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06)
2023(5262)
2022(4360)
2021(3907)
2020(3191)
2019(6895)
2018(6509)
2017(11917)
2016(6678)
2015(6926)
2014(6526)
2013(6329)
2012(5669)
2011(5074)
2010(4743)
2009(4312)
2008(4139)
2007(3411)
2006(2830)
2005(2202)
作者
(22311)
(18792)
(18708)
(17456)
(11998)
(9368)
(8102)
(7484)
(7273)
(6609)
(6518)
(6169)
(6149)
(6104)
(5972)
(5714)
(5687)
(5602)
(5522)
(5451)
(5014)
(4639)
(4388)
(4275)
(4255)
(4106)
(4097)
(4050)
(3982)
(3836)
学科
(23195)
经济(23166)
(18603)
管理(18297)
(13964)
企业(13964)
方法(11660)
数学(10662)
数学方法(10597)
(7857)
(7223)
(6606)
(6401)
贸易(6401)
(6259)
中国(5718)
业经(5577)
农业(5544)
技术(4731)
环境(4655)
(4201)
财务(4200)
财务管理(4196)
企业财务(4006)
产业(3821)
(3751)
(3618)
地方(3506)
(3385)
(3368)
机构
大学(94454)
学院(94208)
(36647)
经济(36120)
管理(35119)
研究(34481)
理学(31866)
理学院(31470)
管理学(30853)
管理学院(30715)
(29694)
科学(25822)
农业(24452)
中国(23414)
业大(23170)
(19352)
(19124)
研究所(18426)
农业大学(16664)
中心(15092)
(14228)
(13165)
(12873)
(12703)
(12663)
财经(12303)
实验(12234)
(12133)
科学院(12002)
实验室(11701)
基金
项目(75358)
科学(58013)
基金(56060)
(53610)
国家(53197)
研究(44852)
科学基金(43807)
自然(31717)
自然科(30989)
自然科学(30975)
基金项目(30712)
自然科学基金(30467)
(30072)
社会(29787)
社会科(28362)
社会科学(28353)
(26046)
资助(21619)
教育(19731)
计划(17801)
重点(17613)
(16422)
科技(16365)
(15924)
(15755)
(15732)
科研(15707)
创新(15444)
编号(15149)
(14353)
期刊
(32220)
经济(32220)
学报(27187)
(25994)
科学(20900)
研究(20043)
大学(18810)
学学(18552)
农业(18236)
中国(14794)
管理(10450)
(10051)
(10037)
业大(9127)
农业大学(8014)
(6789)
业经(6275)
经济研究(6255)
科技(5994)
(5686)
金融(5686)
财经(5672)
中国农业(5347)
林业(5192)
技术(5103)
自然(4935)
商业(4880)
(4800)
资源(4767)
问题(4729)
共检索到1204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汪金平  曹凑贵  金晖  王昌付  刘丰颢  
【目的】分析稻鸭共生对稻田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为规范稻鸭共生稻田水分管理、鸭放养数量的确定及鸭饲料管理提供理论指导,促进稻鸭共生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方法】以两优培九和荆州麻鸭为材料,测定分析稻鸭共生对稻田水体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物量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稻田水体中藻类植物和水生动物种类数分别为39属、33属,对照区种类数要显著高于放鸭区及水源区。稻鸭共生减少了稻田水生生物的数量和生物量,对藻类群落数量的影响明显;该技术抑制了优势种群的增长,显著降低绿藻、硅藻、原生动物的优势度,而增加亚优势种的数量,裸藻、枝角类的优势度显著增加,稻田水体生物多样性指数得以提高,藻类植物多样性指数以水源区和...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赵翔刚  罗衡  刘其根  赵良杰  蔡林荣  戴亮亮  张真  
为了研究养殖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us)对稻田水体及底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2015年于浙江海盐江南四阡现代农业公司进行了沙塘鳢的稻田养殖实验,利用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技术对养殖过程中的稻田水体及底泥中细菌的16S r DNA片段进行指纹图谱分析。DGGE条带测序分析结果显示:稻田水体及底泥共检测到包括α-变形菌亚门(Alpha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亚门(Betaproteobact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路丹  雷静  韦燕燕  沈方科  黄雁飞  顾明华  
关键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清彪   梅杰   李晓东   李鹏  
不同养殖环境对浮游生物影响不同。为探究稻田养蟹与池塘养蟹对养殖环境中浮游生物的影响,对两种养殖环境中浮游动植物及底栖动物的变化进行跟踪研究。养殖期间,通过为期2个月共计5次采样进行浮游生物鉴定,分析两种养殖模式对浮游动植物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水环境中浮游动、植物和底栖动物的种类和生物量与养殖模式密切相关。2种模式下,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且稻田模式的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及平均生物量均高于池塘模式的平均密度;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呈下降趋势;底栖动物生物量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趋势。稻田模式的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池塘模式,表明稻田养蟹模式群落结构相对稳定,可为养蟹稻田与池塘养殖环境生态结构及浮游生物变动规律提供基础数据,可为实现科学养殖提供参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单正军  王连生  蔡道基  龚瑞忠  朱忠林  
建立稻田—鱼塘模拟生态系统 ,以研究氯唑磷农药在稻田—鱼塘模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及其对鱼、虾等水生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 ,氯唑磷颗粒剂施入稻田后快速崩解并向水体释放 ,稻田水及稻田鱼沟水中最高浓度分别达 0 377mg·L-1和 0 0 84mg·L-1;施药 4h后 ,将稻田水排入邻近鱼塘 ,水塘水体中氯唑磷最高浓度达 0 0 2 2mg·L-1。水生生物对氯唑磷较为敏感 ,养殖在模拟生态系统中的鱼、虾受到一定的危害。因此氯唑磷在稻田使用时 ,应注意其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忍  伍佳  吕广动  隆斌庆  杨飞翔  周晶  陈慧娜  黄璜  
【目的】为探明不同稻草还田方式与稻田养鸭耦合对水稻生物量、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设置5种处理方式:"稻草炭化还田+养鸭"(CD),"稻草直接还田+养鸭"(ZD),"稻草粉碎还田+养鸭"(FD),"稻草不还田+养鸭"(BD)和"稻草不还田不养鸭"(BR)。通过测定水稻生物量、产量,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及土壤pH值,研究稻草还田+稻田养鸭对土壤养分及水稻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稻草炭化还田+稻田养鸭(CD)能显著降低水稻株高、提高水稻生物量,稻草还田+稻田养鸭主要通过增加水稻有效穗来提高水稻产量,短期内(1年)能使水稻增产10%以上。稻草还田+稻田养鸭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增幅分别为33.73%~41.28%和15.06%~21.47%。CD能显著增加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增幅分别为20.15%、13.73%、10.25%,CD还能有效缓解土壤pH值降低。【结论】稻草炭化还田+稻田养鸭处理(CD)为最佳组合处理方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锦钰   黄斯韵   罗雪松   陈雯莉  
为考察综合肥料管理(integrated fertilization management,IFM)策略和农民常规处理(farmer’s practice,FP)对微生物群落和土壤功能的影响差异,本研究利用2013-2014年设立的双季稻田间试验包括综合肥料管理(IFM)和农民实践(FP)2种处理,通过在晚稻生长季节的3个时间点采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调查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使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鉴定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组成。结果显示:与FP处理相比,IFM处理降低了根际土壤的革兰氏阳性(Gram-positive bacteria,GP)和阴性细菌(Gram-negative bacteria,GN)的比值(GP/GN)和微生物胁迫指数。IFM处理促进了幼穗分化期和齐穗期根际土壤中蔗糖酶、酸性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活性,抑制了成熟期脲酶活性。冗余分析表明,有效氮和总氮可分别解释微生物群落和酶活性变异的15.9%和12.5%,这表明氮的有效性和氮水平分别是影响稻田环境微生物群落和酶功能的关键因素。此外,革兰氏阴性细菌、真菌和丛枝菌根真菌对土壤酶活性改变的解释率分别达到5.39%、3.88%和3.09%。微生物胁迫指数与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呈负相关,这表明细菌和真菌都参与土壤酶功能调节。研究表明,IFM主要通过调控稻田氮投入节奏改变微生物群落组成从而提升成熟期前的土壤酶活性,促进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养分循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成芳  曹凑贵  汪金平  展茗  蔡明历  
以稻鸭和稻鱼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稻田P的动态变化及转化规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施P后土壤和田面水P含量立即达到最大值,一周后迅速降低。相对于空白(CK),养鸭处理(RD)和养鱼处理(RF)田面水总P浓度、溶解P浓度、土壤速效P含量和水稻吸P量显著增加,而土壤全P含量有所增加。研究还表明,水稻吸P量与田面水溶解P、土壤速效P显著相关。对田面水P素径流流失的潜在环境效应分析表明,施P后的一周左右是控制P素流失的关键时期;由于养鸭养鱼能提高稻田P含量,在稻鸭、稻鱼共作期间,要注意避免农田排水和防止因降雨引起的田面水外溢。同时,由于鸭子和鱼能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降低化肥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玲  万韦韬  刘兵  徐文静  顾泽茂  
为探究稻虾共作对稻田水体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基于16S rDNA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分析,比较稻虾共作模式(RC)和水稻单作模式(RM)中水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RC中水体微生物的多样性极显著高于RM。水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在2种模式中差异显著,且水体理化性质,如总氮、亚硝酸盐氮等的含量与2种模式中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显著关联。相比于RM,RC水体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更高,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更低。放线菌目(Actinomycetales)、根瘤菌目(Rhizobiales)、聚球藻目(Synechococcales)等为RC主要的水体微生物标志物,而黄杆菌目(Flavobacteriales)、β-变形菌目(Betaproteobacteriales)、红环菌目(Rhodocyclales)等则为CM主要的水体微生物标志物。在稻田水体微生物群落中鉴定出6个基石种,主要属于伯克氏菌科(Burkholderiaceae)、腐螺旋菌科(Saprospiraceae)和多囊菌科(Polyangiaceae)等。通过功能预测及其相对丰度比较,发现RC中水体微生物的代谢通路的相对丰度高于RM,尤其是能量代谢通路的相对丰度极显著地高于RM。以上研究表明,相比于水稻单作,稻虾共作显著提高了稻田水体微生物的多样性,塑造了组成更健康、功能更强大的水体微生物群落,提高了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力和能量利用效率,有利于稻田水体净化,并维持稻田生态系统稳定。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聂志娟  李非凡  赵文武  徐钢春  刘波  王裕玉  邵乃麟  胡佳雯  徐跑  
为了探究哈尼梯田稻鲤共作模式(复合生态系统)微生物菌落结构特征,本实验拟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稻鲤共作(RC)与稻田单作(CK)2种模式下水体、表层以及根系土壤及鲤肠道细菌(16S rDNA)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复合生态系统中主要细菌门类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及硝化螺旋菌门等。与CK相比,RC表层土壤中绿弯菌门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主要显著增加的优势菌属为厌氧绳菌(Anaerolineaceae_norank)、Aminicenantes_p_norank、未定义的绿弯菌(Chloroflexi_P_unclassified)、梭菌(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梭菌(C._sensu_stricto_12)、互营菌(Syntrophaceae_f_norank)、芽单胞菌(Gemmatimonadaceae_f_norank);RC根系土壤中绿弯菌门含量显著高于CK组,主要是Anaerolineaceae_norank、Sideroxydans、Aminicenantes_p_norank、Chloroflexi_p_unclassified、Gemmatimonadaceae_f_norank优势菌属显著增加。RC模式中鲤肠道优势菌主要为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其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为58.59%,超过一半的丰度。RC模式组相比CK组,土壤的有机质、总氮、总磷等理化指标都有所降低,其中pH、总磷和速效磷显著降低;稻田表层和根系土壤的细菌Sobs指数及PD指数也均增加,其中稻田表层土壤组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增加鲤养殖后,稻田表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产生明显变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水稻根系和养殖生物肠道的群落结构产生了影响。本研究初步揭示了RC复合生态系统优于CK系统的微生物生态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玉刚  张文斗  谭长龙  李静怡  王丹  黄璜  
为了探究水稻直播轻简栽培和稻鸭共育模式的结合对水稻根系生长性状的影响。在总结前人研究水稻直播和稻鸭共育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稻直播下饲养鸭子的种养结合技术,通过设计常规水稻撒直播(CK)、常规水稻撒直播养鸭(RD)、水稻半固态直播养鸭(RDS)和水稻精量穴直播养鸭(RDP)的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水稻直播养鸭模式植株根系生长发育特征。结果表明:水稻直播养鸭不同处理间植株单株根数、根长和根系体积等根系特性存在一定差异。RDP处理植株单株根数、根长和根系体积整体优于RDS、RD和CK处理,而RDS、RD和CK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军  谭济才  黄新  王卫国  钟浪  王志高  
为探寻稻田福寿螺的有效防控办法,研究了不同养鸭密度、不同放养时间和放养不同品种鸭对稻田福寿螺的防控效果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稻田养鸭时间为40 d时,对福寿螺的平均防治效果达到93.94%;当稻田养鸭密度在6~14只/(667 m2)时,鸭子对稻田福寿螺的平均防效与养鸭密度和放养时间呈正相关,且平均水稻产量随着养鸭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稻田养鸭密度为14只/(667 m2)时,对稻田福寿螺的防控效果最佳,水稻平均产量也达到最大值;当稻田养鸭密度超过14只/(667 m2)时,水稻平均产量随着稻田养鸭密度的增大而降低;采用金定鸭防控稻田福寿螺的效果和提高水稻产量的幅度都极显著优于本地麻鸭...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明  李忠佩  刘明  江春玉  吴萌  
【目的】研究不同秸秆转化生物炭对红壤性水稻土养分含量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差异,为土壤改良和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水稻和玉米秸秆300℃、400℃和500℃裂解得到的生物炭为添加材料,以发育于第四纪的红壤性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通过135 d室内培育试验,研究秸秆生物炭添加对红壤性水稻土p H、有机碳和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影响,及其对磷脂脂肪酸(PLFA)表征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试验共设7个处理:对照(CK)、添加水稻秸秆炭300℃(RB300)、400℃(RB400)、500℃(RB500)和添加玉米秸秆炭300℃(CB300)、400℃(CB4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康宁  孙锴  刘晶  高峰  韦莹莹  肖红梅  
选择120只1日龄健康AA肉仔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60只,试验组饲喂含转基因双抗杂交稻的日粮,对照组饲喂含非转基因水稻的日粮,研究转基因双抗水稻(含有Bar基因和Bt-Cry1Ac基因)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屠宰试验表明:2组肉仔鸡增加的体质量、耗料量和料重比等生产指标,以及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等屠宰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微生物培养试验表明:2组肉仔鸡回肠和盲肠中的需氧菌、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PCR-DGGE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饲喂转基因水稻对肉仔鸡回肠和盲肠微生物种群数量未产生明显影响,不同肉仔鸡个体差异较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洪俊  黄国勤  杨滨娟  王晓维  
【目的】综合评价南方稻区不同冬季绿肥种类种植下水稻生长动态及稻田杂草群落效应,进一步优化稻田种植模式,大力发展冬季作物种植与开发。【方法】从2011年冬开始,在南方双季稻区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采用田间试验,分别选取豆科、禾本科、十字花科冬季绿肥种类,比较冬季绿肥紫云英、油菜、黑麦草及混播绿肥(紫云英×油菜×肥田萝卜)对后作早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干物质生产特性、稻田杂草群落的差异变化。【结果】紫云英前茬处理的早稻(紫云英—早稻—晚稻,MV-R-R)分蘖盛期、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群体干物重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分别高出14.46%、10.99%、11.83%和7.23%,相应地其产量也分别比黑麦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