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20)
- 2023(5651)
- 2022(4584)
- 2021(4362)
- 2020(3749)
- 2019(8826)
- 2018(8925)
- 2017(16891)
- 2016(9273)
- 2015(10510)
- 2014(10385)
- 2013(10085)
- 2012(8829)
- 2011(8083)
- 2010(8328)
- 2009(7599)
- 2008(7498)
- 2007(6502)
- 2006(5732)
- 2005(5074)
- 学科
- 济(37822)
- 经济(37782)
- 管理(25622)
- 业(22029)
- 方法(19877)
- 企(18898)
- 企业(18898)
- 数学(17754)
- 数学方法(17234)
- 农(10119)
- 学(9976)
- 环境(9595)
- 中国(8472)
- 业经(8304)
- 理论(7995)
- 地方(7067)
- 财(6710)
- 和(6417)
- 划(6403)
- 农业(6392)
- 生态(6127)
- 贸(5605)
- 贸易(5601)
- 易(5444)
- 制(5442)
- 资源(5236)
- 发(5141)
- 技术(5119)
- 教学(4892)
- 融(4585)
- 机构
- 学院(131303)
- 大学(129359)
- 管理(50253)
- 济(47373)
- 经济(46259)
- 研究(44297)
- 理学(44003)
- 理学院(43542)
- 管理学(42209)
- 管理学院(42013)
- 中国(32088)
- 科学(31111)
- 京(27857)
- 农(27453)
- 业大(24031)
- 所(23903)
- 研究所(22131)
- 农业(22123)
- 财(20214)
- 江(20151)
- 中心(20055)
- 北京(17304)
- 技术(16561)
- 范(16442)
- 财经(16231)
- 师范(16198)
- 院(15935)
- 州(15798)
- 省(15023)
- 经(14707)
- 基金
- 项目(93146)
- 科学(71823)
- 基金(66045)
- 研究(62957)
- 家(59963)
- 国家(59560)
- 科学基金(50198)
- 省(38758)
- 社会(37859)
- 社会科(35925)
- 社会科学(35911)
- 自然(35145)
- 基金项目(34410)
- 自然科(34257)
- 自然科学(34251)
- 自然科学基金(33601)
- 划(32712)
- 教育(29670)
- 资助(28497)
- 编号(25103)
- 重点(21912)
- 发(20002)
- 计划(19620)
- 创(19550)
- 部(19220)
- 成果(19064)
- 创新(18312)
- 科研(18222)
- 课题(17979)
- 科技(17347)
共检索到1855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梁毅 刘雪梅 郑永华 唐洪玉 熊波
试验研究和示范表明 ,与平作种稻比较 ,在稻鱼菜、鸭多元复合生态模式中 :水稻产量可平均增产 10 %以上 ,同时每亩平均增收鲜鱼 5 5 8kg ,成鸭 14 6kg ,蔬菜等经济作物 4 7 3kg (按稻田面积计算 ) ;提高了稻田的肥力 ,水稻土壤全N、P、K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 2 0 1%、 5 7 3%、 17 3%和 18 9% ;水稻植株虫口量最少。稻鱼菜、鸭多元复合生态模式的总收入达到 10 0 0元 /亩以上 ,大大提高了稻田的产出和效益 ;其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在 0 5以上 ,属良性循环的高效多元复合生态农业模式。最后介绍了稻鱼菜、鸭多元复合生态模式的主要技术措...
关键词:
稻 鱼 鸭 菜 多元复合模式 综合效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包特力根白乙
近30余年,中国鱼-稻模式生态渔业作为产业从起步性发展到生产性发展、再从拓展性发展到综合性发展,显现出它的勃勃生机,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然而,鱼-稻模式生态渔业系统的产品和生态服务价值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实,鱼-稻模式生态渔业系统不仅提供重要的初级产品——稻谷、水产品等食物以及作为副产品的秸秆,还提供区域空气质量维持、区域气候调节、疾病控制、环境净化和观光休闲等服务和功能。所以,关注鱼—稻模式生态渔业的发展,客观评价和科学认识其产品和生态服务价值,是促进鱼—稻模式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
生态渔业 稻田养鱼 生产效益 服务功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小燕 刘大志 陈艳芬 黄璜 钟蕾 余建波
通过田间试验,对稻鸭鱼共栖生态系统中水稻根系特性及共栖系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鸭鱼共栖能提高水稻根系活力,在水稻分蘖始期、分蘖盛期、孕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稻—鸭—鱼区中的根系α-萘胺氧化力比不放鸭鱼区的分别高18.6%,18.3%,8.3%,13.7%,34.4%.稻—鱼区中的根系α-萘胺氧化力比不放鸭鱼区的分别高9.9%,8.8%,0.8%,7.0%,14.1%.根系总吸收表面积自移栽后迅速增加,到孕穗期前后达到最大值,稻—鸭—鱼、稻—鱼和不放鸭鱼区在孕穗期分别达到2.6907×106,2.3485×106和2.2692×106m2/hm2,自此之后,增长缓慢或略有下降.根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嘉尧 常东 李柏年 吴旭干 朱泽闻 成永旭
为获知和分析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在中国的发展现况及存在问题,根据2013年中国4个省份两种主要稻田种养模式的调查数据,采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不同稻田种养模式在生产投入、经济效益上的差异以及在化肥、农药减量等方面的效应。结果显示,稻田综合种养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稻蟹、稻鱼两种种养模式的平均利润为水稻单作的2.43~3.92倍,化肥成本减少2.8%~49.2%,农药成本减少3.2%~83.6%,但技术成熟度及产业化程度的差异使种养户在最终经济收益及生态效益上的极差较大。研究表明,中国稻田综合种养规模化程度不够、成本投入偏高、综合种养生态、社会效益提升有限是目前面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文华 刘某承 张丹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对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传统农业的一些优秀模式都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朴素的生态哲学思想,但逐渐被当代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替代。不可否认,现代化大规模农业生产在保障粮食数量安全方面的贡献,但在一些适合小规模耕作的地区,传统农业模式比现代常规农业耕作方式更具优势。本文基于生态价值观,以稻鱼共生系统为例,针对农民和国家两个不同层次的主体,对传统农业和常规农业的效益进行了比较全面和综合的分析,结果表明:对农户而言,稻田养鱼模式能获得更多的现金净收入,但其投入也较高,因此不利于激励农户进行该模式的农业生产;对全...
关键词:
传统农业 常规农业 生态效益 比较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本丽 黄龙 张烨 陈静 奚业文 何吉祥 吴仓仓 陈夏君
为优化稻鳖共作模式提供参考,本实验选择适宜稻鳖共作的籼稻丰两优香1号(FLY1)和粳稻香软粳2728 (XR2728),在穴密度相同的条件下,设置4组不同行株距的稻鳖共作组和仅种植水稻的对照组,并监测当地常规种植模式产量和效益。按照525 kg/hm~2养殖密度投放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监测各组水稻和中华鳖生长、形态和产量等指标,通过水稻和中华鳖形态特征值间的相关性分析评价不同行株距对中华鳖外观形态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FLY1和XR2728水稻产量分别为7.04~8.66 t/hm~2和5.78~7.25 t/hm~2,最高产量分别出现在行株距为27.0 cm×16.7 cm和30.0 cm×13.3 cm。稻鳖共作组水稻产量均超过常规水稻单作组产量,水稻产量随行距减小有下降趋势。丰两优香1号组株高、有效分蘖数和穗粒数在各共作组间差异不显著;香软粳2728 30.0 cm×13.3 cm组株高、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投放密度为525 kg/hm~2时,丰两优香1号和香软粳2728号稻田中华鳖产量分别为0.89~1.04 t/hm~2和0.84~0.99 t/hm~2。水稻行株距与中华鳖产量和形体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FLY1较宽行距30.0 cm×13.3 cm和27cm×16.7 cm组裙边宽/背甲长、尾长/背甲长值较大;XR2728较宽行距30.0 cm×13.3 cm和27cm×16.7 cm组腹甲宽/背甲长,裙边宽/背甲长和前肢长/背甲长值较大。采用宽行距可有效提高综合经济收益,每公顷效益可达60 000元以上。结果表明在水稻总穴数一致情况下,较宽行距有助于提高水稻和中华鳖产量效益、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等农艺性状及中华鳖裙边宽度等形态指标。水稻农艺性状与中华鳖形态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对水稻行株距具有一定适应性。
关键词:
稻鳖共作 行株距 产量 效益 形态适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袁伟玲 曹凑贵 李成芳 展茗 蔡明历 汪金平
【目的】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是中国南方稻作区两种主要复合种养模式。研究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中CH4和N2O排放产生的温室效应并对其经济价值进行评价,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稻田综合利用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静态箱技术,研究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CH4和N2O排放规律,并运用增温潜势对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CH4和N2O排放的温室效应及经济效益进行估算。【结果】在水稻生长期间,稻鸭、稻鱼共作系统中CH4排放峰值均出现在分蘖盛期和抽穗期,其平均排放通量均显著(P<0.05)低于常规淹水稻田;N2O的排放通量在稻田淹水期间保持较低值,而在稻田落干后迅速升高。养鸭显著(P<0.05)...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载松
水稻田在我国南方各省,约占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水稻的产量在粮食的总产中占的比重亦很大,高的省、市、区占到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提高水稻田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无疑对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总产量的稳步增长和农民生活的富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国南方对水稻田的利用,由于“左”的路线的影响,对过去“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全面发展”方针的片面理解,常是单从增产粮食上下功夫,结果总是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夏天 武星华 周晓 于雷 刘艳霞 叶雅文
“虾稻共作”模式作为一种新兴农业模式,被视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尝试。文章以“虾稻共作”模式的发源地——湖北省潜江市为研究区,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Kernel密度估计方法、综合评价模型和障碍度模型,从三维系统角度揭示了2016—2020年潜江市各乡镇在“虾稻共作”模式下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三维系统综合效益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障碍度模型分析了影响该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虾稻共作”模式下,潜江市三维系统发展指数在“十三五”期间呈现出动态演进的特征,各乡镇的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绝对差异。(2)三维系统综合发展效益呈下降趋势,西部、东部和北部较中部高,经济发展效益与三维综合效益的时空变化较为吻合,粮食安全效益与生态保护效益趋势相反。(3)经济发展指标对综合发展效益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生态保护指标和粮食安全指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琳杰 李峰 崔海洋
现代农业在带来粮食高产的同时也造成难以治理的农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因而现代农业发展开始转向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农业形式,同时人们开始重新发现和思考传统农业文化的功能和价值。稻鱼鸭传统农业生态系统与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中有机农业的生产理念和技术规程天然耦合,蕴含着现代农业所倡导的生态环保、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具有重要的环境、经济和社会价值。从稻鱼鸭系统的特点和功能出发,分析了传统农业地区现代化进程所引发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以及稻鱼鸭传统农业生态系统在农业面源污染中的预防和治理作用。以期通过对稻鱼鸭共生模式的价值挖掘和动态保护,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路,同时也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孝丽 徐向阳
"稻-鱼"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有积极的效果。从中国南方稻区的实践来看,这种模式使稻谷和水产品生产的生态足迹下降、生态容量扩大,从而生态盈余相应得到增加。这表明循环农业提高了农业生产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因而缓解了中国人多地少,特别是农业生产土地资源稀缺的生态压力。
关键词:
循环农业 水稻生产 土地利用 生态足迹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梁小来
近年来,我国传统的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一些低值鱼的捕获量逐年增加,因此充分利用低值鱼,提高其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工作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根据作者在国外进修期间的所见所闻,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经多次试制,开发出“竹(?)鱼干”的新产品,经有关部门及水产方面的科技人员的品尝和监测,得到一致的肯定和好评,批量产品投放市场后,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和欢迎。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灿 李建军 黄静 张展
以位于洞庭湖区的沅江市南嘴镇鲤鱼塘洲和岳阳市华容县操军镇两个林农复合经营系统为例,从复合经营模式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对土壤改良的作用及综合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研究洞庭湖滩地杨树人工林林农复合经营模式。结果表明:洞庭湖洲滩在杨树林郁闭前选择的芥菜、榨菜、南瓜和冬瓜4种复合经营模式,与纯林林分对照,复合经营林分胸径生长量提高了24.2%48.5%,树高生长量提高了20%55%,活立木蓄积提高了69.8%151.3%;由于对林地进行了一定的施肥,林地p H值均有所下降,上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13.3%106.7%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马定谓 胡长青 邹冬生 李林 蔡小虎
本文以湖南湘西自治州域地界为系统边界,通过查阅较为系统的统计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并结合样区实地调查与可比性定位试验,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重构的生态经济评估指标体系,对湘西自治州6类共30种农林复合经营中的8个代表性模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指出各参试农林复合模式的综合效益优先序为:桤木+龙须草带状间作>猕猴桃+大豆带状间作>桤木+猕猴桃块状混作>桤木+红车轴草带状间作>紫穗槐+黑麦草块状混作>杜仲+玄参带状间作>椪柑+辣椒带状间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