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88)
- 2023(13243)
- 2022(10830)
- 2021(9910)
- 2020(8402)
- 2019(18887)
- 2018(18310)
- 2017(34788)
- 2016(18813)
- 2015(20840)
- 2014(20023)
- 2013(20339)
- 2012(18655)
- 2011(16732)
- 2010(16459)
- 2009(15690)
- 2008(15791)
- 2007(13844)
- 2006(12159)
- 2005(11133)
- 学科
- 济(93219)
- 经济(93118)
- 业(85446)
- 企(77197)
- 企业(77197)
- 管理(69968)
- 方法(45334)
- 数学(37367)
- 数学方法(37217)
- 业经(29391)
- 财(28952)
- 农(28083)
- 中国(23145)
- 务(21459)
- 财务(21454)
- 财务管理(21437)
- 企业财务(20412)
- 农业(20307)
- 贸(18848)
- 贸易(18840)
- 易(18417)
- 技术(17764)
- 制(17076)
- 划(16047)
- 策(15501)
- 和(14501)
- 体(13659)
- 环境(13520)
- 地方(12526)
- 理论(12490)
- 机构
- 学院(281258)
- 大学(278082)
- 济(132464)
- 经济(130712)
- 管理(114540)
- 理学(99649)
- 理学院(98725)
- 管理学(97693)
- 管理学院(97186)
- 研究(93511)
- 中国(75178)
- 财(58583)
- 京(57354)
- 科学(54024)
- 农(52830)
- 财经(47965)
- 所(46901)
- 经(44100)
- 业大(42819)
- 研究所(42594)
- 经济学(42119)
- 农业(41994)
- 中心(41714)
- 江(39995)
- 经济学院(38361)
- 财经大学(35836)
- 北京(35784)
- 商学(33751)
- 商学院(33460)
- 院(32887)
- 基金
- 项目(187790)
- 科学(150907)
- 基金(142970)
- 研究(132804)
- 家(125927)
- 国家(124878)
- 科学基金(108372)
- 社会(91245)
- 社会科(86903)
- 社会科学(86880)
- 基金项目(75125)
- 省(70627)
- 自然(69883)
- 自然科(68405)
- 自然科学(68384)
- 自然科学基金(67330)
- 划(59389)
- 教育(58773)
- 资助(58434)
- 编号(48783)
- 部(43142)
- 业(42641)
- 创(42299)
- 重点(42072)
- 发(40307)
- 国家社会(39944)
- 创新(38834)
- 教育部(37298)
- 成果(36844)
- 人文(36374)
- 期刊
- 济(140464)
- 经济(140464)
- 研究(80422)
- 中国(48751)
- 农(47879)
- 财(47505)
- 管理(46128)
- 学报(43214)
- 科学(42186)
- 大学(33175)
- 农业(32959)
- 学学(32182)
- 融(26014)
- 金融(26014)
- 财经(25140)
- 经济研究(24090)
- 技术(23661)
- 业经(23431)
- 经(21728)
- 业(21191)
- 问题(18997)
- 技术经济(17555)
- 贸(17307)
- 世界(16449)
- 教育(15259)
- 国际(14849)
- 商业(13932)
- 统计(13873)
- 现代(13514)
- 策(13158)
共检索到4089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卫兵 张凯霞
本文将多种空气污染物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匹配,首次通过断点回归方法考察空气污染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对现有文献较少涉及的潜在影响机制进行探讨。本文借助秦岭—淮河分界线以北冬季供暖政策带来的空气污染空间不连续性,有效分离出空气污染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空气污染会显著降低企业生产率,PM2.5每上升1%,企业生产率会下降0.692%。(2)空气污染的生产率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会被放大,高技术劳动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空气污染带来的企业生产率损失,并且市场竞争度较高的企业以及高污染企业受到空气污染的负向冲击更严重。(3)空气污染可能通过增加人体健康风险、挤占研发资金、引发资源错配、减少劳动力供给等途径对企业生产率造成负向影响。本文从企业发展角度揭示了当前环境治理的迫切性,并为企业如何提高竞争力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田素华 熊琴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伴随着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且中国过去四十多年的经济发展与持续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密切相关,跨国公司全球经营的污染天堂效应一直被广泛关注。文章基于1998~2013年中国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以中国本土企业被外资并购作为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了外资进入对中国本土企业二氧化硫(SO_2)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文章研究发现,外资并购使中国本土被并购企业SO_2排放量整体降低了19%。当外资以多数股权并购、并购主体为港澳台企业、并购客体为民营企业以及在企业高集聚的地区实施并购时,外资并购的SO_2减排效果更加明显。文章的发现为通过调整存量企业股权结构进而改变其内部治理机制和经营行为来治理污染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郑妍妍 闫雨薇
最低工资标准上升显著降低了中国企业的空气污染水平,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最低工资标准提升经由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渠道影响企业的空气排污水平,具体表现为,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空气排污水平。而最低工资标准上升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空气排污水平。异质性分析显示,最低工资标准上升对空气污染的抑制效应在环境规制较强的地区和行业中更为明显,并对非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和技术水平较高企业的空气污染水平产生了更大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空气污染 最低工资 生产率效应 成本效应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慧 綦建红
本文以出口企业的市场进入次序为落脚点,利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海量匹配数据,对出口企业的市场进入次序与企业生产率的增速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生产率企业更倾向于充当开拓者,而低生产率企业倾向于充当跟随者,这种自选择作用在制成品出口中得以彰显,但在初级产品和农产品出口中并不显著;短期内跟随者的生产率增速高于开拓者,但在长期开拓者的先发优势愈发显著,其生产率增速明显优于跟随者。
关键词:
企业生产率 开拓者 跟随者 自选择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曹斯蔚
空气污染既会直接提高驻地企业风险,也会间接地转化为无形成本负担,而社会保险可以分散风险,也会挤占开支。空气污染可能对企业社保缴费同时存在着风险感知效应与成本挤占效应。“逆温”现象为检验空气污染与社保缴费的关系提供了识别策略。研究表明,PM2.5与社保缴费间存在“倒U型”关系,并在不同行业间存在异质性。
关键词:
空气污染 工业企业 社保缴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璇 王凯丽 司海涛
僵尸企业对社会资源的挤占扭曲了资源配置,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本文采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利用改进后的CHK方法对僵尸企业进行识别,考察僵尸企业对城市行业层面TFP的影响及机制。结果发现:僵尸企业资产占比和数量占比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城市行业层面的TFP水平。在进行变换僵尸企业识别方法和TFP度量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以及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样本进行估计之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僵尸企业的资产占比和数量占比越大,城市行业层面上资源错配所导致的损失就越大。主要体现在:一是僵尸企业对资源的挤占降低了要素边际报酬,导致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低下;二是僵尸企业占比的增加降低了正常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导致其投入要素边际成本增加。因此,积极合理处置僵尸企业是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静文 谭静 蔡晓慧
1998年住房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房价经历了快速增长,房地产部门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却在下滑。作为供给面的重要因素,全要素生产率是决定潜在经济增长的根本性力量。利用匹配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35个大中城市宏观数据,本文探究了高房价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尝试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分析高房价与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的关联。研究发现,首先,高房价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负面影响,房价收入比提高10%,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2.56%,这说明高房价并没有通过流动性效应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反而导致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加大;其次,高房价通过拉高房地产投资收益,挤出了企业研发部门的资源投入,抑制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进而制约潜在经济增长。本文研究结果为房地产过度繁荣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蔡卫星
本文在充分考虑中国信贷市场本地竞争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手工收集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独特数据构造了城市层面的银行业市场结构指标,并将其与2002-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合并构造基础数据库,考察了银行业市场结构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一个更具竞争性的银行业市场结构显著提高了企业生产率,这支持了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市场力量假说";其次,从影响机制来看,一个更具竞争性的银行业市场结构更有利于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最后,银行业市场结构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在那些面临更多融资约束的企业中更为显著,小企业、非国有企业、新企业和高技术行业的企业从银行业竞争中获益更大。
关键词:
银行业 市场结构 企业生产率 融资约束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慕绣如 李荣林 田朔
本文运用2003-2007年的工业企业微观数据,首先通过一阶随机占优K-S非参检验方法对生产率在企业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OFDI)中的作用进行了检验,其次通过Probit模型检验了出口对OFDI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第一,生产率是影响企业国际化形式选择的重要因素,生产率最高的企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参与国际市场,生产率次之的企业出口;第二,出口对OFDI表现为促进作用,具有出口经验的企业更容易对外直接投资,且出口会通过提高生产率的方式进一步促进企业的投资活动。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K-S检验 OFDI 出口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慕绣如 李荣林 田朔
本文运用2003-2007年的工业企业微观数据,首先通过一阶随机占优K-S非参检验方法对生产率在企业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OFDI)中的作用进行了检验,其次通过Probit模型检验了出口对OFDI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第一,生产率是影响企业国际化形式选择的重要因素,生产率最高的企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参与国际市场,生产率次之的企业出口;第二,出口对OFDI表现为促进作用,具有出口经验的企业更容易对外直接投资,且出口会通过提高生产率的方式进一步促进企业的投资活动。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K-S检验 OFDI 出口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慕绣如 李荣林 田朔
文章首先通过核密度图简要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TFP)在出口企业和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中的差异,然后梳理了出口和OFDI相互影响的作用机制,并通过2003年到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数据,分别运用工具变量法的Probit模型和系统GMM模型对出口和OFDI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呈现相互促进的关系。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余典范 孙好雨 许锐翔
文章在同时考虑政府补贴和银行信贷支持这两个中国特色因素的基础上,结合CHK法和过度借贷法,运用目前学术界较为严苛的标准将连续两期满足"僵尸企业"衡量标准的企业判定为"僵尸企业",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对"僵尸企业"的误判,结果发现"中国式僵尸企业"具有分布广、比重高、杠杆高、生产率低的特点。同样采用对"僵尸企业"复活最为严格的判定标准,即"僵尸企业"当年及在样本中此后存续所有年份均恢复为正常企业来判定"僵尸企业"复活。结果表明,平均每年超过20%的"僵尸企业"实现了复活,这意味着如采取合适的措施对"僵尸企业"实现标本兼治,这些企业是能够焕发新活力的。文章研究发现,促进企业生产率提升的固定资产清理和人员精简等去产能措施是目前治理"僵尸企业"的牛鼻子,能显著促进"僵尸企业"的复活,并且生产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效应。然而,在企业自身经营效率未改善的情况下,研发投入的增加只会进一步增加企业的成本负担,对"僵尸企业"复活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此外,制度环境的改善以及减少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对推动"僵尸企业"复活都有着积极的效应。因此,当前治理"僵尸企业"最重要的是需要将具体的措施与提高企业自生能力相结合,真正从内涵上实现降本增效。同时,需要完善制度性"僵尸企业"处置机制和市场化的制度环境,以及优化产业政策,构建"僵尸企业"处置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僵尸企业 去产能 生产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诸竹君 黄先海 王煌
本文通过扩展的MO模型,首次理论分析了僵尸企业对非僵尸企业加成率的影响,揭示了"成本增加效应"和"创新挤出效应"这两个重要的影响渠道。在此基础上,基于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运用修正的CHK法对僵尸企业进行了识别,检验了僵尸企业对非僵尸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经验证据表明:(1)僵尸企业比例每提升100%(翻一番),总体会引致非僵尸企业加成率显著降低3.43%;(2)对影响渠道检验发现,僵尸企业的存在会降低非僵尸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创新投入和产出,进而导致加成率恶化;(3)分样本回归发现,僵尸企业的负向加成率效应在西部地区、国有企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中最高。本文深化了对僵尸企业负向影响的经济学解释,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孔东民 庞立让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工业企业的大样本数据,在微观上估算了我国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考察R&D与TFP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R&D对生产率的提升存在滞后效应,并且滞后效应在民营企业中尤其显著。第二,R&D不但未能提升当期生产率,甚至存在负效应。第三,市场竞争和人力资本通过研发对企业生产率存在显著的边际影响,即:市场竞争越激烈,人力资本水平越高,研发对企业TFP产生的提升效应就越大。并且这种边际效应在国有和民营企业中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有着清晰的政策含义,即在长期持续增进研发的同时,提升竞争与人力资本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