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05)
2023(9803)
2022(8377)
2021(7708)
2020(6794)
2019(15643)
2018(15398)
2017(29990)
2016(16765)
2015(18821)
2014(18863)
2013(18944)
2012(17626)
2011(16102)
2010(16475)
2009(15480)
2008(15498)
2007(14314)
2006(12359)
2005(10887)
作者
(50744)
(43249)
(43023)
(40962)
(27022)
(20952)
(19297)
(17092)
(16147)
(15319)
(14774)
(14462)
(13725)
(13525)
(13491)
(13307)
(13307)
(12512)
(12486)
(12419)
(10905)
(10896)
(10663)
(9964)
(9896)
(9688)
(9596)
(9548)
(8876)
(8824)
学科
(77443)
经济(77383)
(51502)
(46629)
管理(40354)
方法(36921)
数学(33945)
数学方法(33491)
农业(30630)
(30276)
企业(30276)
业经(18564)
中国(17344)
(16218)
(15322)
地方(14818)
(13702)
(13417)
贸易(13414)
(13051)
(10890)
(10314)
银行(10288)
环境(10275)
农业经济(10212)
(10128)
技术(10005)
(9823)
(9671)
金融(9668)
机构
学院(248371)
大学(244170)
(103728)
经济(101705)
管理(94896)
研究(84266)
理学(83063)
理学院(82179)
管理学(80385)
管理学院(79961)
(67245)
中国(64065)
科学(54898)
农业(52490)
(50356)
业大(47220)
(44942)
(43909)
研究所(41186)
中心(40541)
(38224)
财经(35436)
农业大学(32565)
(32248)
经济学(31315)
(31289)
师范(30965)
北京(30604)
(29499)
经济管理(28917)
基金
项目(169352)
科学(132793)
基金(123271)
研究(119459)
(109025)
国家(108119)
科学基金(91557)
社会(75834)
社会科(71599)
社会科学(71575)
(68407)
基金项目(65663)
自然(60317)
自然科(58940)
自然科学(58925)
自然科学基金(57854)
(56650)
教育(54223)
资助(50562)
编号(49121)
成果(38448)
重点(38440)
(37773)
(37457)
(36630)
(34840)
科研(33153)
课题(32964)
创新(32611)
计划(32422)
期刊
(113617)
经济(113617)
(69510)
研究(65731)
农业(47516)
中国(45517)
学报(44481)
科学(39636)
大学(33296)
学学(32068)
(31954)
管理(27821)
业经(24860)
(23222)
(23041)
金融(23041)
技术(20877)
教育(19966)
问题(16910)
财经(16579)
经济研究(16515)
(14915)
统计(14558)
(14149)
农村(14115)
(14115)
农业经济(13888)
技术经济(13553)
业大(13311)
(13056)
共检索到356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晨  胡亮亮  唐建军  郭梁  任伟征  丁丽莲  怀燕  王岳钧  陈欣  
稻鱼系统是将水稻栽培与水产养殖结合起来,以获得更多量和更多样化的食物、更友好的环境的一种种养结合模式。稻鱼系统在我国历史悠久,2000年以来发展迅速,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和多样化的稻鱼系统经营模式。本文以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起来的多类型稻鱼型农场为研究对象,采用成对比较法,从农场基本情况、水稻产量与水产产量、氮肥与农药使用、经济总产出等方面进行了特征分析,探讨了稻鱼种养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调查的153个稻鱼种养型农场主要为稻鲤、稻鳖、稻虾、稻蟹和稻鳅共5种类型,90%的农场的土地规模主要分布在1~50 hm~2之间,46.6%的农场以专业合作社形式经营,而家庭农场经营形式占29.4%,农业公司占24%;农场经营者平均年龄为44岁,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学历占97.2%。与常规水稻单作农场相比,稻鱼种养型农场的水稻产量表现为增产或稳产效应,同时产出一定数量水产品,平均水产品产量为(1.19±0.08) t/hm~2。稻鱼种养型农场氮肥平均投入为(128.40±8.03) kg N/hm~2,比水稻单作模式平均减少33.63%;农药平均投入(6.21±0.62) kg a.i./hm~2,比水稻单作模式平均减少59.73%。稻鱼种养型农场总经济产出平均为(6.98±4.12)万元/hm~2,不同模式间差异较大;与水稻单作经济产出(2.60±0.34)万元/hm~2相比,稻鲤、稻鳖、稻虾、稻蟹和稻鳅总经济产出分别增加效益205%、78%、156%、710%和480%。稻鱼种养型农场总投入产出比为0.47±0.16,显著低于水稻单作模式总投入产出比0.66±0.17。研究表明,以农场为载体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起来的稻鱼系统,采用标准化技术和产业化经营能使稻鱼系统的效应大大提高,也有利于稻鱼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颖萍  岳佳  杜志雄  
利用全国家庭农场3年的监测数据,对从事养殖家庭农场的畜禽粪污处理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总体上,将畜禽粪污直接排放的家庭农场比例较低,仅占8.23%,其中种养结合型农场该比例仅为5.89%;将畜禽粪污用作有机肥或饲料的家庭农场比例较高,占比超过65%,其中种养结合型农场该比例更高,占比接近74%;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家庭农场总体特征、农场主特征及农场经营特征等与农场畜禽粪污处理方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进一步运用计量模型估计结果显示,种养结合、示范农场、农场主的受教育程度和接受过培训、农场土地面积、农场畜禽产品年销售收入等对从事养殖的家庭农场进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强  刘同山  孔祥智  
家庭农场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农业微观经济组织。随着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加快推进,家庭农场将会成为现代农业经营的重要模式选择。本文对家庭农场的定义、特征及类型进行了梳理与归纳,运用制度变迁相关理论,辨析了劳动力市场制度、土地流转制度与社会化服务制度与家庭农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其产生的诱因条件、制度安排与影响进行了探讨。最后指出家庭农场制度是对我国家庭经营制度的继承和完善,既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也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妮妮  徐卫军  
美国农场是拥有高资本和高效率的农业,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回顾美国历史上不同阶段农场所存在的问题,总结目前美国农场表现出来的症状,包括收入、财务压力、农场数量等,分析症状背后的根本原因,主要包括农业本身和市场的不稳定性、农场结构的多样化、政府效率、农业资源稀缺和外部性、社会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闫晶   王明利  
[目的]为推动中国种养结合循环绿色农业发展,探寻肉牛养殖节本增效路径,助力乡村振兴。[方法]文章基于中国肉牛养殖6个典型省份652个肉牛养殖场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多项内生处理效应模型,在反事实框架下,从不同种养结合模式和强度两个视角研究肉牛养殖场户的经济效应。[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种养结合能够显著提高肉牛养殖场户的净利润水平,且在不同模式及强度下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就不同种养结合模式而言,与非种养结合相比,独立型种养结合、混合型种养结合和合作型种养结合的肉牛养殖净利润会显著增加;就不同种养结合强度而言,与松散型种养结合相比,一般型和紧密型的种养结合的肉牛养殖净利润会显著增加。[结论]基于此,提出肉牛养殖业种养结合发展的相关建议:探索高效种养结合模式,提升肉牛养殖场户综合经济效益水平;统筹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种养结合强度;推动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发展合作型种养结合模式。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付剑茹  吴程灵  
是否有资金需求与资金需求紧迫二者之间存在较大区别。当资金需求极度紧迫时,家庭农场发展受阻,生存面临威胁;当家庭农场面临资金危机时,外部融资至关重要。利用江西省和上海市两地调研的微观数据,先后对家庭农场资金需求紧迫的影响因素以及两类外源融资渠道的特点和差异进行探究。研究表明,背景风险因子和家庭农场特征因子均会显著影响家庭农场面临资金需求紧迫的概率;银行类正规金融借贷和民间借贷两类渠道存在较大的差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安琪  杨国涛  武嘉旭  
近年来,我国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其发展的政策法规。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是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为系统梳理现阶段我国家庭农场支持性政策法规相关内容,本文从质性文本分析的角度,梳理总结2013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法规的整体性特征,并依据特征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国家相关部门关于家庭农场的政策法规特征为:方向上兼顾一贯性与多样性、结构上侧重阶段性与现实性、主体上关注府际职能的广泛性与协调性。为进一步优化家庭农场配套的政策法规体系,应发挥社会化服务组织优势,推动多样政策供给;明确法律主体地位,加快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执行部门间协同治理,明确部门职责边界。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路征  黄登清  李丽  林毅  吴振宇  
论文基于对浙江宁波、湖北武汉、四川成都3个地区424个家庭农场的入户调查,对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基本特征、金融业务使用和需求状况以及金融需求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农场主个体方面、经营特征方面、融资和保险金融业务使用方面、金融需求方面以及金融需求所面临的困境几个角度分别进行分析,得出具体结论。最后,从优化和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抵押担保方式、完善农业保险市场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郭熙保  冷成英  
在对湖北武汉和安徽郎溪607户家庭农场调查的基础上,对两地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特征。两地家庭农场经营者都具有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基本特征;农场经营投资规模大、收益高,但经营管理粗放,参与合作社意愿不强,融资比较困难。但两地代表的都市郊区和一般农业区的家庭农场在经营类型、产品价值方面差别显著,导致家庭农场在收入、雇工等方面呈现较大差异。对此,应明确家庭农场界定标准,大力支持高素质人才下乡返乡创办家庭农场,创新思路切实解决家庭农场的信贷和保险瓶颈,并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夯实家庭农场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苏昕  刘昊龙  
文章在梳理中国农业发展历史沿革和时代诉求的基础上,归纳了中国特色家庭农场的时代特征、逻辑关系及表现形式。农户家庭经营、农业收入为主、市场主体资质、现代化生产经营构成中国特色家庭农场的时代特征,现代化生产经营包含了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商品化经营等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文章从主体建设、农民培育、土地流转、惠农资金、科技服务、产业服务等方面提出支持中国特色家庭农场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苏昕  刘昊龙  
文章在梳理中国农业发展历史沿革和时代诉求的基础上,归纳了中国特色家庭农场的时代特征、逻辑关系及表现形式。农户家庭经营、农业收入为主、市场主体资质、现代化生产经营构成中国特色家庭农场的时代特征,现代化生产经营包含了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商品化经营等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文章从主体建设、农民培育、土地流转、惠农资金、科技服务、产业服务等方面提出支持中国特色家庭农场的政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兰勇  谢先雄  易朝辉  冯嘉颖  
将农场主按具有相关务农经历、相关非农经历和相关多元经历分三种类型进行对比,基于中部地区某县家庭农场的调查数据,综合运用方差齐性检验、均值多重分析-LSD和Tamhane’s等方法及SPSS20.0软件,探讨农场主先前经历对家庭农场基本特征、经营种类和经营业绩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场主先前经历对其家庭成员数不存在显著影响,但对家庭农场长期雇工数、初期投入资金规模和经营土地面积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农场主先前经历对家庭农场经营种类选择和经营绩效有显著影响。多元经历型农场主往往热衷于创办投资规模大、收益高、见效快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立英  孙芳  
在耕地与草地交错、种植业与养殖业为支柱产业的特殊区域,种养业结合经营就会产生产品互补关系。基于此,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种养业之间产品互补是以饲料饲草和肥料为纽带的种养业物质互补,而且种养业互补产品关联度较大,种养业交互效应远远高于单项经营种植业的效益。由此所得启示:现代农牧业的发展方向应当是采用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种养业产品互补经营模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高思涵  鄢伟波  
加入合作社是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方式。基于网络组织视角,本文探讨了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行为特征,构建了家庭农场与合作社的生产、供销和信用“三位一体”协同增收机制框架,并采用2017-2019年全国层面家庭农场调查数据检验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增收效应。研究发现:具有初级内部组织结构的家庭农场通过加入合作社可以实现外部网络化;资产专用性和多元化程度更高的家庭农场入社动机更强;加入合作社有利于家庭农场总收入的提升,多元化程度更高的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增收效应更明显。在将1957年高级社规模作为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问题后,本文的研究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与生产合作相比,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对家庭农场的增收效应更显著。异质性分析和无条件分位数处理效应表明:加入合作社的处理效应因家庭农场主在合作社中所担任职务和家庭农场收入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本文运用资产专用性理论和网络组织理论为家庭农场的外部网络化提供了一个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框架,研究结论为加快引导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实现农民可持续增收与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赵海  
论文探讨了家庭农场的概念和内涵,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探索家庭农场的制度特征,并结合当前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制度障碍,提出了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