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70)
2023(8165)
2022(6857)
2021(6060)
2020(5050)
2019(11062)
2018(10609)
2017(21015)
2016(11293)
2015(12346)
2014(12079)
2013(11959)
2012(10986)
2011(9976)
2010(9781)
2009(8963)
2008(8571)
2007(7323)
2006(6274)
2005(5203)
作者
(33994)
(28409)
(28334)
(26750)
(18238)
(13820)
(12680)
(11093)
(10961)
(9796)
(9669)
(9535)
(8898)
(8878)
(8789)
(8729)
(8599)
(8407)
(8323)
(8041)
(7131)
(6956)
(6539)
(6450)
(6440)
(6236)
(6082)
(6079)
(5668)
(5568)
学科
(54035)
经济(53970)
管理(34014)
(32791)
方法(29532)
数学(27755)
数学方法(27652)
(24221)
企业(24221)
中国(16482)
(13327)
(12697)
(10674)
贸易(10673)
地方(10312)
(10308)
农业(9265)
业经(9262)
环境(9250)
(8415)
(8202)
财务(8200)
财务管理(8185)
企业财务(7885)
城市(7152)
技术(7140)
(7080)
(7078)
金融(7078)
(6769)
机构
大学(168146)
学院(166892)
(74405)
经济(73168)
管理(66693)
理学(59838)
理学院(59188)
管理学(58397)
管理学院(58109)
研究(54069)
中国(38712)
(33474)
科学(33451)
(32005)
(31686)
业大(28181)
财经(27326)
(26380)
农业(25511)
(25255)
中心(24785)
经济学(24690)
研究所(24449)
经济学院(22826)
(22197)
财经大学(20774)
北京(19880)
商学(19549)
(19538)
商学院(19406)
基金
项目(123316)
科学(98879)
基金(94792)
(84454)
国家(83807)
研究(81952)
科学基金(72917)
社会(57807)
社会科(55178)
社会科学(55164)
基金项目(51314)
自然(48965)
自然科(47975)
自然科学(47961)
自然科学基金(47138)
(46548)
(39831)
资助(37926)
教育(37346)
编号(29140)
(27982)
重点(27489)
(25811)
(25647)
国家社会(25415)
科研(24358)
教育部(24316)
创新(24147)
人文(23502)
计划(23475)
期刊
(70387)
经济(70387)
研究(44641)
学报(30304)
科学(26493)
(25961)
中国(24250)
大学(22610)
(22525)
学学(22079)
管理(21057)
农业(17150)
财经(13777)
(13534)
金融(13534)
经济研究(13202)
(11752)
问题(11414)
业经(11412)
技术(10405)
商业(9633)
(9220)
统计(8405)
(8068)
(8000)
技术经济(7963)
教育(7900)
业大(7829)
(7823)
科技(7323)
共检索到2202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佳  冯浩哲  
空气质量对居民行为和经济活动的影响得到广泛关注。文章利用2015—2019年283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OLS、2SLS模型实证分析了空气污染对城市消费活力产生的影响,并使用微观数据对可能机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空气污染对城市消费活力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文章还采用热逆温天数作为空气污染的工具变量,2SLS估计结果依然稳健。在异质性分析中,空气污染对城市消费活力的影响存在地域差异,南方城市的空气污染对城市消费活力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北方城市未受显著影响;空气污染对城市消费活力的影响存在城市规模差异,小型城市的空气污染对城市消费活力具有抑制效应,而大型城市、中型城市未受显著影响。在微观机制分析中,空气污染通过降低劳动生产率与增加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来降低城市消费活力。研究结论为改善空气质量以激发城市消费活力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传旺  罗源  姚昕  
为了探寻现阶段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能否提升城市空气质量,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居民效用、交通基础设施与空气污染的相互作用机理,并运用2000—2012年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为控制内生性问题,本文采取反映样本城市地形特征的城市坡度指数作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工具变量,估计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加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能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通过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偏误后,改善作用更加明显,且大于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对空气污染的边际影响;与道路投资相比,道路面积的增长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应更好。本文的政策启示是:现阶段城市建设应该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的供给侧角度,寻找城市空气污染难题的解决思路,实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平衡与充分发展。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吴秀琴   颜宇  
空气污染对居民经济活动的影响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2010—2014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使用空气流动系数作为空气污染的工具变量,考察了空气污染对中国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2SLS估计结果表明,PM_(2.5)季均值每增加1%(1微克/立方米),会导致家庭季度总消费平均下降1.312%(312.776元)。该结论在替换消费指标、改变模型设定、调整回归样本等条件下依旧稳健。机制检验表明,空气污染通过收入效应、规避行为以及医疗支出挤出效应影响居民消费。进一步讨论发现,在面临外部环境冲击时,家庭对于各项分类消费支出的偏好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不仅为环境治理的成本收益判断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全面促进消费提供了现实思路。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吴秀琴   颜宇  
空气污染对居民经济活动的影响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2010—2014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使用空气流动系数作为空气污染的工具变量,考察了空气污染对中国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2SLS估计结果表明,PM_(2.5)季均值每增加1%(1微克/立方米),会导致家庭季度总消费平均下降1.312%(312.776元)。该结论在替换消费指标、改变模型设定、调整回归样本等条件下依旧稳健。机制检验表明,空气污染通过收入效应、规避行为以及医疗支出挤出效应影响居民消费。进一步讨论发现,在面临外部环境冲击时,家庭对于各项分类消费支出的偏好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不仅为环境治理的成本收益判断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全面促进消费提供了现实思路。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佳  
本文通过构建局部均衡模型分析了污染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并利用中国1998年-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模型推导的结果,污染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且"替代效应"占主导。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污染对劳动力供给确实存在负向影响,二氧化硫污染排放量上升1%,将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0.028%,但是这种影响随着经济规模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存在"门槛效应"。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污染对劳动力供给的"收入效应"占主导;在经济发展一般的地区,则地缘因素占主导;在经济发达地区,"替代效应"占主导。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霄  毛霞  曹伟  
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不仅是改善空气质量、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必要之举,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原环境保护部2012年开始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实时公开项目,构建环境信息公开、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地区污染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考察这一项目实施前后,FDI对全国280个城市空气污染的影响变化。结果发现,项目实施前FDI显著加剧了空气污染,但在项目实施后FDI明显抑制了空气污染,在控制同期其他政策干扰和政策预期后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项目实施后,低收入、低能耗、低排放和资源型城市的空气污染下降更明显。影响机制分析发现,项目实施前后FDI引致的环境规制、技术选择、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变化是空气污染得到抑制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为进一步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引导FDI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此推动和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持。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陈涵一   史铁   王临风   郑安刚  
基于2018—2019年中国地级市居民家庭的日度电力消费数据,本文估计了空气污染对居民家庭电力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每日空气质量指数(AQI)每增加1个标准差,会导致居民家庭日平均电力消费增加0.05千瓦·时。据此计算清洁空气的支付意愿和空气污染的额外损失:居民家庭每年愿意为清洁空气多支付14.6元电费;若空气质量达到WHO的标准,全国每年平均电力消费将减少125.1亿千瓦·时,全国居民每年可少支付72.12亿元电费,这也意味着会减少776万吨电力部门的碳排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范丹  叶昱圻  王维国  
为探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的健康效应,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及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基于多项Logit模型的双重差分法(Logit-DID),从微观与宏观两个维度考察"大气十条"政策的健康改善效应及其传导机制,并进一步通过异质性分析探讨环境健康不平等的内在原因。研究发现:"大气十条"实施带来显著的健康效应,该政策不仅能有效控制与空气污染高度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占比,还能够间接降低受空气污染影响较小的疾病病情。其作用机理主要通过控制PM2.5浓度改善公众健康,同时该政策对二氧化硫(SO_2)、氮氧化物、烟(粉)尘等其他污染物浓度的下降起到了协同作用。进一步分析显示环境福利不公平的现象依然存在,"大气十条"政策显著降低了疾病高发人群的发病率,且对女性、城镇居民和低、高年龄段等疾病高发人群的健康影响更显著。本文为政府构建环境健康公平发展路径,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借鉴。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郑妍妍  闫雨薇  
最低工资标准上升显著降低了中国企业的空气污染水平,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最低工资标准提升经由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渠道影响企业的空气排污水平,具体表现为,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空气排污水平。而最低工资标准上升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空气排污水平。异质性分析显示,最低工资标准上升对空气污染的抑制效应在环境规制较强的地区和行业中更为明显,并对非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和技术水平较高企业的空气污染水平产生了更大的抑制作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卫兵  张凯霞  
本文将多种空气污染物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匹配,首次通过断点回归方法考察空气污染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对现有文献较少涉及的潜在影响机制进行探讨。本文借助秦岭—淮河分界线以北冬季供暖政策带来的空气污染空间不连续性,有效分离出空气污染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空气污染会显著降低企业生产率,PM2.5每上升1%,企业生产率会下降0.692%。(2)空气污染的生产率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会被放大,高技术劳动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空气污染带来的企业生产率损失,并且市场竞争度较高的企业以及高污染企业受到空气污染的负向冲击更严重。(3)空气污染可能通过增加人体健康风险、挤占研发资金、引发资源错配、减少劳动力供给等途径对企业生产率造成负向影响。本文从企业发展角度揭示了当前环境治理的迫切性,并为企业如何提高竞争力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罗勇根  杨金玉  陈世强  
人力资本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激发创新潜能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个体专利发明的大样本数据和中国地级市的空气质量指数,研究了空气污染对发明人创新产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发现,空气污染会显著降低发明人的创新产出,抑制个体创新活力。同时,空气污染显著增加了人力资本流动的可能性,发明人更可能向空气质量较好的城市迁移。从影响机制看,空气污染会通过影响个体的健康和情绪状况,进而影响创新活力;从总体效应看,空气污染会进一步地从总体上降低地区的创新活力。此外,本文还对空气污染类型和创新类型进行分组检验,结果发现,相对于非发明专利,空气污染对创造力要求较高的发明专利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对个人健康影响更为严重的细微颗粒物PM_(10)和PM_(2.5)与创新产出的负向作用更为显著。在缓解内生性问题、排除替代性解释和遗漏变量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依旧成立。本文的结论不仅从微观个体的角度完善和丰富了创新的相关文献,也为地方政府引人引智工作、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从而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白雪洁  曾津  
基于2008~2016年省际数据,运用Bootstrap-DEA方法,在考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等非意欲产出的情况下,核算我国30个省(市、区)的工业环境全要素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各省(市、区)大气污染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我国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粗放式发展带来的负向外部效应逐渐得到扭转,产业转型升级对环保的正面作用逐步显现;载货汽车保有量和环境规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大;汽车保有量、环境规制和工业发展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省份异质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田素华  熊琴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伴随着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且中国过去四十多年的经济发展与持续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密切相关,跨国公司全球经营的污染天堂效应一直被广泛关注。文章基于1998~2013年中国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以中国本土企业被外资并购作为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了外资进入对中国本土企业二氧化硫(SO_2)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文章研究发现,外资并购使中国本土被并购企业SO_2排放量整体降低了19%。当外资以多数股权并购、并购主体为港澳台企业、并购客体为民营企业以及在企业高集聚的地区实施并购时,外资并购的SO_2减排效果更加明显。文章的发现为通过调整存量企业股权结构进而改变其内部治理机制和经营行为来治理污染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菲  
我国经济发展和首都国际化地位的确立与提升,拉动了北京第三产业和商业服务业的发展。住宿餐饮业作为社会经济中的"民生"行业,直接服务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服务于快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服务于越来越国际化的商务活动及旅游会展活动。本文在对首都住宿餐饮业与北京经济发展、国内外大城市住宿餐饮业发展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首都住宿餐饮业发展的四大内外源驱动力。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魏冬  冯采  
空气污染对产业的科技创新同时产生"抑制效应"和"激励效应",前者指空气污染会触发环境规制强化,提高企业成本,进而抑制产业的科技创新,后者指空气污染会激励产业转型创新,进而促进科技创新。那么,近年我国空气污染对产业创新水平的影响是哪一种效应占据主导地位?在什么条件下"激励效应"会超过"抑制效应"?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影响效果是否相同?围绕上述问题,文章基于34个细分产业的专利授权大数据的证据,通过固定效应基本模型,建立空气污染浓度与产业科技创新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结合动态面板模型,分析空气污染浓度与产业科技创新水平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进一步在不同的污染产业、不同的环境规制严格程度和34个细分产业条件下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在环境规制存量、执法力度、改变科技创新变量和改变固定效应的条件下进行了稳健性分析,并从作用渠道和协同效应两方面解释了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在全国层面,空气污染对科技创新水平产生的"激励效应"大于"抑制效应",在污染地区和污染密集产业,空气污染对科技创新水平有更大的促进效果。根据文章的分析,在全国层面空气污染倒逼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激励效应很大,足够抵消空气污染对科技创新造成的抑制效应。但这并不意味着空气污染是可以接受的,促进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根本原因是激励效应,因此,建议政府更多地关注和加强激励效应,完善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环境监督力度,同时对科技创新进行更多的投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