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58)
- 2023(9481)
- 2022(8100)
- 2021(7417)
- 2020(6398)
- 2019(14803)
- 2018(14292)
- 2017(28261)
- 2016(15317)
- 2015(17601)
- 2014(17779)
- 2013(18070)
- 2012(17177)
- 2011(15749)
- 2010(16245)
- 2009(15803)
- 2008(15030)
- 2007(13616)
- 2006(11775)
- 2005(11004)
- 学科
- 济(66371)
- 经济(66296)
- 业(42926)
- 管理(41810)
- 企(35600)
- 企业(35600)
- 方法(32183)
- 融(28615)
- 金融(28613)
- 数学(28005)
- 数学方法(27797)
- 银(25479)
- 银行(25449)
- 行(24634)
- 中国(22839)
- 财(19081)
- 农(17140)
- 贸(15939)
- 贸易(15925)
- 制(15723)
- 易(15572)
- 业经(14074)
- 地方(13521)
- 学(13188)
- 务(12501)
- 财务(12475)
- 财务管理(12445)
- 企业财务(11826)
- 理论(11708)
- 农业(11472)
- 机构
- 大学(227433)
- 学院(224378)
- 济(98556)
- 经济(96508)
- 管理(83798)
- 研究(77284)
- 理学(70924)
- 理学院(70172)
- 管理学(69128)
- 管理学院(68716)
- 中国(67897)
- 财(47806)
- 京(47315)
- 科学(43956)
- 所(39878)
- 中心(38402)
- 农(38080)
- 财经(37825)
- 研究所(35840)
- 经(34349)
- 江(33861)
- 经济学(31994)
- 业大(31303)
- 北京(30328)
- 农业(30087)
- 经济学院(29209)
- 财经大学(28357)
- 范(28088)
- 师范(27787)
- 州(27753)
- 基金
- 项目(138544)
- 科学(107929)
- 研究(101874)
- 基金(100907)
- 家(86681)
- 国家(85987)
- 科学基金(72886)
- 社会(64505)
- 社会科(61324)
- 社会科学(61304)
- 省(53050)
- 基金项目(52947)
- 教育(47199)
- 自然(45928)
- 划(44960)
- 自然科(44893)
- 自然科学(44881)
- 自然科学基金(44108)
- 资助(42792)
- 编号(41548)
- 成果(35333)
- 部(32024)
- 重点(31489)
- 发(29897)
- 创(29008)
- 课题(28516)
- 教育部(27746)
- 性(27185)
- 创新(27170)
- 科研(26942)
- 期刊
- 济(106577)
- 经济(106577)
- 研究(70404)
- 中国(43731)
- 融(42665)
- 金融(42665)
- 财(37827)
- 农(34270)
- 学报(33763)
- 管理(30568)
- 科学(29843)
- 大学(25621)
- 学学(24090)
- 农业(21907)
- 教育(20959)
- 财经(19503)
- 技术(17791)
- 经济研究(17063)
- 经(16724)
- 业经(15399)
- 国际(15081)
- 贸(14806)
- 问题(14506)
- 理论(12638)
- 业(12309)
- 世界(11493)
- 实践(11298)
- 践(11298)
- 技术经济(11162)
- 统计(10781)
共检索到3506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曹廷贵
本文驳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东南亚金融危成因的论点,认为该组织将本次金融危机的成因归结于东南亚各国自身的缺陷是不负责任的。作者指出,应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危机的原因:(1)把世界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危机的发生是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的结果;(2)从发生危机...
[期刊] 改革
[作者]
斯坦利·费希尔 萨莫斯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马丁·费尔德斯坦 杰弗里·萨克斯
东亚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国际讨论国际争论带来令人深思的问题本刊编辑部发端于1997年7月泰国货币动荡的东亚金融危机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的国家和地区之多,堪称战后之冠。在过去的十多年到二十年的时间中,东亚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几乎...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仇高擎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郑振龙 周婉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反危机功能评析郑振龙周婉波此次亚洲金融危机狂潮不仅席卷了整个亚洲,而且波及全球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个近年来最活跃的国际金融机构,再一次伸出上帝之手,向东南亚各国先后提供了近1600亿美元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谢世清 王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创建于194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组织,其主要宗旨在于促进国际贸易,维护国际汇率稳定,改善国际收支平衡,提供技术援助等,以防范国际货币体系的潜在危机。因为IMF的专家更专注于债务危机的处理,其危机救助方式也被世人所知晓,所以IMF比任何一个国际性经济组织都更适合参与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斯坦利·费希尔
亚洲金融危机以一种迄今为止从未有过的方式使国际货币基金成为世人瞩目的对象。围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发生的辩论表明了人们对这一组织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日益重要作用的一系列误解。人们往往错误地认为,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为了监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固定汇率制度...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谢世清
2010年11月,G20首尔峰会正式确认了此前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上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份额改革方案,发达国家同意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转移超过6%的份额。此次改革使IMF的内部治理结构更加贴近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树成 齐建国 张青松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道平 范小云
本文研究了现行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下的国际收支问题。分析表明,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不仅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而且是过去30年间频繁发生的众多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在该体系安排下,汇率调整很难解决储备货币发行国国际收支赤字和全球失衡问题;无论储备货币国选择国际收支盈余、赤字还是平衡的政策,都难以避免会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和不稳定。因此,缓解全球失衡、防范和减少金融危机的发生,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显得尤为关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梅波 熊爱宗
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仍然属于美元本位制。一方面,美元通过经常项目失衡向世界输出大量美元,这造成了国际货币体系外围国家的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美元通过外围国家对美国金融资产的购买回流到美国,美元扩张的最终结果又会造成美国国内的流动性过剩。这造成了危机不断在外围国家与中心国家发生。如果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国际储备资产的流动不发生根本改变,未来金融危机爆发的风险依然存在。
关键词:
国际货币体系 流动性过剩 金融危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方杰
金融,已是近两年全世界最敏感的话题。从1997年7月泰国金融危机伊始,沸沸扬扬几乎闹遍了全球,直到最近的巴西货币贬值。我国这一次虽然没有直接受到冲击,也和其它国家一道为之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这说明,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潮流,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超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习辉
东亚各经济体过去高度依赖美元,积累了大量美元储备,其实质是美国对东亚地区的货币扩张,向东亚国家征收铸币税。此轮国际金融危机后,为刺激经济发展,欧美国家普遍采用量化宽松政策,其结果意味着向储备持有国征收通货膨胀税,将危机成本在全球范围内消化。在这种货币竞争格局之下,深化东亚货币合作成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甘特拉姆·沃尔夫 李笑然
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刚刚提出应维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希腊问题的政策选择。他的观点清晰,值得认真研读。希腊6月30日未能履行对IMF的还款义务,这充分说明了希腊金融援助计划的失败。这是IMF历史上最大的违约事件,另外希腊对IMF还有240亿欧元的债务。但这与整个欧元区的1900亿欧元的债务相比,规模并不大。对于希腊计划的失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许祥云 施宇 邹彤彤
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M2/GDP的大幅增加并未引发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存在着"货币迷失"现象。本文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供给过剩带来的竞争压力和输入型紧缩等是导致"货币迷失"现象的重要原因。由于房地产资产泡沫等原因使得资金无法流入实体经济,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扭曲是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重要推手。从全球来看,日本、美国等在实施货币宽松尤其是量化宽松政策后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货币迷失"并不是中国孤例。本文研究表明,现实经济发展要求货币政策进行理论创新,当前货币政策的实施不能只关注总量调控,更需要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合理搭配税收、国企改革、金融监管等其他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