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46)
- 2023(10359)
- 2022(8571)
- 2021(7688)
- 2020(6084)
- 2019(13598)
- 2018(13124)
- 2017(23915)
- 2016(13291)
- 2015(14386)
- 2014(14065)
- 2013(14025)
- 2012(13412)
- 2011(12303)
- 2010(12350)
- 2009(11207)
- 2008(10932)
- 2007(9682)
- 2006(8657)
- 2005(8032)
- 学科
- 济(57124)
- 经济(57067)
- 业(33852)
- 管理(32769)
- 企(23871)
- 企业(23871)
- 中国(19301)
- 地方(18668)
- 农(18662)
- 方法(18239)
- 数学(15946)
- 数学方法(15827)
- 业经(14031)
- 农业(13054)
- 学(12029)
- 贸(11824)
- 贸易(11813)
- 易(11411)
- 财(11319)
- 制(11104)
- 地方经济(10489)
- 发(10382)
- 环境(10233)
- 融(10166)
- 金融(10165)
- 银(10137)
- 银行(10089)
- 行(9764)
- 技术(9716)
- 教育(8378)
- 机构
- 学院(192032)
- 大学(191104)
- 研究(77912)
- 济(77144)
- 经济(75400)
- 管理(67209)
- 理学(57443)
- 理学院(56638)
- 管理学(55543)
- 管理学院(55216)
- 中国(54984)
- 科学(50566)
- 农(49684)
- 京(42460)
- 所(42148)
- 农业(39697)
- 研究所(38646)
- 业大(37139)
- 中心(33711)
- 财(32708)
- 江(30512)
- 省(28216)
- 院(27731)
- 北京(26796)
- 范(26060)
- 师范(25623)
- 财经(25570)
- 农业大学(25351)
- 科学院(25230)
- 州(24216)
- 基金
- 项目(132308)
- 科学(101943)
- 基金(93602)
- 研究(89538)
- 家(86288)
- 国家(85521)
- 科学基金(70307)
- 社会(56414)
- 省(54637)
- 社会科(53501)
- 社会科学(53489)
- 基金项目(49758)
- 自然(47129)
- 划(46279)
- 自然科(46029)
- 自然科学(46009)
- 自然科学基金(45191)
- 教育(40280)
- 资助(37017)
- 发(35102)
- 编号(34263)
- 重点(30943)
- 创(28351)
- 计划(27815)
- 部(27500)
- 发展(26750)
- 创新(26617)
- 成果(26469)
- 展(26310)
- 课题(25849)
共检索到297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永强 徐振 张成玲 杨冬静 孙厚俊 谢逸萍
【目的】明确稻麦轮作田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方法】对江苏地区一年两熟耕作田稻麦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进行调查。【结果】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可以促使小麦纹枯病在早春提早发生,但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则会抑制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并且不同还田方式间抑制效果也会产生差异;而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可以显著促进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另外,水稻秸秆长期全量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抑制效果低于小麦秸秆的促进效果,稻麦秸秆均长期全量还田情况下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呈加重趋势。【结论】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情况下,要加强小麦纹枯病
关键词:
稻麦秸秆 秸秆全量还田 小麦纹枯病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穗 宋万昌 傅伟 余道先 王秀珍 赵梦霞
1989~1993年对河南省小麦纹枯病发生动态关键因素的研究表明,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小麦生长期的日均温度、品种抗病性、播期、播量和施肥水平等有密切关系.小麦拔节期以后,日均气温超过10℃,种植感病品种.播种期提前,播种量过大和偏施氮肥等是加重纹枯病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品种抗病性 农业防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沈学善 屈会娟 李金才 黄钢 陈尚洪 陈红琳 刘定辉
以冬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研究小麦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和玉米秸秆全量粉碎翻埋还田对冬小麦出苗和光合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可增加小麦的出苗数、出苗率和出苗均匀度,形成高产群体。播种过深和水分不足成为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秸秆阻碍对小麦出苗也有一定影响。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提高了小麦的成穗数、群体干物质积累,同时也提高了叶片光合性能及群体的光合生产效率。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主要促进了穗粒数的提高,穗数和千粒重也有所提高,进而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在本试验中小麦玉米秸秆两季连续全量还田处理对冬小麦出苗、光合生产以及产量的增加效应高于单季秸秆还田,玉米秸秆单季还田的增...
[期刊] 预测
[作者]
金开正 陈水校 邵达孚
水稻纹枯病是早稻的重要病害之一。它的发生与流行除了与品种抗病性、生育期、施氮水平、栽插密度及菌量有关外,气象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我们可用这一系列表现的气象因素所构成的指标群来刻划早稻纹枯病的流行趋势。然而,适宜纹枯病发生与流行的程度,却是一个存在中间过渡状态的Fuzzy概念.因此,我们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付佑胜 刘伟中 张凯 曹凯歌 赵桂东
【目的】研究秸秆高留茬条件下不同秸秆覆盖量对稻田杂草及水稻产量的影响,选择合适的秸秆覆盖量。【方法】在小麦收割前1~2 d采用人工播撒苏秀867稻种12.5 kg,用Kubota G688机器在小麦秸秆高留茬(16~20 cm)条件下,将小麦秸秆粉粹成长度8~10 cm,采用人工分别将秸秆按照1.00、0.75、0.50、0.25、0 kg/m~2覆盖稻田,3 d后上水。【结果】不同时间调查发现,秸秆覆盖量≤0.25 kg/m~2的处理水稻7~45 d成苗率均无变化;当秸秆覆盖量≥0.50 kg/m~2,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15 d内水稻成苗率下降,15~45 d水稻成苗率不再变化;对杂草控制情况看,随着秸秆覆盖量增加,田间杂草防控效果明显增加,高留茬条件下秸秆覆盖量≥0.75 kg/m~2的2个处理30 d对杂草的防效均为100%,45 d对稗草的株防效≥89.25%,对阔叶杂草的防效均为100%;秸秆覆盖量为0.50 kg/m~2的处理45 d对稗草防效为84.95%,对阔叶草的防效为100%。对产量的影响来看,高留茬条件下,秸秆覆盖量≤0.25 kg/m~2条件下,随秸秆覆盖量增加,产量明显增加;秸秆覆盖量为>0.25 kg/m~2,≤1.00 kg/m~2条件下,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水稻产量显著下降。【结论】综合水稻出苗率、杂草防控效果以及水稻产量3个因素,高留茬条件下秸秆覆盖量在0.25~0.50 kg/m~2最佳,结合本地区秸秆可收集综合利用率,小麦理论产量在221~443 kg/667m~2最佳,适合在本地区推广。
关键词:
小麦秸秆 高留茬 不同秸秆量 水稻 杂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闫小丽 薛少平 朱瑞祥 党小选 刘永利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冬小麦秸秆、秸秆覆盖量和覆盖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于2012年在陕西关中一年两熟典型地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用小偃22和小偃216 2个冬小麦品种秸秆,设秸秆混入耕层、秸秆带状覆盖、秸秆全面覆盖3种秸秆还田方式,以及4 500,7 500和10 500kg/hm2 3个秸秆还田量,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于夏玉米幼苗期和发育中期测定株高、茎粗、次生根数、叶片颜色、单株干质量,并于成熟期测定株高、穗位高及产量构成因素,研究各处理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2012年夏玉米播种后由于较长时期干旱少雨,冬小麦秸秆覆盖的保墒作用大于其化感作用,各秸秆还田...
关键词:
冬小麦 秸秆还田 夏玉米 生长发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大旗 刘灼均 胡义文 李华荣 肖建国 陈宇 吴帮承 颜思齐
以平板测定对小麦纹枯病菌有明显拮抗作用的5 个芽孢杆菌菌株 ( W122, W141, C B1, W445, T0), 分别按液培和土培麦苗的方式测定其对麦苗的促生性。以对小麦有明显促生效应的菌株 W26 作标准对照, 以清水 ( C K) 作空白对照。结果表明, 小麦液培时, 各菌株促生效应各指标的综合评价顺序为 W122> C B1> W141 > W26 > W445> T0> C K; 小麦土培时, 各菌株促生效应各指标的综合评价顺序为 W26> W122> W445> W141> C K> T0。
关键词:
小麦 生防益菌 促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贵 冒宇翔 沈俊明 薛林 王晓琳 张自常
为了明确小麦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及其与化学除草剂相互作用对水稻田杂草控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探讨化学除草剂减量使用的可行性。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全量浅旋还田、全量深埋还田、秸秆不还田4种方式下不同剂量69%苄嘧磺隆·苯噻酰草胺WG(0、207、414、621、828 G/hm2)对水稻田主要杂草控制效果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还田对水稻田千金子、稗草、鸭舌草、水苋菜、异型莎草等杂草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全量覆盖还田和全量浅旋还田效果明显优于全量深埋还田效果。同时小麦秸秆还田显著促进了较低剂量苄嘧磺隆·苯噻酰草胺WG(207 G/hm2)对鸭舌草、千金子控制效果,药...
关键词:
小麦秸秆 还田方式 除草剂 杂草 水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舒小伟 王树深 伏桐 王子涵 丁周宇 杨英 赵士茹 周娟 黄建晔 姚友礼 王余龙 董桂春
【目的】探讨小麦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产量、颖花分化和退化、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碱解氮对简化穗肥施用响应的差异及其原因。【方法】以迟熟中粳南粳9108和中籼扬稻6号两个品种为试材,研究秸秆还田方式(全量还田和不还田)和简化穗肥处理(0﹕0,不施穗肥;2﹕0,全施促花肥;1﹕1,促花肥和保花肥各施一半;0﹕2,全施保花肥)互作条件下产量、颖花分化和退化等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从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变化、土壤碱解氮含量等角度分析水稻颖花分化和退化的机制。【结果】(1)秸秆还田后,南粳9108和扬稻6号的产量分别平均增加4.2%和3.2%。穗肥处理中,两品种分别以2﹕0和1﹕1处理的产量最高;而秸秆不还田处理下,两品种产量均以1﹕1处理最高。在施氮量180—360 kg N·hm~(-2)范围内穗肥处理的产量趋势一致;(2)秸秆还田后0—30 d为快速腐解期,秸秆中的碳和氮迅速释放,30 d时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平均增加179.2%,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平均增加88.8%;40—60 d秸秆腐解和碳氮释放速率变缓,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迅速降低;60—90 d秸秆腐解和碳氮释放基本停滞,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缓慢下降。秸秆还田后10—40 d,土壤碱解氮含量平均降低4.8%,50—90 d平均增加5.2%;(3)秸秆还田后,土壤碱解氮的增加使供试水稻的颖花分化数平均增加1.4%,颖花退化数平均降低12.3%,颖花现存数平均增加4.4%,每穗粒数(每穗颖花现存数)的增加是水稻增产的主要原因。南粳9108和扬稻6号2﹕0处理下颖花退化率秸秆还田较不还田处理分别降低23.5%和7.6%。南粳9108在2﹕0处理下的颖花分化数和退化数较1﹕1处理分别增加8.9和5.7朵/穗,扬稻6号分别增加6.8和11.6朵/穗。由于颖花分化数的增幅大于颖花退化数的增幅,故南粳9108的颖花现存数以2﹕0处理最多,而扬稻6号则以1﹕1处理最多。【结论】秸秆还田提高了水稻产量,全施促花肥南粳9108产量最高,扬稻6号则是促保均施处理的最高。产量提高的原因主要通过显著降低颖花退化率和退化数,增加每穗粒数实现的。南粳9108颖花退化率下降的幅度大于扬稻6号,是两个品种颖花现存数对不同穗肥处理响应差异的主要原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 饶娜 董立尧 张宏军
采用田间定点观测法,研究了小麦田菵草的发生动态及其与小麦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菵草具有一个冬前出草主峰和一个春后出草次峰;菵草在小麦播后第18周开始进入株高、鲜重的快速增长期,比小麦推迟3周。随着菵草密度的增加,小麦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小麦产量均显著下降,但千粒重变化不明显。小麦产量损失率(Y)与菵草密度(X)之间符合二次曲线方程Y=-0.027X2+2.409X+1.574(r2=0.957)。
关键词:
菵草 小麦 发生动态 竞争关系影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志平 李青松 高立起 董立 马继芳 赵鑫 梁秋华 张治泉
报道了谷子纹枯病的侵染规律及春、夏谷的田间发生规律。病菌接种后14d就可以侵入茎秆,其病害扩展速度与温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当旬平均气温在24 3℃,降雨量在80mm以上,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纹枯病垂直向上侵染叶片的速度可达0 56片/日,为全生育期侵染高峰期。谷子播种期与发病关系密切,早播病重迟播病轻。
关键词:
谷子 纹枯病 发生规律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谭德水 金继运 黄绍文 刘兆辉 江丽华
【目的】探索在连续13年的钾肥施用及小麦秸秆还田条件下耕层土壤对外源钾素的固定能力。【方法】在各点同一氮磷用量水平上长期进行不同用量钾肥投入以及小麦秸秆还田,定位13年后对不同试验点各处理土壤样品进行不同浓度的KCL溶液浸泡处理,以研究中国北方典型土壤的固定钾素能力。【结果】长期连续施用钾肥或秸秆还田可显著降低土壤对外源钾素的固定,环境溶液中钾素浓度从1000mg·L-1上升至4000mg·L-1时,土壤固钾量亦随之增加。一年两作种植制度下土壤的固钾量较单作制高。土壤固钾能力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分布规律,自西向东土壤对钾的固定能力逐渐增强。在环境溶液中钾为1000mg·L-1浓度下,取自西北、华...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卢秉林 王文丽 李娟 马忠明
通过研究小麦秸秆添加量对羊粪高温堆肥腐熟进程的影响,寻求羊粪高温堆肥时与秸秆的最佳配比,旨在为羊粪快速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羊粪高温堆肥时添加小麦秸秆可以缩短进入高温发酵期的时间,减少氮素损失,加快C/N降低速率,减少有害物质产生;羊粪和小麦秸秆质量分数9∶2处理在堆肥结束时,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较堆肥初期下降幅度最小,分别为33.67%和14.10%,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堆肥初期提高幅度最大,分别为13.84%、8.40%、24.82%、31.34%和5.47%。若以种子发芽指数80%作为堆肥腐熟的评价指标,羊粪和小麦秸秆按质量9∶2堆肥的腐熟速度比纯羊粪提高了1...
关键词:
羊粪 小麦秸秆 堆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坚 张长勤 檀根甲 丁克坚 季伯衡
运用决策分析方法, 研究了在区域性生产条件和小麦不同抗性品种布局的情况下, 如何优化综合防治技术, 以达到控害增效的目的, 为因地制宜综合防治小麦纹枯病提供了一种基于决策分析理论的技术方法途径。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综合防治 决策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