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04)
- 2023(6721)
- 2022(5828)
- 2021(5357)
- 2020(4699)
- 2019(10835)
- 2018(10549)
- 2017(20519)
- 2016(11313)
- 2015(12807)
- 2014(12937)
- 2013(12954)
- 2012(12184)
- 2011(11096)
- 2010(11133)
- 2009(10394)
- 2008(10480)
- 2007(9568)
- 2006(8096)
- 2005(7152)
- 学科
- 济(51029)
- 经济(50982)
- 管理(30638)
- 业(29704)
- 方法(26564)
- 数学(24116)
- 数学方法(23933)
- 企(22769)
- 企业(22769)
- 农(13660)
- 财(13067)
- 中国(11996)
- 学(10815)
- 地方(10471)
- 贸(9844)
- 贸易(9842)
- 易(9499)
- 业经(9187)
- 农业(9010)
- 环境(8720)
- 制(8590)
- 务(8001)
- 财务(7988)
- 财务管理(7967)
- 企业财务(7541)
- 和(7266)
- 银(7020)
- 银行(6997)
- 融(6929)
- 金融(6927)
- 机构
- 大学(171255)
- 学院(169729)
- 济(72054)
- 经济(70508)
- 管理(64367)
- 研究(57351)
- 理学(56206)
- 理学院(55476)
- 管理学(54481)
- 管理学院(54167)
- 中国(41913)
- 科学(36786)
- 京(35829)
- 财(32026)
- 农(31863)
- 所(29701)
- 研究所(27267)
- 业大(27243)
- 中心(27148)
- 财经(26274)
- 农业(25448)
- 江(25253)
- 经(23882)
- 经济学(23315)
- 范(22428)
- 师范(22195)
- 北京(22060)
- 经济学院(21486)
- 院(20413)
- 州(19640)
- 基金
- 项目(116047)
- 科学(91405)
- 基金(85566)
- 研究(81229)
- 家(75305)
- 国家(74757)
- 科学基金(63731)
- 社会(52475)
- 社会科(49886)
- 社会科学(49868)
- 基金项目(46306)
- 省(45098)
- 自然(42041)
- 自然科(41082)
- 自然科学(41066)
- 自然科学基金(40333)
- 划(38412)
- 教育(37373)
- 资助(34816)
- 编号(32231)
- 重点(26310)
- 部(26206)
- 成果(25426)
- 发(24893)
- 创(23656)
- 科研(22972)
- 创新(22241)
- 教育部(22215)
- 国家社会(22126)
- 计划(21847)
共检索到236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申俊 孙涵 成金华
文章基于Grossman中国宏观健康生产函数,运用2004—2015年中国公众健康与空气污染等方面的宏观面板数据与空间计量分析技术,综合分析了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影响机理与空间交互效应,结果显示:由于空气污染的广延性和持久性使得公众健康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主要分布为华北、华中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呈现高高集聚,西北、东北等地呈现低低集聚,区域公众健康呈现趋同效应;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的负外部性显著,与不考虑空间相关性的传统计量模型估计结果相比,PM2.5浓度对公众健康的负向效应较高,说明忽视空间自相关性的存在会使得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的估计产生偏误;从区域的角度来看,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区域差异显著。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范丹 叶昱圻 王维国
为探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的健康效应,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及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基于多项Logit模型的双重差分法(Logit-DID),从微观与宏观两个维度考察"大气十条"政策的健康改善效应及其传导机制,并进一步通过异质性分析探讨环境健康不平等的内在原因。研究发现:"大气十条"实施带来显著的健康效应,该政策不仅能有效控制与空气污染高度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占比,还能够间接降低受空气污染影响较小的疾病病情。其作用机理主要通过控制PM2.5浓度改善公众健康,同时该政策对二氧化硫(SO_2)、氮氧化物、烟(粉)尘等其他污染物浓度的下降起到了协同作用。进一步分析显示环境福利不公平的现象依然存在,"大气十条"政策显著降低了疾病高发人群的发病率,且对女性、城镇居民和低、高年龄段等疾病高发人群的健康影响更显著。本文为政府构建环境健康公平发展路径,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借鉴。
关键词:
“大气十条” 健康效应 双重差分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戈华清
陆源污染的来源并不仅仅局限于海岸带或海洋地区,其具有典型的外来性。它不仅严重危及人们的健康与福祉,更直接危及到靠海生存的人们健康与资源安全。陆源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危害,不仅导致某些疾病多发、海洋食物不安全、可以供人类使用的各种资源减少,也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公众社会心理健康。虽然我国一直十分关注陆源污染防治问题,但陆源污染的发展态势显然超出了我国政策与法律监管的程度。我们不仅存在着法律对策整体偏软的问题,而且面临着公众健康权受到侵害后救济不力、救济体系不完备等问题。
关键词:
陆源污染 危害 公众健康 法律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晨辉 王威 宋晓明
文章分析了空气污染对科技创新的双边影响机理,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研究空气污染对科技创新的抑制效应、激励效应及净效应。结果表明:总体上空气污染对科技创新产生了抑制影响。首先,空气污染的激励效应使得科技创新高于前沿水平6.58%,而空气污染的抑制效应使得科技创新低于前沿水平16.17%,最终在两种效应的综合作用下使得科技创新低于前沿水平9.59%。其次,从时间趋势看,空气污染的净效应始终为负且逐渐减弱;分区域看,空气污染的抑制效应呈东、西、中部地区逐渐减弱趋势。最后,在不同空气污染水平下,空气污染程度的加深会加剧对科技创新的抑制效应。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梦洁 杜威剑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将环境因素纳入健康生产函数,讨论了空气污染对于居民健康的影响及其群体差异。研究发现:首先,空气污染会对居民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即生活在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居民健康水平可能会有所下降。其次,引入收入分层模型与社会地位分层模型,发现空气污染的健康负效应存在群体差异,经济社会地位不利的群体因空气污染承担了更大的健康损失。最后,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将有效减少空气污染对于居民健康的负面影响,适度的环境规制是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居民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各地区加强环境规制强度,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环境与民生的最优化,构建经济-环境-民生相协调的社会才是发展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
空气污染 环境规制 居民健康 群体差异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董夏燕 何庆红
在中国空气污染与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本文将CHARLS数据和各地级市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数据进行匹配,运用广义估计方程实证研究空气污染与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PM_(2.5)和PM_(10)会增加中老年人抑郁严重的危险度,且评估抑郁症状当月的影响最大。对异质性的考察发现,空气污染仅对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女性和45-64岁人的抑郁症状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对影响机制的分析表明,空气污染会通过危害生理健康从而影响心理健康。为此,本文认为一方面要积极治理并预防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另一方面不应过度担忧其所造成的损害。
关键词:
空气污染 抑郁症状 广义估计方程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志光 贾仓仓
良好的健康状况是居民享受美好生活的基础,而不断加重的空气污染给居民带来了严重的健康风险,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和2018年两期平衡面板数据集,与省级单位的空气污染数据相匹配,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解决可能存在的遗漏变量问题,实证检验了空气污染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及其不同群体差异。研究结果发现:空气污染对居民自评健康和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这一研究结果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后仍然成立;引入性别和收入两种因素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空气污染对不同性别和收入群体健康影响有显著差异,女性和低收入群体因空气污染承担了更大的健康福利损失。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戎 汪兵韬
本文使用CHIP数据和断点回归设计方法,估计了与冬季燃煤取暖密切相关的雾霾污染对区县内部与收入相关的健康不平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空气污染显著减小了与收入相关的不平等。空气中的PM2.5浓度每提高1μg/m~3,健康不平等下降约0.0039,相当于使有利于高收入群体的健康不平等降低了11.9%左右。(2)健康不平等的变化是由城乡居民健康受空气污染的差异化影响导致的。虽然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但其健康受空气污染的负向冲击更严重。(3)空气污染可能通过更高的建筑密度造成高污染暴露,从而对城镇居民健康产生更严重的负面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殷骏 潘梦玲
2015年10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内瓦发布了一份题为"减缓短期气候污染物排放,降低人类健康风险"的研究报告,报告称,一些诸如黑碳、臭氧、甲烷、PM2.5等短期空气污染物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全球每年约有700万人由于这类污染而过早导致死亡。无独有偶,一个美国、德国、沙特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近日在《自然》杂志网络版上撰文表示,短期室外空气污染物,每年会导致全球近300万人早亡,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苗艳青 陈文晶
本文利用2008年山西省调研数据,运用Grossman模型分析了两种空气污染物PM10和SO2对居民健康需求的影响,试图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揭示环境污染对健康的经济学影响。本文的主要发现是:两种空气污染物对当地居民的健康需求都有显著的不利影响,并且PM10对居民健康需求的不利影响更大。研究还发现,这种不利影响只是发生在那些处在社会较低阶层的群体身上;除空气污染外,年龄也是影响处于社会较低阶层居民健康需求的重要因素;采取避免污染行为能显著减少空气污染对健康的不利影响,如果不考虑避免污染行为,空气污染对健康需求的影响就会有偏。
关键词:
空气污染 健康需求 Grossman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圆
文章将空气污染因素纳入健康资本理论分析框架,利用CIESIN测算的PM2.5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工资收入及人口统计数据,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空气污染与工资收入对健康资本的影响,进而按不同污染程度与收入水平标准测度了人均健康资本损失。研究发现:空气污染、居民收入与健康资本三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空气污染造成的健康资本损失大小取决于健康资本的边际替代率;空气污染与工资收入对健康资本均具有显著影响,在单一经济门槛下空气污染加剧了人口的死亡风险,增强了工资收入对健康资本的边际影响;近年来,空气污染造成的人均健康资本损失呈指数上升趋势,由于高污染与高机会成本并存,令高收入省份的人均健康资本损失远高于中等收入省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苗艳青
研究经济转型过程中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深层机理,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利用山西省临汾市的空气污染资料,描述了1985-2005年临汾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并根据临汾市2003-2005年的月空气污染指数和呼吸系统疾病发病门诊量,估计了临汾市空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边际贡献率。实证结果表明,空气污染指数对临汾市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他影响因素还有季节、烟草人均消费量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根据实证结果,认为:如果我们继续走"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经济增长道路,那么最终将会损害当地的健康人力资本,进而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关键词:
健康生产函数 空气污染 健康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田文华,彭希哲,梁鸿
通过建立模型,对城市空气污染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进行相关性研究,并由此计算空气污染对儿童健康造成的经济损失。结果表明,空气污染物对儿童患者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TSP(总悬浮颗粒)、SO_2(二氧化硫)和NO_x(氮氧化物)。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TSP日指数每增长10%,儿童患者的日门诊量增长2.54%,估计每年全市造成健康经济损失为1亿元;SO_2日指数每增长10%,日门诊量增长2.31%,健康经济损失约为1亿元;NO_x日指数增长10%,日门量增长1.74%,健康经济损失约为0.8亿元。
关键词:
空气污染 健康损失 儿童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蔡春光 郑晓瑛
条件价值评估方法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对公共物品总价值进行评估的方法,在发达国家公共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方法调查北京市居民对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健康水平的支付意愿为652.327元/年。统计分析影响居民支付意愿的社会经济因素的结果表明,支付意愿受家庭经济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影响最大,随着家庭经济水平和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加。
关键词:
空气污染 健康损失 支付意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凌燕
文章基于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的复杂性以及央地政府的有限理性,采用演化博弈探索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互动过程及演化方向,确定影响双方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进而,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视角,剖析现阶段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的制度环境及央地政府相应的策略选择,借助MATLAB软件对其进行数据仿真。研究发现,央地两级政府的行为选择源于参与治理的成本与收益比较,中央-边缘的政治结构、现代主义的文化系统和孱弱的市民社会等制度环境对两级政府的行为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