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29)
2023(15888)
2022(13674)
2021(12793)
2020(10889)
2019(24268)
2018(23949)
2017(45500)
2016(24799)
2015(27622)
2014(26826)
2013(25099)
2012(22164)
2011(19737)
2010(19578)
2009(17920)
2008(16856)
2007(14236)
2006(11903)
2005(9978)
作者
(66962)
(55724)
(55622)
(52541)
(35293)
(26864)
(25325)
(21932)
(21168)
(19405)
(18706)
(18637)
(17291)
(17289)
(17024)
(16991)
(16748)
(16637)
(16044)
(15890)
(13706)
(13592)
(13131)
(12660)
(12541)
(12338)
(12299)
(12093)
(11170)
(11018)
学科
(86895)
经济(86793)
管理(72179)
(68140)
(55713)
企业(55713)
方法(45939)
数学(41180)
数学方法(40441)
中国(24917)
(24488)
(23489)
业经(19518)
(17635)
贸易(17627)
(17215)
环境(17174)
(16920)
理论(16797)
(16779)
财务(16719)
财务管理(16690)
(16107)
企业财务(15835)
农业(15515)
技术(14844)
(14783)
银行(14745)
(14376)
地方(14328)
机构
大学(328593)
学院(328256)
管理(130389)
(126842)
经济(124304)
理学(114845)
理学院(113647)
管理学(111048)
管理学院(110493)
研究(99049)
中国(75802)
(66355)
科学(63086)
(57999)
(54886)
业大(52027)
财经(47758)
中心(47658)
(47478)
(46438)
研究所(43892)
(43725)
农业(43681)
(41846)
师范(41280)
北京(40245)
经济学(38880)
(37059)
(36626)
财经大学(35950)
基金
项目(236740)
科学(187766)
基金(173512)
研究(168390)
(152446)
国家(151182)
科学基金(131523)
社会(107797)
社会科(102207)
社会科学(102179)
(93932)
基金项目(92161)
自然(88389)
自然科(86490)
自然科学(86468)
自然科学基金(84922)
教育(80933)
(79387)
资助(70932)
编号(67720)
重点(53367)
成果(51975)
(51815)
(50672)
(49061)
创新(47114)
科研(46800)
课题(46357)
大学(46166)
教育部(45001)
期刊
(123691)
经济(123691)
研究(88039)
中国(59930)
学报(53853)
科学(48194)
(48101)
管理(45964)
(44911)
大学(42259)
教育(41440)
学学(39247)
农业(33000)
技术(29361)
(28167)
金融(28167)
财经(22475)
业经(22356)
经济研究(21165)
(19197)
(17696)
(16323)
统计(16085)
科技(15906)
问题(15868)
(15742)
商业(15036)
技术经济(14981)
资源(13975)
业大(13973)
共检索到452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莎   国锐   严飞  
大气污染控制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除了需要国家、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公众的行动选择也至关重要。将公众大气风险感知有效转化为亲环境行为,实现环境改善的“知行合一”,首先需明确亲环境行为的发生机制。以在校大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心理变量,结合空气质量数据,运用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验证环境风险感知、自然联结、PM2.5暴露值对大学生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环境风险感知正向预测亲环境行为;自然联结在影响路径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影响路径具有城乡差异,即来自城市个体的大气风险感知对直接亲环境行为敏感,对自然联结变化迟钝;影响路径受到个体所暴露的PM2.5浓度的调节,即PM2.5暴露值越高,中介效应越强。上述结果明晰了环境风险感知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路径,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亲环境行为和推动大学生环境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莎   国锐   严飞  
大气污染控制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除了需要国家、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公众的行动选择也至关重要。将公众大气风险感知有效转化为亲环境行为,实现环境改善的“知行合一”,首先需明确亲环境行为的发生机制。以在校大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心理变量,结合空气质量数据,运用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验证环境风险感知、自然联结、PM2.5暴露值对大学生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环境风险感知正向预测亲环境行为;自然联结在影响路径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影响路径具有城乡差异,即来自城市个体的大气风险感知对直接亲环境行为敏感,对自然联结变化迟钝;影响路径受到个体所暴露的PM2.5浓度的调节,即PM2.5暴露值越高,中介效应越强。上述结果明晰了环境风险感知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路径,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亲环境行为和推动大学生环境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侯浩翔  
大学生学业成就是衡量一流本科教学水平的基本参照。依据社会网络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学生个体所营造的社会网络可以拓展知识共享路径,对学生学业成就与综合素质提升具有积极效应。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1036名大学生,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学业成就受到初始禀赋的影响,即家庭居住地、父亲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面临着更深的学业困境;网络声望对于学生学业成就的促进作用尤为突出,表明"集体性认知"的获取是学业成就的重要预测因素。另外,知识共享意愿中介作用了社会网络和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学生自我效能感调节了模型的后半径,即自我效能感越高,知识共享意愿对学业成就的正向影响越明显。为此,文章提出建立家庭禀赋不利学生的学习补偿机制,搭建完善优质的社会网络平台,为学生创设便捷的线上线下知识共享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激励机制等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万明  池倩文  钱梦烨  徐光华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利用对大学生创业者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构建并检验了创业资源共享对创业绩效影响的模型。结果表明:在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基于共享平台的信息、科技资源共享显著正向影响机会创新性与创业绩效;机会创新性对创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同时在信息资源共享、科技资源共享和创业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对机会创新性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李小胜  束云霞  
为考察命令控制型工具一即为召开大型的会议,而实施的短期环境政策,对大气污染控制的有效性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选取“G20”峰会为研究对象构造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38个地区的日度空气质量指数和六项单项污染物浓度,探究G20期间的环境政策对G20会议后期的空气质量影响并进行反事实检验;其次,利用26个地区2014年第1季度到2018年第1季度共17个时间节点的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研究“G20”期间的环境政策对杭州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为了在某一地点某一时期达到较高空气质量的治理手段在一段时间内确实能改善空气质量,但是从长期来看存在着边际效率递减的规律,距离政策冲击的时间点越远,其政策效果越小且越不具有有效性。(2)从会议型命令控制环境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看,没有证据表明其对经济增长存在负向影响。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张艳丰   刘敏  
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兴起,高校大学生的知识问答行为正从传统平台转向AIGC类平台,对传统知识问答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因此,有必要对AIGC环境下高校大学生知识问答转移行为展开细致研究,为传统知识问答平台运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引。首先对32位招募对象进行深度访谈收集原始数据,其次借助扎根理论质性分析并构建4维共16个二级指标体系,最后引入BPNN改进的DEMATEL算法模型进行关键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行为体系因素可划分为强驱动型因素、一般驱动型因素、强特征型因素、一般特征因素,其中信息有用性、信息过载是高校大学生知识问答转移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管理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晓叶  许东海  
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计量实证基准模型,利用中国1983—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以及普通最小二乘法等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环境污染程度对城镇化率的影响。研究结论为:工业废气排放与城镇化率之间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随着滞后期的增加,工业废气排放对城镇化率的影响逐渐变大且为负;工业废气排放与城镇化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短期内工业废气排放与城镇化率正相关,但长期内工业废气排放与城镇化率负相关。总之,在今后城镇化率进一步提升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环境污染状况本身,还要立足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科技创新等措施降低和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环境宜人的城镇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子贤  吕庆华  
近年来,消费者跨境网购行为日益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关注,其内在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的实证研究。鉴于此,对中国跨境网购用户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基于603份有效样本数据,运用Amos和Spss对感知风险、消费者信任、异国文化认同以及跨境网购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感知风险对跨境网购意愿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消费者信任在感知风险与跨境网购意愿的关系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异国文化认同在感知风险与跨境网购意愿的关系间起到有中介的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袁群明  范志光  
为探讨残疾大学生自我污名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机制,采用自我污名量表、自杀意念量表、知觉压力量表和成人素质希望量表,对686名残疾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327名非残疾大学生进行调查以作为参照。结果发现:(1)在残疾大学生中共筛选出有自杀意念者76人,检出率为11.08%;(2)听力障碍大学生自杀意念显著高于视力障碍大学生,视力障碍大学生自杀意念显著高于非残疾大学生;(3)知觉压力在自我污名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4)希望在知觉压力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本研究探讨了自我污名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改善残疾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苗艳青  陈文晶  
本文利用2008年山西省调研数据,运用Grossman模型分析了两种空气污染物PM10和SO2对居民健康需求的影响,试图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揭示环境污染对健康的经济学影响。本文的主要发现是:两种空气污染物对当地居民的健康需求都有显著的不利影响,并且PM10对居民健康需求的不利影响更大。研究还发现,这种不利影响只是发生在那些处在社会较低阶层的群体身上;除空气污染外,年龄也是影响处于社会较低阶层居民健康需求的重要因素;采取避免污染行为能显著减少空气污染对健康的不利影响,如果不考虑避免污染行为,空气污染对健康需求的影响就会有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凡强  
文章选取广州、南京、西安、北京和哈尔滨五个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API)日资料时间序列,应用最大概似估计(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进行了ARIMA(p,d,q)模型的拟合及预测。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模型的拟合方面,还是在样本外预测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城市API资料所用ARIMA模型的阶数,即p、d、q的值并不完全一样,表明在分析时不能简单套用固定的模型,而是应该根据相关理论的指导,对具体的资料进行详尽的分析。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赵绍阳  卢历祺  
空气污染除了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外,也会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行为。本文基于一项全国13个城市共33家医院的新生儿调查数据,将其与城市层面的空气污染数据进行匹配之后,实证考察空气污染对于怀孕时机选择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的期间,怀孕人数会显著减少;并且在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中,这一反应更为明显。与此同时,考察空气污染对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影响,发现在怀孕期间暴露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会显著提高不良出生结果的发生率,尤其是母亲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这些证据表明,严重的空气污染可能导致了一部分家庭通过推迟怀孕来降低对新生儿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郁  江易华  
本文以湖北省280个规模生猪养殖户为调研对象,通过建立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研究了环境风险感知对养猪户环境行为的影响,并引入环境规制政策作为调节变量,分析了环境规制政策对养猪户环境风险感知—环境行为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养猪户的环境风险感知对其环境行为的采纳存在显著的影响,其中养猪户的水体、土壤污染感知、因养殖污染而导致的罚款数量、与周围农户发生冲突影响的感知以及部分环境风险原因感知均显著影响其环境行为的采纳;(2)环境规制政策对于养猪户环境风险感知—环境行为关系存在正向调节效应。据此,本文提出加强养猪户生猪养殖环境风险多方面后果和损失的宣传教育、全面完善对生猪养殖全过程风险...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田富俊  谢杰辉  
在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探索农村居民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对于完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和强化政府食品安全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风险社会放大理论,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2021年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s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层次回归模型,实证检验虚拟社群参与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是否参与虚拟社群相比于参与程度的大小,更显著放大了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直接效应0.2734),农村居民在参与虚拟社群后,其食品安全风险感知水平上升为“不太安全”和“很不安全”的概率会提高4.05%和0.86%,且在女性、非党员群体和富裕及以上水平家庭中更为显著。(2)政治信任发挥一定的遮掩效应(间接效应-0.6673,遮掩效应占比30.69%),能够有效弱化虚拟社群参与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放大作用。(3)政府治理绩效感知对直接效应起到放大作用,而高水平的政府治理绩效感知对中介效应后半段路径起到弱化作用。文章丰富了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风险交流行为影响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经验证据,将政治信任和政府治理绩效感知一同纳入模型并考虑其关联性,为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据此,应该强化互联网食品安全信息监管,引导虚拟社群风险交流,创新政府食品安全治理绩效公开方式,提高农村居民政治信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邵康华  廖纮亿  陈沁悦  
基于184份企业样本数据,从压力因应策略视角探讨了威权领导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以及心理压力和员工忠诚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威权领导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心理压力在威权领导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员工忠诚正向调节心理压力在威权领导与员工亲组织非理论行为中的中介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