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63)
- 2023(7378)
- 2022(6011)
- 2021(5536)
- 2020(4803)
- 2019(10944)
- 2018(10461)
- 2017(20042)
- 2016(10463)
- 2015(11319)
- 2014(11241)
- 2013(10892)
- 2012(10098)
- 2011(9066)
- 2010(9577)
- 2009(9227)
- 2008(8045)
- 2007(7333)
- 2006(6651)
- 2005(6288)
- 学科
- 济(39853)
- 经济(39809)
- 管理(26790)
- 业(26748)
- 融(25837)
- 金融(25830)
- 银(22922)
- 银行(22896)
- 企(22816)
- 企业(22816)
- 行(22282)
- 中国(19713)
- 制(14546)
- 方法(13904)
- 财(13801)
- 数学(12000)
- 数学方法(11847)
- 中国金融(11111)
- 体(11109)
- 农(10724)
- 地方(10661)
- 业经(9430)
- 学(9344)
- 务(9060)
- 财务(9024)
- 财务管理(9011)
- 企业财务(8696)
- 体制(8484)
- 理论(8155)
- 贸(7503)
- 机构
- 大学(138238)
- 学院(137832)
- 济(58881)
- 经济(57575)
- 研究(51397)
- 管理(47658)
- 中国(46170)
- 理学(39939)
- 理学院(39476)
- 管理学(38652)
- 管理学院(38395)
- 财(30169)
- 京(29769)
- 科学(29406)
- 所(26134)
- 中心(25171)
- 农(24804)
- 研究所(23617)
- 财经(23139)
- 江(21870)
- 经(21014)
- 业大(19435)
- 经济学(19358)
- 农业(19267)
- 北京(19068)
- 院(18931)
- 银(18297)
- 融(18149)
- 金融(17817)
- 州(17810)
- 基金
- 项目(89354)
- 科学(69547)
- 研究(66590)
- 基金(64031)
- 家(56062)
- 国家(55584)
- 科学基金(46783)
- 社会(42066)
- 社会科(40019)
- 社会科学(40009)
- 省(35472)
- 基金项目(32753)
- 教育(30503)
- 划(29480)
- 自然(28608)
- 自然科(28005)
- 自然科学(27992)
- 自然科学基金(27503)
- 资助(26922)
- 编号(26716)
- 成果(23015)
- 重点(20876)
- 发(19950)
- 课题(19708)
- 部(19558)
- 创(19010)
- 创新(17835)
- 国家社会(17769)
- 性(17667)
- 科研(16982)
共检索到228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勇
文章基于1990-2009年间78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对影响一国金融体系结构选择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国金融体系结构的选择不仅受宏观经济状况和金融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受社会制度文化的显著影响。从宏观经济看,金融体系结构的动态变化主要与经济发展的速度相关,而经济发展的程度则主要影响金融体系的总规模;从金融发展看,效率和开放是金融体系结构"市场化"的两大动力;从文化制度看,崇尚规则和权威的制度文化更容易孕育出"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而崇尚自由和民主的制度文化则更容易孕育出"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
关键词:
金融体系结构 银行发展 金融市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勇 陈雨露
既有文献对银行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微观层面,基于宏观层面和国家样本的分析相对不足。文章通过对全球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59个国家的实证分析,从银行业规模、效率和结构3个基本维度系统考察了决定不同国家银行业整体发展的相关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对银行业整体规模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宏观经济稳定性、银行业务管制、政府的监管水平、金融开放程度以及社会信用水平;对银行业整体效率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宏观经济稳定性、良好的制度和管理、银行经营的规模效应、金融体系结构和监管要求;对银行业结构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银行业总体规模、银行业务管制、银行业开放程度以及银行腐败程度。
关键词:
银行业 规模 效率 结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萌 张兴龙
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体系结构的建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文化作为其中的一种关键因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价值观和法系两条路径出发,深入分析文化影响金融体系结构的内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运用FGLS模型和GMM法,对45个国家和地区1989-201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崇尚"集体主义",风险规避程度高的国家,倾向于选择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结构;而推崇"个人主义",风险规避程度低的国家,通常建立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结构。基于"理性主义"的大陆法系国家,强调国家利益,环境适应能力较差,适合建立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结构;而基于"自由主义"的普通法系国家,重视保护个人权利,环境适应能力较强,更易于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杰
究竟是什么决定一国银行制度的选择?在既有的主流经济学框架中,我们一时难以找到满意的答案。本文通过引入社会合作能力变量,将政府因素内生化于主流范式,从而初步修复了经济学对银行制度选择问题的解释能力。基于一个制度有效组合视角,本文发现,不同的制度环境以及社会合作能力决定政府因素与私人因素的不同比例,并由此定义不同类型的市场经济;不同类型的市场经济会对银行制度提出各异的需求;不同的银行制度之间不存在先验的优劣之分。这一逻辑推论是如此重要,它使我们得以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有关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某些思维定势。首先,让国有银行制度与以私人主导型市场经济为依托的银行制度“接轨”并不必然带来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济康
品牌原动力是消费者(或受从)非理性的情感需求;各种消费需求之间存在着共性,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也带有普遍性;研究人的情感需求是打追强势品牌的关键。
关键词:
品牌 原动力 消费者 非理性 情感需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圣明
参与式预算主要体现了公开与民主这两大价值。公开就是要将政府活动的"节目表"公之于众,让全社会知道"钱从何而来,用到哪里去了?"而民主则是一种诉求的表达和利益的整合,权利所有者基于他们应有的权利,在给定信息条件(资源约束)下,按照各自的偏好,对公共服务项目的优先性进行选择,会使预算的安排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万力维
教育中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在妨碍创造,但根本的原因在于权力的滥用,包括国家权力的直接强势干预、教育规训权力的控制和知识权力的压制。因此,只有清算权力滥用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创造的环境条件。
关键词:
教育 创造 权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可庸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康宁
学校是一种"社会产物",学校深受社会制约。社会左右着学校存亡兴衰,影响着学校日常实践,并在作为学校之主体的教师与学生身上刻有种种烙印。学校是一种"社会分支",学校自身便是一个小社会。学校经由社会设立后便成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学校由各种社会性存在构成,学校日常生活也是社会生活,学校既姓"教",也姓"社"。学校是一种"社会工具"。从社会期待来看,学校被视为"社会工具";从学校取向来讲,学校想成为"社会工具";就客观结果而言,学校总归是"社会工具"。问题不在于学校到底是不是、究竟该不该成为"社会工具",而在于学校到底是怎样的、究竟该成为怎样的"社会工具"。学校不仅无需忌惮成为"社会工具",而且应努力成为正确、正当的"社会工具",避免成为错误、荒谬的"社会工具"。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可庸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彭宜钟 童健 吴敏
通过采用改进的STR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率序列进行拟合后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显著变化,但要素投入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体现了我国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特征;除资本以外,其余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都呈上升趋势,表明我国要素配置效率得到持续提升;资本边际产量一直呈下降趋势,说明我国经济增长长期依靠投资拉动,从而导致投资过度;改革开放和市场化改革显著增强我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此外,对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因进行分析,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方式转变 可持续性 STR模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学军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究竟是什么?它不只是义务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义务教育价值取向的调整,是为了实现所有人所有可能方面的发展。它始终应是一种大视野的教育发展观,不能局限于一些学校、一个地区、一段时期、一个环节和教育一域。它的核心任务仍然在于要合理配置资源,而非意味着"资源均衡"向"质量均衡"的转变。它不是政策修辞,不是一般性的行政工作,也不是政府对于人们的恩惠,而是一种法律要求,是政府的责任。
关键词:
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诗才
本文主要论述三个主要方面的问题:首先从论述一些最基本的概念着手,其中突出旅游地学资源的概念,重点揭示它的定义、本质和特性。其次,旅游地学资源在旅游地学中对于其它有关重要概念的决定影响,不可分割性,互相渗透性。最后,对一些看法的解释,说明和引导,以此来更好地帮助证明本文的主论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