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57)
- 2023(9173)
- 2022(7789)
- 2021(7378)
- 2020(6230)
- 2019(14420)
- 2018(13892)
- 2017(26440)
- 2016(13908)
- 2015(15967)
- 2014(15269)
- 2013(15560)
- 2012(14941)
- 2011(13761)
- 2010(13494)
- 2009(12576)
- 2008(12270)
- 2007(10587)
- 2006(9365)
- 2005(8570)
- 学科
- 济(67551)
- 经济(67460)
- 管理(38353)
- 业(37201)
- 方法(33999)
- 数学(31381)
- 数学方法(31233)
- 企(27862)
- 企业(27862)
- 中国(19797)
- 农(17586)
- 财(15369)
- 贸(14981)
- 贸易(14973)
- 易(14584)
- 学(12022)
- 农业(11804)
- 业经(11529)
- 制(11469)
- 地方(10995)
- 融(10575)
- 金融(10575)
- 环境(10334)
- 银(9848)
- 银行(9823)
- 行(9521)
- 划(8312)
- 体(8179)
- 务(8146)
- 财务(8140)
- 机构
- 大学(210483)
- 学院(204335)
- 济(98207)
- 经济(96858)
- 管理(78806)
- 研究(77755)
- 理学(68618)
- 理学院(67870)
- 管理学(66939)
- 管理学院(66591)
- 中国(60470)
- 京(45793)
- 科学(44496)
- 财(42933)
- 所(38834)
- 农(36169)
- 研究所(35495)
- 财经(35159)
- 中心(34930)
- 经济学(32570)
- 经(32561)
- 业大(29683)
- 经济学院(29505)
- 北京(29429)
- 农业(28689)
- 江(28506)
- 院(27948)
- 财经大学(26692)
- 范(25307)
- 师范(24976)
- 基金
- 项目(140682)
- 科学(112943)
- 基金(109013)
- 研究(98495)
- 家(97479)
- 国家(96401)
- 科学基金(82044)
- 社会(67876)
- 社会科(64548)
- 社会科学(64530)
- 基金项目(56637)
- 自然(53044)
- 自然科(51894)
- 自然科学(51875)
- 自然科学基金(51062)
- 省(48758)
- 资助(45953)
- 教育(44487)
- 划(43754)
- 编号(35498)
- 部(34052)
- 重点(31823)
- 国家社会(30324)
- 发(29785)
- 教育部(29483)
- 创(28863)
- 中国(28710)
- 成果(28552)
- 科研(27534)
- 人文(27456)
共检索到3086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陈涵一 史铁 王临风 郑安刚
基于2018—2019年中国地级市居民家庭的日度电力消费数据,本文估计了空气污染对居民家庭电力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每日空气质量指数(AQI)每增加1个标准差,会导致居民家庭日平均电力消费增加0.05千瓦·时。据此计算清洁空气的支付意愿和空气污染的额外损失:居民家庭每年愿意为清洁空气多支付14.6元电费;若空气质量达到WHO的标准,全国每年平均电力消费将减少125.1亿千瓦·时,全国居民每年可少支付72.12亿元电费,这也意味着会减少776万吨电力部门的碳排放。
关键词:
电力消费 空气污染 规避行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光旗 踪家峰
将财政压力作为核心切入点,就其与边界污染及环境规制的内在联系给出合理的经济学解释,并对空气污染的边界效应以及财政压力与边界空气污染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越靠近省域边界的地级市,空气污染情况越严重;财政压力越大,空气污染的边界效应就越显著。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财政压力对环境规制力度具有负向影响,存在较大财政压力的地区官员对边界污染的影响更大,故加大边界地区专项转移支付力度,提升区域内联防联控水平,对于遏制边界污染具有重要的决策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黎文靖 郑曼妮
本文采用中国地级市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和地级市层面的统计数据,分析城市空气污染的治理机制及其作用效果。研究发现,空气污染转变城市的投资决策从而影响相关负责人的工作变动。空气质量越差,地区迫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压力,越会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进一步分析发现:1当地方经济发展压力大时,空气质量并没有给城市带来显著的治理压力和投资决策影响,只有在城市经济发展压力较小时,地方的固定资产投资才会减少,同时伴随着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增加,以保证当地的空气质量。2当地方空气污染治理压力大时,空气质量越差,城市迫于环保压力,越会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但短期内难以保证经济发展...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华 唐珏
雾霾治理是重大的民生工程,然而现有文献缺乏关注地方领导人变更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文章利用2003-2016年中国28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于地方领导人变更这一具有"准自然实验"性质的事件,检验了官员变更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官员变更显著加剧了雾霾污染水平,而这一效应由市长变更所导致,主要发生在东部、中部和资源型城市。同时,官员变更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因官员个体特征而存在差异,在外地官员的子样本中更为显著,并且更年轻、59岁特定年龄的市长有利于缓解官员变更对雾霾污染的加剧作用。进一步,官员变更也显著增加雾霾污染的波动水平,降低环境规制强度与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是官员变更加剧雾霾污染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文章的结论丰富了官员与污染相关的政治与环境经济学文献,为构建雾霾治理的长效机制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雾霾污染 官员变更 地级市PM2.5浓度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吴秀琴 颜宇
空气污染对居民经济活动的影响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2010—2014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使用空气流动系数作为空气污染的工具变量,考察了空气污染对中国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2SLS估计结果表明,PM_(2.5)季均值每增加1%(1微克/立方米),会导致家庭季度总消费平均下降1.312%(312.776元)。该结论在替换消费指标、改变模型设定、调整回归样本等条件下依旧稳健。机制检验表明,空气污染通过收入效应、规避行为以及医疗支出挤出效应影响居民消费。进一步讨论发现,在面临外部环境冲击时,家庭对于各项分类消费支出的偏好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不仅为环境治理的成本收益判断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全面促进消费提供了现实思路。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吴秀琴 颜宇
空气污染对居民经济活动的影响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2010—2014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使用空气流动系数作为空气污染的工具变量,考察了空气污染对中国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2SLS估计结果表明,PM_(2.5)季均值每增加1%(1微克/立方米),会导致家庭季度总消费平均下降1.312%(312.776元)。该结论在替换消费指标、改变模型设定、调整回归样本等条件下依旧稳健。机制检验表明,空气污染通过收入效应、规避行为以及医疗支出挤出效应影响居民消费。进一步讨论发现,在面临外部环境冲击时,家庭对于各项分类消费支出的偏好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不仅为环境治理的成本收益判断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全面促进消费提供了现实思路。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佳
本文通过构建局部均衡模型分析了污染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并利用中国1998年-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模型推导的结果,污染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且"替代效应"占主导。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污染对劳动力供给确实存在负向影响,二氧化硫污染排放量上升1%,将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0.028%,但是这种影响随着经济规模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存在"门槛效应"。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污染对劳动力供给的"收入效应"占主导;在经济发展一般的地区,则地缘因素占主导;在经济发达地区,"替代效应"占主导。
关键词:
空气污染 有效劳动力供给 局部均衡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传旺 罗源 姚昕
为了探寻现阶段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能否提升城市空气质量,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居民效用、交通基础设施与空气污染的相互作用机理,并运用2000—2012年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为控制内生性问题,本文采取反映样本城市地形特征的城市坡度指数作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工具变量,估计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加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能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通过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偏误后,改善作用更加明显,且大于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对空气污染的边际影响;与道路投资相比,道路面积的增长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应更好。本文的政策启示是:现阶段城市建设应该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的供给侧角度,寻找城市空气污染难题的解决思路,实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平衡与充分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月涛 胡子煜 王云
对外开放和制度创新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文章研究了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代表的对外开放和制度创新政策对地区污染排放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表明,自贸试验区建设可显著降低地区污染排放;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的研究得到同样结论,进一步说明研究结果的稳健性;调节效应模型检验表明,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地方财力增长可有效驱动自贸试验区的减排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自贸区建设对污染排放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总体而言,自贸试验区建设有助于降低地区污染排放和改善生态环境,对于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章元 王驹飞
文章首先从生命周期的角度解释预期寿命延长会提高城镇居民的家庭储蓄率:预期寿命的延长意味着退休后存活的时间更长,从而工作期间需要更多地储蓄以应对退休后更长时间内的收入下降;但这一机制不适合解释农户的储蓄行为,这是因为农民不存在退休和退休后收入的急剧下降。文章基于中国城镇部门的数据进行检验后发现:(1)基于2005~2013年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预期寿命延长1年会使城镇居民的家庭储蓄率提高3.7%;(2)基于2005~2012年国家统计局城镇家庭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如果退休后的预期存活时间长于剩余工作时间,城镇居民的家庭储蓄率更高,从另一个侧面反映预期寿命对城镇居民家庭储蓄率的影响。文章基于宏观和微观数据检验了预期寿命延长对中国城镇居民高储蓄率的影响,有助于理解储蓄率的走向和影响因素,为评估延迟退休政策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奠定实证基础。
关键词:
预期寿命 高储蓄率 延迟退休 个人所得税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佳 冯浩哲
空气质量对居民行为和经济活动的影响得到广泛关注。文章利用2015—2019年283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OLS、2SLS模型实证分析了空气污染对城市消费活力产生的影响,并使用微观数据对可能机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空气污染对城市消费活力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文章还采用热逆温天数作为空气污染的工具变量,2SLS估计结果依然稳健。在异质性分析中,空气污染对城市消费活力的影响存在地域差异,南方城市的空气污染对城市消费活力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北方城市未受显著影响;空气污染对城市消费活力的影响存在城市规模差异,小型城市的空气污染对城市消费活力具有抑制效应,而大型城市、中型城市未受显著影响。在微观机制分析中,空气污染通过降低劳动生产率与增加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来降低城市消费活力。研究结论为改善空气质量以激发城市消费活力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宋德勇 于飞
为探究空气污染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2004~2016年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PM2.5浓度与人均实际GDP的相互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全国层面看,空气污染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平均而言PM2.5浓度每增加1%将导致人均GDP下降约1.2%~1.5%;全国层面经济发展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呈"倒N"型曲线关系,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政府环境治理显著降低了空气污染水平。异质性检验表明,空气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发展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城市规模差异和区域差异。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人口驱逐效应、固定资产投资挤出效应、产业结构调整效应是空气污染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的主要途径;第二产业占比和交通运输中汽车尾气排放是经济发展对空气污染产生影响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空气污染 城市经济发展 联立方程模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范丹 叶昱圻 王维国
为探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的健康效应,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及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基于多项Logit模型的双重差分法(Logit-DID),从微观与宏观两个维度考察"大气十条"政策的健康改善效应及其传导机制,并进一步通过异质性分析探讨环境健康不平等的内在原因。研究发现:"大气十条"实施带来显著的健康效应,该政策不仅能有效控制与空气污染高度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占比,还能够间接降低受空气污染影响较小的疾病病情。其作用机理主要通过控制PM2.5浓度改善公众健康,同时该政策对二氧化硫(SO_2)、氮氧化物、烟(粉)尘等其他污染物浓度的下降起到了协同作用。进一步分析显示环境福利不公平的现象依然存在,"大气十条"政策显著降低了疾病高发人群的发病率,且对女性、城镇居民和低、高年龄段等疾病高发人群的健康影响更显著。本文为政府构建环境健康公平发展路径,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借鉴。
关键词:
“大气十条” 健康效应 双重差分模型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郑妍妍 闫雨薇
最低工资标准上升显著降低了中国企业的空气污染水平,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最低工资标准提升经由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渠道影响企业的空气排污水平,具体表现为,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空气排污水平。而最低工资标准上升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空气排污水平。异质性分析显示,最低工资标准上升对空气污染的抑制效应在环境规制较强的地区和行业中更为明显,并对非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和技术水平较高企业的空气污染水平产生了更大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空气污染 最低工资 生产率效应 成本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卫兵 张凯霞
本文将多种空气污染物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匹配,首次通过断点回归方法考察空气污染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对现有文献较少涉及的潜在影响机制进行探讨。本文借助秦岭—淮河分界线以北冬季供暖政策带来的空气污染空间不连续性,有效分离出空气污染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空气污染会显著降低企业生产率,PM2.5每上升1%,企业生产率会下降0.692%。(2)空气污染的生产率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会被放大,高技术劳动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空气污染带来的企业生产率损失,并且市场竞争度较高的企业以及高污染企业受到空气污染的负向冲击更严重。(3)空气污染可能通过增加人体健康风险、挤占研发资金、引发资源错配、减少劳动力供给等途径对企业生产率造成负向影响。本文从企业发展角度揭示了当前环境治理的迫切性,并为企业如何提高竞争力提供新的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损失规避与家庭储蓄行为:基于CHFS的经验证据
环境信息公开、外商直接投资与城市空气污染——来自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实时公开的证据
空气污染、环境规制与工业发展——来自二氧化硫排放的证据
外资并购与空气污染:来自工业企业二氧化硫排放的证据
家庭服务业中存在“吉芬行为”吗——来自北京市消费者的调查证据
中国家庭股市资产价值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来自CHFS的微观证据
地方政府债务对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来自地级市和微观个体的证据
“以地生财”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来自中国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PPP模式与地方财政压力:来自中国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中国居民家庭负债抑制消费升级了吗?——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