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8)
- 2023(1663)
- 2022(1521)
- 2021(1507)
- 2020(1281)
- 2019(2824)
- 2018(2869)
- 2017(5101)
- 2016(3108)
- 2015(3646)
- 2014(3753)
- 2013(3564)
- 2012(3654)
- 2011(3147)
- 2010(3316)
- 2009(3280)
- 2008(3600)
- 2007(3535)
- 2006(3088)
- 2005(2837)
- 学科
- 济(10113)
- 经济(10095)
- 管理(9334)
- 业(7800)
- 企(7089)
- 企业(7089)
- 方法(4466)
- 学(4340)
- 财(3885)
- 数学(3429)
- 数学方法(3259)
- 中国(2920)
- 务(2759)
- 财务(2732)
- 财务管理(2723)
- 制(2683)
- 理论(2650)
- 农(2601)
- 企业财务(2556)
- 贸(2130)
- 贸易(2127)
- 易(2074)
- 业经(1986)
- 教学(1966)
- 银(1955)
- 银行(1940)
- 体(1928)
- 教育(1927)
- 及其(1809)
- 策(1809)
- 机构
- 大学(47519)
- 学院(46556)
- 研究(17894)
- 中国(14058)
- 济(13965)
- 管理(13863)
- 科学(13613)
- 经济(13486)
- 京(11911)
- 理学(11263)
- 理学院(11094)
- 所(10757)
- 农(10590)
- 管理学(10543)
- 管理学院(10473)
- 研究所(9566)
- 业大(9350)
- 江(8464)
- 中心(8309)
- 农业(8187)
- 北京(7832)
- 财(7535)
- 省(7348)
- 院(6940)
- 技术(6822)
- 州(6583)
- 范(6573)
- 师范(6454)
- 室(5561)
- 财经(5557)
共检索到793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洁瑛 赵广杰
该研究采用空气介质中热处理 ,对径向压缩的杉木试材进行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的热处理 ,然后测定试材在绝干状态或吸湿解吸过程中的蠕变行为 .结论为 :①热处理杉木压缩木材在常温绝干状态下瞬时柔量和蠕变柔量 (8h内 )较小 ,在常温吸湿解吸过程中瞬时柔量和蠕变柔量 (8h内吸湿结束时或 2 0h内解吸结束时 )较大 ,吸湿木材的瞬时柔量和 8h内吸湿结束时的蠕变柔量分别可达绝干木材瞬时柔量和 8h内蠕变柔量的 1.5倍、3~ 5倍 .②吸湿解吸过程中 ,热处理杉木压缩木材的蠕变行为不同于典型的木材机械吸湿蠕变 ,蠕变柔量没有表现出较大程度的增加 .③热处理对杉木压缩木材的蠕变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热...
关键词:
杉木 压缩木材 热处理 蠕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洁瑛 赵广杰 中野隆人
为了探讨热处理过程中杉木压缩木材的材色变化规律 ,以及材色和木材化学主成分变化之间的关系 ,该研究测定了空气介质和真空中热处理杉木压缩木材 (热处理温度范围 140~ 2 2 0℃ ,时间范围 0~ 36h)的明度 (L )、色差 (ΔE )以及红外光谱 .同时测定了杉木压缩木材的回复率 ,无压缩对照试材的重量损失率和抗收缩率 .该研究的结论为 :①在相同条件下 ,随着热处理时间延长 ,木材明度减小 ,色差增大 ;空气介质中热处理和真空中热处理相比 ,在处理温度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 ,前一种方法处理后的木材明度更小 ,色差更大 .②就热处理过程中木材明度、色差与回复率之间的关系而言 ,两种热处理...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王沈南
木材高温热处理具有反应条件可控、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等特点,可以显著改善木材的尺寸稳定性、耐久性,是杉木等人工林木材提质增效的有效手段。作为热处理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工艺参数,热处理温度对人工林杉木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等均具有显著影响。本文重点研究热处理温度对人工林杉木各项性质的影响机制,旨在从化学成分、微观结构等角度探讨温度对杉木材性变化的作用机理。本文以人工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边材为研究对象,采用常压过热蒸汽热处理技术,固定热处理时间2h,分别在1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邵平 陈寒娴 林金春 卞丽萍
人工林杉木试材在160-220℃下分别热处理3和5 h,测定并分析了热处理前后试材表面颜色、光泽度的变化,并采用醇酸清漆和聚氨酯漆分别对其进行涂饰,同时对涂饰后试材表面的颜色以及耐磨性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后木材颜色变深,明度和光泽度降低,色差增大,且随处理温度的升高以及时间的延长,变化幅度增大;红绿轴色品指数降低,黄蓝轴色品指数总体增大,但均为无规律性变化.与热处理前后试材颜色参数的变化相比,涂饰后不同条件热处理材的明度及总体色差减小;与素材漆膜比,热处理使漆膜的耐磨性随处理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尤其是在200℃以上较长时间处理会使漆膜耐磨性显著降低从而影响漆磨质量,...
关键词:
人工林杉木 热处理 材色 光泽度 涂饰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蒋佳荔 吕建雄
研究分别采用高温干燥、低温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方法对杉木人工林木材进行干燥处理,测定了3种干燥处理材的干缩率和差异干缩,并在33%和85%相对湿度条件下分别测定了3种干燥处理材的湿胀率、差异湿胀和水分吸着率。结果表明:1)3种干燥处理材之间的干缩率、湿胀率和水分吸着率差异显著,均表现为:真空冷冻干燥处理材>低温干燥处理材>高温干燥处理材;2)高温干燥处理材和低温干燥处理材的差异干缩显著高于真空冷冻干燥处理材的差异干缩,前二者之间差异干缩的差异不显著;3)在33%相对湿度下,真空冷冻干燥处理材的差异湿胀显著高于其它2种干燥处理材的差异湿胀,在85%相对湿度下的情况则相反。
关键词:
杉木 干燥处理材 干缩 湿胀 水分吸着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邓邵平 杨文斌 陈瑞英 林金春
以人工林杉木为试材,分别用空气和菜子油为介质,在温度为180,200和220℃对其分别热处理1,3和5h,研究试材的抗弯强度(MOR)、抗弯弹性模量(MOE)、顺纹抗压强度、表面硬度对高温热处理条件变化的响应,同时对处理材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用扫描电镜对处理材横切面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人工林杉木试材的4种主要力学性质对不同条件热处理的响应程度不同。无论是空气热处理还是油热处理,试材的MOR,MOE,顺纹抗压强度与对照比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随处理温度升高、时间延长,下降幅度增大,相比于时间,温度的影响更显著;180℃热处理1,3和5h时,试材的MOR,MOE与对照比未发生明显变化(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洁瑛 赵广杰 杨琴玲 祈超 饭田生穗
该研究采用烘箱热处理和真空热处理方法 ,在热处理温度都为 180℃ ,热处理时间分别为 6,10 ,15 ,2 5h的条件下 ,研究比较了饱水状态和气干状态杉木试材的径向压缩成型特性及其在不同方式热处理条件下热处理永久固定的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 :①在相同条件下 ,与气干状态杉木试材相比 ,饱水并经蒸煮的试材在压缩成型后 ,或经热处理后 ,其回复率Rs 较小 ,各项物理力学性质较好 ;②在热处理过程中 ,对照试材的重量损失率WL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而且 ,WL与Rs 之间呈近似线性负相关 ;③在相同条件下 ,与空气介质中热处理相比 ,真空中热处理后试材的材色变化较小 ,但回复率较大
关键词:
杉木 压缩 永久固定 热处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邓邵平 江茂生 陈孝云 谢拥群
以空气和菜子油为介质,分别用180,200和220℃处理杉木间伐材2和4h,测定处理样综纤维素、纤维素、Klason木质素和苯醇抽出物相对含量的变化,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高温热处理过程中木材内综纤维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热处理后试材综纤维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纤维素总体降低较少,相应的苯醇抽出物含量、Klason木质素含量增加;温度升高、处理时间延长,木材主要化学组成的变化程度增大;在隔氧的油介质中进行热处理,试件的化学成分变化程度低于空气介质中热处理材;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温度、时间、介质对主要化学组成产生极显著的影响;FTIR分析表明,180℃热处理时开始发生半纤维素分解,到2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邵平 江茂生
以褐腐菌棉腐卧孔菌为试菌,对分别用热油和热空气为介质,经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热处理后的杉木间伐材试样的耐腐性进行了试验,并与质量分数为1.0%的CCA-C防腐剂处理材(吸药量为2.53 kg.m-3)和未处理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2种加热介质中经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处理后试材的耐腐性均比未处理材高,且随温度的升高、处理时间的延长,耐腐性有较明显的改善;试材在180、200℃分别经不同时间热处理后的耐腐性均低于CCA-C处理材,但在220℃热处理3、5 h后,各试材的质量损失率均为0;若处理温度和时间相同,则热油处理材的耐腐性基本上高于热空气处理材.
关键词:
杉木 间伐材 热处理 加热介质 耐腐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岑路梅 林剑
【目的】为提高速度材杉木利用价值,探究柠檬酸预处理和热压缩处理对杉木压缩变形的影响,从而改善其密度低、尺寸稳定性差和力学性能不佳等缺点。【方法】采用柠檬酸预处理和热压缩,通过调控柠檬酸质量分数和热压温度制备杉木压缩材,并测定压缩材的吸水回复率和吸湿回复率。采用应力松弛测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探究柠檬酸预处理杉木压缩材的变形固定机理,并表征杉木压缩材的物理力学性能。【结果】柠檬酸预处理杉木压缩材吸水回复率随着柠檬酸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加先减小后略微增加,随着热压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吸水和吸湿回复率最低分别为10.78%和1.38%。柠檬酸预处理过程杉木细胞壁组分产生微量降解,切断杉木细胞壁组分之间少部分连接而释放压缩过程产生的内应力。此外,柠檬酸可能与杉木中的少部分游离羟基酯化反应形成交联网络。在热压过程中,填充在木材细胞壁间隙中的柠檬酸酯化生成的聚合物在高温下发生软化并流动,促进了木材内应力的释放,最终固定杉木压缩材形变。杉木压缩材的密度随压缩率的增大而增大,并在压缩率为50%时达到最大值0.717 g/cm~3,相较于未处理材密度提高了94.8%,同时其抗弯强度提高了70.6%,抗弯弹性模量提高了278.2%,硬度整体提高了52.5%。【结论】柠檬酸预处理能够较好地实现杉木压缩材的变形固定,杉木压缩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升,本研究结果可为速生材杉木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参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佳 曹金珍
为研究压缩处理在木材防腐方面的应用,该研究测定了经过不同水浴和喷水预处理后的径向压缩木材在胺溶铜季铵盐-D型防腐剂中浸泡后的吸液量和变形回复率,并测定了由此制备得到的压缩防腐木的表面硬度、厚度方向上的密度分布和CuO保持量分布情况。结果表明:①变形回复率和吸液量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一般变形回复率越大,吸液量也越大;②经过预处理的压缩试材和素材相比,吸液量可以提高1.5倍左右,表面硬度可提高3~4倍;未经预处理的压缩试材和素材相比,吸液量可以提高2倍以上,但是表面硬度的提高不大;③经过预处理的压缩防腐木,其厚度方向上的密度分布比较均匀,另外CuO的保持量比未经预处理的压缩防腐木高,并且呈现表层...
关键词:
木材 压缩 防腐 变形回复率 吸液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建雄 林志远 赵有科 蒋佳荔
通过对杉木和I-72杨人工林木材南北向、不同高度位置、不同径向位置横向干缩(弦、径向)的测量,研究上述3个因素对2种木材横向干缩(弦、径向)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南北向的不同对杉木和I-72杨人工林木材的干缩均无显著影响;高度位置的不同对杉木和I-72杨木的弦向干缩均有显著影响,而对径向干缩则无显著影响;径向位置的不同对杉木和I-72杨人工林木材的径、弦向干缩均有极显著影响:从树皮到髓心,木材径、弦向干缩逐渐减小,与其基本密度的变化趋势一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建雄 黄荣凤 曹永建 伍艳梅 周永东 赵有科 吴玉章
以毛白杨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蒸汽介质热处理方法在氧气含量低于2%的密闭容器中以温度170~230℃、时间1~5h的处理条件对其进行热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色饱和度差ΔC*逐渐减小、色差ΔE*和色相差ΔH*逐渐增大,说明热处理后木材的颜色由原色逐步过渡到深褐色。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比热处理时间对毛白杨木材颜色变化的影响更为重要。此外,进一步得出了色差值与热处理温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回归模型。利用此特性,对一些浅色木材进行热处理,可赋予其凝重的颜色,同时还可增强其尺寸稳定性,从而提高其产品附加值,扩大应用领域。
关键词:
毛白杨 蒸汽介质热处理 色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全鹏 李芸 曹敏 姜成宇 刘元 胡进波 李贤军
本研究以脲醛(UF)树脂改性杉木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温过热蒸汽对其进行热处理,系统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UF树脂改性杉木力学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杉木对照材相比,UF树脂改性杉木力学强度显著提高;高温热处理使杉木浸渍材的力学强度降低;随着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杉木浸渍材的抗弯弹性模量和强度、顺纹抗压强度和横纹抗压比例极限应力均呈明显下降趋势;经热处理后,UF改性杉木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最大分别可降低11.4%、65.1%和17.3%,横纹全部弦向和径向抗压比例极限应力最大分别可降低60
关键词:
杉木 UF树脂改性 热处理 力学性能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唐荣强 鲍滨福 李延军
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板材为试件,在170,190和210℃分别处理2,3,和4 h,对杉木板材颜色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比较了杉木心边材颜色差异,探讨了杉木热变色的原因。结果表明:杉木心材经热处理后明度L*和黄蓝色品值b*均变小,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L*和b*下降幅度逐渐增大,色差ΔE增大;心材明度变化率α和ΔE随热处理条件变化规律与边材分别相似,且两者有很强的相关性,但边材b*随温度升高是先增后减。温度对杉木颜色变化影响大于时间,在210℃时,时间的影响显著。在相同处理工艺下,热处理条件对边材影响大于心材;杉木心边材存在差异性可能与心边材中木质素含量和抽...
关键词:
木材学 杉木 热处理 颜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