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87)
2023(6071)
2022(5206)
2021(4721)
2020(4060)
2019(8826)
2018(8877)
2017(16316)
2016(8970)
2015(10110)
2014(10245)
2013(10147)
2012(9453)
2011(8577)
2010(9136)
2009(9475)
2008(8526)
2007(7498)
2006(6642)
2005(6379)
作者
(28682)
(24096)
(23967)
(22941)
(15219)
(11728)
(10767)
(9199)
(9143)
(8836)
(8408)
(8078)
(8004)
(7931)
(7849)
(7473)
(7066)
(7017)
(6977)
(6861)
(6071)
(6017)
(6000)
(5506)
(5463)
(5448)
(5441)
(5356)
(5073)
(4808)
学科
管理(33772)
(30315)
经济(30247)
(27794)
(24524)
企业(24524)
(15667)
(13224)
方法(11109)
(10631)
银行(10623)
(10359)
(10174)
(10108)
金融(10105)
体制(9199)
数学(9161)
数学方法(9046)
中国(8851)
(8359)
财务(8332)
财务管理(8305)
(8244)
业经(8129)
企业财务(7921)
(7103)
(6857)
制度(6853)
环境(6110)
(6041)
机构
大学(133830)
学院(132235)
(51683)
经济(50358)
研究(48286)
管理(47716)
理学(39787)
理学院(39353)
中国(39328)
管理学(38643)
管理学院(38412)
科学(29601)
(29526)
(29298)
(28058)
(25868)
研究所(23061)
中心(22840)
农业(22562)
业大(22266)
财经(21917)
(21742)
(19759)
北京(18340)
(17754)
(16900)
(16603)
财经大学(16360)
经济学(16021)
科学院(14949)
基金
项目(87078)
科学(67800)
基金(63926)
研究(60317)
(57616)
国家(57191)
科学基金(47921)
社会(38108)
社会科(36155)
社会科学(36149)
(33975)
基金项目(33259)
自然(32174)
自然科(31403)
自然科学(31394)
自然科学基金(30857)
(29333)
教育(27745)
资助(25853)
编号(23086)
(21408)
重点(20508)
成果(19898)
(19661)
(18447)
(17769)
创新(17526)
计划(17298)
课题(17077)
科研(16748)
期刊
(59997)
经济(59997)
研究(39492)
中国(32348)
(26753)
学报(26298)
(25386)
科学(21514)
管理(20320)
大学(19221)
(18583)
金融(18583)
学学(18313)
农业(18074)
财经(11700)
教育(11525)
技术(10987)
(10405)
(9956)
经济研究(8787)
业经(8393)
业大(7832)
(7486)
问题(7356)
农业大学(6966)
理论(6692)
会计(6562)
财会(6486)
科技(6342)
现代(6043)
共检索到2119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腾祥  陈满  金诚谦  徐金山  倪有亮  
针对现有稻麦联合收割机秸秆切碎抛撒装置智能化水平不高,相关参数监测系统缺乏等问题,基于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研制稻麦联合收割机秸秆切碎抛撒装置监控系统。该系统由推杆电机、霍尔传感器、扭矩传感器、位移传感器、人机交互终端以及电子控制单元(ECU)等组成,人机交互终端采用组态触摸屏,通过485总线与电子控制单元进行实时信息交互,实现转速、开度等系统参数实时采集、显示与存储,并能够根据作业要求控制推杆电机控制撒布板开度,实现秸秆半幅和全幅抛撒。实时调整抛撒效果。将此系统应用于秸秆切碎抛撒试验台,在秸秆切碎抛撒试验台上进行系统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监控系统操作简单,参数测量精度达到94%以上,推杆的控制精度达到90%以上,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能够满足稻麦机械化收获的相关要求。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延威  毕哲  马向阳  孙荣强  杨懿  韩双  任文涛  
为了对水稻联合收获作业质量实施有效监控,稳步推进水稻跨区收获机械化进程,应当地农机管理部门的要求,针对在海城地区大量使用的久保田488型水稻收割机的作业性能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机收获水稻的作业速度为1.65m·s-1,时间利用系数为77.85%,理论生产率为0.861hm2·h-1,实际生产率为0.671hm2·h-1,作业效率较高;机械收获综合损失率为1.035%,其中脱粒损失率为0.325%、分离与清选两部分的损失率为0.71%,综合损失没有超过标准规定≤3%的指标;粮食清洁率为98.60%,符合标准规定的≥95%的指标。试验还表明,该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履带等易损部件的寿命较短,故障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卢伟  刘大为  李旭  谢方平  任述光  罗海峰  陈立永  
针对4LZ–0.8型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在清选过程中存在的清选损失较大以及连续作业时湿物料易堵塞问题,对其分离清选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改进后的装置由物料输送机构、扬谷器、旋风分离清选筒以及吸杂风机组成,去除了原有刮板抛送机构,在旋风分离筒中加装了半球体分离组件,改物料径向进入分离筒为切向进入。利用自制旋风分离清选试验台,以扬谷器转速、吸杂风机转速、分离组件距入口高度为试验因素,以谷粒清洁率和清选损失率为性能评价指标,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清选系统的数学模型,优化确定了最佳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当扬谷器转速为1 133 r/min,吸杂风机转速为2 609 r/min,分离组件距入口高度为51 ...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廖勇  向阳  吴明亮  刘大为  陈益千  李亚军  
针对联合收割机作业过程中割台高度调节依赖机手经验的现状,为碧浪4LZ–1.2履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设计了一种割台高度自适应调节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作物高度检测装置、割台高度检测装置、液压执行装置和控制单元组成。系统采用单侧红外反射的方式检测作物高度,通过位移传感器测量举升液压缸伸缩量来检测割台高度,通过改变电磁阀的闭合时间及方向实现割台升降,以作物实际切割高度为控制对像,采用模糊PID算法进行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割台高度调节的最大误差为2 cm,作物高度检测装置的检测误差范围为0~2 cm,割台在上升和下降时系统响应速度分别为0.22 m/s和0.16 m/s。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芬娥  
针对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运输途中的振动问题,采用DH5922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现场测试了新疆-2A联合收割机不同行驶速度下主驾驶座地板的动力响应,得到了主驾驶座地板测点的垂直振动加速度时程曲线和快速傅立叶变换频谱。结果表明:联合收割机运输状态下的振动强度、频率结构随行驶速度不同而变化;Ⅰ、Ⅱ、Ⅲ档三种工况下测点的振动加速度有效值分别为7.33cm/s2、6.65cm/s2、6.73cm/s2,振动主频为40.5Hz、37.6Hz、36.6Hz。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葛源慧  仇莹  朱忠祥  毛恩荣  宋正河  王尚俊  马煜  扈伟斌  朱现学  
按照人机工程学原理和车辆人机界面的设计原则,研制联合收割机驾驶室人机工程试验台。该试验台包括硬件系统和控制系统2部分,其中硬件系统由驾驶座、手操纵元件和脚操纵元件等组成,各部分几何位置可以实现自动控制调节。试验台通过控制系统匹配各元件的几何位置关系,能够模拟联合收割机驾驶室人机界面布局;根据需要,可以设计多种试验工况,并且记录试验过程和试验数据。将试验台安装在某型号联合收割机驾驶室中进行运动控制精度试验和舒适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台各元部件的运动控制误差<3%,第5、50和95百分位被试人员均可调整到舒适操作区域。该试验台可用于联合收割机驾驶室人机工程学试验研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方平  王修善  任述光  刘大为  李旭  陈立永  
为适应南方丘陵山区的作业环境,提高水稻机械化收获作业质量和效率,研制了4LZ–0.8型水稻联合收割机。对收割机行走装置、脱分系统、清选系统、二次切割装置等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对整机性能检测试验结果显示,该机型生产率为0.116 hm2/h,清选含杂率为1.8%,破碎率为0.2%,总损失率为2.0%,均达到或优于GB/T 8892—2008《收获机械联合收割机试验方法》及DG/T 014—2009《谷物联合收割机》中规定的标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元元  刘卉  尹彦鑫  安晓飞  
针对联合收割机喂入量主要基于人工经验调控,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问题,分析割台螺旋输送器动力学模型,对螺旋输送器功率和喂入量的关系进行研究;开发基于CAN总线通信联合收割机割台工况嵌入式监测系统,对联合收割机工况进行实时监测。结果表明:1)螺旋输送器功率和喂入量具有数学关系;2)本研究设计的联合收割机割台工况嵌入式监测系统运行可靠,能够实时采集联合收割机工况信息;3)对试验数据回归分析,得到了螺旋输送器功率和喂入量的数学表达式,其相关系数为R2=0.909 9,表明监测割台螺旋输送器功率预测喂入量是可行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沈宇峰  吴明亮  吴梓高  李小聪  张利峰  
为提高纵轴流式水稻联合收割机清选装置的性能,满足广大用户的要求,在消化吸收国内外同类机型的基础上,设计一种清选装置。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水稻的农艺、形态参数;通过对比,选择单风机双层振动筛清选装置。此种装置结构相对简单,基本能满足纵轴流式水稻联合收割机清选功能的要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宵  谢方平  李仲凯  王小龙  梅婷  
针对4LBZ–125型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割台存在输送不畅的问题,设计了以该收割机割台为原型的室内试验台,以输送效果、切割效果、扶禾效果和其他效果等为评价依据,对割台扶禾速度、切割速度、输送速度和机器行走速度等进行了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割台性能的主要因素是行走速度和输送速度;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割台正常工作最佳参数为扶禾速度0.8 m/s、切割速度0.85 m/s、输送速度1.1 m/s、行走速度0.675 m/s。对正交试验结果较佳组合和单因素最佳参数组合进行验证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单因素最佳参数组合输送效果最好,能较好地满足生产要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晓敏  方达兴  李永祥  
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仿真分析4LL–1.5Y型联合收割机割台,得到割台机架前6阶模态频率和模态振型,结果表明,割台在受振动时易产生变形的部位是割台机架的两侧壁和割台机架进口处的底板。利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和Co Co–80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分别测得割台机架关键部位的加速度信号,对比非田间作业试验发动机空转、整机运转(不行走)分别在怠速(700 r/min)、中速(1 200 r/min)、高速(1 800 r/min)和田间作业不同工况下各方向的加速度,各测点水平方向加速度是其他2方向的2~4倍,表明割台的振动主要以水平方向振动为主,其中倾斜输送器受振动比较严重,加速度最大值高达97.28 m/s2。对比有限元分析与振动试验结果发现,对割台振动影响较大的激励频率(20、22 Hz)几乎都出现在割台机架的模态频率(18.679 Hz)附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尚列  
从技术引进到合资看国有企业的目标选择和价值取向———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的案例调查尚列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技术引进得到长足的发展。据统计,1978~1994年对外签订的技术引进合同达5926项,合同总金额449亿美元,引进规模居发展中国家前列。技术引进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奇  谢方平  康家鑫  王修善  罗琪  
为解决4LZ–4.0大豆联合收割机清选装置清选清选含杂率和损失率偏高的问题,选取鱼鳞筛角度(17.1°、27.1°和37.1°)、风机转速(969、1090和 1212 r/min)、喂入量(2、2.5、3 kg/s),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测试清选装置损失率和含杂率,筛选最优清选参数组合。结果表明:清选参数最优组合为:鱼鳞筛角度26.8°、风机转速1075 r/min、喂入量2.3 kg/s,损失率与含杂率分别为0.18%和2.07%,对比优化前分别降低了0.26%与0.44%。收割机清选装置效果最优时,大豆脱出物在沿清选筛纵向质量占比从29.88%减少到6.34%,沿清选筛横向质量占比分布先从27.51%减小到7.88%,再增加到18.96%,呈“前面多后面少、两边多中间少”的近似“Y”状分布,可为清选筛结构改进提供参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奇  谢方平  康家鑫  王修善  罗琪  
为解决4LZ–4.0大豆联合收割机清选装置清选清选含杂率和损失率偏高的问题,选取鱼鳞筛角度(17.1°、27.1°和37.1°)、风机转速(969、1090和 1212 r/min)、喂入量(2、2.5、3 kg/s),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测试清选装置损失率和含杂率,筛选最优清选参数组合。结果表明:清选参数最优组合为:鱼鳞筛角度26.8°、风机转速1075 r/min、喂入量2.3 kg/s,损失率与含杂率分别为0.18%和2.07%,对比优化前分别降低了0.26%与0.44%。收割机清选装置效果最优时,大豆脱出物在沿清选筛纵向质量占比从29.88%减少到6.34%,沿清选筛横向质量占比分布先从27.51%减小到7.88%,再增加到18.96%,呈“前面多后面少、两边多中间少”的近似“Y”状分布,可为清选筛结构改进提供参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章永  廖庆喜  田波平  闵光泽  吴怀  
对南方芦苇收割机的扶禾器进行了研制,采用单排式结构形式及适当的运动参数(扶禾链线速度Vt)和结构参数(扶禾器倾角α、扶禾长度L、拨指长度L1、拨指间距C等)的数值。经实地试割,极大地提高了收割质量,可供进一步研制芦苇收割机时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