开征环境保护税。为评估环境保护税的政策效果,本文基于2014年至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对环境保护税的空气污染治理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保护税的开征能有效改善空气污染,并且税额标准提升幅度越大,对空气污染的治理效应越明显;二氧化碳虽然不是应税大气污染物,但环境保护税的开征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间接的推动作用;环境保护税的环境治理效应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中部地区的政策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东部地区。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对环境保护税的征收管理及制度优化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薛飞  周民良  
基于2003-2018年中国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解决文献中普遍面临的内生性问题,系统考察区域联防联控的空气污染治理效应。研究发现,实施区域联防联控政策显著降低了试点城市空气污染,且重点控制区的政策效应强于一般控制区。从动态效应来看,区域联防联控的空气污染治理效应存在持续性,随着年份的推移,区域联防联控的政策效应不断增强。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区域联防联控的空气污染治理效应在不同城市群间存在异质性,并且在不同城市群内,重点控制区与一般控制区之间的政策效应存在差异。此外,区域联防联控在发挥空气污染治理效应同时,还能促进部分城市群实现经济增长。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科学实施区域联防联控政策、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洪礼  李怀宇  郭嘉良  
文章以城市空气质量为研究对象,采用马尔可夫模型和多元回归分析法来研究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策略。以北京市为例,运用马尔可夫法建立北京空气质量的转移概率模型,并引入排污强度和环保投资两个变量,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拟合转移概率矩阵与排污强度和环保投资之间的函数关系,研究为到达不同的污染治理目标而需付出的空气污染治理投资和须控制污染物排放量,为城市空气环境治理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策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刚  
本文通过一个扩展的时间配置模型发现,在风险规避的假定条件下,政府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可以减少个体决策者从事"非法"活动的时间。基于2000~2006年间中国30个省级截面的数据分析结果也证实,在控制住"非法"和"合法"工资以及失业率等变量后,地方政府无论是增加救济费支出还是社会保障补助支出都可以显著地降低犯罪率,总体而言,人均社会福利支出每增加1%大约可以使犯罪率降低0.19%。如果上述发现是成立的,一方面,间接性的支持社会福利条件的弱化是导致中国犯罪率持续上升的一个重要社会根源,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提高社会福利条件和改善民生是比单纯的威慑性和惩罚性犯罪治理政策具有更低成本和更高社会收益的犯罪治理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弘  孙雅洁  陈登科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将污染防治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低碳城市"建设试点政策为切入点,聚焦探讨政府环境治理的空气污染防治效应,利用双重倍差法解决文献中普遍面临的内生性问题,系统考察了低碳城市建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低碳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城市空气污染,其主要传导机制来自于企业排污的减少与工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创新。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果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成本—收益分析结果表明,低碳城市建设的资金支出远远小于其可能带来的收益,这意味着低碳城市建设本身有助于实现污染防治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目标。本文研究为科学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贺修铭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明  张亦然  
空气污染是否驱动着高人力资本人群的迁移,引发广泛关注。限于数据可得性,现有研究并不充分。把来华留学生对国内高校-城市的选择视为空间迁移,本文在中国情境下研究了空气污染的移民效应。采用风速作为空气污染的工具变量,本文基于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研究表明:城市空气污染越重,辖区内高校在校来华留学生数越少。进一步的异质性研究表明,自费来华留学生对空气污染的敏感性高于政府奖学金生。从来源看,来自欠发达国家政府奖学金生的比重更大,在中国现行招生政策下迁移成本更高。上述结论表明,收入水平相对高、迁移成本相对低的人群,对空气污染更敏感。人力资本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动力,本文结论的启示是,应把污染防治作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重要举措,助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易招娣  
社区犯罪不仅危害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给社区中的校园安全带来巨大威胁。校园安全治理理念不同于校园安全管理理念,强调结合国情,借鉴域外经验,将政府、社区、学校和家庭等社会群体组织有效纳入平安校园建设的主体体系之中,并注重发挥社区在平安校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构建立体化的社区犯罪预警机制,将危及校园安全的社区犯罪隐患消灭在萌发阶段,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凌燕  
文章基于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的复杂性以及央地政府的有限理性,采用演化博弈探索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互动过程及演化方向,确定影响双方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进而,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视角,剖析现阶段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的制度环境及央地政府相应的策略选择,借助MATLAB软件对其进行数据仿真。研究发现,央地两级政府的行为选择源于参与治理的成本与收益比较,中央-边缘的政治结构、现代主义的文化系统和孱弱的市民社会等制度环境对两级政府的行为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兰兰   梁雪   李晶晶   焦建玲  
2013年颁布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我国首个针对环境突出问题开展综合治理的行动计划;为巩固治理效果,应对动态变化的环境问题,2018年国务院进一步发布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研究利用中国258个城市2013年1月至2020年9月日度空气污染数据,实证检验了上述两阶段政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从不同污染物治理效果、时间和区域异质性等角度分析了政策效应的差异。结果指出:第一,“大气十条”和“蓝天保卫战”均显著降低了AQI、PM_(2.5)、PM_(10)、SO_2、NO_2、CO;第二,相比“大气十条”,“蓝天保卫战”对NO_2的减排效应更高,且实现对O_3的协同治理;第三,“大气十条”和“蓝天保卫战”对各污染物的减排效应因供暖时期、地区能源资源禀赋呈现出较强的异质性特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兰兰   梁雪   李晶晶   焦建玲  
2013年颁布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我国首个针对环境突出问题开展综合治理的行动计划;为巩固治理效果,应对动态变化的环境问题,2018年国务院进一步发布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研究利用中国258个城市2013年1月至2020年9月日度空气污染数据,实证检验了上述两阶段政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从不同污染物治理效果、时间和区域异质性等角度分析了政策效应的差异。结果指出:第一,“大气十条”和“蓝天保卫战”均显著降低了AQI、PM_(2.5)、PM_(10)、SO_2、NO_2、CO;第二,相比“大气十条”,“蓝天保卫战”对NO_2的减排效应更高,且实现对O_3的协同治理;第三,“大气十条”和“蓝天保卫战”对各污染物的减排效应因供暖时期、地区能源资源禀赋呈现出较强的异质性特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伟全  翁文阳  
近年来大规模空气污染与灰霾事件频发,已经影响到经济与社会的正常运转,危害到公众的生命健康。法律规制是空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治的重要措施,文章从区域空气污染现状与联防联治立法现状角度展开论述,阐述法律规制空气污染联防联治的必要性,概括空气污染区域防治的法制现状与缺陷。通过实证研究,在中外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空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治法律制度的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宏兵   郑庆彪   李震   孙丽棠  
本文基于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数据和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层面PM_(2.5)排放浓度数据,利用2SLS、空间计量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降低了中国城市空气污染水平,这一效应在金融发展程度较高、财政支持较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以及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中表现更加明显,且在地理区位特征上呈现出显著的异质性。同时,上述影响主要通过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水平提升的机制实现。基于SAR与SDM模型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也发现城市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减污效应具有双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空气污染的地理相关性使其减污效应被低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