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55)
2023(11679)
2022(10320)
2021(9586)
2020(8008)
2019(18593)
2018(18443)
2017(34964)
2016(19665)
2015(22106)
2014(22136)
2013(21796)
2012(19797)
2011(17790)
2010(17620)
2009(15817)
2008(15010)
2007(12901)
2006(11119)
2005(9436)
作者
(58546)
(48713)
(48467)
(45926)
(30875)
(23448)
(21944)
(19383)
(18596)
(17359)
(16660)
(16312)
(15396)
(15185)
(15119)
(15049)
(14901)
(14598)
(13786)
(13733)
(12391)
(11856)
(11680)
(10984)
(10968)
(10929)
(10864)
(10606)
(9911)
(9822)
学科
(71678)
经济(71605)
管理(53632)
(49997)
(41580)
企业(41580)
方法(35800)
数学(30995)
数学方法(30625)
(19733)
(18273)
中国(18233)
(16218)
业经(16042)
理论(14699)
地方(14687)
环境(13958)
农业(13252)
技术(12579)
(12218)
(11938)
贸易(11932)
教育(11774)
(11548)
(11259)
(10973)
(10726)
财务(10660)
财务管理(10644)
企业财务(10085)
机构
大学(273597)
学院(272923)
管理(107597)
(98359)
经济(95976)
理学(94273)
理学院(93195)
管理学(91276)
研究(90996)
管理学院(90825)
中国(63515)
科学(62139)
(58856)
(51981)
业大(48761)
(46728)
研究所(43470)
(41990)
农业(41442)
中心(40972)
(38842)
北京(36892)
(36821)
师范(36399)
财经(34764)
(33026)
技术(32874)
(32126)
(31653)
师范大学(29255)
基金
项目(198313)
科学(153385)
基金(140956)
研究(140208)
(125234)
国家(124186)
科学基金(105314)
社会(84060)
(80302)
社会科(79554)
社会科学(79528)
基金项目(76250)
自然(71880)
自然科(70157)
自然科学(70138)
自然科学基金(68849)
(67661)
教育(65695)
资助(58110)
编号(57231)
成果(45612)
重点(44846)
(42085)
(41794)
(41516)
课题(40242)
创新(38650)
计划(38426)
科研(38408)
大学(36311)
期刊
(101696)
经济(101696)
研究(73989)
学报(52388)
中国(51305)
(46666)
科学(44783)
大学(38243)
管理(38018)
学学(36012)
教育(35670)
农业(33164)
(29902)
技术(25385)
(17651)
金融(17651)
(17307)
业经(17114)
图书(15806)
财经(15676)
经济研究(15507)
科技(15151)
业大(14922)
(14049)
林业(13336)
理论(13243)
(13197)
问题(13101)
技术经济(12782)
资源(12669)
共检索到380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明  蒲志刚  谭文芳  张聪  杨松涛  冯俊彦  屈会娟  王大一  阎文昭  
为了分析空中甘薯嫁接栽培系统在块根形成关键过程中的光合能力变化情况,利用MINI-IMAGING-PAM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了该时期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在压蔓0~20 d藤蔓长根期,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Ⅱ)下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升高、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先增后降;压蔓20~45 d须根开始膨大,Fv/FM、YIeldⅡ和eTR持续增高,NPQ则先降后增,说明PSII反应中心的能量捕获效率增高,光合能力提高;压蔓45~60 d,光合能力又有降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振  赵永强  孙厚俊  谢逸萍  
为明确SPVD造成甘薯减产的机理与薯苗内叶绿素含量间的关系,本试验采用病毒嫁接方法对6种甘薯品种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嫁接SPVD病毒后各参试甘薯品种叶绿素含量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徐紫3的试验结果显示,在生长前期和后期叶绿素降低对甘薯产量造成的影响较大。甘薯品种徐050801处理组与对照组间产量无显著差异,表明其对SPVD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苏云松  郭华春  杨雪兰  
本研究结果表明,甘薯、薯蓣和魔芋叶片的SPAD值与其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用SPAD值来反映叶绿素含量,为快速、简便和非破坏预测叶绿素含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霞   王习政   苏文娟   谢荟清   陈尚钘   刘娟  
【目的】比较嫁接方法和套袋处理对山苍子嫁接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宜的山苍子嫁接方法。【方法】以1年生山苍子实生苗为砧木、3年生山苍子穗条为接穗,分别采用嵌芽接、劈接和切接3种方法嫁接,每种嫁接方法设置套袋和不套袋2个处理,测定不同组合处理嫁接苗的成活率、生长性状指标、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对各指标进行多重比较,并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各组合处理的嫁接苗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种嫁接方法中,不套袋嵌芽接的嫁接成活率最高(93.75%),劈接苗和切接苗经套袋处理的成活率分别较不套袋处理提高9.03%和26.01%;整体以套袋处理成活率稍高。不同山苍子嫁接苗新枝长、新枝基径和叶片数在嫁接后120~150 d达到峰值,其中新枝长以套袋切接苗最大,新枝基径以套袋嵌芽接苗最大,叶片数以不套袋切接苗最大,分别为26.06 cm,5.69 mm和35.55片。与不套袋处理相比,套袋处理嵌芽接和劈接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和气孔导度(G_s)均有所降低,切接苗叶片的P_n、T_r、G_s和水分利用率(WUE)均有所提高;叶片胞间CO_2浓度(C_i)以套袋劈接苗最高,为272.11μmol/mol。与不套袋处理相比,套袋处理嵌芽接苗叶片的实际光化学效率(Y_Ⅱ)和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P)以及切接苗PSⅡ最大光合效率(F_v/F_m)、Y_Ⅱ和非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NPQ)均有所提高,而嵌芽接苗和劈接苗叶片的F_v/F_m、NPQ以及切接苗叶片的qP均有所降低。不同组合处理山苍子嫁接苗综合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套袋嵌芽接苗>不套袋劈接苗>套袋切接苗>不套袋嵌芽接苗>不套袋切接苗>套袋劈接苗。【结论】山苍子不同组合处理中,以套袋嵌芽接苗和不套袋劈接苗各项指标的综合表现较优,其最适宜的嫁接方法为套袋嵌芽接,建议在江西地区推广应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慧  曾路生  刘庆  史衍玺  
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以甘薯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施肥(CK)为对照,并在常规施肥基础上设计添加聚氨酸添加剂(T1)、聚氨酸添加剂+抑制剂(T2)和聚氨酸添加剂+抑制剂+菌肥(T3)的处理,研究肥料添加剂对甘薯光谱特征、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参数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冠层光谱在550 nm波段的平均反射率大小为:CK>T2>T1>T3,在近红外波段(760950 nm)内的平均反射率大小为:T2>T1>CK>T3;与常规施肥(CK)相比,肥料添加剂处理下的甘薯植被指数光化学植被指数(PRI)、结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安飞飞  陈霆  李庚虎  张振文  李开绵  
为研究华南8号木薯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情况及其与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间的关系,采用调制式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ImagIng-Pam对光系统Ⅱ(PSⅡ)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记录各时间点的温度及湿度,然后利用软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华南8号木薯PSⅡ反应中心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的日变化呈不对称的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及16:00左右,14:00左右出现最低值,为0.378。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及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的日变化规律与ΦPSⅡ日变化一致。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日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各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明  傅玉凡  王大一  谭文芳  杨春贤  张启堂  
通过"渝苏162","2-19-99","渝紫263"、"2-I19-43","徐薯18"等5个不同肉色甘薯品种的交互嫁接,设置25个嫁接组合,分析嫁接后65、95、125 d各嫁接组合的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等20个性状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嫁接后,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受到砧木、接穗、生长期及其交互作用的共同影响;②嫁接后,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在生长期间的变化因砧木和接穗的基因型差异而不同,不同接穗对同一砧木和同一接穗对不同砧木的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均是不一致的。嫁接后,砧木β-胡萝卜素含量在生长期间的变化分为显著变化(类型Ⅰ)和不显著变化(类型Ⅱ)两种类型。③类型Ⅰ砧木在嫁接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付枚  王爽  田雨婷  乔奇  王永江  张德胜  张振臣  
【目的】明确甘薯种薯携带的病毒种类与苗期病毒病发生率和严重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甘薯田烟粉虱发生量和带毒率与种薯带毒率之间的关系,建立甘薯苗期病毒病预测预报方法和种薯质量早期预警技术,为甘薯无病毒种薯生产和病毒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PCR和RT-PCR方法对随机采集的不同来源的甘薯种薯进行病毒检测,检测的病毒种类包括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甘薯病毒C(sweet potato virus C,SPVC)、甘薯病毒G(sweet potato virus G,SPVG)、甘薯潜隐病毒(sweet potato latent virus,SPLV)和甘薯病毒2(sweet potato virus 2,SPV2),毛形病毒属(Crinivirus)的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和黄瓜花叶病毒属(Cucumovirus)的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以及甘薯双生病毒(sweepoviruses)等我国甘薯上常见的8类主要病毒。然后对检测的种薯进行育苗,出苗后调查薯苗的发病情况,分析种薯携带的病毒种类与苗期病害严重度之间的关系。2018年和2019年分别在河南、宁夏和陕西等地设置试验点,种植背景相同的甘薯品种商薯19原原种苗和脱毒试管苗,在甘薯生长期,采用黄板诱虫法调查各试验点烟粉虱发生量并采集烟粉虱活体,检测烟粉虱SPCSV带毒率。种薯收获后,随机取样对种薯SPCSV带毒率进行检测,分析甘薯田烟粉虱发生量和带毒率对种薯带毒的影响。【结果】在检测的665块甘薯种薯中,有463块种薯携带病毒,育苗后有333块种薯的薯苗表现出叶片黄化、明脉、皱缩和植株矮化等病毒病症状。当种薯携带一种或多种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时,薯苗病毒病症状主要为0—1级(其中,0级占60.6%;1级占31.8%);当种薯携带甘薯双生病毒或甘薯双生病毒与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的组合时,薯苗病毒病症状主要为0—1级(其中,0级占55.3%;1级占32.9%);当种薯携带SPCSV时,苗期病毒病症状显著加重,特别是当种薯同时携带SPCSV与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时,薯苗显症率为100.0%,症状主要为3—9级(其中,3级和5级占49.0%、7级和9级占51.0%)。连续2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甘薯田烟粉虱发生量和带毒率与种薯带毒率密切相关,回归方程为Y=9.628X1+0.008X2+6.537,R2=0.914,其中,Y为种薯SPCSV的带毒率,X1为烟粉虱带毒率,X2为烟粉虱发生量。【结论】种薯携带SPCSV是苗期病毒病严重发生的关键因素,当种薯同时携带SPCSV与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时,薯苗病毒病显症率和严重度显著增加。甘薯田烟粉虱发生量和SPCSV带毒率与种薯带毒率密切相关,烟粉虱是影响种薯携带SPCSV的关键因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明  傅玉凡  王大一  蒲志刚  吴洁  谭文芳  
本文通过对"徐薯18","渝苏162","渝薯99","渝紫263"、"渝苏紫43"等3种不同肉色类型的5个不同品种的交互嫁接,设置25个嫁接组合和双重对照,分析嫁接后不同肉色甘薯在生长过程中的块根干物率和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嫁接后,块根干物率和产量的变化受到砧木、接穗、生长期及其交互作用的共同影响;光合产物在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分配与块根干物质产量的积累成极显著相关;②与未嫁接的植株比较,嫁接对大多数嫁接组合的光合产物向下运输有阻碍作用,对少数特定组合在特定的生长时期有显著促进作用;③与相同品种嫁接的植株比较,同一肉色类型的甘薯砧木对其它2种肉色类型接穗对响应能力不一致,同一肉色类型甘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明生  谢波  谈锋  张启堂  
对水分胁迫下甘薯叶片部分物质和能量代谢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下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增加 ;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比值与对照相比均有所下降 ;ATP含量有增有减 ,但品种抗旱性愈强 ,ATP含量愈高。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a/b比值、ATP含量占对照百分率与品种抗旱性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 0 .896 8、- 0 .85 0 9和 0 .82 0 0 ,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屈会娟  沈学善  黄钢  阎文昭  王大一  谭文芳  李明  吴洁  
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栽插密度、栽插期、氮素水平、磷素水平和钾素水平对川中丘陵区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川薯217鲜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栽培因素对川薯217鲜薯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氮素水平>钾素水平>磷素水平>密度>栽插期,在较大栽插密度,适宜栽插期,充足氮肥的前提下,增施磷钾肥可获得高产。川薯217的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措施:密度57 750~60 255株/hm2,6月3日~6月5日栽插,施纯N 56.44~61.56 kg/hm2,P2O5 36.8~43.2 kg/hm2,K2O 53.79~66.21 kg/hm2,可获得37 500 kg/hm2以上的鲜薯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素兰  李育明  杨洪康  黄迎冬  
试验以"西成薯007"原种为材料,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栽培密度和施用氮、磷、钾肥料对"西成薯007"鲜薯和淀粉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鲜薯和淀粉产量的作用顺序为:密度>磷肥用量>氮肥用量>钾肥用量;在较大密度,较多氮、磷肥的前提下,增施钾肥可获得鲜薯和淀粉的高产;"西成薯007"的鲜薯、淀粉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措施:5月下旬至6月上旬栽插密度为3500~4000株/667 m2,667 m2施尿素9~11 kg、过磷酸钙10~14 kg、硫酸钾11~14 kg,立冬前后收获,在中等肥力田块种植即可获得鲜薯2000 kg/667 m2、淀粉500 kg/667 m2以...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婧  吴益  赵琳  艾云苾  刘燕  高荣孚  
为探讨光周期对促成栽培芍药生长开花和光合机制的影响,给予冬季促成栽培芍药‘大富贵’(DFG)和‘桃花飞雪’(THFX)14 h/d和18 h/d光周期处理,以自然光周期9 h/d为对照(CK)。结果表明:与CK相比,14 h/d光周期对芍药2个品种的生长、叶绿素积累和开花均有利,并促进PSⅡ最大量子效率(Fv/Fm)上升和增强PSⅡ向下游供应电子的能力,使PSⅡ-PSⅠ-碳同化快速达到动态平衡;与CK相比,18 h/d光周期不利于芍药DFG茎伸长,并对其开花有显著抑制作用;18 h/d光周期处理,芍药2个品种电子传递链均在PSⅠ处受阻,同时PSⅠ-碳同化间电子传递平衡被打破;芍药不同品种光合电...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初臣基  周宝利  张淑红  刘限  付亚文  
为了进一步开发茄子嫁接抗病增产的应用范围,以茄子为接穗,番茄为砧木进行嫁接,成活后地上部分除茄子枝干以外同时保留番茄的侧枝,得到既结茄子又结番茄的嫁接共生复合体。研究了茄子、番茄嫁接复合体的代表株型及其生长发育特性、茄子与番茄产量品质一级抗病情况。结果表明:采取茄子/番茄嫁接共生栽培这种方式能够获得茄子、番茄果实,且果实品质基本不变,并且还能发挥出抗病优势,共生体各株型处理的综合发病率都≤5%;三种株型处理中,株型Ⅱ植株生长发育状况最佳,茄子产量是对照的1.5倍,综合发病率仅为1.67%,要明显好于对照和其他两种株型。株型Ⅱ适于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