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90)
- 2023(8413)
- 2022(7061)
- 2021(6529)
- 2020(5463)
- 2019(12486)
- 2018(11873)
- 2017(24520)
- 2016(12489)
- 2015(13926)
- 2014(13886)
- 2013(13629)
- 2012(12782)
- 2011(11364)
- 2010(11165)
- 2009(9900)
- 2008(9983)
- 2007(8419)
- 2006(6965)
- 2005(6059)
- 学科
- 济(56527)
- 经济(56467)
- 业(38207)
- 管理(37314)
- 方法(32194)
- 企(30115)
- 企业(30115)
- 数学(28951)
- 数学方法(28787)
- 贸(22397)
- 贸易(22387)
- 易(21789)
- 农(16121)
- 财(15745)
- 中国(13223)
- 制(10813)
- 银(10692)
- 银行(10686)
- 业经(10675)
- 融(10373)
- 金融(10373)
- 务(10364)
- 财务(10359)
- 财务管理(10335)
- 行(10158)
- 企业财务(9853)
- 出(9536)
- 地方(9445)
- 农业(8947)
- 技术(8601)
- 机构
- 学院(178952)
- 大学(178889)
- 济(85519)
- 经济(84338)
- 管理(71367)
- 理学(63184)
- 理学院(62626)
- 管理学(61894)
- 管理学院(61566)
- 研究(55419)
- 中国(42927)
- 财(39257)
- 京(34322)
- 财经(32712)
- 经(30181)
- 科学(29120)
- 经济学(28932)
- 经济学院(26762)
- 农(26047)
- 中心(26033)
- 所(25753)
- 财经大学(24990)
- 江(23775)
- 业大(23681)
- 研究所(23259)
- 商学(21811)
- 商学院(21620)
- 农业(20818)
- 北京(20693)
- 院(20383)
- 基金
- 项目(124152)
- 科学(100288)
- 基金(95246)
- 研究(91628)
- 家(81771)
- 国家(81162)
- 科学基金(71176)
- 社会(62875)
- 社会科(60125)
- 社会科学(60112)
- 基金项目(49946)
- 省(45945)
- 自然(44535)
- 自然科(43607)
- 自然科学(43598)
- 自然科学基金(42904)
- 教育(42490)
- 资助(39499)
- 划(38754)
- 编号(34383)
- 部(30127)
- 重点(27616)
- 国家社会(27473)
- 成果(27421)
- 教育部(27031)
- 创(26656)
- 人文(26393)
- 发(26388)
- 性(25106)
- 创新(24900)
共检索到249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维巍
本文基于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升值凸显的样本期对人民币汇率与中美两国分行业产品双边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据此探究和剖析了引起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根源。研究认为:人民币汇率并非引起中美贸易失衡的真正根源,中美两国贸易结构异质性引起的两国贸易互补性,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引起的购买力水平异质性和边际消费倾向差异性,以及产业结构差异性引起的中美两国经济主体的相异性才是引起中美贸易失衡的真正罪魁祸首,而且这些因素引起的失衡现象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有效的逆转。与此同时,中美两国收入水平对中美贸易失衡也存在一定的影响效应。这意味着,要从根本上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中美双方应该共同致力于经济结构的转变,而并非过...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贸易失衡 结构异质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晓凤 廖雄飞
中美两国实现更加平衡的贸易关系对于两国和世界经济极其重要。而中美贸易失衡的不断加剧,则导致双方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影响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表明:美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与中美贸易失衡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具有相互促进的"放大效应",出口管制是引发并加剧双边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本着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赢的原则,通过诱制性和强制性方法促使美国付诸实际行动放宽乃至取消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中美贸易失衡将有望解决。
关键词:
中美贸易 出口管制 贸易失衡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廖泽芳 李婷
文章利用VAR模型考察2000~2015年期间中美货币政策对双边贸易的非对称传导事实,从理论上分析中美贸易失衡调整的汇率传递因素,并根据贸易价格汇率传递模型,估计了中美两国出口和进口价格方程,实证检验了中美两国进出口汇率传递的异质性: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汇率弹性较低,对中国出口的汇率弹性较高,而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汇率弹性较高,对美国出口的汇率弹性较低,贸易定价模式不同以及汇率制度、通胀率、企业经营效率及商品品质等方面的差异是中美汇率传递异质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美国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中美贸易余额调整的作用非常有限,中美贸易差额不在于人民币汇率的高低,而在于中美国际分工地位和经济结构差异。同时,中国应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提高出口商品质量,争取对外贸易定价权。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汇率传递 贸易失衡调整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廖泽芳 李婷
文章利用VAR模型考察20002015年期间中美货币政策对双边贸易的非对称传导事实,从理论上分析中美贸易失衡调整的汇率传递因素,并根据贸易价格汇率传递模型,估计了中美两国出口和进口价格方程,实证检验了中美两国进出口汇率传递的异质性: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汇率弹性较低,对中国出口的汇率弹性较高,而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汇率弹性较高,对美国出口的汇率弹性较低,贸易定价模式不同以及汇率制度、通胀率、企业经营效率及商品品质等方面的差异是中美汇率传递异质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美国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中美贸易余额调整的作用非常有限,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汇率传递 贸易失衡调整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汤二子 孙振
随着新新贸易理论的提出以及发展,基于异质性生产率角度研究企业出口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基本分析框架,并且引入企业产品质量差异来重新研究生产率与企业出口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可以解释备受关注的中国出口企业所可能存在的"生产率悖论"问题。研究认为,国外市场对出口企业产品质量相对较高的要求会使得出口企业的生产率要高于非出口企业,但是仅仅使用产出总量而忽视产品质量所计算的生产率却未必得到出口企业生产率要高于非出口企业的结论,即可能存在"生产率悖论"。应用中国制造业企业2005-2008年样本检验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发现中国制造业中大部分行业存在"生产率悖论"。
关键词:
出口 生产率 产品质量 生产率悖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军 陈磊
本文通过引入马氏距离法来测度文化异质性,在Anderson和van Wincoop(2003)的框架下构建了一个具有微观理论基础的扩展引力模型,并使用Baier和Bergstand(2009)一阶泰勒近似的方法来控制多边阻力,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文化异质性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1)文化因素是中国出口贸易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化异质性对中国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向贸易伙伴国的出口随着文化差异的增加而显著减少;(2)相对于高收入贸易伙伴国,向低收入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受文化异质性的影响相对更强;(3)文化异质性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产品差异。文化异质性对初级产品的出口抑制作用较大,对...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范东君 贤成毅
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是中美近些年来双边贸易争端的核心,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与此紧密相关。从实际汇率出发,通过1980—2005年的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程度的测算和方差分解发现,造成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近些年来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以及大量的FD I流入,而人民币汇率水平对中美贸易失衡影响不大,因此,单纯的依靠人民币升值很难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关键词:
中美贸易失衡 实际汇率 实证研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建江 杨细珍
中美双边贸易中中方的巨额贸易顺差是否使中方获得了同样的贸易利益,一直是中美两国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在产品内分工框架内,构建了双边贸易利益分配的理论模型,使用面板协整对1997-2009年中美双边8个主要制造业部门的贸易利得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依靠比较优势和垄断优势占据了产品价值链两端高附加值环节,而中国承担低附加值的中间环节;中美贸易失衡背后的利益流向并没有与贸易差额一致,中国在中美产品内贸易中获利微薄。因此,我国应该努力提升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力求锁定在附加值高的环节,以赢得更多的国际贸易利益。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赵艳平 许灿 谢元涛
本文利用具有符号约束的贝叶斯VAR模型研究了资产价格和汇率对我国贸易平衡的影响。据我国2005年"汇改"后的数据研究显示,资产价格因素对我国贸易平衡具有重要影响,股价和房价对贸易平衡的作用都强于汇率,两者对我国贸易平衡的解释力达到了约25%,但三者对贸易平衡的影响持续性都不强。此外,研究还发现,人民币升值和房价上涨都会减少我国贸易顺差。其中,人民币升值的作用过程存在时滞,呈现J曲线效应,股价上升对贸易平衡的作用具有不确定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丽丽 盛斌 许斐然
文章基于拓展的异质性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分析框架,探讨高、低收入市场国实施贸易保护对母国不同类型OFDI的诱发效应,并利用中国84个HS4位码细分制造业在2002~2018年间遭遇贸易救济制裁、出口市场平均关税与新设OFDI项目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市场国贸易保护整体上促进了中国制造业OFDI扩张,且对华贸易救济的影响强于传统关税。从投资性质来看,贸易保护的OFDI诱发效应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市场国、不同类型的行业间存在差异。高收入市场国对华贸易救济和关税保护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垂直型OFDI,低收入国贸易救济和关税保护则主要诱发了水平型OFDI,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行业分别通过垂直型OFDI和水平型OFDI应对贸易保护,资本密集型行业两者兼而有之。中国企业利用OFDI跨越贸易壁垒时需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注意防范反规避风险,重视对新兴经济体的直接投资。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袁冬梅 马梦姣
外商直接投资(FDI)可以通过劳动力需求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改变东道国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和行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进而影响行业工资差距,并且这种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由于投资动机和进入方式的不同,FDI对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并表现为地区差异。基于中国服务业的经验分析发现:外资进入通过增加低工资行业的相对就业规模和提升高工资行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扩大了行业工资差距,适应中国低技能劳动力丰裕而高技能劳动力相对稀缺的劳动力市场条件;在以垂直型和合资型FDI为主的地区外资进入具有显著的扩大行业工资差距效应,而在以水平型和独资型FDI为主的地区这一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应努力提高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并充分保障低技能劳动力的权益,积极鼓励和引导水平型FDI进入并适度减少垂直型FDI的引入,持续增强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并不断缩小技术差距,进而在高效利用外资的同时缩小行业工资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户艳辉
文章基于1999—2018年中美双边服务贸易数据,从整体和分行业两个层面分析了双边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规模和贸易指数。结果表明,中美双边服务贸易发展不均衡,服务业整体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但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相差不大。现阶段各分行业中,运输、其他商业服务、电信计算机信息和保险以产业内贸易为主,旅行、知识产权使用费、金融、维护维修和政府服务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旅行和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决定了中美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格局。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威
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失衡是由中美两国在高技术产品上出现与其比较优势不符的贸易所致。21世纪初,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失衡主要表现为中美信息与通讯贸易顺差,以及中国对美部分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转为逆差;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对贸易失衡的影响在减弱,外商对华高技术产品加工生产工序的产业转移,成为失衡的主要原因。由此造成美国、中国、东亚经济体在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中形成三方"互利",但非"共赢"的利益分配格局。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斐婷
从产品内分工视角下看,中美贸易失衡是由于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处于低附加值部分,替代日本、韩国和东盟等经济体对美国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因此,美国实施贸易保护、要求中国提高市场开放程度和人民币升值等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中美贸易失衡 贸易转移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常冉 杨来科 王向进
文章采用贸易增加值核算法对2005-2014年中美贸易进行价值结构分解和竞争力测算,重新审视中美贸易失衡并全面剖析贸易利益结构。研究表明:传统贸易统计方法对中美贸易顺差严重高估,并对行业竞争优势产生误判。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没有带来相匹配的贸易获利,尤其知识型制造业缺乏创新技术被"低端锁定",美国服务业处于价值链上游且具备竞争优势,贸易获利能力强于中国。同时,中国出口拉动美国贸易利益的同时,推动了多区域贸易发展的格局,中国出口贸易利益分布以东亚地区为主但布局趋于多元化。美国出口利益结构均衡,对太平洋地区的贸易推动作用相对突出。
关键词:
贸易增加值 贸易失衡 WWZ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企业异质性与出口:来自浙江省的经验证据
进口贸易自由化与异质性企业创新——来自中国制造企业的证据
贸易自由化、企业异质性与出口动态——来自中国微观企业数据的证据
贸易自由化与异质性企业生产效率变动:来自中国制造业的微观证据
财政赤字与贸易收支不平衡:来自中国经济的经验证据(1978~2003)
哪些关键因素影响了文化产品贸易——来自OECD国家的经验证据
反补贴抑制了中国出口贸易吗?——来自产品层面数据的经验证据
贸易开放视角下的地区税收竞争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贸易数字化、柔性生产力与出口产品质量——来自中国微观企业的经验证据
贸易便利化对中国相对出口结构的非对称性影响——来自产业层面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